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無敵六王爺 > 第830章 糧食安全

第830章 糧食安全(1 / 1)

推荐阅读:

遼王建探索船隊,向東方大海探索這事兒。

當初在大慶內,引發了不少熱議。

大慶的生活,千百年的變化都不大,所有的熱鬨,也不過是家長裡短。

誰家的婆娘不孝順婆婆了。

誰家的婆婆過於惡毒。

或者秦淮河的船娘,又來了一批新的。

總之就是身邊生活上的那些事兒,翻來覆去的。

可唯獨遼地那邊,則是另外一種風格。

讓所有慶人,都覺得新鮮。

更不用說,遼地也是大慶的一部分,隻獨立於朝廷管轄之外。

也唯有慶皇,才能跟遼地聯絡。

這在大慶的製度中,是一個無比特殊的地方。

曾經不知道有多少官員,都想方設法的琢磨去遼地做官,為此給慶皇施加了不少壓力。

可後來……

後來那群貪官死光了後,去遼地做官這事兒,基本也就止住了。

遼地太富裕了,這麼富裕的地方,貪官不起心思,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兒。

也正是因為遼地如今的富足。

讓遼地保持高速擴張的態勢,給慶人們帶來了不少熱鬨。

派遣船隊向東探索,迄今為止京都還在熱議。

認為秦風這是想要訪仙!

始皇帝派徐福出海以求長生,這事兒在慶人的心目中,就仿佛是昨天的一樣。

如今的遼王,不過是強大到一定程度了。

然後就想要追求更高的程度,去派遣船隊尋找不老藥,求長生了。

這種說法,也是京都百姓們的主流看法。

慶皇與太子,則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雖說。

秦風言之鑿鑿東方有一片大陸,那裡有著高產糧食作物,能減輕慶人的糧食壓力。

“幾個月了,沒有任何消息。”

“兒臣也寫信向老六問過,老六沒有收到船隊的訊息,但老六相對比較放心。”

慶皇則長歎一聲。

“就怕像徐福一樣,一去就再也不回來了。”

“兒臣以為應該不至於,帶隊的是老六的舊故,一起跟老六風裡雨裡過來的。”

“當年遼地慘到那種地步,還願意追隨老六身邊的人,都是經過洗禮的,絕對不可能背叛了。”

慶皇聽此,也不免點頭。

“話是這麼說……”

京都那些老勳貴們,不也是如此嗎?

慶皇信任他們,最終贏得了整個天下。

可之後呢?

終究有些人,信仰不是那麼的堅定了。

大慶表麵上看去一片祥和,生機勃勃。

唯有慶皇知曉,這潛伏在祥和之下的危機,究竟有多麼的凶險。

稍有不慎,便會動搖整個國家。

他必須謹慎再謹慎,將有危險的老勳貴們,儘量控製起來。

跟他打下天下的這批人尚且如此。

老六的那批人,真的不會背叛老六嗎?

“那艘船上,有朝廷的人嗎?”

秦標笑了笑。

“父皇沒發現欽天監的人少了一半嗎?”

“嗯?”

慶皇還真的沒注意到這個。

大慶朝廷上官員缺少,可是所有部門都少人的。

欽天監隻少了一半,而且這算是個清貴衙門,不會涉及到太多的利益。

最多……

私下裡給彆人算命去。

這個慶皇倒是不咋管的,隻要不要妖言惑眾就好。

“如今的欽天監,已是朝廷最吃香的衙門。”

“原因就是老六需要,每支船隊都得配上一些,而且給開出的俸祿不菲。”

“去遼地的欽天監,俸祿大概是朝廷的五到十倍。”

“現在有許多人都想入欽天監鍍個金,然後再跑到遼地去。”

秦標說著這,也哭笑不得。

慶皇皺眉。

“老六這是在挖朝廷的牆角啊!”

秦標嘿嘿笑了聲。

“老六挖老六的,兒臣挖兒臣的,遼地的人才也不少,全是乾臣。”

慶皇不知道說啥是好。

沒想到在這互補上了竟然。

“老六的確培養了不少人才,就是都過於年輕。”

慶皇無比感慨。

他很承認遼地官員的能力。

甚至很喜歡用。

就是有些時候,這些遼地官員有些過於的理想化。

但仔細想想。

這群年輕的遼地官員們,出發點又全都是好的。

“隻是他們與大慶的官場,有所衝突,總想著變革,特彆跟那些上了年歲的。”

“兒臣以為,變革是早早晚晚的事兒。”

秦標對此相當肯定。

“大慶的人口越來越多,都想要更好的生活,而並非是簡單的餓不死、凍不死那麼的簡單。”

“若以往還好,都覺得祖祖輩輩口中的盛世好,安穩祥和且強大無比。”

“可細細想來,曆朝曆代的盛世,都不曾有大慶今時今日這般的人口。”

“父皇與兒臣的壓力,遠比古之帝皇來的更重。”

慶皇重重點頭。

“老大說的不錯。”

“這片土地上的人口,確實在不斷的變多,糧食上麵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好在糧食產量,比起古人高了太多。”

“曆來盛世,一年也不過隻能耕種一次,最多兩次。”

“可這南方的三季稻,一年能熟三次,雖說味道沒有遼地稻米那麼好吃,卻也能養活無數的人口。”

慶皇滿是感慨。

大慶的領土,一點都不小。

延續的不單單是大胡皇朝打下來的江山。

還有當年南朝時,在南洋經略的大片蠻夷地。

也正是因為胡人的逼迫,致使當年許多南朝大族,都遷移到南洋等地。

如今又全部歸順在大慶朝廷之下。

京都在華夏而言,興許過於偏南,有些偏安。

可大慶在江南立足,一部分歸化的領土,已經遠在赤道以南的諸多島嶼上。

對於這些地方的人來說。

京都在很北的位置。

當然。

那些地方也存在著許多要教化的蠻夷之人,朝廷並沒有直接統治,而是利用宣撫司等衙門,進行一定程度的控製歸化。

雖然也算是大慶百姓子民。

但跟南北方正兒八經的有所不同。

好在。

那些人的數目並沒有太多。

秦標則滿臉鄭重。

“父皇,糧食上其實不用過於擔憂。”

“等將北胡拿下了,大慶便有足夠的牧場去畜牧牛羊。”

“更不用說未來倭地內的糧食,雖然不多,也會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大慶內。”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