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乞骸骨
第1264章 乞骸骨
“大司馬對裴文行倒是沒有動怒,反是說裴文行素來有進言莊正之名,棄惡投明,品性不改,殊為可貴。”
“他承認推行新政的過程,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是難以避免。而裴文行所提出的弊端,猶為明顯。”
“不過不能因小疵而否玉璧,朝廷可多派遣使者巡察,以匡糾偏差。”
皇後聞之,頷首讚同道:
“大司馬堅守原則而不失分寸,聞惡言而不怒,頗有胸襟雅量。”
誰料到阿鬥聽到這個話,卻是忍不住地笑出聲來:
“胸襟雅量,那是對自己人說的。馮明文的名號你還不知道?心狠手辣小文和,上黨豪族鬨出這麼大的事,他定是要下死手的。”
“嗯?”皇後一怔,“莫不成馮大司馬還有後手?”
“那可不?”阿鬥臉上頗古怪之色,“他借由裴潛提出的問題,乾脆來了個釜底抽薪,建議仿前漢陵邑製度,在長安北邊建通邑,以通九原。”
“通邑?”
皇後有些不明所以。
但前漢的陵邑太過有名,她又隱隱有所猜測。
“正是,通邑。”阿鬥點頭,“今關中雖已光複,但常年戰亂,民生凋弊,百姓十室九空。”
“關中雖與九原有秦直道相通,但終是民力貧乏,難以為繼。”
“故而不若在長安北邊,設城邑,遷關東世家豪族以實之,以通九原,故稱通邑。”
“如此,一來可以鞏固北疆,二來可以增強關中民力,三來可以削弱關東世家,避免他們在州郡地方為禍,四來嘛,這通邑將來還可以作大漢的陵邑。”
饒是以皇後之慧,聽到這一策,都忍不住地倒吸了一口涼氣。
如果說,推行新政是在掘世家豪族的根基,那麼,這通邑之策,根本就是拿刀放儘他們的血,剮儘他們的肉啊!
但皇後又不得不承認,站在皇家及鞏固大漢根本的角度,這一策,確實讓她心動不已。
“妾收回方才的話,這馮明文誠如陛下所言,一如以往,從未有變,委實是心狠手辣小文和!”
怪不得石苞這等酷吏能在他的門下如魚得水。
皇後話猶未儘,在她看來,馮明文表麵看起來是讚賞了裴文行幾句,實則是轉手就掄起大棒敲了對方一個悶棍啊。
你裴文行不是想要為民請命嗎?
不是想要給上黨豪族說情嗎?
好,那我乾脆當著你的麵把他們亂棍打死!
殺人還要誅心!
偏偏馮明文還是站在國家大義上來提出此策,讓人駁無可駁。
與儘快鞏固和加強大漢的基本盤相比,那些心懷不軌,或者可能心懷不軌的關東豪族算得了什麼?
後漢之沒,那些關東世家豪族,有一個算一個,全誅之可能有偶爾錯殺。
但隔一家夷一家肯定有漏網之魚。
“是啊,大司馬說了,關東世家豪族,多附逆賊,此舉正是讓他們戴罪立功,以證己心。”
阿鬥有些感歎,“大司馬的言辭,還是一如既往的讓人無可反駁。”
要不說巧言令色呢?
張皇後亦是有些神往之色,此等風采絕倫的人物,幸虧是漢臣,而且還是天子連襟。
如今天下大勢已經越發明朗,待大漢正式兵出關東之時,就是決定天下命運的時候。
到那時,關東世家豪族就算是再不情願,但在大漢鐵蹄兵鋒之下,他們隻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選擇與偽魏共亡,一個是西遷入關中。
與偽魏共亡,就算不亡族,相信以大司馬的手段,基本也可以讓他們與亡族差不了多少。
而西遷入關中,多少還存了一線希望。
畢竟在大漢科考製度下,隻要他們的子弟足夠爭氣,說不定還能在關中重新立足。
如何選擇,這還用想嗎?
因為根本無從選擇。
張皇後已經可以遙想大漢平定關東後的盛況。
“雖說此舉可能讓有些關東世家下定決心要困獸猶鬥,加大平定天下的難度,但隻要大漢將士能一戰成功。”
“那麼大司馬此策,至少可為大漢奠定百年安寧之基。”
張皇後不由地感歎,“大司馬,非常人,行非常之事,真英雄也!”
大漢將士能剪除偽魏,平定關東嗎?
至少皇後是不會懷疑的,甚至堅信不疑。
隻是想起這等人物,日後可能會成為大漢權臣,張皇後又有些鬱悶。
馮明文此人,雖說有深謀遠慮之名,但多是習慣以堂堂大勢威逼對手。
做他的盟友,很快樂。
但做他的對手,就很難受。
因為伱總是會有一種有力無處可施的憋屈感。
隻不過皇後想想自己的情況,知道現在思考這個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況且上黨一役之後,陛下已是心生厭政之意,心有退縮之想。
畢竟反正丞相時代都是這麼過來的,對於陛下來說,馮明文可比相父好相處多了,更加易於親近。
以陛下的脾性,馮明文之能,眾臣之望,皇後深知,馮大司馬的位置,大約已是不可動搖。
至少在剪除魏賊,甚至平定東吳,一統天下之前,隻要馮大司馬不生異心,陛下估計都不想再生事端了。
一念至此,皇後頓生無力之感。
和臣子爭奪陛下的心,感覺好累。
不過倒也不是沒有收獲,至少知道裴潛此人,似有所謀呢。
皇後一邊想著,一邊笑著問道:
“想必陛下說聽他們吵了大半日,正是因為此事吧?”
阿鬥苦著臉,說道:
“正是。那裴文行欲為上黨士吏請命,誰料到居然得了這麼一個結果,如何能甘心?”
“隻是這一回,就連大將軍都覺得大司馬此策頗是老辣,裴文行無奈之下氣極。”
“唯有連連追問大司馬,上黨苛政猶未解決,將如何保證西遷豪族時,地方官吏不行逼迫良家之事。”
阿鬥說到這裡,又撓了撓頭:
“聽聞裴文行之子,正是拜於馮大司馬門下,他在朝堂上如此舉動,卻是讓我有些想不通。”
皇後卻是笑道:
“這有什麼想不通的?陛下不見魏文長之子乎?”
“且事有反常,必有其因。”她的臉上若有所思,“世之所知,大漢對關東,乃至中原世家並不待見。”
“上黨之事後,但有所見者,都能料到,日後對他們隻會更加苛待。”
“以河東裴氏的地位,裴文行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話未言儘,皇後就發一聲冷笑,“其圖謀,怕是不小!”
如果說,馮大司馬代表的是新貴及外戚,大將軍代表的是舊臣及荊州元從。
那麼裴文行這隻老狐狸,怕想要趁著這個機會,收攏太原河東上黨豪族的人心,借此在朝堂立足。
說不定將來還有被清洗之後的關東世家。
沒一個省油的燈!
阿鬥卻仍是有些不知所以然:
“那又如何?朝堂之上,誰又能比得過大司馬,裴文行年紀不算小了,貪戀這點權勢,又有什麼意義?”
皇後長歎了一口氣:
“陛下莫不是忘了棉花之事?裴文行若是成了並州河東之望,將來大漢在兗青等州郡種植棉花,裴氏能從中得到多少好處?”
“哎呀,我竟忘了這一節!”
阿鬥一拍腦袋,“我怎麼能忘了這等大事?”
朝廷與並州河東等地大族約定,將來會在關東種棉花,據馮大司馬遞上來的計劃書,涉及多少萬錢來著?
彆的事可以忽略,這等關係到錢糧之事,是萬萬不能忘的。
阿鬥不由地暗自責怪自己。
“這裴老狐,咳,裴文行竟是有如此深遠謀算!”
“陛下,朝臣之中,敢站出來與馮大司馬爭論的,有哪一個是簡單的?”
“說得倒也是。”阿鬥想了一下,似乎又記起了什麼事,“皇後剛才提起魏文長,我倒是差點忘了,今日早朝的時候,魏文長還讓自己的兒子代送了一封奏疏。”
“魏文長?”
皇後的臉色微微一變。
——
正當阿鬥跑去找皇後的時候,馮大司馬下了朝,回到府上後,第一時間就是吩咐了一聲:
“去,把魏容給我叫來。”
“稟大司馬,魏郎君已經在府上等候了。”
馮大司馬一聽,就是冷笑:
“他倒是識趣!速讓他過來見我!”
魏容得到召喚,很快過來了,行禮道:
“學生拜見先生。”
馮大司馬大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麵無表情地看著下邊的大弟子:
“說說,怎麼回事?”
但見魏容恭敬地說道:
“先生所言,可是學生大人的奏章之事?”
馮大司馬繼續麵無表情:
“難道你覺得我還會問其他事情?”
魏容小心地看了一眼馮大司馬,試探著說了一句:
“先生久離長安,難道不想詢問一下學院之事?”
聽到這個話,馮大司馬反而是氣笑了:
“怎麼?翅膀硬了,連對先生我都敢這麼說話了?”
魏容連忙垂首:
“學生不敢。”
頓了一頓,魏容又繼續說道:
“隻是學生以為,學院與講武堂,方是先生朝堂立足之根基。而學生大人之事,不過是一老臣欲求善終,不足掛齒。”
馮大司馬麵容變得有些冷峻起來:
“你是這麼認為的?”
魏容臉色平靜,點了點頭:
“學生就是這麼認為的。”
馮大司馬看到他這副樣子,眉頭微微一皺,然後神色反而是放鬆了下來。
隻見他把後背靠到椅背上,同時手指頭輕輕地敲了敲扶手,沉聲道:
“這麼說,你是承認,鎮軍大將軍的奏章,是你操刀的了?”
所謂鎮軍大將軍,正是魏延。
魏延兵敗之後,因為主動斷後,受了重傷,導致昏迷,被送回長安救治。
大約是流血過多,受傷過重,故而雖然被醫學院搶救回來一條性命,但卻是落下病根。
半身癱瘓,手足皆不能自主活動,口歪眼斜,經常性流口水。
按醫學院的說法,這是在戰陣上受刀箭所創,導致淤血積於體內所致。
馮永知道,十有八九就是受了重傷,體內形成了血栓,再加上可能受了感染。
魏老匹夫這輩子算是就這麼著了。
正是因為魏延變成了這副模樣,又因為他是跟隨先帝的老將軍,曾為大漢立下不少功勞。
故而朝廷並沒有懲罰太過,隻是除了他的上黨太守之職及河東都督之職。
同時按慣例,從左驃騎將軍貶至鎮軍大將軍,削其一半食邑。
本來這樣也就差不多了。
沒曾想今日早朝上,魏延長子魏昌,替其父親上了一封奏章。
隻言自己被賊人所敗,有負天子所望,朝廷雖未下重罪,但自己已無顏再立足於朝堂,隻願乞骸骨。
若是換了彆人,倒也沒有什麼。
反正到了魏延這個年紀,再加上遇到這種事情,能安然退休,不失為一件幸事。
但一個癱瘓在床,然後還口齒不清的老武夫,居然還能寫出如此流暢的乞骸骨奏章。
就入他阿母的離譜!
特彆是在這個敏感時候,真要有些心思惡毒的,說不定還道是心狠手辣小文和,連個癱瘓在床的老頭都不願意放過呢!
為什麼說是敏感時候?
可不就是因為在桂宮裡的那位麼?
物傷其類,兔死狐悲,萬一皇後覺得,小文和日後也會這麼對自己,那就真是誤會大了。
所以馮大司馬下了朝,第一時間,就召來自己的學生。
他要一五一十地問清楚,魏府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份奏章後麵,究竟有沒有其他人的影子?
魏容似乎明白自己的先生在擔心什麼,但見他解釋道:
“先生請放心,這份奏章,確實是學生代父所寫,而且也是學生向阿母和阿兄建議的,並且得到了阿母的同意。”
“最重要的是,此事在未上奏之前,並無一人知曉。”
果然是你的主意。
馮大司馬揉了揉眉頭:
“說說你的理由。”
魏容應喏一聲,然後解釋道:
“先生,自學生大人臥病在榻後,府上裡裡外外,皆是由阿母操持。阿母不過一女流之輩,本沒有多少見識。”
“阿兄生性樸質,或許可上陣殺賊,但在府中之事上,卻是沒有太大的幫助。”
“學生平日裡要處理學院之事,無暇顧及府中之事,”魏容頓了一頓,抬起頭看向馮大司馬,“此時的魏府,就似那無人握住的利刃。”
“若是有人趁學生不備,握利刃而刺之,介時刀斷人亡,悔之晚矣!”
“故而學生以為,讓大人回南鄉休養,遠離是非,非但可以保全魏府上下,亦可以免去先生受傷之險。”
馮大司馬聞之,默然良久才問道:
“為何此事不事先與我商量一番?”
魏容搖頭,輕聲道:
“若先生事先不知,那便我魏府自己的決定,與先生無關;若是事先與先生商量,那日後被人知曉,那豈不是真成了先生逼迫大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