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東晉北府一丘八 > 第五千六百六十七章 大晉處處是京口

第五千六百六十七章 大晉處處是京口(1 / 1)

推荐阅读:

> 劉藩的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顯然,他對向彌的話,既驚訝又忿怒,驚的是向彌這樣的一個粗人,竟然也有這樣的見識,憤怒的是連向彌都明白的道理,肯定是劉裕教給他的,而這些話,劉裕居然沒跟自己商量和討論過。

劉裕看著劉藩,平靜地說道:“阿藩,這些年我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有些事情,也沒法放在桌麵上討論,建義成功之後,我們按原來的設想,想讓京八兄弟們回鄉為吏,掌握權力,這樣不會受人欺負,但事實如你所說的那樣,最後效果不佳,你可以認為這是世家高門的反撲,也可以認為這是我們過於大意,沒有保護好我們的老兄弟,但事後我和胖子他們分析過後,得出的結論卻是,我們的兄弟,缺乏文化,缺管治理基層的政治才能,這才是他們分散到各鄉各村之後,給人欺負,各個擊破的原因。”

劉藩咬了咬牙:“既然你也知道這個原因,那就應該讓原來的老上級,老將軍們繼續關照這些兄弟才是,不能讓他們回去後受到欺負。”

劉裕搖了搖頭:“這不是治本之法,因為歸根到底,將士們是因為文化不夠,無法治政才會受人欺負,諸如那種自己都不明白國法,隻靠血氣之勇來解決跟鄉鄰之間的矛盾,碰到受人指使,受人挑唆而與自己起了衝突的村民,身為吏員,卻沒有解決之法,多數情況下是跟人打架,這不是授人以柄,給人治罪的理由嗎?或者是到了地方之上,隻知道練武射獵,不事生產,連一村一鄉有多少戶人家,要收多少稅,征多少丁都一無所知,那最後完不成這些任務,也隻能棄官治罪。如果自己有文化,回鄉後有足夠的責任心,象在軍中一樣願意舍棄性命為國效力,又怎麼會是這樣的結局?”

劉藩冷笑道:“京八兄弟們可沒有世家,士族這樣的好命,從小沒人教他們讀書習字,在軍中也是練武,沒時間習文,寄奴哥你要他們回鄉後就突然有治政的本事,能識文斷字了,是不是要求太高了點?”

劉裕微微一笑:“以前因為軍情緊急,大家入伍後隻要操練軍事,無暇識文斷字,落下了隱患,但以後這種情況,是要解決的,後來我們在京口搞了庠序,讓有功將士的子弟們,有機會上學讀書,這點阿藩你不知道嗎?”

劉藩哈哈一笑:“我當然知道,這是寄奴哥你的亡羊補牢之舉,想要彌補在建義之後,弟兄們回鄉後過得不好的遺憾,但就是你搞的這個庠序,也是不為世家高門所容,儘管你找了範祭酒這些國子學的博士們去當教諭,先生,但開了不到三個月,這京口庠序就被迫關閉了,因為你要打南燕,你要取得世家高門的支持,而關閉這個庠序,不許我們這些將士兄弟們識字,就是世家高門的的條件,他們要的就是文化特權,讓他們永遠可以保持治國理政的獨特優勢!”

劉裕點了點頭:“是的,就是你說的這樣,隻不過,他們可以逼我關了京口的庠序,卻不可能阻止全天下的各種庠序,公學,吏校這些授人學識的地方,就象我打下青州之後,就可以開那藍翔吏校,有人可以阻止嗎?”

劉藩勾了勾嘴角,說道:“那個吏校多是青州本地豪強的子侄和幕僚過去取得吏員資格的,還有就是下等士族們進去想求個為官之道,而我們的將士們,兄弟們,卻未必有這樣的好處。征燕大軍後麵又有幾個人進了這個吏校,能在青州當上官吏的?恐怕隻有數百軍吏吧,而這些人,本就不是京八兄弟,多是士族隨軍混軍功的呢。”

劉裕微微一笑:“但這已經是個開始了,我們今天可以讓士族們進吏校,明天就可以在軍中開學堂,讓將士們識字,在京口開會給阻止,那為了教育將士們能識文斷字,讀懂軍令,管理軍隊的後勤輜重,在軍中讓下層軍官們開始識字,然後再讓這些隊長,隊副之類的下層軍官,再去教同隊的將士們識字,這樣在軍中服役兩到三年的時間,起碼識個數千字,能識文斷字,閱讀公文,書寫律令,繼而會一些簡單的算數,能做好征丁收稅時的統計,當個村吏,鄉吏,是不成問題的。沒有文化的軍人,注定是愚蠢的,而沒有文化的軍隊,也是沒有未來的。”

劉藩瞪大了眼睛:“你,你真的準備在軍中讓所有將士們都識字?”

劉裕點了點頭,說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保護兄弟們的利益,最好的辦法不是一輩子罩著他們,控製他們,而是給他們各種謀生之法,阿藩,如果我們的京八兄弟們,有了文化,可以當上稱職的村吏,那就不可能給這些地頭蛇們設局欺負,當然,後麵我們讓他們還鄉之時,也儘量避免讓一家一戶到一個陌生的村落,可以讓他們三人到五人結伴回家,這樣避免猛虎不敵群狼之舉,至於將士們有不法之徒,回去後居功自傲,橫行鄉裡,欺負村民的現象,我們同樣可以查探並法辦,找些典型的例子,公示全國,以作警告,相信兄弟們學了文化,懂了法律後,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失掉眼前的富貴與平安生活,自然會多加收斂的。”

向彌哈哈一笑:“阿藩,你聽到了沒有,這才是寄奴哥給咱兄弟們找的正道,長治久安之道,這麼一來,以後沒人可以輕易地害咱們兄弟了,而有文化的兄弟們,也會漸漸地變成新的士族,不會隻讓那些士族文人們有治國之能,如此一來,勢必人人踴躍參軍,好男兒個個都想從軍報國,咱們的征兵之地,也不會隻限於京口這幾個有限地方。阿藩啊,到時候咱們京八兄弟會退伍後開枝散葉,遍及全國,那大晉處處皆是京口,豈不痛快?”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