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這個八卦。
最早還隻是在劇組內部傳一下的。
慢慢後。
後來進入到了陳誠貼吧。
再後來。
千麵影帝陳誠幾個字,卻是讓整個娛樂圈都好似知道了。
為此。
不少人還在網上,討論的沸沸揚揚。
“我覺得不可能,千麵影帝四個字,可能就是一個隨便調侃的八卦。”
“我也覺得,畢竟陳誠是製片人,他不是演員。當然,他也演過戲,雖然也還不錯。可他更多的還是導演,對了,現在還是製片人。就當他是導演吧,導演會不會演戲,一般來說一位優秀的導演都會演點戲。可是,要說導演就比演員演得好,那就不一定了。”
“是的,術業有專攻。陳導的執導水平是可以的,甚至可以在國內排到前麵。可演技嘛,雖然也不錯,但與那些頂尖演員相比,那就沒得比了。”
“理解。這就像籃球教練和職業籃球運動員一樣。籃球教練自然會打籃球,可大都數籃球教練都打不贏現役的職業籃球運動員。”
這種八卦,隻是圈子裡的談資。
大家談過之後,也就不會太多的去想。
畢竟八卦這種東西。
真真假假,你未必知道。
就是讓大家開心一下,笑一下就可以了。
不過。
陳誠是不是千麵影帝不重要。
他也沒想過當什麼千麵影帝。
此時一段時間拍完,陳誠卻和張嚟在辦公室裡,回看著之前拍好的視頻。
特彆是一些比較經典場麵的鏡頭,陳誠最為看重。
“張導,這幾段戲拍得不好,要重拍。”
張導的水平自然是可以的。
看著其中一段劉備與曹操對話的鏡頭,陳誠皺了皺眉:“這裡劉備氣勢沒有出來,我們新三國的劉備不能這麼軟弱。或者說,他不能體現出他的軟弱。哪怕,他麵對的是曹操。”
這是陳誠之前一直定好的調。
老版三國的劉備沒事總是哭,這是陳誠不想看到的。
做為三國之時的一方霸主,劉備要是軟弱,那就沒有蜀國政權的事了。
陳誠希望看到的,那就是一個令他人不一樣的劉備。
這個劉備,同樣霸氣。
但他的霸氣,並不與曹操一樣。
“之前我也覺得這段拍得不是特彆好,我還讓他們拍了幾遍,但還是這樣……”
張嚟也是點頭。
在拍攝之前。
導演張嚟和陳誠溝通過怎麼拍劉備。
隻是雖然溝通好了,可演員並沒有表現出這樣的氣質。
“這樣,過幾天就要轉場,這幾個鏡頭重拍。這裡要是沒拍好,那劉備的氣勢就出不來。劉備氣勢出不來,那整個角色都毀了。不對,這個毀不僅僅隻是毀了劉備,更毀了整個蜀國集團裡的一眾演員。”
東漢末年,天下三國鼎立。
三位君主,亦都各有其霸氣。
也正是三位霸主獨有的魅力,他們才能吸收這麼多人才,為其所用。
與之三位霸主相比。
東漢末期的其他一眾諸侯,都因每個人都有其非常大的劣勢一麵,最終被他人打敗。
如袁紹,手下這麼多大將,謀士,但卻優柔寡斷。
袁術更是腦子不行,以為拿到了傳國玉璽天下就能聽他的。
劉表原本有不錯的牌,可他卻沒有遠大的誌向,白白浪費了一大堆機會。
孫堅野心倒是不小,可他卻準備不足,又做出了一係列的戰略錯誤。
最後。
三國裡麵隻有曹操,劉備,孫權……才是真正的東漢末年的霸主。
所以要拍新三國。
三位角色,一定要拍好。
三位角色沒豎立好,那他們的三方集團都不穩固。
“行。”
張嚟也是點點頭。
過了一會,張嚟說道:“陳導,要不明天這幾場戲,你來拍。”
“我?”
怕陳誠誤會,張嚟說道:“陳導,我沒有彆的意思。按理,你是製片人,你是不需要負責拍片的。不過,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都是想將新三國拍好。陳導您的很多想法,理念,都在我們之上。說實話,我雖然比你年長了這麼多,但也十分的佩服您。明天這幾場戲,您親自坐在監視器那裡,我也想學習學習。”
張嚟無比真誠的說道。
“張導,您謙虛了。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氣了。”
想了想。
雖然陳誠做為製片人,他很多的時候是比較重尊導演的。
畢竟導演才是負責片場的拍攝任務。
製片人雖然權力比導演大。
但很多的時候,也不會太多的在片場過多的乾涉。
隻是張嚟都這樣說,陳誠要是再推辭,那就說不過去了。
……
“各位,今天大家打好精神,陳導會親自來執導。”
“啊,陳導不是製片人嗎,他怎麼親自執導?”
“陳導雖然是製片人,但他之前可是導演。至於為什麼下場,據說是昨天晚上陳導和張導討論了一夜,發現有幾個地方沒拍好。陳導很不滿意,就親自下場。”
“我靠,那這幾天的戲會是高標準?”
“對,所以我們打好精神。要是拍得不好,惹惱了陳導,吃不了兜著走。”
不知道是誰傳出了消息。
次日劇組一片嚴肅。
一眾要重拍戲的演員,也是有些緊張。
第一場,主要拍的是三顧茅廬的劇情。
這裡麵主要的演員,也就是諸葛亮。
“陸義,一會你的戲份。昨天我和張導聊了一下,你的這幾段劇情拍得不是很好。陳導說要重拍,你休息一會,一會就到你。”
張嚟在劇組叮囑陸義。
陸義點頭。
半個小時之後,三顧茅廬的劇情正式是開始。
這個劇情大家都知道。
說的是劉備,張飛,關羽想請諸葛孔明出山。
但前兩次去,諸葛孔明根本都沒有搭理三人。
直到第三次,諸葛孔明看出了三人的誠意,才答應出山。
“好,各方麵準備。”
“開始。”
場記板一聲響,當天這一場戲就開始了。
這場戲之前是拍過的。
雖然剛得到消息的時候,陸義有些緊張。
可畢竟拍戲也拍了一段時間,陸義隻是調整了一下狀態,他便開始了他的表演。
應該來說。
今天這場戲,陸義覺得比之前幾場更好。
一方麵是拍得更為流暢。
另一方麵,也是陸義覺得幾分鐘拍下來,他感覺很自然,沒有什麼壓力。
隻是這是陸義的感覺。
雖然這一場戲大家都表現不錯,但陳誠還是不滿意:“不行,重拍。”
說著。
陳誠還讓副導演吳井源對陸義說道:“陸義,你飾演的諸葛亮是智近乎妖的人物。你的形象不能隻表現出你的那種小聰明,你要表現出你的大局觀,以及天下儘在掌握的那種超然形象。”
說完。
這一段戲再度重拍。
隻是可惜。
雖然陸義在陳誠的指點下,這一鏡比剛才那鏡好一些,但仍達不到陳誠的要求。
不過陳誠也不急。
指導演員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更不用說,這還是比較重要的鏡頭。
有的一些演員可以幾句就理解過來,但有一些演員卻不行。
“陸義,如果你對於那種天下大勢儘在我手的那種狀態沒有太多感覺。那麼,你想想水鏡先生司馬徽。”
陳誠讓助手走了過去。
有一個更為形象的比喻,陸義似乎找到了一絲感覺。
接下來這版,那就比原來好了許多。
但這還不夠。
陳誠親自走到了片場:“我說的水鏡先生,不是讓你真的模仿水鏡先生。諸葛亮也有諸葛亮的特點,隆中對會不會背。”
“會。”
“那好,先背一遍。”
一口氣。
陸義對著陳誠背了一遍的隆中對。
陳誠點點頭,然後說道:“再背一遍,背慢一些,彆背這麼快。”
陸義按著陳誠的要求,又背了一遍。
陳誠再度點頭:“再背一遍。”
陸義又是背了一遍。
這麼一口氣。
陸義背了三遍。
前麵兩遍,陸義還沒有太多的感覺。
直到第三遍背完隆中對,陸義說道:“陳導,我好像找到一點感覺了。”
“找到就好,那我們開始。”
又是拍的一聲。
這一次。
陸義飾演的諸葛亮,達到了陳誠的要求。
……
“好快啊。”
原本做好了這幾場戲會比較艱難的準備。
但沒想到。
陳誠隻是指點幾下,陸義就表現的這麼好。
同時這一場戲,也這麼快收工。
吳井源也是無比的驚訝。
“張導,您是老資格了,您怎麼看這一場戲。”
同樣是身為導演。
可越是導演,吳井源越是知道陳誠的執導水平。
就如剛才。
要換成是吳井源來,他就完全白搭。
倒不是他對於諸葛亮的理解不如陳誠。
吳井源與陳誠對於諸葛亮的理解一樣。
再加上開拍之前,陳誠和一眾導演都開了個會。
對於一眾演員的理解,整部劇的走向……都是討論過的。
可就算如此。
吳井源也自問,他無法做到剛才陳誠這般。
“嗬嗬,今天我也是來學習的。”
張嚟擺了擺手,說道。
吳井源繼續問道:“張導,彆這樣藏私啊。我們也搭了這麼久的戲,不會這麼小氣吧。”
吳井源都這麼說了,張嚟知道什麼也不說,那就太不給麵子了。
想了想,張嚟說道:“你有沒有發現,陳導在執導起來,有一股很強大的導演意誌。”
“導演意誌?”
吳井源有些不明白:“什麼是導演意誌?”
“我也不太清楚。”
張嚟說道:“我跟不少人交流過。當年有人就說,當導演水平到達一定境界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導演意誌一樣很玄的東西。這種導演意誌隻要出現,那麼,一眾演員很快就會被他的意誌所影響,進而入戲。”
“這麼玄?”
“是有些玄。不過,也不算太玄。以前,我在其他的導演身上,也見到過。”
“哪位導演身上?”
“張藝某。”
“張藝某。”
吳井源眼睛發熱。
……
導演意誌這種東西很玄。
誰也看不見,摸不著。
但陳誠的執導仍在繼續。
上午陸義的戲份很快就補完。
下午。
則是劉備和曹操的戲份。
這一段戲份也很重要。
劇情大概說的是,劉備帶著兩兄弟剛到十八路諸侯會盟的時候,一眾諸侯都看不起劉備。
隻有曹操覺得劉備是個人才,於是就有了劉備與曹操這段草屋對話。
這一段對話雖然其影響力比不過曹操與劉備的青梅煮酒論英雄。
但這一段話,陳誠認為是最具體現劉備氣質的一麵。
“於老師,你和劍斌老師再對對戲,這一段戲很重要。”
開始之前,陳誠沒怎麼指導,讓他們自己對戲。
對完戲。
陳誠就準備開拍。
第一鏡拍完。
陳誠看了看。
還是和之前一樣。
飾演曹操的陳劍斌倒是沒有太多問題。
因為本身上,曹操就是一個比較霸氣的人物。
飾演曹操的陳劍斌很多時候隻要演出霸氣的一麵就可以。
當然。
曹操也不僅僅隻是霸氣。
但關鍵的是,這一幕陳誠主要看的是劉備。
因為劉備現在還沒什麼勢力,還是草莽階段。
可就因為是草莽階段,陳誠卻是更要劉備表現出他的那種霸氣。
因為這樣,才更能體出劉備的特點。
不過顯然,於和煒暫時沒能夠表現出來。
想了想,陳誠把於和煒叫了過來。
“於老師,您覺得劉備能夠在這麼多諸侯當中存活下來,並且最後成為三國一霸之一,他的優勢是什麼?”
“我覺得有多個方麵,一個是他是漢室宗親,雖然這看上去不重要,但其實很重要。另一個,他獨特的人格魅力。還有一個是,他懂得禮賢下士,多方吸收人才。”
“那如果隻說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呢?”
“這……”
於和煒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說了。
對於劉備。
他其實研究了很久。
他自問對於劉備已經很熟悉了。
可是。
陳誠這一句話,他卻又有一些答不出來。
按標準答案。
那就是。
一個人的成功,他是在各種條件因素之下,才最後發跡的。
單說一個原因,好像並不完美。
但陳誠更知道。
拍戲不是講曆史,也不是做研究。
要讓觀眾注意到你,要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劉備。
那你就要在電視鏡頭前,表現出一個超越彆人的特色。
要是你這也會,那也會……一大堆優點,最後大家反倒都不記得你了。
上一版大家認為劉備一直哭,其實這也算是一個特色。
至少。
你知道了,劉備總是哭哭啼啼,讓人印像也很深。
“答案就在於一個,仁字。”
一邊說。
陳誠拿出紙筆,在便簽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仁字。
“於老師,你仔細回憶一下劉備的經曆。你也不要管,這個仁是否真的站得住腳。至少,劉備需要這個仁字,打出他的威名。他也需要這一杆旗幟,讓一眾人士依附於他。”
陳誠說完。
他讓於和偉休息20分鐘。
“仁”。
休息室。
看著手中的仁字,於和煒腦海裡一直想著陳誠的話。
他感覺有一種冥冥之中的聲音,直灌他的腦海。
20分鐘之後,於和煒精神氣爽的走了出來。
“陳導,可以開拍了。”
“於老師,準備好了?”
“嗯。”
於和煒重重點頭。
陳誠有些興奮,大聲說道:“各方麵準備。”
一聲開始。
這一幕再度進行。
隨後。
你會看到。
那一個草屋當中,東漢末年兩位霸主進行了一場深層次的對話。
劉備:京城董賊作亂,九州戰火烽起,官民世子無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四百年漢室日漸衰亡啊。我身為劉氏宗人,何以麵對先皇在天之靈啊。痛哉痛哉,痛不可當啊!
曹操:“我倒是與君不同,一方麵是痛,另一方麵卻是喜。”
劉備:“敢問曹公喜從何來?
曹操:夏五百年止於商,商五百年止於周。周,三百年而驟起春秋戰國。是時天下大亂,引來英雄輩出。由此可見,國運盛衰長短俱憑天意,如無亂世,何來英雄?請君設想,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你隻能是個織席販履之徒。我呢,也隻是個門下校尉之輩。恰恰是這天下大亂,你我才能創下這不世功名。
劉備:看來曹公是為這亂世而生的。
曹操:生為亂世是為不幸,但若能變亂為治,豈非不幸之中大幸。敢問玄德兄此次會盟有何誌向?
劉備:備雖不才,卻想以天下興亡為己任。除賊安邦,中興大漢。天下大亂之根源,首先在於人心喪亂。因此,欲安天下,先取人心。而人心之本,在於循天道,行仁義,持忠孝。
劉備:恕在下直言,與其說他們在仇恨董卓,倒不如說他們在嫉妒董卓。於是匆匆起兵,匆匆會盟。其意是想趁天下碎裂之時,爭奪一塊地盤,壯大自己的勢力,他們哪裡是想救天下,他們是想趁亂爭天下,趁亂分天下,所以在下才認定,天下大亂之根源,首先在於人心喪亂……!!!
演到這裡。
現場眾人一致叫好。
在他們眼裡,他們看到了一個不輸於曹操的劉備出現。
而這時的陳誠,卻是終於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
他拍下了一個不輸於曹操,但同樣霸氣的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