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臨安不夜侯 > 第567章 躲過了‘十五’

第567章 躲過了‘十五’(1 / 1)

推荐阅读:

盧承澤的昆山之行非常順利。

新科探花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尤其是狀元和榜眼沒有同行的時候。

級彆上和盧承澤同級的昆山知縣,親自接迎了這位京官。

得知他的來意之後,知縣不敢怠慢,立即把他請到了高家。

高家家主叫高玉珩,今年不到四十歲,父親早亡,少年時就繼承了家業,是昆山極有實力的一個大地主。

昆山的絲綢和刺繡也很有名,高家在當地就有很大的絲綢作坊和刺繡作坊,並且在臨安還開設了店鋪。

等盧承澤親自到了高家,一番盤問,不等他要求“請出令妹高素瑩當麵對質”,高玉衍就已精神崩潰,下跪請罪了。

原來,高玉珩的妹妹高素瑩嫁到了張家,成了張宓的長兒媳。

張宓的長子當時正在日夜苦讀,備戰科考,新婚燕爾之後,就恢複了頭懸梁、錐刺骨的備考生活。

當時張宓才三十多歲,每日看到這個年少貌美的兒媳,竟而對她起了歹意。

高素瑩被自己公公強行占有後,因為如此有悖人倫的醜行實在難以宣之於口,她又豈敢聲張,隻能以淚洗麵。

張宓眼見兒媳柔弱,不敢反抗,遂更加變本加厲。

這種事,想長期瞞過家裡人是不可能的,但張宓在家裡一向說一不二,他那夫人也不敢與他計較。

而他兒子知道之後,雖然悲憤欲絕,同樣進退兩難。

古代禮教是禁止子告父的,除非是十惡大罪。

偏偏這時,他又考中了進士,雖然是三甲,可那也是進士。

這要是告了張宓,他這個當兒子的也要名聲和前程儘毀。

百般權衡之下,他就隻當沒了這個媳婦,朝廷分配官職之後,遠赴他鄉作官,從此再不回來。

這種情況下,張宓乾脆父占子媳,把高素瑩當作了自己的禁臠,闔府上下又有何人敢言。

張宓那妻子早逝,未嘗沒有因為此事整日心情鬱鬱的緣故。

再後來,這兒媳有了身孕,張宓竟異想天開,想讓她把孩子生下來。

在他想來,闔府上下都畏他一人,待孩子分娩之後,隨便指一個妾室充作孩子生母也就是了。

可這時,他被調進臨安,升官了。

孩子還沒生,舉家就要遷往臨安,大腹便便的如何遮掩?

兒子早就去了千裡之外做官,兒媳又不曾千裡迢迢前往探親,雖然可以虛言遮掩,可就怕有心人較真兒,一旦探訪此事,難免壞了他的前程。

畢竟,不僅本地官員中有他的政敵,朝廷那邊他更是人地兩生。

如果把一部分家人先留在當地,等孩子分娩再說,作賊心虛的他又擔心自己不在近前,事情會脫離掌控,醜聞最終還是會傳揚開去。

偏生這時欣聞張宓高升,他那親家,兒媳的親哥哥高員外又趕來慶賀。

人家的親哥哥來了,沒有不讓人家妹妹相見的道理。

而他原本打的主意,是孩子生下來之後另指一個妾室冒充孩子的母親,所以兒媳有孕一事,一直秘而未宣。

結果現在親家來了,如何解釋他妹子身懷六甲的事情?

一步錯、步步錯、昏招迭出的張宓把心一橫,就跟親家直說了。

反正現在的情況就是:你告我,我完蛋,你妹婿完蛋,你妹妹也完蛋,你丟人,大家誰也沒有好處。

你不告發,默許了此事,咱們還是好親戚做著,強強聯合。隻要外人不知道,大家就還是體麵人,你看著辦。

高員外糾結了一夜,權衡了一夜,最終也隻能捏著鼻子忍下了此事。

張宓這一下便拿捏了高家,反而讓高家以省親為由,先把大著肚子沒法瞞人的兒媳接回了娘家。

此後,孩子順利出生,但是因為張宓之前一係列的騷操作,估計還有不敢太刺激他那已經遠避他鄉的長子的原因,張宓也不敢公然把這孩子落到兒子名下,認作自己的孫子。

張家、高家都知道了這樁醜事,但是出於各自的利害關係,都隱瞞了此事。

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一天天長大,原本逆來順受的兒媳心態卻發生了變化。

這樁醜事,兩家人都是知情的,她和孩子從小就受人岐視,包括自家親人尤其是親眷的孩子。

哪怕是不太知情的,眼見這個身分不明的孩子不受人待見,也會欺淩於他。

自己這一輩子也就這樣兒了,可孩子怎麼辦?

他再長大些,又該如何處置?

萬般無奈之下的高素瑩隻能逼張宓想辦法,可事已至此,張宓又哪有好辦法?

他不想冒險,在他看來,拿捏一個好欺負的兒媳,比冒著暴露的風險去尋求一個解決辦法要容易的多。

所以張宓對她隻是百般敷衍。

一次次失望之後,高素瑩忍無可忍了,她聲稱要帶著孩子從娘家去婆家,進了臨安城後,卻甩開高家護送的家人,悄悄去了樞密院。

她想“逼宮”,逼著張宓給她兒子一個交代。

張宓起初還賠著笑臉低聲下氣地哄勸,可高素瑩這一遭也是鐵了心,伱不給我一個具體可行的辦法,那我也不忍了,立即就在這樞密院中張揚開來,叫你身敗名裂。

高素瑩作勢要出去高喊,惱羞成怒的張宓當了真,情急之下抄起一方硯台,砸在了她的頭上。

其實當時高素瑩還沒死,隻是頭破血流昏厥了過去。

可是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哪懂得那麼複雜的事情,見自己母親頭破血流躺在地上,他唯一的反應就是號啕大哭。

這可是張宓的簽押房,這孩子一旦哭鬨起來引來旁人,那時如何收場?

張宓先是去捂他的嘴,被他咬了一口後一發狠,硬生生把自己親生骨肉扭斷了脖子。

這時再看高素瑩還有氣息,張宓也就一不作二不休,用硯台又砸了她兩下,把她活活砸死了。

高員外對盧承澤垂淚道:“家人尋不到妹妹下落,情急之下報了官。張宓為掩人耳目,求上門來,跪地請罪。

在下思來想去,兩家終是姻親,若是聲張開來,妹妹死後還要聲名受損,所以……所以……”

盧承澤臉色發青,冷冷笑道:“所以,你就接受了張宓的美意,用你妹子的命,換了兩處臨安的店鋪,以及拿捏了張宓的短處,以後你這親家對你高家更加的庇護,是麼?”

高員外垂首道:“在下隻是一時糊塗……”

盧承澤呲牙笑道:“不不不,你可不糊塗,你聰明的很嘞。”

旁邊的昆山縣令臉色也很難看,他剛剛向盧承澤介紹這位高員外時,還誇他是本地首善來著,這臉被打的……

盧承澤道:“你知胞妹被人逼奸,卻不予告發,此謂知情不報。知道胞妹母子被殺,卻仍代為隱瞞,更是包庇之罪。跟本官去一趟臨安吧。”

高員外大驚失色,顫聲道:“被害的……被害的是小民的妹妹和外甥啊,小民是苦主啊。”

盧承澤厲聲道:“你說你是苦主,你問問你妹妹還有你外甥,九泉之下的他們,認嗎?”

高員外一下子萎頓在地,胯下淌出一灘水來。

盧承澤用手帕掩住鼻子,厭惡地道:“押下去!”

……

高員外被盧承澤帶回了臨安城。

“樞密院一日現兩屍,楊狀元兩天破大案”的消息,瞬間席卷了全城。

臨安的勾欄瓦子又有素材了,楊沅身上此時又加了一個“斷案如神”的標簽。

嶽家雜劇團連夜編寫劇本,連夜排練,搶在元宵節前公開演出了。

探花盧承澤被塑造成了開封府公孫策一般的人物。

後來,盧承澤無意中發現了此事,悄悄看了一場戲後,還給嶽班主提供了一些更豐富的素材,指導他修改了劇本。

新的“楊沅斷案”上演以後,佯作不知情的盧承澤還請了不少知交好友,去包了場子。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有了高玉衍、王加逸還有何逍三人的口供,此案已成鐵案,張宓再也回避不得,隻好招供。

不過,直到此時,他也不肯甘休,但能抵賴的,依舊要垂死掙紮。

他堅稱不是他強迫兒媳,而是兒媳不守婦道主動勾引了他,這才釀成後來一係列事情。

由於那女子已不在人世,這盆汙水他潑出去了,也沒什麼證據能夠辯駁。

不過,這隻是小節,張宓連害二命這是事實,案子被迅速移交給了大理寺,供其判案。

楊沅這邊了結了一樁大案,開始籌備自己的納妾之禮。

納妾不像娶妻,朝廷是不會給假的。

鹿溪選在元宵節時讓楊沅納丹娘、薛冰欣、冷羽嬋和烏古論盈歌過門兒,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四女俱非凡人,都是郎君的賢內助,雖然是以妾的身份過門兒,太潦草了隻怕她們心中也不高興。

尤其是丹娘與她早已情同姊妹,總要顧慮到她的心情。

元宵有七天假,雖然“京城”的很多衙門不放假,有些衙門甚至比平時更忙,但是像都察院這種衙門,再忙也忙不過臨安府去。

下值放衙的時間怎麼也能比平時早些,可以讓楊沅多些時間陪陪這幾位美嬌娘。

楊沅也想著能多陪陪她們,反正事是做不完的,有張有馳也不是壞事。

今兒是正月十四,他打算裝個病,雖然明天隻有半天班,他也不想上了。

“大壯,把毛巾投投水,給我換一條來。”

楊沅讓劉大狀投好了毛巾,又搭在額頭,病怏怏地仰躺在座位上。

他打算等再多幾個同僚看見他的慘狀之後,就去向朱倬告假。

這時,盧承澤腳步輕快、滿麵春風地走進來。

這樁大案破獲之後,他在都察院成了風雲人物。

這廝生性好鬥,原來他梗著個脖子想跟楊沅鬥,結果卻鬥了個灰頭土臉。

如今他忽然發現,跟著楊沅一起鬥彆人,也蠻有趣的,於是愈加的意氣風發起來。

“楊僉憲,你……你怎麼了?”

“哦,是小盧啊……”

楊沅有氣無力地衝他擺了擺手:“沒事,這幾日為了張宓的案子,風餐露宿的,想是有些勞累過度了,偶然感了風寒。”

盧承澤很是詫異地看了楊沅一眼,風塵仆仆趕去昆山抓人的是我,點燈熬油地夜審張府家人的還是我;

移交大理寺的谘文、爰書、口供共計一共五十七份,一百六十六頁,全是我帶人一起整理的,你很累嗎?

“大壯,給盧禦史上茶。”

楊沅虛弱地說完,按著額頭的毛巾道:“小盧啊,有什麼事嗎?”

盧承澤自袖中取出一份谘文,道:“哦,沒什麼大事,樞密院對張宓的案子判結了。”

“哦?”

楊沅一把抓下了頭上的濕巾,這下可算是雙喜臨門了。

楊沅也不看那回文,便笑道:“大理寺這一遭判的倒是夠快。”

盧承澤道:“咱們都察院如今風頭甚勁,大理寺那邊自然也不想被咱們比了下去。

再者,馬上就是上元長假,許多衙門不上值或是人手不全的,他們自然也會著急。”

楊沅歎息道:“隻是上元佳節在即,斬立決是不可能了,不能為了他一人,掃了全天下的興,還要容他在牢中苟活幾日。”

盧承澤一呆,訝然道:“斬立決?楊僉憲,你想什麼呢,張宓不是死罪啊。”

楊沅一愣,道:“連殺兩人,一婦人,一幼童,如此惡貫滿盈之人,竟然不是死罪?”

盧承澤道:“那婦人是他的兒媳,幼童是他的骨肉,殺的不是外人。

囿於孝道大禮,父殺子和子殺父,那罪責是完全不同的。

再者,朝廷不殺士大夫,此乃祖製……”

楊沅氣衝鬥牛,立即截口打斷盧承澤的話道:“大理寺對張宓的判決究竟如何?”

盧承澤道:“貶送新州(今廣東新興)管製。”

編管是宋朝懲罰犯人的一種方式,將犯官編入地方戶籍,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

被編管的官員通常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朝裡有人,上下打點一番,那就隻是被貶去地方,幫著地方官做些文教方麵的事情,實際上是個不帶官職的管,有朝一日東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一種就是朝裡無人,甚至有仇人,那日子就過得比較苦了。

但也隻是比較清苦,當地官員輕易也是不願被編管的犯官,在他管理之下出了人命的。

楊沅聽罷,驚愕地瞪大了眼睛:“張宓強占兒媳,有悖人倫。再害其人,殺其子,兩條人命在身,就隻是判了個編管?”

盧承澤耐心解釋道:“不殺士大夫乃是祖製。再者,張宓殺的不是外人。而且究係張宓逼奸,還是高素瑩與他主動勾搭成奸,此亦成謎,不可辨證。有鑒於此……”

楊沅冷笑道:“祖製?勒石三誡是嗎?誰看到了?”

在駱聽夏成為保龍殿主之後,楊沅和他的來往就少了,因為做為皇帝安全最後一道防線的負責人,與外臣過從甚密的話,對彼此都不是好事。

不過,楊沅在禦龍直的時候,可是和駱聽夏又有過交流的。出於好奇,他也向駱聽夏求證過,根本就沒有什麼太祖石碑,那完全是民間傳言。

楊沅又道:“殺的不是外人,殺的就不是人了?豈有此理!”

他從桌上一把抄起盧承澤拿來的大理寺谘文。

大理寺在案件審理清楚之後,還會把判決結果送至都察院進行監督審核,這是都察院的監督權利。

都察院照準批複,此案才正式讞定。否則,就會發付回去,要求重審。

楊沅提起筆來,便在大理寺送來的判決書上寫下了四個大字:“發回重審!”

盧承澤歪頭看向楊沅的大字,嗯,其字形神韻,不及於我多矣,狀元公也有不如我盧探花的地方嘛!

等等!發回重審?需要這麼剛的嗎?

盧承澤猶豫了一下,好言勸說道:“楊僉憲,大理寺是依律斷案,縱然發回重審,隻怕還是一樣的結果。

實不相瞞,因為究係高素瑩主動和奸,還是被張宓逼奸尚且存疑,大理寺中原還有官員認為應該慎刑,處治再輕一些的。

這,已經是從重了,如果咱們觸怒了大理寺,結果依舊如此還則罷了,就怕……還不如一審結果,到時楊僉憲麵上須不好看。”

楊沅一愣,看向盧承澤。

盧承澤誠懇地道:“楊僉憲,您要推翻的,可不是張宓的罪責,而是……大理寺的麵子,還有……大宋的法!”

楊沅眼神錯動了一下,緩緩坐下,道:“以量刑過輕為由,先發回重審。”

盧承澤鬆了口氣,看來自己的勸說,這楊僉憲是聽進去了。

隻是礙於麵子,他還是要駁回一回,等大理寺陳述更詳儘判案依據,也就順水推舟了。

隻是,心裡又有些失望,是怎麼回事?

楊沅則在想,大理寺的麵子算個屁,這刑不上大夫的混賬規矩,算是被大宋朝的士大夫們玩的明白了。

開封府的三口銅鍘,全是後人的一廂情願,就這般混賬的法,一年到頭,哪有幾個人容得他包黑子去鍘?

子虛烏有的“勒石三誡”,如今居然被人真真假假的都當了真,拿著天理人心世間公道為遊戲!

老子要砸了這並不存在的誡石碑!

要不然,今天就算弄死了張宓,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再出現一個李宓、王宓!

不過,老子明天要迎佳人過門兒,咱們過了“十五”再說!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