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家父漢武帝! > 第 87章 帝王之術

第 87章 帝王之術(1 / 1)

推荐阅读:

“對!我們給安息將軍俘虜了!”

堂邑父兩眼冒光,壓低聲音道,

“竟然是個女的!大美人!”

張騫聲音嚴肅,

“你們沒怎麼樣吧?”

“沒有,我們哪敢?知道規矩,就是將她關著,誰也沒碰她一根手指頭。”

“倒不如殺了。”張騫冷聲道,“俘過來算什麼,是給我找麻煩呢。”

聞言,堂邑父也想明白了其中關節,死人就是比活人好擺弄,俘虜又是安息高層,又是女人,堂邑父就俘來了,卻沒想那麼多,現在一看,確實是個麻煩,雖然大家也不怕麻煩,可少一個總比多一個要強。

“將軍,我偷摸弄死去,也不叫旁人知道,當此事沒發生。”

張騫想了想,

“算了,都和安息撕破臉了,大漢以和為貴,但也斷沒有笑臉接彆人巴掌的道理,先押著,等到時問問安息內部,此人有大用。”

“是!”堂邑父眼睛一轉,“我去把她藏起來,不叫彆人知道。”

“嗬嗬,”

張騫讚許的看了堂邑父一眼,

“你這一趟算是沒白去。”

堂邑父撓撓頭,“我都這歲數了,若再沒長進,不是跟不上將軍您了嗎?”

“哈哈哈哈。”堂邑父給張騫逗得大笑,

張騫大擺宴會,堂邑父首次出使開了個好頭,再有兒單於能安全回來,還有收攏一幫西域精兵,三喜臨門,宴會排場也極大,大秦通使而來的寶物封存,留著上獻陛下,張騫殺牛宰羊,弄來美酒美人犒勞三軍。

被俘虜的安東尼將軍,待遇也不錯,說是俘虜,其實是安置在一處屋內,還有菜有肉,紅色如瀑的頭發垂下,卸下盔甲,果然是個女人,穿上盔甲時偏中性,現在看清楚了,

安東尼本想衝陣擊殺兒單於,也是看著兒單於虛弱,但沒想到大秦兵突然截擊,打了她措手不及,

看著周圍的環境,安東尼眼神複雜,

漢軍如此凶殘,本以為自己會被粗暴對待,她都做好了自儘的準備了,卻沒想漢人什麼都沒對她做,

冷靜下來,她開始分析局勢,

顯然,

聖·克倫愚蠢的一步,完全走到死路了,漢人和羅馬人聯合,這是最壞的結果,可,羅馬又怎會和漢人不聯合呢?如此大的商貿規模,難道都不掙錢了?

安息行動存著僥幸心理,以至於完全失去了客觀判斷。

安息會被羅馬割肉,還要隨時準備好麵對漢人的複仇,形勢再嚴峻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兩方都不會對安息趕儘殺絕,安息有臨死反撲的能力,況且,安息的地理位置也足夠重要,

安息是一顆重要砝碼,任這個砝碼稍微挪動一點,整個局勢都是失衡。

想到這,安東尼心情好了不少。

洛陽

劉據的一天很忙,儘管再忙,還是每天都要擠出一個時辰,用在教育儲君身上,從經義學來的很需要,會讓太子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身為未來的君王,這些還遠遠不夠。

君王是反人性的,也是反邏輯的。

這些能力若沒有人領進門,很難自己領悟,以皇帝為職業的人很多,主流觀點是422位,若再加上特殊政權的,足有近500位,並非是所有皇帝都乾得出色,或者說,能做好的皇帝是極少的,

太子進正襟危坐,顯得很是緊張,胸中反複記著最近讀過的經義,可越是想記起,反而記不起,東一句西一句熬成了漿糊,接著就是大腦一片空白,

見兒子如此緊張,劉據笑了笑,

“牛兒,放鬆些,阿翁不是要考校你,就是要與你隨便聊聊,彆想太多。”

“是,父皇。”

劉據不說還好,一說太子更緊張了,他從懂事起,就被植入了一個想法,

你是太子,是儲君,是未來的大漢皇帝,

所以,太子進一直以儲君來要求自己,隻有一人能判定其是否有成為王的資格,那便是眼前的大漢天子,

隻有現存的王,才有指定下一任王的權力,

太子進如何不緊張?

“商人售賣,無非一事,低買高賣。”

劉據淡淡開口。

太子立刻豎起耳朵,可聽過後,卻有些茫然,先生曾言,商道無非是詭道、騙術,對其嗤之以鼻,

見太子進麵露詢色,劉據立刻停住,

“你有何不解?”

太子進連忙搖頭,

“孩兒並無不解。”

劉據笑道:“我都看出了,你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不然我與你說的也沒意義。”

“是孩兒隻是不解,父皇為何要從商道講起。”

“為何不能從商道講起。”

“隻是隻是”

太子有些支吾。

劉據道:“你是覺得,商人都是唯利是圖之輩,說一套做一套,行詭道得利,對吧。”

太子進如實點頭。

“是,父皇。”

“嗯”劉據想了想,“你為何會如此覺得?”

“孩兒是聽先生們說得。”

這回答倒是合理。

劉進才多大,又沒怎麼出過宮,哪裡和商人接觸過,況且,就算接觸到商人,那些商人也不會暴露本來麵目,所以,劉進對商人的判斷,是來自於其他人口中。

“你覺得為何會重農抑商?”

“因都去經營商業,就沒旁人種地了。”

“此是對世人的說法,身為天子,就不該這麼想了。”

劉據對兒子的回答不滿意,

太子又陷入沉思,

見太子冥思苦想,不得要領,劉據提點道,“重要的不是商道、農道,而是商人、農民。”

太子進生性溫良,從沒想過這些,自難以突破這一步,試著回答了幾個答案,都是不得要領,隻能喪氣道,

“父皇,孩兒愚鈍,實在是想不出。”

劉據並無責怪,揭曉答案,

“商人狡猾,農民老實。”

太子進愕然,這個答案,任他再想破腦袋,都想不出,

劉據繼續道,

“從國政的視角來看,重農抑商,是要鼓勵農業,打壓商業,大漢國土到處都是農地,重農是國政。

然而,牛兒,你想過沒有,重農和抑商其實並非黑白的關係,何以重農就一定要抑商?不能同時重農又重商嗎?”

太子進被父皇問住,

仔細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農和商為何一定成了敵對關係呢?

從國策角度看不出來,找不到頭緒,但是落在主體上就清晰了,

“從帝王來看,重農抑商的本質是,”劉據眼睛一閃道,

“讓百姓聽話。”

如雷貫耳!

太子進怔在那。

父皇的話正撕碎他的三觀。

先生們教得是仁義禮正,仁者無敵,持重守節,都是些正能量的內容,而劉據所言就太真實了。

這也是帝王家的不傳之秘。

光靠仁不夠,僅靠威更不夠,就像天有四時,日月輪轉,合格的帝王有陽的一麵,也要有陰的一麵,

什麼叫高瞻遠矚的視角,就是看彆人所不能見,

重農抑商的本質很簡單,

商人不聽話,我打壓,農民聽話,我支持。

從皇帝視角來看,

這再合理不過了。

至於國策的重農抑商而言,也是這層意思。

維穩。

如何維穩?

眾生聽話。

這是最簡單,最易操作的答案。

劉據盤坐,兩手隨意搭在腿上,可在太子眼中,

父皇比天都要高!

震驚過後,劉據又是茫然,

父皇的話,如此真實又冰冷,為何

“父皇,為何孩兒讀些經義,不若您直接教孩兒這些。”

劉據淡淡道,

“正奇相合,這些都不是你對世界的看法,而是你的手段,就像麵對虎豹,你可以上,也可以逃,不過都是手段罷了,

要你讀書是讓你明辨是非,生出正心,一開始就教你這些,你就走上邪路了。”

不是世界觀,而是方法論,

都是手段!

太子進屏住呼吸,

一扇古老巨大的青銅門,正在他麵前緩緩推開,

“回到最開始我與你說的,為何要從商道開始,是因你現在是農民,而不是商人,我要你隨時可以是農民,也隨時可以是商人,

帝王,可以是任何人。”

劉進手腳發涼,下意識問道,

“父皇,那孩兒如何為商人?”

“答案已經告訴你了,”劉據揉了揉兒子的頭發,“說一套做一套。”

說一套,做一套?!

父皇讓我言行不一嗎?!

這又是與先生們所教有極大的衝突!

天子一諾千金,要為仁主正義,如何說一套做一套?!

此論劉據沒多講,而是要牛兒自己去慢慢看、慢慢想,

劉據的說辭太過反常理,可這是真的,

帝王更要說一套,做一套,

如明時朱元璋早早就看出太監不能乾政,更不許太監識字,明確就說“內宦閹人,千百個裡麵能有一兩個好的就不錯了,其餘都是壞種”,“內廷不許超過百人”,

用世人的眼光看,從這幾句話,朱元璋是對太監深惡痛絕,還立下了祖製,內宦要是敢乾政,斬立決!

這條規矩,有人說是從朱棣開始破壞的,朱棣重用太監,把祖製拋到腦後了,

實則,朱元璋自己定下的這條規矩,他自己最先破壞,

朱元璋還沒有登基前,隻是吳國時的內宦,就成千上萬了,早就超過了百數,二十四衙門無所不包,宦官在皇家的衣食住行上就取代了宗正,朱元璋自己說不許太監乾政,他還任用宦官去外地查茶馬案,

朱元璋對太監一事,所言和所行,是相反的。

前文說過,宦官權力是皇權的延展。

加強中央集權,就是削弱官僚,那就隻能用宦官唄。

朱元璋邊用邊罵,越罵越用,

為何朱允炆不適合做皇帝,其實從一事中,就能高下立判,

朱元璋祖製不讓用宦官對吧。

朱允炆繼位後,他真不用!

不用也就算了,還聽著朱元璋的遺囑,瘋狂打壓內宦,實則在朱元璋一朝,內宮就離不開宦官了,以前的潛規則,朱允炆一概不認,把內宦收拾得要死要活,這些內宦受不了,在朱棣靖難時,紛紛投靠朱棣,把宮裡的虛實透漏了個乾淨,

可以說,朱棣還沒進京呢,京內的各種情況,他就都知道了,

等到朱棣登基後,他也說要聽從祖製、打壓宦官,實則卻是重用,比朱元璋時期用得更猛。

明白了嗎?

朱允炆距離合格的皇帝有多遠。

朱元璋、朱棣都會說一套做一套,朱允炆不會,這娃太實誠了,

皇爺爺說宦官不好!

我聽皇爺爺的話!

可朱允炆光聽話了,沒睜開眼,看朱元璋是怎麼做得。

說一套,做一套,

必須是皇帝的基本功。

誰都能實誠,唯獨皇帝不行。

見兒子有些昏沉,劉據道,

“與你講得不少,你回去多想想,明日再來找我。”

“是,父皇。”

太子進恭恭敬敬行禮,起身,離開。

看著兒子離開的小小背影,劉據歎氣,

“這孩子倒不像劉家人,什麼都好,就是太實誠了。”

劉家人,主打的就是一個狡猾。

什麼時候從劉邦、劉徹口中聽過真話?

包不可能啊!

劉據思考,“要是能讓這孩子多與真正的大商賈接觸一下就好了,可京中的大商賈都是官員,也知道太子身份,太子跟他們學不到真正的爾虞我詐,這個人選不好找啊。”

“殿下!”

等著太子進走出後,趙采風迎了上來,

現在來看,劉據分彆對趙采風和史複的處置也有意思,

趙采風犯錯,但他老實,

劉據明罰暗賞。

史複沒犯錯,但不老實,

劉據明賞暗罰。

帝王都不老實了,手下還能再不老實嗎?

這些細節處極多,但太子進都沒有感悟到父皇用心,現在給他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太子進也有意識的看這些事。

“采風,你陪我走走吧。”

“殿下,天涼了,您披上。”

趙采風替劉進披上披風,

劉據想道謝,又先止住,他想起來父皇的話,

真心想道謝時,反而不道謝,

心裡不想道謝時,嘴上要道謝,

劉進用這笨方法體悟父皇說得話,

沉默點了點頭,抬腳就走,

趙采風跟上,心中暗道,

“殿下如何變了個人?好有威勢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