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蜀漢之莊稼漢 > 第1147章 絲絲入扣

第1147章 絲絲入扣(1 / 1)

推荐阅读:

第1147章 絲絲入扣

第1147章 絲絲入扣

延熙二年的最後一個月,左將軍朱據終於趕在大朝會之前,回到了建業。

朱據回到建業後,就立刻請求入宮麵見陛下。

這些日子一直沉浸在溫柔鄉的孫大帝,得知朱據不遠萬裡回到江東,第一時間就接見了他。

“臣據,拜見陛下!”

“子範請起。”

孫權的心情不錯,親自上前扶起朱據,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笑道:

“子範去長安已有兩年了吧?在那邊過得還習慣否?身體可還安好?”

原本對於自己沒有提前請示陛下,就自作主張回來的朱據,看到孫權這個模樣,心裡頭就是一鬆。

同時還有些感動:

“有勞陛下關心,臣一切都好,隻是有些過於想念陛下。”

“臣蒙陛下的信重,被派往漢國學習騎戰之法。這兩年來,臣牢記陛下教誨,一刻也不敢鬆懈。”

“此次著急回來,實是有緊急之事,還望陛下恕罪。”

孫權哈哈一笑:

“子範何須如此?吾雖未能親見汝等在漢國是個什麼模樣,但吾與漢國天子之間,通信從未間斷。”

“漢國天子可是對你一直備有讚賞呢,說你才兼文武,通達治體。”

“聽說就連那馮明文,亦時常在漢國天子麵前提起你,讚伱謙虛接士,不愧是江東俊傑。”

朱據聽著前麵的話,還想著要謙讓幾句,沒想到陛下竟是提起了馮明文。

更沒想到,馮明文竟是對自己有這等評價。

想起馮明文無論是對大吳還是對自己,皆是坦蕩無私,而自己呢,卻是欺瞞對方,私吞秘物。

朱據原本還有些激動的心情,一下子就落到了穀底,同時有些羞愧地低下頭。

感覺到朱據的情緒明顯變化,孫權不禁有些奇怪:

“子範,你這是怎麼啦?”

朱據苦笑:

“陛下,臣這次回來,其實最大的原因,正是因為馮明文。”

孫權看到他這個神色,不禁一皺眉頭:

“你先坐下,慢慢道來,那馮明文究竟怎麼了?”

“你前番來信,不是說馮明文沒有藏私,讓人悉心教導軍中騎軍之事麼?”

“莫不成,這些日子,馮明文做了什麼陰詭之事,借此阻止大吳組建騎軍?”

不怪孫大帝這般想。

雖然漢國取得關中之後,劉禪也算是有了知人善用的賢名。

但同為帝王,孫權又豈會不知,漢國國事,前有諸葛亮,後有馮明文。

阿鬥不過是坐享其成。

說阿鬥是信厚之君,孫權倒還沒什麼話說——畢竟光是給諸葛亮立廟這種事情,孫權自認是做不到的。

但要說把漢國眼下的興盛局麵,歸於阿鬥身上,還不如說是歸功於諸葛亮與馮明文。

如今諸葛亮已亡,馮明文就是漢國權柄最大的重臣。

再加上馮郎君馮鬼王小文和的名聲,大吳能不能順利組建騎軍,還真就是在馮明文一念之間。

朱據順著孫權的意思,坐到位置上,然後長歎一口氣,低聲道:

“陛下誤會了,臣此次回來,與馮明文有關,卻是與騎軍無關……”

“嗯?”孫權一愣,“什麼意思?”

朱據抬起頭欲言,然後看了看左右,又止住話頭。

孫權的目光微微一凝,再看看朱據的神色,明白過來,對方接下來要講的事情,可能甚是機密。

他揮了揮手,讓所有宮人都退出去,然後這才看向朱據。

朱據挪了挪身子,儘量靠近孫權,這才壓低了聲音:

“陛下,接下來臣要說的事情,乃是馮明文師門秘聞,不可為他人所知。”

“馮明文師門?”孫權一怔,然後眼睛驀然睜大,“馮明文師門!”

馮明文自出山以來,治軍牧民,無不可觀,領兵出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近年來,更是敢稱天下才氣一石,馮明文獨占八鬥。

山門子弟,恐怖如斯。

這也導致了雖然無數人想要探知,馮明文身後的師門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竟能培養出此等豔絕天下的人物。

但懾於馮明文的名聲,讓有資格想要探知的某些人,又隻能按捺住好奇之心。

畢竟誰也不知道,強行探知某個深不可測的山門,會不會惹惱對方,從而引來大禍。

如今驟然得知朱據帶回了馮明文師門秘聞,孫權猛然就反應過來。

但見他站起來身來,大喝道:

“來人!”

門外傳來腳步聲,同時有聲音傳來:“陛下?”

“所有人,離開此處十五丈,但凡有人敢靠近一步,杖斃!”

“諾。”

確定沒有一個人能聽到兩人的談話,孫權這才轉身朱據:

“你繼續說。”

朱據也站了起來,說道:

“陛下,臣失禮了。”

他說著,開始伸手解開衣帶,脫下衣袍,再脫下裡衣,赤著胸膛。

然後他再把手放到腰間,那裡還纏著一條又寬又厚的布帶。

把厚帶子解下來,朱據用力一撕,隻聽得“嘶啦”一聲,裡頭露出了裡麵的兩本冊子。

朱據捧著兩本冊子送到孫權麵前:

“陛下請覽閱。”

孫權有些疑惑地拿起來,翻開第一本,但見第一頁寫著:

《八荒六合唯我長生訣丹藥篇)》。

他的眼睛猛地再次瞪大了,呼吸也跟著粗重起來,他抬頭看向朱據。

“這……這,這是怎麼回事?你是如何得到的?”

朱據自是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細細道來。

為了讓陛下知道事情的全貌,他連第二本冊子《滇國蟲穀》的大概內容,也講了一遍。

……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孫權聽完朱據所言,已經完全抑製不住自己的激動,臉上已經露出狂喜之色。

他下意識地就把兩本冊子緊緊地摟在懷裡。

“世間原來當真有修仙之術!”

想起前些年自己派人出海之事,孫權心裡更是篤定了馮明文師門的存在:

“我就說,我就說呢,馮明文怎麼會寫出那等文章!”

想到這裡,他已忍不住念出昔日所聽到詩文: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

這篇文章,孫權不知品讀了多少遍,就差倒背如流了。

原來,原來海外真的有仙山!

不過在這個時候,朱據給孫權潑了一盆冷水:

“陛下,按書中所記,這長生之藥的一些藥材,唯有長於南中才有藥效。”

“所以若是陛下日後欲煉丹藥,還得想法子從南中采取藥材才行。隻是這麼一來,恐怕就要為馮明文所知。”

正沉浸在長生臆想中的孫權這才有些回過神來,頓時就是一驚:

“怎麼還有這個規矩?”

朱據點頭:

“正是。事實上,馮明文每年都會讓人從南中運不少藥材到他的府上。”

“聽說他的二夫人,本是南中夷人巫醫,善於製藥。”

在長安呆了快兩年,朱據自然不可能是像表麵所說的那樣,光顧著學騎戰之法。

就如馬謖在江東,也不是光督促學生就完事。

該收集的信息,能收集到的信息,自然是儘量收集。

說到這裡,朱據又壓低了聲音:

“聽說興漢會內部有一種秘藥,得而食之,可讓人在夢中遇仙子而行極樂。”

“不過這種藥極稀少,便如趙廣,一年裡也不過是能分得一劑,其藥材正是取自南中。”

興漢會的崛起,堪稱是一個奇跡。

正如後世每個學校裡口口相傳的鬼故事,亦或者是城市化所帶來的都市怪談。

伴隨著興漢會的迅速崛起,自然也有各種各樣的傳言。

秘藥傳說,隻不過是許多離譜傳說中比較靠譜的一個。

畢竟這年頭,食五石散的人可不少。

在不少人眼裡,這所謂的秘藥,差不多也是類似於五石散的東西。

但此時的孫權,心思卻是格外地敏銳,一下子就捕捉到了其中隱藏的信息:

“你是說,所謂的秘藥,隻不過是一個幌子?其實馮明文每年從南中運那麼多藥材到府上,是為了煉長生丹藥?”

朱據搖頭,卻是不太同意孫權的猜想:

“陛下,這長生訣裡記載丹藥,分‘天地玄黃’四級。”

“若是臣猜得沒錯,興漢會的秘藥,更大的可能,是最下的黃級。”

孫權自拿到冊子以後,一直就處於狂喜當中,哪有心思細看其中的內容?

此時一聽到朱據所言,連忙按其所言翻閱,果見如此。

確認無誤之後,孫權不由地連連說道: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馮明文作《千字文》,怪不得,怪不得!”

這一切,原來都是有脈絡可尋的。

隻不過是被馮明文以違背常理,顯於世人的方式,巧妙地隱藏了起來。

十幾年前的《千字文》,十年前的《夢遊天姥吟留彆》,再到現在的《八荒六合唯我長生訣丹藥篇)》。

這些東西,看似沒有多大的關係,但裡頭隱藏的信息,卻是那麼地絲絲入扣。

此時此刻,孫權已經完全相信了這件事情的真實性。

畢竟就算馮鬼王再怎麼深謀遠慮,也不可能會花近二十年的時間,去編織出這麼一個謊話。

要不然,他圖個什麼?

“昔南中傳言,馮鬼王好色如命,夜禦三千女,吾本以為乃是以訛傳訛,傳聞荒誕。”

“今日得聞馮明文師門之秘,再想起《莊子》有言:禦女三千,白日飛升。”

說到這裡,孫權拍了拍手裡的冊子,感歎道:“這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啊!”

朱據卻是沒有想到這一層,此時聽到孫權所言,猛然間,就是記起一事來:

“陛下倒是提醒了臣,聽說興漢會的劉良,曾得馮明文贈以秘藥,以身飼胡女,禦遍涼州胡女,借以和合胡人。”

“此人在漢國境內,被稱為劉漢子,以示其勇……”

孫權一聽,也不知是第幾次瞪大了眼,同時喉嚨上下滾動:

“禦……禦遍涼州胡女?”

這是何等勇壯之士?

“沒錯,此人乃是漢國車騎將軍劉琰之子,如今為九原都督府長史,隨軍鎮守九原。”

九原?

那裡從後漢時起,可都一直是胡人雜居之地。

孫權再次咽了一口口水。

想想自己這些日子以來,得到江東絕色潘氏,恨不得與之夜夜春宵。

可惜的是,自己終究是老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除了最開始的幾天,後麵能三四天一次,就已經是極限。

若是能有這等秘藥,又何須擔心有“見色器疑”的悲傷事?

想到這裡,孫權就恨不得立刻從馮明文手裡搶到秘藥,以振雄風。

隻是秦皇漢武欲長生都不可得,可想而知修仙的困難。

“若是馮明文都隻能是煉出最下等的丹藥,那旁人想要煉出天級丹藥,又是何等困難?”

想到這裡,孫權就是心急如焚:

“不成,想辦法探知馮明文的秘藥之事是真是假。若是為真,最好能拿來讓人試一試。”

說著,孫權看向朱據:

“此事不宜為他人所知,恐怕還要子範操心。”

朱據連忙說道:“臣敢不從命。”

沒有人知道朱據在宮裡呆了一天一夜,究竟是與陛下說了些什麼。

不少人還以為是朱據在給陛下談論這兩年來在漢國的所見所聞。

沒想到每年一次的大朝會之後,即進入大漢延熙三年,同時也是吳國赤烏三年。

孫權就下詔,左將軍朱據,組建大吳騎軍有功,故遷驃騎將軍。

驃騎將軍司騎軍,倒也說得過去。

隻是孫權的第二個詔令,卻是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時隔十年之後,皇帝欲再一次派出船隊出海,攻取珠崖和夷州。

詔令一出,頓時就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幾乎所有朝中重臣皆是大力反對,其中以上大將軍陸遜、衛將軍全琮尤為激烈。

“騎軍所費,耗府庫之用,十倍於步卒。如今騎軍未成,陛下又欲猥虧江岸之兵,以冀萬一之利,愚臣猶所不安。”

孫權不聽。

陸遜同時也上書:

“開春以來,雨水不足,大江水位,比往年要低三至五成,今年恐有大旱。此時朝廷當未雨綢繆為要,否則,年底會有大饑之憂。”

“陛下若是此時用兵,不但要影響春耕,而且會提前耗儘府庫存糧。”

ps:

史載:公元240年,春,旱。冬,吳饑。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