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嬴政、趙昊合力解開地道終極秘密的時候。
劉邦的船隊,也在這時抵達了順天城。
之前,他就跟蕭何他們討論過,長安的環境已經不適合他了,他要出海,到海外的地方看看,另謀出路。
現在經過半年的航行,他終於也算順利的抵達了自己的第一個目的地。
此時,他正帶著自己夫人和孩子,率先走下自己的船隊,來到順天城外,等待入城。
“劉三兒,你總算來了,我們都等你很久了!”
在劉幫一家等待入城的時候,一個滿臉落腮胡子的大漢笑嗬嗬地朝他打起了招呼。
劉邦抬頭看去,眼睛大亮:“樊噲,周勃,你們的腳程還快呢,居然走在了我的前麵!”
“哈哈哈,我們從西域坐火車來的,自然比你的快!”
周勃笑著打趣道:“你現在是富戶了,坐船多愜意啊,還有老婆孩子陪著!”
說完這話,朝呂雉,劉肥等人打了個招呼。
劉邦笑嗬嗬地道:“愜意個啥啊,船上風吹日曬的,哪有你們好,托了太子的富!”
“大秦能有今天,誰不托太子的福啊!”樊噲笑著附和道。
劉邦冷哼一聲:“有些人可不這麼想,他肯定覺得是自己的功勞!”
“這”
周勃與樊噲對視一眼,麵麵相覷。
卻聽周勃壓低聲音道:“鎮北王他們已經在去太子化了?”
“雖然沒有做得很明顯,但確實已經在做了,特彆是蒙毅為首的那些人,真他娘的惡心!”
劉邦憤憤的說了一句,然後又歎息道:“不過,我也能理解,太子當初跟陛下遠征,打的就是將大秦讓給扶蘇管理,隻不過,我們這些心向太子的,還是有些難受罷了。”
“而且,扶蘇自始至終都沒有表露過去太子的意思,是蒙毅那群人的主張。”
“但默許也說明了一切了。”
聽到這話,周勃一時也有些無語。
片刻,又聽他道:“那蕭何,曹參,陳平,張良他們呢?他們可是太子的臣子啊?他們沒有動作?”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不遺餘力的輔助鎮北王,但後來發現,味道有些不對了,就淡出了權力漩渦。”
“不過。”
說著,劉邦又話鋒一轉,道:“我聽說他們已經請辭了,就是不知道,鎮北王答不答應!”
“我覺得,應該不會答應。”周勃搖頭道:“鎮北王還是想重用他們的。”
“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我覺得,留也留不住的,還不如放手!”
“好了,咱們彆談論那些政事了,反正咱們又不從政,現在太子都在這邊了,我們還去管國內什麼糟心子事呢!”
“嗬嗬嗬,也是,太子都不想管,我們何必去管!”
聽到樊噲的打斷,劉邦與周勃相視一笑,而後轉移話題道:“咱們能在城中看到太子嗎?我好久都沒見到他了,怪想念的!”
“太子剛剛打完羅馬回來,最近都在秦皇宮,很少出來,以咱們的身份,是很難見到他的!”樊噲說道。
“既然很難見到,那就有機會再見吧,這順天城就那麼大,總有機會見到的!”劉邦也不強求的說道。
“嗯,走吧,咱們先進城吧!”
說笑著,樊噲二人就帶著劉邦,及其家眷,進入了順天城。
而同樣的情況,在旁邊不遠處也在發生。
越來越多的秦人,朝歐洲這邊湧來,使得原本已經擴建了的順天城,越來越擁擠,相信很快便會進行下一次擴建了。
這座城市,與歐洲的其他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歐洲對於強國的定義,還處在更大的領土和更多的人口之上。
但大秦卻不一樣,大秦的發展,甚至不需要依靠任何戰爭,隻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通過層出不窮的新商品,提供很多的工作崗位,進而創造更多的財富。
這種模式,讓歐洲各國羨慕得流口水。
而大秦對各種產業的規劃,也顯示了其強大的目的性。
例如,順天城西側的自由貿易區,東側沿海的造船業,南部一些平原的種植業,畜牧業,都是在為順天城紮根歐洲,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
雖然是外來戶,但在發展之初,大秦的統治者就如同一個最為嚴苛的強迫症那般,將所有的產業,放在了最合適的區域。
而那些歐洲各國,為什麼學不來大秦這種模式
因為這需要統治者具有極其強大的預見能力和掌控能力。
對於一個靠著貴族支持穩定的政權,這顯然是不可能辦到的。
但這種事情,卻真切的在大秦做到了。
這簡直不可思議。
所以,除了劉邦這些秦人湧入到順天城,不少歐洲人也紛紛湧入到順天城。
其中不乏某些歐洲國家的王子,儲君。
這一路的所見所聞,讓他們深切感受到了大秦的強大,對那個傳聞中的大秦太子,越來越好奇。
聽說他是先知,在秦人眼中,這位太子幾乎無所不能。
他們從未見過,一個國家的百姓,會對統治者如此崇拜。
這又是一個幾乎在他們國家,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莉莉特,剛剛那些人說的話,你聽到了嗎?”
一名長相秀氣的金發男子,來到喬裝打扮的莉莉特女王身邊,小聲問道。
“拉爾森王子,請你稱呼我趙莉,彆叫我莉莉特,不然被人發現了,舅舅會派人抓我回去的!”莉莉特女王有些不滿的說道。
金發男子嗬嗬一笑:“你這副樣子,在秦人眼裡就是異族人,你改個秦人的名字,他們也不會當你是秦人的!” “我不管,反正在外麵,你不許叫我莉莉特,否則我就不帶你進城了!”
“好吧好吧,趙莉小姐,咱們快點進城吧,我都迫不及待想要看看這座美麗的城市了!”
“你父王不是病重了嗎?你不回不列顛?”
“回去也改變不了什麼,還不如在外麵多學習學習,等回去好好治理國家!”
拉爾森聳肩道:“原本我們是同學,你看你,當了國王之後,有什麼作為嗎?還不是得聽你舅舅的!我回去之後,如果沒有作為,也跟你一樣,就是個傀儡!”
“呸,我才不是傀儡!”莉莉特啐了拉爾森一口,然後提著裙擺道:“走吧,我帶你進去!我們達西亞國在順天城有使館,去了使館,我可以給你安排個工作,好好學習。”
“如此,那就多謝趙莉小姐了。”拉爾森開心的行了個禮。
緊接著,兩人就進入了順天城。
與此同時,大秦國內,正在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大秦國家銀行,海監局,包括商務局,建工部等四局聯合遞交的提案,被內閣駁回了,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作為內閣大臣的蒙毅,是反對最激烈的。
原因是,這份提案的內容是,將關中大部分工廠,搬遷至順天城。
其目的是為了打造一個西方工業都城,將長安改造成一個政治文化都城。
但這樣的目的,不僅遭到了蒙毅的反對,也遭到了兵部,吏部,禮部等六部的反對。
這一日,內閣就此次提案,做了最後的表決。
而參加此次表決會的,三省六部,十二局,全部都到了場。
會議剛剛開始,內閣議員王海,便朝著大秦國家銀行的行首曹參,以及海監局的局長韓生發起了猛烈的抨擊。
“此次議題,在我看來,非常荒謬!關中乃大秦的商業發展中心,太子和陛下用了十餘年時間,建新都城,將大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你們居然想將太子和陛下建立的基業給毀掉,真是大膽包天!”
“而且,將關中的大部分工廠搬遷到順天城,勞民傷財不說,也會給大秦本土帶來歲入上的重創,敢問兩位,到底安的什麼心?是要分裂我大秦嗎?”
這位王海是王綰的孫子,也是大秦老臣三代中的佼佼者,更是第三屆科舉考試的探花,無論其背景,還是能力,都屬於大秦未來這一級彆的人。
此時站出來駁斥曹參,韓生這樣的重臣,也是毫無顧忌,開口便是殺人誅心之言。
曹參與韓生對視一眼,神色都有些無奈。
平心而論,王海如此暴怒,他們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大秦所有的工廠,都集中在關中,一下子搬走一大半,確實對商業影響極大,不怪王海會如此憤怒。
這幾乎是將大秦的商業倒退了好幾年,換誰都會無比憤怒。
卻聽曹參苦笑道:“大秦現在的產業鏈,幾乎是消耗國內的資源,供給歐洲,乃至西域其他國家,看似是我大秦在賺錢,實際卻成了世界的工廠,這樣並不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
“而且,太子在歐洲南部建立巨城,其目的是為了讓歐洲的資源,反哺大秦本土,如今,歐洲大局已定,我們自然要跟上太子的步伐,否則”
“休拿太子來搪塞我們!太子可從未說過,要將國內的工廠搬遷到國外!”王海憤然道。
這時,隻見韓生猛拍桌子,站起來冷笑道;“王議員,你難道真不明白我等為何要提交此提案嗎?”
“自大秦第一個五年計劃發展以來,關中之地,可以說遍地都是工廠,不說其餘各郡縣的工廠,就說鹹陽周邊,長安周邊,與煤炭有關的行業,都有三百多家,你看看我大秦首都的天,還像之前那樣藍嗎??”
“據太醫院統計,鹹陽近年來患肺病的百姓,不知道增加了多少,更不用說,那些來自各國的商隊,牲口等在鹹陽,長安產生的糞便,惡臭衝天,我就不一一細說了,諸位若是有興趣,可去走走聞聞!”
說到這裡,韓生頓了頓,又緊緊盯著王海道:“你說那些工廠對大秦有利,莫非我大秦為了利,就不顧百姓死活了嗎?還是說,大秦的利益,比不上你們這些貴三代的蠅營狗苟?”
“你血口噴人!”
王海柏然大怒,抬手指著韓生道:“你們口口聲聲說為百姓,那你們有沒有問過百姓的意見?你們將工廠大部分搬走,那些靠著工廠生存的百姓,他們的出路在哪裡?你們可有想過民意沸反?”
曹參聞言,不由得苦笑道:“我們既然主張搬遷工廠,自然已經做好了準備,並對工廠的工人,以及工廠進行補貼,同時,我們也鼓勵工人去國外工作,絕不會讓他們吃虧的!”
“說得比唱的好聽!”
王海冷笑道:“本提案,不符合國家的利益,且陛下和太子也沒有明示,我絕不同意!”
雖然王海隻是小小的內閣議員,但他與內閣早就有了決斷,所以,他才力排眾議,執意不通過曹參他們的提案。
“既然你們雙方都有自己的意見,那就不用表決了,等大王奏明陛下,再由陛下決斷吧!”
此次表決會,蒙毅沒有參加,由蕭何主持表決。
但蕭何全程都沒有說話,隻是在雙方誰也不退讓的時候,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跟在他身後的,還有陳平,張良等幾位讚同搬遷的大臣。
而如今的六部官吏,也已經發生了改變,並不是他們擔任了。
他們現在是上議院的人。
現在的大秦政治體係,比以前劃分細多了。內閣,上議院,分彆掌握著帝國的權力。
上議院類似與後世的軍機處,南書房。
雖然不參與行政工作,但擁有決策權。
有時候內閣的決議,如果上議院不通過,也是不能有效實施的。
這兩套班底是互相製約的存在。
而真正能打破規則的,隻有皇帝。
如果雙方都無法達成共識的時候,隻能讓皇帝來決斷。
所以,蕭何才沒有做無謂的辯解,直接將決定權丟給了皇帝。
而對於蕭何的意見,無論是王海,還是內閣的其他大臣,亦或是曹參、韓生,都沒有反對。
因此,這場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的表決會,就這樣草草收尾了。
而這種表決會,在大秦以後的日子裡,可能會成為一個常態。
因為國家的發展,總需要不斷的摩擦,利益交換,才能更好的發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