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下午。
傑輪的戲拍完。
導演朱遠平也從繁忙當中停了下來。
看到陳誠。
朱遠平一愣,似乎想到什麼,臉色不是很好。
陳誠卻說道:“朱導,不要誤會,我就是來探探班,沒有任何想法。”
陳誠和朱遠平不熟。
不過在劇組這麼久,一些規矩還是懂的。
人家接了戲就是人家的,你就算再有本事,也不要跑去搗亂。
這放在其他領域也是一樣。
不怕你有本事。
就怕你有本事瞎搞。
你這一瞎搞,到時候整個圈子裡都是你的敵人。
傑輪見陳誠來到,有些興奮,並有意拉著陳誠到辦公室,說道:“朱導,陳誠是我鐵哥們,他來看我,你不會見怪吧。”
朱遠平笑笑,說道:“陳導是內地知名導演,能來劇組指導工作,我有什麼意見。”
辦公室裡。
此時朱遠平,傑輪,陳誠,程曉東,還有曾智偉坐在一起。
傑輪直接就說道:“朱導,下午這場戲怎麼樣?”
“我覺得一般,你那套表演方法有些假,觀眾可能會反感。”
朱遠平搖搖頭。
事實上。
下午朱遠平與傑輪爆發了一陣衝突。
傑輪對於表演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
他最近悟出來的【自戀式表演】方法。
他感覺這種方法很適合自己,也體現著自己的風格。
可朱遠平卻認為這個表演方法太lo。
如果是一般的情況之下。
導演和主演有矛盾衝突,主演分分鐘得聽導演的。
可國內電影體製的問題,其實也不是導演說得算,還是誰的實力強,誰就說了算。
傑輪不隻是主演,同時他還是出品人。
按這樣來說,無疑,這部劇最為核心的就是傑輪。
傑輪有自己的一些看法,這很正常。
於是。
矛盾就來了。
聽導演的,還是聽傑輪的?
顯然。
導演朱遠平雖然知道傑輪是核心,但卻認為傑輪隻是跨界,根本不專業。
傑輪覺得自己話語權這麼大,怎麼說也得有地位。
這不。
一進入辦公室。
當著陳誠的麵,兩人又是爆發了衝突。
這讓陳誠有一些尷尬。
畢竟陳誠隻是一個外人,他並不是劇組成員。
見傑輪又要說。
陳誠壓了壓手:“傑輪,停停停,我知道你的意思,要不我說兩句。”
“行。”
傑輪點頭。
他邀請陳誠來探班隻是其次。
真正,還是想讓陳誠對朱遠平施壓。
當然。
陳誠也知道傑輪的意思。
可這種事情,真不能乾嘛。
就算是乾得好,在圈子裡都會被罵。
“朱導,之前我和傑輪也合作過。傑輪思維很跳脫,與他的歌曲一樣,有著非常濃厚的風格。所以,很自然的,傑輪就會把他領悟到的一些風格帶入到電影裡麵。”
“這個我理解。不過,畢竟是電影,一切還得遵循電影的基本規律。”
朱遠平點頭。
陳誠也是說道:“有道理。但我覺得傑輪也不是那種腦子一熱,就將想到的什麼都加入到電影裡麵。他的很多的一些想法,可能暫時我們看起來有些詫異,但現在觀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強,不如多嘗試一下。當然,傑輪,總體方麵,我覺得還是朱導更具有權威性。”
好吧。
把陳誠拉到這裡,他能說什麼話呢?
他隻能和稀泥。
朱遠平,陳誠不得罪。
傑輪。
陳誠更不會得罪。
不過陳誠雖然是和稀泥,可不得不說,陳誠的身份擺在那。
特彆是對於導演朱遠平來說。
在他們圈子裡,他們才會說,陳誠才是真正的億元先生。
當然。
這個有爭議。
但誰管呢。
導演自然得為導演圈說話。
導演要是幫一個掛名的導演說話,這算什麼事。
同樣。
陳誠在圈子裡,他也得為圈子裡說話,也不得破壞圈子裡的規矩。
這不是誰牛逼,誰實力強,就可以說一句,你滾蛋。
有的時候話可以說,但產生的後果,那就得自己背。
這不。
陳誠說完,一邊的程曉東卻是說道:“我覺得陳導說得有道理,傑輪的想法很好,朱導的執導水平更沒問題。我想,以後大家多溝通,應該沒有問題。”
曾智偉這時開了句玩笑:“陳導,你這家夥是來看熱鬨的啊。”
陳誠知道曾智偉想調節一下氣氛,也是笑著回道:“我當然看熱鬨嘍,又不是我劇組出事,我巴不得你們天天吵,天天鬨……少一個競爭對手多好。”
這話讓辦公室所有人都是笑了起來。
朱遠平看了傑輪一眼,說道:“傑輪有不少想法很新穎,我也很佩服。”
傑輪不是笨蛋,回道:“就是有不少想法很不成熟,畢竟,以前我是寫歌的。”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
傑輪與導演朱遠平的矛盾,也就被化解了開來。
事實上。
兩人也沒有什麼太多的矛盾。
都是為了拍片。
就是有的時候為了拍片沒有溝通好,加上兩個誰也不服誰,也不想拉下麵子,矛盾就越積一深。
這種事情太常見了。
《投名狀》裡,陳可新和程曉東也是吵了起來。
要不是陳誠,陳可新都差點收拾東西,準備辭掉這個總導演。
此時同樣也是陳誠。
雖然陳誠就是在這裡和稀泥,但大家都給陳誠麵子。
於是。
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啥事都沒有。
……
“陳誠,我算是服了你,你可是厲害,一來劇組就幫我解決了大麻煩。”
晚上。
傑輪請陳誠吃宵夜。
傑輪一邊擼串,一邊說道。
陳誠搖了搖頭,說道:“我算什麼厲害,你們本來就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就是麵子放不開。我幫你們倆都說說話,也就沒事了。”
“說是這麼說,但也得看誰了。其他人來,誰給麵子啊。”
“哈哈哈,所以,最後還是你自己,是你給我麵子,要不然,我都下不了台。”
“你小子人精,給我一個這麼大的人情,搞得好像沒事人一樣。來,我們喝一杯,今天多謝了。”
“謝就不用說了,大家都是兄弟。”
“好兄弟,你這個兄弟我認了。”
“太好了,以後我沒戲拍的時候,我就跟你混。沒錢的時候,你就給我寫一首歌,我拿去賣錢。”
“我去,陳誠,你小子打得這主意啊。”
“不然呢,跟你說,我前不久拍了一部電影,叫做投名狀。”
“我知道,這部片子講什麼的?”
“講兄弟的。”
“講兄弟之情的?”
“對。”
陳誠點頭:“到時候上映了,你就知道投名狀講的是什麼了。”
“好,我一定去。”
傑輪認真的說道。
……
說到投名狀。
你還彆說。
在陳誠從傑輪劇組返回之時,陳誠便得知《投名狀》即將上映的消息。
不隻是《投名狀》。
華藝馮曉剛的《集結號》,也準備與《投名狀》同一時期上架。
明顯。
這是打擂台。
看了一下媒體報導。
陳誠大致了解了情況。
兩部片子雖然都是合拍片。
但雖然是合拍片,可也有不一樣。
集結號雖然是內地與香江合拍片,但有馮曉剛坐鎮,一般人都會將他當成是內地片。
畢竟把他當成是內地片沒有啥不可。
馮曉剛實在是太知名了,香江那邊在這部片子裡倒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投名狀,雖說也是合拍片。
可從主創人員來看,還是以香江那邊為主。
至於陳誠雖然是副導演。
可比起陳可新來說,也沒有太多的可比性。
如此。
投名狀對於大眾來說,也就成了香江片。
一個是內地。
一個是香江。
兩者之間也就變成了內地片與香江片的較量。
有人會說。
為什麼要同台pk,避開時間段不就是了?
這樣的競爭,肯定會影響兩者的票房。
畢竟不是誰人都能在短時間內觀看兩部片子。
很多人會在兩部片子當中,選擇其中一部。
甚至還有人會在旁邊觀戰。
他們就等兩部電影票房出結果,然後選擇票房最高的一個。
但可惜。
很多時候這樣的競爭也沒辦法。
電影不比電視劇。
電視劇可以放到無數個電視台裡播放。
哪怕不放到電視台,放到一些互聯網平台上麵都可以。
可電影。
最為賺錢的地方,那就是電影院。
電影院的話,一年365天,一年12個月,每部片子大概一個月的上映周期。
所以很多時候。
一部片子選擇的時間檔,隻有12個時間檔可以選擇。
但12個時間檔也不見得都可以選擇。
因為很多時間檔,哪怕片子可以,但因為是淡季,票房將會大打折扣。
隻要是製作實力雄厚的,都盯著一些黃金黨。
如春節黨,國慶檔,五一檔,暑假檔,中秋檔,這一些都是傳統意義上的黃金黨。
國慶檔與春節有些遠。
那麼。
最好的檔期,那就是五一檔和暑假檔。
相比起來。
五一檔和暑假檔各有優劣。
五一的優勢是,7天時間,名義上全國所有人放假,人流足夠的大。
劣勢也很明顯,隻有7天時間。
暑假黨優勢也很明顯,兩個月的學生假期,更為持久。
可劣勢同樣也很明顯。
雖然暑假是兩個月,可這兩個月隻有教師和學生放假。其他所有人,還是和平時一樣正常上班。
教師和學生的消費在當時並不是那麼高。
那麼。
最好的檔期,現在隻剩下五一檔了。
這不。
不管是《集結號》,還是《投名狀》……他們都選擇了五一檔。
至於其他的一些片子。
這個時候就比較艱難了。
你可以選擇,也在五一檔與兩部大片pk。
同樣。
你也可以選擇換一個檔期。
比如《畫皮》。
《畫皮》比之《投名狀》更早拍。
但是。
顯然《畫皮》的整體實力有一些比不上這兩部。
如此《畫皮》也就沒有跟上。
至於《畫皮》什麼時候上映,這個很難說。
有的時候要看檔期。
有的時候除了看檔期,還得看競爭對手。
很多一些片子,早早的拍好了。
但就是因為沒有太好的檔期,一直拖了好幾年才上映。
……
“陳誠,有沒時間陪我們去宣傳一下。”
“可新導演,你是說《投名狀》?”
“當然啊,新聞上你又不是沒看到,這次我們的競爭對手實力很強。”
“我知道,但我去宣傳沒啥用啊。”
陳誠搖頭:“我就一幕後製作人,走到台前彆人也不認識。再說,有李聯傑,劉天王,金誠武……三大巨已,已經可以了。”
陳誠是拒絕的。
拒絕不是他身份不一樣,說話硬氣。
因為本身上。
幕後人員不比幕前人員。
幕前一些主要演員,他有配合電影宣傳的必要。
甚至這一些還會寫到合同裡。
但幕後製作人不一樣。
一般很少會請幕後製作人去宣傳。
而且這種宣傳不是一天兩天,有的要天南地北,國內幾十個城市都得跑。
主要演員拿著高片籌,陪著跑沒問題。
幕後人員就這點費用,誰還陪你去。
“你啊你,又謙虛了不是。你雖然是搞幕後,但在內地導演這一塊也有一定的份量。”
陳可新說是這麼說,但也沒堅持。
接著,他又問道:“問個事,你和馮曉剛熟不熟?”
“一般。”
陳誠問道:“可新導演,什麼情況?”
“總得了解下競爭對手嘛,上次看了他拍的《夜宴》,實力還可以,但劇情太爛,演員也是隨便在發揮。對了,這部劇形式上和黃金甲非常像,你怎麼看?”
想了想,陳誠說道:“可新導演,黃金甲和夜宴,我都覺得一般。不過,雖然是一般,但他們這一些大場麵,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特彆是,這對於香江來說,大場麵,香江電影這一塊是死穴,這對於香江電影打擊也很大。”
“看出來了。”
陳可新也是點頭。
他們這一些香江導演也感受到了來自內地導演的巨大威脅。
想想當年。
他們香江電影雄霸亞洲,甚至在世界都有一席之地。
可當時看看內地電影,內地導演還在為一兩千萬票房發愁呢。
才幾年時間。
內地導演進步竟然這麼大。
拿陳可新來說。
他在香江可以說是頂尖導演了。
但隱隱媒體對於他們的評價,亦是要低於內地三大導演一籌的樣子。
“所以,可新導演,《夜宴》可能虧了,但《集結號》未必差。”
陳誠最後總結說道。
“多謝,我記著了。”
陳可新掛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