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第0734 紅燒肉
第723章 第0734 紅燒肉
在某隻土鱉穿越過來之前,大夥吃飯的樣子其實都比較難看。
特彆肉食者,吃的都是帶毛的生豬肉,反正就是腥葷不忌。
眼裡隻有那一畝三分地,手底下的奴仆越多——不管是兩條腿的還是四條腿的——就意味著財富越多。
所以都喜歡隱瞞人口,官府來查詢,一個兩個連嘴邊的血跡都不擦就搖頭:“沒有,我家沒有人,人少得很,你莫得懷疑我!”
然後土鱉橫空出山,對著大夥說:“你們的追求實在是太低了,這點東西怎麼夠吃?”
於是他教大夥穿上好看又保暖的毛衣,腳下鋪上精美的毛毯,然後讓家裡的廚子把豬肉上的毛褪乾淨,架鍋,放油,放糖。
最後端上來一盤香噴噴的紅燒肉。
大夥學他的模樣,於是吃上比以前更美味的東西。
但總是有些人吃著碗裡看著鍋裡,吃上了好東西,還老是想著把以前帶血帶毛的生豬肉拿到桌上。
於是分裂就此產生了。
馮土鱉一拍桌子,罵道:“你特麼的再這樣老子就掀桌子了!”
於是不願意改掉吃生肉習慣的李家大房,就這麼被大夥抽掉了椅子,讓他滾去角落蹲著吃。
馮土鱉這才滿意地點頭,說道:“要優雅!”
李慕現在就很優雅。
纖纖素手提著南鄉特產出來的青瓷茶壺,倒入燒好的沸水,輕輕泛洗。
注:不是後世那種著名青瓷,是古已有之的原始青瓷)。
洗壺後,再次倒入沸水,抹去茶沫。
封壺後,又用沸水澆遍茶壺。
分杯,分壺……
動作優雅,神情淡雅,霧氣繚繞,茶香盈鼻,讓她如同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
本是寧心斂神的品茶,坐在她對麵的李家太公卻是歎了一口氣:“慕娘,此次會不會太過了?”
李慕沒有回答,把茶杯端放到太公前麵,自己又端起茶杯輕茗了一口。
然後這才淡然道:“太公,非我不仁,而是他們自有取死之道,難道怪我頭上嗎?”
李太公臉上現出些許的悲憫之色,“終是我們李家的宗房……”
李慕瞟了一眼太公,“太公欲立宗於平襄,覺得蜀中宗房強一些好,還是弱一些好?”
李太公咳了一聲,臉上有些尷尬,“我隻是擔心你又要再背惡名罷了。”
李慕放下茶杯,冷笑一聲,“我豈又不知此事之後,但凡與李家宗房親近的,不知有多少人要戳我的脊梁骨?”
說到這裡,李慕那絕美的臉上終於薄怒之色:“當初男君在街亭取得大捷,那十二郎隨太公你前來,我難道未曾警告於他?”
“那時我就說過,這糧價之事,不要做得太過,哪知十二郎表麵答應,可是待得知隴右大旱後,他又做了什麼?”
交易所本就是為了大夥互市方便而設,能在上麵掛牌的人家,少說也是一縣裡的首富人家。
不是說不讓人賺錢,平日裡隻要糧價不上二百錢,自己都不會去管。
甚至在戰時,還可以讓糧食達三百錢一石。
即便是一百錢進,二百錢拋,那也能賺一倍。
更彆說這幾年蜀中的糧價一般都在一百錢以下,最多也就是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才會略略過一百錢。
平日糧價超過了二百錢就可能有百姓開始餓肚子,超過了五百錢就可能有百姓被餓死。
這兩條線是南鄉統計局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統計,這才摸索出來的,被男君劃了紅線。
所以膽敢碰這兩條線者,死不死不知道,但生不如死那是肯定的。
李家大房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手,所以這才被男君重點點名斬斷了手。
“我被男君委以重任,看管南鄉諸事,平日無不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否則一旦有失,身滅名毀亦不出奇。”
“那次提醒十二郎本就已經算是違背規矩,哪知大房那邊,居然還越發地大膽起來,以為仗著李姓,就可以肆行無所忌憚。”
李慕愈說,聲色越怒。
掌管南鄉諸事以來,隨著手裡的權勢越大,已經很少有人能讓李慕顯露出怒色。
但很顯然,李家大房這一回,當真是讓她有些控製不住怒氣。
“大房要尋死,那我自會成全他們,免得後頭再做出什麼事,牽累到我身上。”
“同時還可以順便震懾那些想要兩頭占便宜的人,讓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此次不少人家參與了絞殺大房,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至少在早日平穩隴右局麵上,那些人家的立場都是一致的。
隴右早日平穩下來,毛紡工坊才能早日開出來。
但大房又想要毛料,又想操舊業積累家財。
這不啻是隻顧吸血不想乾活,還想伸手摘果實。
換作以前的那些黔首蒼頭,可能沒什麼事,但能參與到工坊裡麵來的人家哪一個是好惹的?
沒錯,李家是蜀中數一數二的大族,但如今能和以前相比嗎?
“如今不比以往啊!”
李太公感歎了一聲。
就在蜀中李家的宗房轟然倒下時,遠在東邊的吳國武昌,發生了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
建興七年四月丙申,吳王孫權受百官所奏,命人在江邊的高山立高壇,自己登壇受皇帝璽綬,即皇帝位。
同時在高壇上燃起大火祭祀天地、山川。
因祥瑞黃龍現,故改元黃龍,同時宣布大赦全國。
東吳群臣畢至,高呼朝賀。
四十七歲的孫權冠旒冕,著天子服,從高壇下來回到皇宮,接受文武將臣之拜。
他坐在朝堂上,看著底下的眾臣,心底終於升起一股誌得意滿的感覺。
十八歲初掌江東,二十六歲在赤壁大敗曹操,三十七歲襲荊州,四十歲晉吳王,同時大敗劉備。
到今日,終成帝業。
想到這裡,孫權終於忍不住地高聲大笑。
聽到孫權的笑聲,底下的眾臣更是附和祝賀。
待群臣皆賀畢,孫權這才開口道,“朕能在今日登基,除父兄所遺基業,尚有一人居功甚巨。”
終於能公開自稱朕,孫權隻覺得有些飄飄然。
眾臣還以為陛下是開始論功行賞,皆是豎耳傾聽。
哪知隻聽得孫權卻是說起了誰也想不到的一個人。
“周瑜周公瑾,助兄克江東之地,然兄遭惡賊所刺,彼時朕年紀尚淺,未能服眾。”
“且朕當時僅居將軍之位,禮節尚簡,唯有公瑾以君臣之禮待朕,又多舉眾賢,這才有江東英才之盛。”
“當年曹操領百萬之眾,攜平荊州之威,欲與朕會獵於江南之地,又是公瑾率江東將士在赤壁大敗曹操,保江東於危難之間。”
“故朕能有今日,功大莫過於公瑾。然公瑾英年早逝,不能見今日江東之盛,實是朕心中之憾。”
眾臣中聲望最高者張昭,當年與周瑜同受孫策之命,輔佐孫權。
此時聽到孫權這般說,心有感觸,便舉笏站了出來,正欲褒讚孫權之德。
哪知孫權一看到張昭,亦是同時想起了當年之事,在誌得意滿之下,不禁笑道:“張公當年與公瑾共輔佐於朕。”
張昭一聽,心裡不禁感動,還以為孫權是在提周瑜之功後,想要稱讚自己。
哪知孫權下一句卻是說道:“但朕猶記得,建安七年時,曹操於官渡大敗袁紹,曾下書責令朕送質子。”
“當時張公身為重臣之首,卻是久不能決,唯有公瑾一人,力爭此事不可從。不然朕最終不過領一侯印,仆十數人,車數輛,馬數匹,安得南麵稱孤?”
張昭聽了,臉上露出有些難看的神色。
底下的眾臣起了一陣輕微的騷動,然後又很快安靜下來。
哪知孫權卻是越說越上癮,“當年曹操領軍至赤壁,又是張公力主勸朕降曹操。若是彼時聽張公之言,隻怕此時已經在洛陽那裡向曹賊乞食矣!”
有意勸孫權遣送質子,後麵又親自勸說孫權降曹操,乃是張昭所做出的最大錯誤決策。
也幸好當時有周瑜。
此時聽到孫權居然在稱帝之日當眾提出來,張昭即便已經是皓首蒼蒼,卻仍是老臉脹紅,牙齒咬得格格響。
他抬頭看去,隻見坐在上頭的那一位人主,早就不是那位向自己虛心請教的郎君,而是一位已經頭戴天子旒冕的皇帝。
可能是他年老眼花,也可能是皇帝坐得太高太遠,所以他有些看不清上麵這位人主的表情。
感受到身後如火灼一般的目光,張昭知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
他的身子在顫抖著,終於挺不住壓力,緩緩地伏到地上,久久不語。
孫權看到昔日這位性情剛直的老師終於服軟,渾身上下更是如飲了醇酒一般,飄忽不知所向。
“老臣有愧,意慮淺短,有負盛托,如今陛下大業已成,老臣豈敢再竊居高位,棧戀不去?加之年老力衰,不勝理事,求乞骸骨。”
說到這裡,張昭心中之悲涼,溢於聲色,不禁有些悲從中來。
孫權卻是起身,下了陛階,親自扶起張昭,“張公,你豈不知我性情耶?方才隻不過是嘲啁罷了,開個玩笑而已。”
說著哈哈大笑起來。
眾臣看到孫權這般,這才暗鬆了一口氣,跟著大笑。
更有大膽者,高聲道:“昔日陛下年少時,大司馬曾管江東錢糧,陛下私下但有所求,大司馬從無有應。”
“然陛下掌管國事,卻以大司馬忠誠,信任重用,直至貴重之位。陛下身為天子,胸懷四海,又豈會記前仇之事?”
大司馬者,呂範是也,去年病逝。
此話一出,眾臣又是連聲稱道。
孫權扶著張昭,更顯得親近。
張昭卻是覺得自己後背有些濕漉漉的。
他被扶起後,再大著膽子看向孫權,發現皇帝臉上帶著笑容,仍是那個熟悉的吳王,這才放下心來。
隻是方才之言,卻又鑿鑿在耳,不敢輕忘。
他對著孫權行禮道:“陛下,老臣方才之言,藏於心中久矣!非是一時有感而發。去年冬日裡,老臣就因病臥榻不起。”
“這些年來,越發感覺自己精力不濟,如今陛下登極位,老臣也可以放心了,故願還官位及統領部屬,退居養老。”
孫權轉過身,向皇帝位走去,在沒有人看到他神情的時候,他臉上的笑容似有若無地變幻了一下。
直到再次麵對眾臣,這才重展笑容,“張公年老功高,輔朕三十載,如何此時要棄朕而去?即便張公欲去,朕亦不許。”
說著,他宣布道:“詔,拜張公為輔吳將軍,位僅亞於三公,封婁侯,食邑萬戶。”
眾臣一聽,頓時轟動。
張昭三辭不得,隻得無奈接受。
接下來,孫權大封眾臣。
同時正式追尊父孫堅為武烈皇帝,兄孫策為長沙桓王。
又立子孫登為皇太子,封長沙桓王,即孫策的兒子孫紹為吳侯。
一切事畢,這才派出使者出使西蜀,建議兩國並尊二帝。
待漢國得知此事,朝野議論紛紛。
更有憤然者,於朝堂上直言:
“先帝所以與東吳結盟,是因為當時大漢新敗,又欲並力滅賊。如今東吳僭越稱帝,實是大逆。
加之去年大漢北伐大勝,說明大漢即便獨力亦可伐賊。孫權稱帝後,所欲者,不過是鼎足而立,非是真心與大漢並力滅賊。
如今孫權其誌已滿,為保鼎足之勢,定然再無北伐之心,隻會想著安守現狀,無心北進。
故此時再與東吳盟好,不但沒有任何好處,且名不正言不順,與製不合,當顯明大義,斷絕盟約。”
此議一出,所附者甚眾。
就連正在準備親事的趙廣都不得安寧,能在趙廣麵前露臉的兄弟紛紛找上門來,詢問兄長之意。
“我怎麼知道兄長之意?”趙廣不耐煩地說道,“兄長此時遠在隴右,隻怕連消息都沒能傳到那裡!”
“二郎啊,其實我們也知道,那孫權稱不稱帝,大漢當如何應對,非我們所能參言。”
雖然興漢會日益龐大,但要說有資格能參與朝廷之事的,也隻有遠在隴右的兄長。
剩下的,熬上十年八年進入朝堂,那就算是行了大運。
“所以我們關心的是,大漢真與吳國絕交的話,這交州和荊南的粗糖,還能不能進來了?”
要是不能進來,那麼明年的紅燒肉就得省著吃了。
不然沒有糖,你吃個卵的紅燒肉?
若是此時大漢拿下關中就好了,東吳敢在這個時候稱帝,直接就發兵荊州,最好全部拿來種甘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