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重生之我在劇組加點拍戲 > 第162章:《那些年》的票房,該有多麼的恐怖!!!

第162章:《那些年》的票房,該有多麼的恐怖!!!(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那些年》的拍攝確實沒有什麼看點。

如果隻是單獨一個鏡一個鏡的來看,你還會發現很無聊。

正如韓三坪所說。

哪怕他看完了全部劇本,一時之間也感覺這部劇沒啥大的衝突與矛盾。

這與後世那些寫網絡的一樣,一來就要黃金三章,一來就要出現金手指。

難道不出現就不行嗎?

很多時候。

對於這一些看起來很專業的業內人士。

他們會進入一個審美陷阱。

正如本子一樣。

他樣對於本子的要求,那就是一來就要矛盾,一來就要衝突。

可是殊不知。

矛盾衝突也隻不過是吸引觀眾的一個點。

但能吸引觀眾的,卻有許多許多。

《那些年》在前世為什麼火,就是因為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與回憶。

他並不需要太強的矛盾與衝突就能取得成功。

不過。

或許是文字劇本的原因。

這種東西用文字表麵的話,暫時不是那麼的表現明顯。

但陳誠並不著急。

他很耐心的去拍這一部劇。

雖然他知道。

他招的一眾演員都沒有特彆的拍戲技巧。

但陳誠仍然非常的有耐心。

“陳導,這幾個鏡頭行不行?”

一天戲拍完,副導演吳井源來到陳誠辦公室。

並調出當天拍好的鏡頭:“我感覺這些鏡頭藝術效果不夠,還有各個演員演技實在是讓人難於接受。”

陳誠看了看,笑著說道:“我覺得挺好,挺自然的。”

“自然倒是自然,就是感覺怪怪的。”

“有啥怪怪的。”

陳誠說道:“吳導,你是拍多了片子,一來就認為演員天生就應該怎麼怎麼演,怎麼演才最真實。殊不知,既然是演,他其實就不真實。反而,你看他們,不怎麼會演的表演,反而看起來更為自然,也更為真實。你想想,你當年讀書的時候,是不是這樣?”

“藝術不是要來源於生活,又要高於生活嗎?”

“理論這東西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彆糾結,你就當這些人就是高中生隨便瞎演吧。”

陳誠這麼說,也不是對一眾演員放鬆標準。

前世《那些年》亦幾乎沒有一個是專業的演員。

最多就是郝少文。

但郝少文自童星出道之後,他就很久沒拍戲了。

至於說他的演技,也就這樣吧。

陳誠這一版《那些年》,反倒是和劇本比較接近。

正如男主角。

狗子哥張偉有一點小機靈,也不一種不服輸的個性。

此時他還不出名,沒有偶像包袱,演起來也是本色出演。

這就很符合男1號柯景騰的性格。

女1號吳青青更是。

本來就是學霸。

至於怎麼演。

陳誠隻跟她說,你隻要將你高中時的學習狀態表現出來,那基本上就ok了。

果然。

陳誠一說,吳青青一瞬間進入到了狀態。

至於其他的角色。

很多時候,陳誠都不給他們講戲,讓他們自由發揮。

至於為什麼不講戲。

主要是講戲這東西不是萬能的。

一些特彆要感情豐富,劇情比較衝突的,這樣的講戲演員就能夠比較理解。

但其實《那些年》從開始到結束,他都是比較平淡。

他就像是在給你講一個故事。

故事裡一直很平順,很平順。

就算是男主角與女主角誤會分開,也很平順,沒有太大的爆發點。

這與我們現實當中也一樣,就是很平靜,也很自然。

沒人什麼大爆炸,也沒有什麼震驚全校的事跡。

很多少男少女在一起,就是從曖昧來的。

最後,也在曖昧中分開。

這裡的曖昧也比較私隱。

哪裡有影視劇裡麵的,愛你愛到死去活來,愛你愛到天崩地裂。

所以在後麵。

哪怕男主角與女主角分開之後,郝少文飾演的謝明和與沈佳宜好上了。

但大家也沒有表示什麼。

難道要與“謝明和”乾上一架嗎?

難道又要死皮賴臉的,求女主角複合。

分開了就分開了。

錯過了就錯過了。

可能大家都知道,這一分開,這一錯過,就是一輩子。

但……

現實裡大家,不都是這樣嗎?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年》會引起這麼多人共鳴的原因。

不過結局。

陳誠稍稍改了一下。

劇中的男主角大學畢業了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了寫網絡,並且因此爆火。

但陳誠版本的,男主角大學畢業之後,並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他並不會寫網絡。

就算是會寫,但寫得也不好,沒有人看。

為了生活,他當起了場工。

直到女主角沈佳宜結婚之後,陳誠才變成導演助理。

是的。

陳誠寫的是自己。

但也不完全寫得是自己。

不是每個主角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也不是每個年輕人與初戀分手之後,他就能成為彆人眼裡的白馬王子。

直到某一天。

劇中的男主角回憶起了往事,於是,他便自編自導,拍下了這一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

《那些年》拍起來沒有太多的難度。

有難度的是,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吳青青就跑過來向陳誠催稿。

沒得辦法。

之前忽悠吳青青飾演女主角,陳誠隻能每天拍完《那些年》之後,稍稍寫一段《魔道祖師》。

還好。

陳誠前世文筆還可以,又寫了這麼多短劇劇本。

加之此時陳誠的文筆已經達到80點,寫起魔道祖師,自然不在話下。

如此,倒也應付了吳青青。

“陳導,後麵的劇情要不要加點?”

最後一天,拍完了這一場,《那些年》就要殺青。

不過這時,吳井源卻又是再次找到陳誠。

“加點?”

“我覺得後麵,可以再加上那位男主角又從導演助理,變成了武術副導演,武術副導,副導演。然後,一路又成為演員副導演,第一副導演,聯合導演,最後成為獨立導演,接著成為了億元先生。”

“停停停……吳老大,你說這麼多,這是要拍誰啊?”

“你說拍誰?”

“彆看著我,後麵的不能拍。”

“哈哈哈,不挺勵誌的嘛。”

“勵不勵誌先不說,我們《那些年》是一部青春校園片,不是勵誌劇,不要搞錯了方向。”

“也是。”

吳井源點點頭,暗叫一聲可惜:“其實,陳導,你的經曆確實可以拍一部勵誌劇。”

“好吧,等什麼時候你來拍。”

“那可說定了。”

吳井源哈哈大笑:“以後等你成為巨頭之後,說不定,我還真拍你的自傳。不過,先說好,我可沒錢買你的人生劇本。”

“好,不要錢,到時候你來拍。”

這般事情,陳誠當其開玩笑。

雖然陳誠也想成為大佬。

但誰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

或許之前陳誠混得還不錯,看起來潛力可以。

可人生就是充滿著一切不確定。

誰知道你後麵發展能否順風順水?

萬一你生下來有大帝之資。

結果半路被哪裡來的一位主角乾了一頓呢?

“來,各位,今天最後一鏡,拍完這一鏡,我們的《那些年》就殺青了。”

拿著麥克風,陳誠大聲的說道。

劇組一眾大家也是無比的興奮。

拍戲雖然好玩,可拍得久了,也累。

今天能殺青,所有人都很高興。

“ok。”

“過。”

“大家辛苦了,晚上所有人都彆走,大家一起喝個痛快。”

看了看鏡頭,陳誠很滿意。

……

“來來來,各位,最近一段時間大家辛苦了,我敬大家一杯。”

《那些年》可以說是陳誠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主導的劇。

既然是自己主導,所以很多規矩陳誠都是按著自己來。

這不。

殺青宴上,陳誠就沒分什麼主桌副桌,更沒分什麼第一桌第二桌。

至於怎麼選。

大家自己來。

你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你想坐哪桌就坐哪桌。

之所以這樣安排。

一方麵劇組裡很多都是同學,沒必要搞劇組那一套這麼深的等級製度。

另一方麵。

也因為不少大家是同學,陳誠希望各自同學在拍完《那些年》之後有一個好的前程。

陳誠希望劇組大家能夠相互多交流,多認識,多了解。

最好是以後成為朋友。

吳井源看了陳誠的意思,朝著陳誠豎了一個大拇指:“陳導,做人做到你這步,我老吳服了。”

“吳老大,這怎麼說。”

“你看,現在劇組大家打成了一片。不管是幕前,還是幕後,一下子大家都成為了朋友。我相信,以後大家可能都會成為朋友。這對於所有人,都是有利的。”

“是啊。”

陳誠也是點頭:“幕後和幕前都是一起拍片,沒必要分得這麼清楚,大家可以一起交朋友。以後幕前演員有資源,可以叫幕後朋友過來。幕後製作人有關係,也可以推薦推薦幕前的演員。這樣,路才能走得更寬。”

“牛逼,你小子……怎麼有這麼高的境界?”

“什麼高的境界。曾經有人給我打過傘,就不想看到他人淋雨,我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吧。”

看著吳井源,陳誠說道:“是吧,吳老大。”

“什麼啊,我不明白。”

“切……”

陳誠舉起杯,來到吳井源麵前:“謝謝。”

吳井源擦了擦眼睛:“我們相互感謝才對。”

……

“小武老師,你說當年陳導也是化妝師?”

“也不算,陳導當年是美術副指導,管化妝。”

“哦哦,沒想到陳導這麼有才。”

“這算什麼,陳導以前乾過的職業多著呢。那什麼,場工陳導也乾過。”

“小武老師,你彆說我們劇中男主角大學之後的經曆,就是陳導的經曆吧。”

“差不多。”

另一桌。

小武和劇組大家聊得高興,一時聊起了一係列關於陳誠的八卦。

“跟你們說,當年拍神雕的時候,就是誠哥給小龍女定得妝,金大俠才肯定的。”

“哇……”

“不隻如此,陳導還給鞏麗老師定過妝。對,就是黃金甲那部。”

“陳導是不是太牛了。”

“低調,低調……還有一些劇沒放出來。陳導在《投名狀》裡麵,還指點過李聯傑演戲呢。”

“我的天……”

看這邊熱鬨。

陳誠也是走了過來:“小武,說什麼呢,劇組一眾妹紙都要被你給拐跑了。”

看到陳誠過來。

小武有些不好意思:“誠哥,我是給他們說您的光輝事跡呢。”

“我有什麼光輝事跡,你不會把我當場工的經曆都說出來了吧。”

“咳咳……”

“你小子,還真說了啊。”

陳誠朝著小武做了一個鄙視的動作。

同桌一眾劇組大家見陳誠來到,亦是無比的興奮,問道:“陳導,你還有好多片子沒有上映嗎?”

“有一些,但不算多,隻有兩三部吧。”

“還有兩三部啊,那不得票房又得破億。”

“這個,我也不知道。”

陳誠確實不知道。

不過。

後麵幾部片子,真要是票房隻破億,估計出品方會哭死。

是的。

不管是畫皮,還是投名狀,更或是十月圍城。

如果票房隻有1億的話,他們都可能會虧。

“那您覺得,我們的《那些年》,票房會有多少?”

“我也不知道。”

“您預測一下?”

“算了,萬一預測不準,你們時不時想起,都得調侃我……你們吃好,喝好,我到另外一桌。”

這種預測票房的事情,不是每次都能預測得準。

和陳誠沒有任何關係,陳誠也影響不到他們的情況之下,這樣的預測可能會有一些準。

可現在陳誠完全參與。

陳誠這一版的《那些年》與前世已經有很多的不一樣。

再加上現在是2007年,前世《那些年》是2011年上映。

這根本預測不來。

不過雖然預測不來。

但有之前《不能說的秘密》破億在前,陳誠對於《那些年》卻是有了一個很高的期待。

當然。

這個期待。

不僅僅是內地。

按陳誠的計劃。

他準備兩岸三地,分彆進軍。

按前世《那些年》的戰績。

他在寶島上映,票房高達4億多台幣,問鼎寶島曆史第一。

在香江。

《那些年》獲得票房超6000多萬,打敗了星爺保持7年之久《功夫》的票房記錄,再創曆史。

如果。

陳誠說的是如果。

如果自己這一版的《那些年》可以重現當年的票房。

嘖嘖……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