第一卷 第564章 避雨亭(1 / 1)

推荐阅读:

大家坐在馬上,目光齊齊投向已經離得很遠的大青山。

在視野的儘頭,大青山的輪廓漸漸清晰,果然已經可以看到圖案裡的全貌,大小比例也幾乎差不多了。

春夏交替的季節,大青山上到處鬱鬱蔥蔥,宛如一條綠色的長龍盤旋,幾乎直達天際,外觀非常巍峨。

山間雲霧繚繞,仿佛給這座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那邊有座亭子。”

一直盯著大青山那個方向看了許久,沒人看不出什麼名堂來,小蠻早就忍不住東張西望了。看到大家開始回轉神的時候,他往不遠的一個方向指了指。

大家才回過頭來,注意到道路再往前大概也就十來丈的位置有座亭子。亭子上麵草書三個大字,但是墨跡已經有點模糊,站著遠看不清楚是什麼字。

“過去看看!”胥子澤說完馬上策馬往前,幾個人也趕緊跟上。馬蹄聲噠噠作響,在寧靜的鄉村道路上顯得格外清晰。隨著亭子的靠近,上麵模糊的字跡依稀可辨:“避雨亭”。

三個字雖然有些斑駁,但依然能感受到當年書寫時的豪邁與氣魄。

亭子靜靜矗立,整體結構簡潔,卻在細節處流露出應有的莊重與雅致。

亭頂是單簷歇山式,青灰色的瓦片整齊排列,簷角微微上翹,帶著一種古樸的靈動。亭柱選用的是未經雕琢的原木,質樸中透著自然之美,但柱礎卻雕刻著精美的卷草紋,粗獷中透著雅致。歲月的痕跡在這些柱礎上留下了淡淡的青苔,增添了幾分滄桑感。

亭內地麵用青石鋪就,雖無奢華裝飾,卻因歲月的打磨而顯得光潔溫潤。四周的欄杆簡單卻大氣,幾道橫欄橫貫其中,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一種質樸的美感。

亭子周圍就是農民的土地,綠植搖曳與這座亭子相得益彰,仿佛是大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亭子不算小,遮風擋雨起碼可以避進來十來人。

幾個人靠近亭子後下馬,把韁繩丟給小蠻。

站在亭子裡往大青山的方向看,怎麼都覺得那幅圖案就是在亭子位置畫的。

甚至想象得出,一個老人手持畫筆坐在石凳上,遠眺著大青山,在前麵的畫板上一筆一畫落筆的情形。那畫筆在紙上舞動,每一筆都帶著對大青山的敬畏與熱愛,仿佛要把這座山的靈性都融入畫中。

“這個位置並不靠近官道,也不是村口,誰會浪費錢財建這麼大一座亭子?”

小蠻已經找棵樹拴好了馬,走過來的時候一麵大聲說話,聲音有點大。他提出來的問題,這也是大家費解之處。在這樣偏僻的地方建一座如此氣派的亭子,確實有些令人費解。

沒想小蠻的話卻傳到了旁邊種地的一個老漢耳中。老漢乾活累了,聽到這話,又看見他們好幾個人,也起了好奇之心。

他乾脆停下來歇歇,把小蠻的疑問接了過去:“江南一戶有錢的人家建的,說是建個亭子路過好歇腳,都建了十幾年了。

老漢我記得清楚著呢!就是在大慶十一年建的,兩年後就換了皇帝。”老漢的聲音有些沙啞,但語氣中帶著一種歲月沉澱的從容。

景春熙朝胥子澤看了過去,他一動不動也沒有看過來,但老漢的話應該是聽進去了,他此刻靜靜地看著大青山一動不動。

大慶十一年,也就是十五年前。那時候胥子澤已經在娘胎裡了。三年後,他們一家被迫去往嶺南。

景逸看著這座亭子出神了一會兒,又看向沉默不語的胥子澤,忽然用手肘捅了捅小蠻,說:“快去跟那老漢隨便嘮嘮。”

小蠻剛想上前,想想又往馬匹的方向跑了過去,馬頭上掛的乾糧他全部摘了下來。

他朝老漢坐的那個田埂跑了過去,像個野孩子似的去到老漢旁邊也不吭聲,直接坐他旁邊去。

穿著乾乾淨淨的孩子,怎麼都知道是家境不錯的,也不嫌棄他這糟老頭,還往他身邊湊,老漢的心情好了不少。

小蠻若無其事地跟老漢坐在畬地裡,景春熙則湊過去在老漢旁邊不遠處蹲著,景逸則過去拿起了鋤頭幫老漢鋤草。

鋤頭在土地裡發出“嚓嚓”的聲音,顯得格外清脆。

小蠻朝布袋裡一摸,兩個肉包子自己嘴裡叼一個,另一個遞給了老漢:“爺爺!您吃。”一布袋的吃食也塞到了他懷裡。

老漢看了小蠻一眼,看向景逸和景春熙,最後看著亭子裡一直盯著大青山看,一言不發的胥子澤。也不拒絕小蠻的善意,布袋他收下了,也沒道謝,就是發出善意的微笑。

“婆子,有吃的,快點過來。”老婆婆好像在種什麼種子,離這邊田埂不遠,聽到招呼也朝他們這邊看了一眼,卻沒有動。

“過來吧,歇會兒,有肉包子吃。”聽到這話,老婆婆站起身,把臟汙的手往自己的身上擦了擦,也朝他們走過了過來。

老漢手上的肉包子一掰,一人一半,老婆婆也坐到了他旁邊,包子還沒入口,她就連聲道謝:“真好吃,謝謝貴人!”

看老漢吃了兩口肉包子,小蠻才問:“那江南富戶不會是錢燒口袋了吧?怎的這麼浪費!”

小蠻這話一出,老漢話閘子也打開了:“看你說的,有錢人家哪裡像我們,還能吃進肚子才叫不浪費?

那富商,說是老家就在這一帶,後代回來尋親的,那些日子往大青山的方向拉了不少材料。”老漢的臉上露出一絲回憶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那個熱鬨的場景。

想想又說:“可能是建祖宅、修祖墳去了,也不知道是哪個莊子的可真幸運,說不定祠堂、村路、族學都建好了。”

他咬了一口包子,又一臉羨慕地說:“都說大青山有靈性呢!有的莊子以前可是出過舉人的,這富戶那麼有錢,肯定也是我們大青山的風水好。沒準修了祖墳回去。還大發了呢。”

再後來,小蠻還是儘量把話題往這亭子和大青山上麵引,也一再問起江南富戶的事。老漢倒是絮絮叨叨了不少話,但說的都是道聽途說的前朝舊事,或是他個人和村子的回憶。

看再問不出其他更多的信息,時間已經不早了,老婆婆吃完肉包子又轉身繼續回地裡乾活。他們才轉身告辭,重新策馬揚鞭回了青山莊。

馬蹄聲在鄉村道路上漸行漸遠,隻留下那座神秘的亭子,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塵封的往事。

接下來的三天爬山很累。

四個人都是天不亮就出發,雞鳴聲還在遠處隱隱傳來,他們就已經踏上山路。

景逸帶路,幾人背著水和乾糧。圖畫裡的連綿好幾座山,山腳山頂都爬了個遍。

山路崎嶇,荊棘叢生,有時腳下的石頭鬆動,讓人不禁心驚膽戰。

有一天,由於走得太遠,夜幕降臨前還沒能趕回,隻能宿在了山裡。他們在山林中找了一處相對平坦的地方,升起篝火,圍坐在一起,烤著乾糧,聽著夜風中樹葉的沙沙聲,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但山還是山,土還是土,石頭也見了不少,樹木更是鬱鬱蔥蔥,幾座連綿的山峰完全看不出什麼不同的跡象,一點引他們往深處想的蹊蹺之處都沒有。

他們仔細尋找,希望能發現一些與眾不同的線索,但最終一無所獲。每一次攀爬,每一次探索,都讓他們感到疲憊,卻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解惑的決心。

“不找了,以後再說!”直到胥子澤最終發了聲,才終於停止了繼續尋找的腳步。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卻也透著釋然。

從山上回來的路上,景春熙和胥子澤落在後頭,胥子澤並沒有表現得多沮喪,反而微微一笑,似乎已經接受了這個結果。

景春熙安慰說:“有些東西刻意去尋找答案,可能未必能如人所願,萬事需要的是一份機緣,就像上次看的這幅圖畫。”她的聲音溫柔而堅定,在安慰自己,也在安慰胥子澤。

“到了崖門村,我再問問外祖父外祖母,你回去也問一下你爹~~燕王,沒準他們知道點什麼。”

她停了停,又接著說,“有些事情,或許需要時間去沉澱,去等待合適的時機。”

胥子澤看著笑笑,被丫頭超出自己年齡的人生感悟安慰到了。

知道丫頭是擔心他,可能是自己長久的沉默,讓她敏銳地感覺到了自己情緒的異樣,連忙安慰說:“沒事的,時間太久遠,興許有些痕跡早就抹去了。”

他的聲音低沉而溫和,在安慰她,也像是在安慰自己:“如果不是熙兒,還不知道圖案裡麵存在蹊蹺呢!孝康哥哥不急,即使以後~~都不知道大青山到底存在什麼秘密,孝康哥哥~~和燕王也隻會有遺憾,不會死抓住不放的,我們本就不是愛糾結的人。”他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一絲坦然。

回到莊子的時候天也黑了,夜色如墨,星星點點的燈光在遠處閃爍。飯菜雖然簡單,可能是連續吃了幾天乾糧,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簡單的飯菜也能撫慰他們疲憊的身心。

站起身,胥子澤才說:“大家都累了,好好休息!”

轉頭又跟景春熙說:“休息一天,後天我帶熙兒去京城轉轉。”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