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篇結語(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book chapter ist

滬上篇結束了,怎麼說呢?

夢裡尋見林妹妹,醒來一看劉姥姥,她還直衝我擠眉弄眼,噘嘴兒吐信子。

寫的時候,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劇情有點複雜,人物太多,筆墨照顧不周,像油浮在水麵上,飄著寫的,大火一催,就容易炸鍋。

許多配角浮光掠影,臨近收尾時,心裡滿是遺憾。

但又隻能到此為止,再寫下去,就難免喧賓奪主,拎不清了。

先說點故事以外的事兒。

首先,許多讀者,包括我自己,對舊時代的滬上,總是有種相當籠統卻又極其刻板的固有印象。

因為影視劇的緣故,這種印象大多集中在三四十年代,電影明星、流行歌手、摩登女郎之類的人或事。

但咱這故事發生在1921年底,所謂的黃金十年還沒開始,滬上繁榮,但還沒那麼繁榮。

不少耳熟能詳的場景,諸如百樂門、共舞台、國際飯店、新海關大樓之類,其實都還沒建起來。

說這事兒是因為有讀者問過,徐懷民這角色既然有錢,為啥還坐黃包車,不坐汽車。

我查過資料,那時候想開汽車,光有錢可不行,那得是相當有錢才行。

買車費錢,養車更費錢,燃料得去洋行才能買到,車要壞了,簡單修一修,沒準就是一條小黃魚的價格。

小江在奉天有兩台車,財力可見一斑。

此外,北洋時期的幣值,整體相對穩定,動則萬八千塊錢,真不算少了,擱今天,萬八千塊錢也不少啊!

話說回來,為寫這本書,沒少查資料,越查越感覺,北洋和國府完全是兩碼事兒。

非要找相似之處的話,大概就是一個得位不正,一個先天不足,都算半個病號。

其次,這篇章裡涉及了不少人物“原型”。

有人可能不太滿意,這也沒辦法,眾口難調,而且這也跟每個人的理解有關。

比如杜,我能明顯感覺到這些年來,有關他的風評變化。

前些年明顯捧到天上了,這些年又明顯踩進地裡了,咱就看看不說話,賣呆兒就行了。

王老九倒是一直都在雲端上,主要是關於他的兩句評價,流傳太廣,太經典了。

“世人都怕魔鬼,而魔鬼害怕王老九。”

“小節欠檢點,大事不糊塗,殺敵無罪,抗日有功。”

暗殺大王,這名號真橫!

所以就有很多人不滿意,覺得書裡的九爺,像個傻大粗,是不是欠妥當了。

我主要采用曾經跟他共事過的兄弟的評價:

“為了救人一難,不惜傾家蕩產,萬金一擲;聽人家幾句恭維,也可拔刀相助,不計後果。他是一個精神曠達,亂七八糟的好漢……”

私以為,有這種性格的人,大概本身就會有點“傻氣”,不該是那種慣於陰謀詭計的人。

那位就說了:搞咩啊,人家可是暗殺大王!

說到點子上了。

其實,我一直都感覺,“暗殺大王”這名頭不太符合實際,應該叫“刺殺大王”才更恰當。

九爺做活兒,大多是找個死士,趁著活動間隙動手,或者乾脆半路截殺,不說是大張旗鼓,那也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事了,再動用關係把人撈出來。

嘶!

總之,這跟我所理解的“暗殺”不太一樣。

這種方式更重膽子,而不是腦子。

再考慮到九爺的結局,我實在很難認同,他是個城府極深,機智精明的人。

至於斧頭幫到底是不是烏合之眾,各位如果感興趣,可以自行查閱,好好查查。

隻不過,切記一點,斧頭幫是斧頭幫,鐵血鋤奸團是鐵血鋤奸團,二者有重合,但不是一回事兒。

退一步講,王老九手底下可有不少能人,四大金剛,小戴、小胡,這些人都確實很有能力。

偏偏這些人跟著王老九混的時候,大多籍籍無名,可一旦離開王老九,不消短短幾年功夫,這些人就全都混成了一方人物,甚至令人聞風喪膽。

我覺得,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綜上所述,王老九大概是一個極富性格魅力,能讓人心甘情願追隨他,但卻缺少智謀和遠見,始終無法帶領弟兄們更進一步的江湖大哥。

性格原因,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大家不認可也沒關係,求同存異,就當是演義看唄!

那麼問題來了,這人物到底塑造的咋樣。

第(1/3)頁

第(2/3)頁

不咋樣,沒體現出魅力來,這種虛的東西很難寫,有人天生就很有親和力,文字無法表述。

(這小子還挺會給自己找台階兒,我都替他臊得慌!)

另外,現在說九爺是混幫派的,網上很多人不認同。

那位就說了:什麼幫派,人家那是旅滬勞工總會,人家代表勞工的,你不懂彆亂講行不行?

咱彆雙標,仔細查查就知道了,古今中外,所有幫派,打從根上起,都是底層勞工自願集結的,勞工代表是黑幫頭目,這事兒一點也不新鮮。

如果以此來論證,九爺不是幫派頭目,那麼芝加哥的岡斯特,意大利的馬菲亞,也都不是黑幫了。

那位又說了:九爺是殺鬼子的英雄,大俠懂不懂,人家是有信仰、有理念的,你這是抹黑。

我想,殺鬼子和混幫派這兩件事兒,似乎並不矛盾。

至於克魯泡特金,咱隻說事實:九爺最開始是反皖的,後來卻又投靠皖係盧督軍,點到為止了。

反正我就覺得,“亂七八糟的好漢”是對他最恰當的評價。

太神化就沒意思了。

閒話扯完,下麵再說劇情和彩蛋。

【注意,以下內容包含劇透】

總體而言,滬上篇的內容,我原本就是要寫一段“大佬桌上握手言和,小弟桌下頭破血流”的故事。

寫這麼久,除了我更新拉胯以外,主要是這個篇幅其實是上下兩部,以閘北刺殺案為轉折。

闖虎說要偷梅太太的珍珠項鏈時,閘北刺殺案就注定了。

劉雁聲之死,有幾處暗示。

一處是主角團第一次去大世界,看哈哈鏡,劉雁聲的頭擰成了一個黑點。

一處是闖虎去找他算卦,本來想先寫出來,但那太明顯,後來就讓闖虎倒敘了。

最後一處是“影中人”那章,劉雁聲敲門,跟闖虎說:“虎兄,我先走了。”

唉,寫的時候,還挺難受。

我儘力不寫沒意義的橋段,小江剛來滬上,吃飯的時候,有個歌女突然走進來賣唱。

必須得先寫這段,表明這種行為在滬上很常見,大家並不覺得奇怪,小江看到了,所以才會想到用這種方法,派西風去廣和樓刺殺,樓靜遠才會放鬆警惕。

這行當也不是我杜撰的。

參考鬱慕俠在《滬上鱗爪》的介紹:

“(歌女)到達酒菜館房間時,瞧見客座有人在內聚飲或談話,她即搴簾而入,不招自至,手持一白布折子,滿列平劇劇名,嬲人點戲,每出二角。客倘不允,她必再三歪纏,必堅拒之才悻悻而去。”

不知道為啥,我一看見這個,就想到用這招刺殺了。

小江點的戲,也不是隨便點的,《平貴彆窯》,仔細想想,其實就是他自己的處境。

相比於第三卷的《挑滑車》,“殺他個乾乾淨淨”,小江這次行動的結局,也早已提前暗示過了。

在新舞台綁架時,黃麻皮曾問戲班子,準備唱什麼戲。

班主說是《伐東吳》。

細想,伐東吳是啥,就是劉備出師替二弟報仇,結局如何,大家自然耳熟能詳。

所以,這不算什麼雷聲大雨點小,伐東吳過後,孫劉還是得修好,小江自然也得跟三大亨握手。

其實,這些小彩蛋也沒啥大用,不必深究,我隻是覺得,即便讀者不深究,這些小彩蛋,也會在潛意識裡不斷加強某種預感。

這時候,就會有人說:咱看網文,就圖個爽快,誰想在這找憋屈,傻逼作者,文青病,溜了溜了。

提前聲明,商業寫作,沒那麼清高。

說來說去,還是那個老問題,這是土著主角,從一開始就是這麼簽約的,我就隻能按照通俗小說那麼寫。

如果主角有掛,我還整這麼一出,那您可以說我犯病,但他沒掛,沒掛就需要考慮很多邏輯性。

比如,滬上篇最主要的作用,除了關乎某個角色的結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讓小江對自己的處境,有個更深刻的認識,並以此做出改變。

改變需要理由,必須是吃過大虧,以後才能長記性。

其次就是關於這本書的整體基調,從一開篇,它就是偏晦暗、冷酷的調性,能看到這裡的讀者,大概是能接受這種基調的,所以這劇情應該不算特彆突兀。

而且,我已經事先聲明過了,本書不會改變真實人物命運。

有讀者說,你寫的是架空曆史、平行世界,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吧!

想簡單了,如果僅憑“架空曆史”、“平行世界”這幾個字,就可以規避風險的話,那起點所有民國文都應該解禁,甚至根本不該被封。

小征缺米,一年多的心血,生計問題,不冒險了。

到現在,還有很多新讀者說:土著,不能隨意寫,那還有什麼可寫的?

這一棒子把所有演義小說都拍死了。

第(2/3)頁

第(3/3)頁

隻能說大家興趣不同,我一直覺得,想要體驗改變曆史的快感,與其看網文,不如玩兒兩把文明6。

陳立憲到底是不是叛徒,我也不知道,故意模糊處理,是因為不想又走回抓內鬼的老套路,沒意思。

但斧頭幫落在陳立憲手裡,這沒啥問題,因為曆史上的王老九,原本也不是時時刻刻都管著斧頭幫。

“鬨天宮”這個角色寫不過來了,筆墨有限。

他的設定是佛山人,所以他原本應該要跟滄州虎逼乾一架的,南北武林,碰一碰。

但要再寫下去,真就喧賓奪主,沒完沒了了。

有個叫“海客”的看官,在“富貴亂中求”那章評論過:提前交代下杜的選擇,以免高潮時,筆墨照顧不周。

他懂我,我哭死!

書裡的勢力劃分,也有一定依據,但時間對不上。

參考《沈醉回憶錄》裡的介紹:

“有一個使其,各幫在滬上的勢力範圍大致如下:老城區是本地幫的基地,應發租借內有一部分地區可以去遊擊;公共租界的虹口區是粵幫的範圍;英租界有一段歸浙幫;十六鋪一帶歸皖幫。”

“當時滬上本地幫對外來幫很不滿意,認為外來幫在和他們搶飯碗,彼此間仇恨很深,經常發生鬥毆。外邦到滬上搶碼頭,曾犧牲過不少性命才打出天下,幫會頭子們……經常還要‘吃講茶’進行談判,重新劃分區域。”

闖虎偷珍珠項鏈那個手法,也出自這本書的介紹。

反直三角同盟,早在1921年底就開始了,隻不過第一次直奉大戰,孫盧沒有機會配合。

奉皖粵是大背景,小江歸奉,王老九和三大亨歸皖(他們有段時間的靠山都是盧),粵幫不用說了。

離開滬上,小江坐船要看海,江河湖海,下半卷本書最後一個主要角色了。

八大潮幫確有,人物都是虛構的,八人姓氏連起來,諧音梗:萬馬同槽,終歸一紅。

啥意思,不用說了。

還有其他的麼?應該沒了。

【劇透結束】

再說有人覺得劇情拖遝。

這事兒吧,主要還是跟我更新有關,一天四千字,再怎麼推進,好像都不儘興。

第三卷中期以前,我還能大致保持兩更,即便單更,也都是大章,但寫到兩百多萬字,真的是身心俱疲,很難再保持旺盛的精力。

不是抱怨,寫書這件事,真的隻有完結以後,才能算是休息。

否則就算請假,腦袋裡無時無刻都在想劇情,懸著個心,不得安生。

這大概也不光是我一個人的問題,好像不少作者都這樣。

(啊,你就不能學點好的?)

我也想,但我寫的真的很慢,四千字五六小時才能寫完,腦速問題。

真心羨慕那些一小時碼四千字的人,真的羨慕。

有人說,這本書到中後期,文字質量開始出現滑坡。

我不否認,就算我再怎麼慢,長時間輸出也沒功夫精雕細琢了。

一直在邊寫邊學習,發現這個篇章最大的問題,也是新人的通病:容易把所有想法都一股腦全塞進去,整得挺臃腫,以後慢慢改。

真正讓我崩潰的是,有時候自己寫的很用心,讀者反應平平;有時候真就來不及,亂寫一氣,感覺都寫飛了,讀者反而覺得不錯。

這也應了那句話:你寫的費勁,讀者看的就費勁;你寫的流暢,讀者看的就流暢。

我慢慢改,不糾結。

關於欠更,我儘力補上,愧對幾位盟主大佬。

如果完結時,還有欠更沒補,我就多更番外,主角團包括上一輩的人,每人都有番外。

最後,有讀者反應,時間線太模糊,有點不清楚。

放心,書裡的人物年齡,雖然大多都是虛數,但時間線從來沒亂,小江這一批,大多都是同輩。

待會兒,我整理下目前為止的時間線,以供各位參考。

完了,真能白話呀!

征子*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