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加油!”
“堅持住!就差最後一百多米,堅持遊過去!”
“那裡有個不行了,趕快把船劃過去!”
“你們說誰會是第一?”
“你敢賭嗎?孫長官可是在抓軍紀。”
“賭小一點,就一包煙如何?”
“行,就一包煙!我看那個陳勇不錯。”
“那可不一定,我就賭旁邊稍微落後一點的那個蘇國民有潛力。”
“要不加我一個?我也覺得陳勇會是第一。”
“滾滾滾,自己找彆人賭去。。。什麼情況,陳勇怎麼被反超了?”
“哈哈,老天都在幫我。”
“加油!快!”
就在兩人握緊拳頭呼喊的時候,兩人的賭局也迎來了最終結果。
自然是那個蘇國民贏了。
不過整個活動還未結束。
因為這是一場選拔賽,選拔進入特戰隊的。
衡陽一戰結束後,特戰隊隻剩下十幾人,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重傷。
為了儘快恢複特戰隊的戰鬥力,所以在衡陽一戰結束後,特戰隊就開始了選拔。
從整個傘兵總隊裡挑選。
英語不再是強製性要求,但是要求會日語,至少會一些基本的。
除此之外就是體能、槍法、識字這些。
這一次選拔的就是遊泳。
從東岸出發,在規定時間內遊兩個來回,就算是通過。
參與選拔的有一百多人。
倒不是就這麼點人報名,而是很多人在之前幾輪都被淘汰了或者本身放棄了。
若是說傘兵總隊三個團裡,一團是精銳。
那整個傘兵中,特戰隊無疑是精銳的精銳。
隻招四十多個人。
從這裡出來的,一般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前途。
你看第一任隊長王三娃,現在都是中校營長了。
第(1/3)頁
第(2/3)頁
特戰隊執行的任務可能比傘兵一團還要危險,但卻非常受上級重視。
李航肯定記不住傘兵一團上下的士兵,就算是軍官也記不住。
可他對於特戰隊,卻能做到記住每個人。
因為就四十多人,李航又經常關注特戰隊,也經常視察,不僅能記住特戰隊員的名字,甚至還能記住長什麼樣子。
哪怕是飛行員都做不到這個待遇。
所以很多人就想加入特戰隊。
危險是危險,但卻是搏一個好前途的捷徑。
隻是這考核是公開透明的,你通不過,那就沒法了。
因為選拔的方式有些特彆,因此非常受關注。
就像現在湘江兩岸圍了不少人,除了傘兵外,還有不少第10軍和衡陽的百姓。
此時是汛期,湘江的江麵還是很寬的,兩個來回有差不多兩千來米。
要是水性差了的,一般遊不完。
好在選拔隊伍兩側都有不少漁船,除了會遊泳的士兵外,還招募了一些本地水性好的百姓,就是避免出現事故。
在西岸這邊,老羅正在視察自己的司令部。
他是昨天從重慶回來的,而李航卻是前幾天就走了,因此兩人並沒有碰到。
老羅雖然是集團軍總司令,但因為一些原因,注定不會在衡陽長期待下去。
一則是他隻是想手中有一支部隊作為政治資本。
他又沒法擔任戰區司令長官。
副司令長官和集團軍總司令對他又沒多大的吸引力,因此不可能把精力耗在36集團軍這邊。
其次就是重慶方麵的意思是想提拔老方,畢竟在衡陽一戰立下首功,也給那位長了麵子。
隻是因為資曆,無法提拔對方為集團軍總司令。
雖說如此,老羅還是要不時來司令部,畢竟他才是總司令。
“子珊,那邊是在乾什麼?”老羅聽到湘江邊傳來的那陣陣呼喊聲,有些好奇。
“羅長官,那是傘兵總隊在選拔士兵,在遊湘江。”老方笑著解釋。
“選拔士兵?他們在這邊招募了新兵?”老羅有些意外。
因為傘兵總隊的新兵招募有些另類。
照理說所有新兵都應該由兵役部統一招募,然後分給各部隊。
之前傘兵也是這麼做的。
但是傘兵嫌棄兵役部的新兵不合格。
很簡單。
第(2/3)頁
第(3/3)頁
就國府現在的兵役製度,那些壯丁從家裡抓來,到最後進入軍隊,起碼要死三四分之一。
喝兵血的事在國府這邊早就不是什麼秘密。
有很多壯丁沒有死在戰場,而是死在半路上。
要兵役部的新兵,得先好吃好喝補一兩個月才行,而且還不一定合格。
之前那批新兵就是如此。
那些不合格,傘兵也不好退回去,就扔給自家空軍的地勤部隊了。
加上這一次傘兵總隊減員也不小,因此就決定自己招募新兵,繞開兵役部。
“是招募了一批新兵,好像是五百人,要求還很高。
卑職手下都有士兵跑去傘兵那裡,結果都被退了回來。”老方不禁自嘲起來,“不過這會兒湘江邊那個不是選拔新兵,好像是他們內部在搞什麼選拔,弄不懂。
傘兵總隊也不歸卑職管,卑職知道的也不多。”
他不知道的是,他手下士兵被退回來不是因為傘兵的要求高,而是傘兵總隊不要這些老兵。
這些老兵或許作戰經驗豐富,但或多或少有不少壞毛病,招進來容易帶壞部隊。
之前傘兵總隊就有這樣的情況,但經過多次換血,要好了很多。
因此傘兵總隊寧願要啥也不懂的新兵,也不要老兵。
傘兵總隊自身的老兵就很多,加上有力的保障,新兵也能很快訓練出來。
就說槍法,沒有拿子彈練不出來的。
“傘兵總隊是要特殊些,李航此人也深受老頭子和夫人的喜歡,又跟美國人關係密切,不能比,我們做好自己的就行。
各兵站送來的新兵什麼時候能到位?”
“目前到位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想要滿編恐怕還得等一兩個月。”說到這事老方也很無奈。
他們說的自然是第10軍的三個師。
也就是第3師、第190師、預備10師三個師。
至於暫編54師之前隻是部分暫時歸老方指揮而已。
這三個師的編製,肯定是按照民國三十一年步兵師打造,滿編也就7000多人。
不要覺得人少。
此時國軍大部分步兵師其實都沒七千人,即便是74軍,也是按照這個編製來的。
隻是74軍多了一些炮兵等而已。
美械師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