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不革命 > 第四零八章 前所未有的實訓安排

第四零八章 前所未有的實訓安排(1 / 1)

推荐阅读:

天工二十六年到了年尾,沒有和往年年底一樣變得格外冷清,甚至比平常時節更加的熱鬨。

因為來年正月十七是朱簡烜的五十歲生日,海外藩國君主全部拖家帶口的來到了順天府,在外實訓的皇子們和宗室勳貴也在年末陸續趕回了順天府。

大明本土外地的官員,在過年前幾天才回家,過完年就馬不停蹄的趕緊趕回來,繼續忙活慶典的事情。

還有很多海外出身的官員,在本土已經沒有真正的老家了,所以直接留在順天府過年。

除夕這天,朱簡烜在新宮後宮正殿主持家宴,朱簡烜的所有子孫家人全部到場,在宴會之前首先朝拜朱簡烜這個大家長。

朱簡烜坐在禦座上,看著台下密密麻麻的人影,心中也是滿懷著感慨。

朱簡烜自從二十歲開始,每個月四次召在受孕期的妃嬪侍寢,總體上以平均每年四個的速度生兒子。

年齡到了四十歲之後,召妃嬪侍寢的頻率縮減到了每個月兩次,生育速度也稍微放慢了。

到今年朱簡烜馬上五十歲了,已經有了總計一百零三個兒子。

其中最大的幾個兒子馬上三十歲了,年滿二十歲的也已經有四十個了,他們也已經有了幾個到幾十個兒子。

朱簡烜的孫子算起來已經有三百多個了。

所以哪怕隻讓兒子和孫子們出來拜見,也已經是烏壓壓的一大片人了。

等再過個十幾年,朱簡烜就真的有百子千孫了。

這些孩子能起到什麼作用,他們和他們的後代未來要怎麼安置,都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朱簡烜心裡麵想著事情,表麵上倒沒有什麼變化。

笑嗬嗬的受了子孫們的禮拜,稍微說了幾句勉勵叮囑的話,讓他們各自入座就餐了。

然後現場開始歌舞表演,並通過廣播電視直播表演的內容。

有了電視直播之後,朱簡烜就專門叮囑過負責主持表演的官員,讓藝人以全天下看電視的觀眾為目標。

平時儘可能對著攝像機表演和說話,而不隻是單純對著現場的觀眾。

主持人說話的時候也要提到電視觀眾。

讓皇宮的表演活動形式,慢慢的向後世的新年和春節電視晚會靠攏。

家宴在晚上十點就結束了,現場的人員可以自行回去休息,不過表演還將繼續直播到午夜。

鐘鼓樓在零點到來時敲響鐘聲,舞台主持人宣布新年到來。

皇宮內外開始燃放煙花。

在空前熱鬨的徹夜歡慶活動中,天工二十六年正式結束,天工二十七年到來。

朱簡烜一覺睡到早上六點,七點鐘才起來洗漱完畢,八點鐘在天宮殿升座,接受子孫、宗室、勳貴、藩君們的朝拜。

朱簡烜讓長子朱靖坤站出來,宣布了一道慣例性的新年聖旨,就宣布朝會結束了,讓他們各自去娛樂。

然後一直到正月初十這天,朱簡烜再次召了自己十二個年齡最長的兒子進宮開會。

行禮之後,朱簡烜開口一句話,就讓這些人都愣住了:

“等過完年,你們一起去廣東,把廣東省和廣州府的主官全部換下來。

“包括布政使、提點邢獄、按察使、都指揮使,以及廣州知府、廣州提刑官,還有所有的參政。

“因為按照我定下的規矩,你們實訓過的地方,在我選出太子之前,你們的直屬上下級和同級官員,都不能進京任職。

“現在你們都到了布政使、參政、知府這一級,你們的上級和同級官員有機會在十年內進京。

“所以這一次就不讓你們有普通官員當上級和同級官僚了。

“我同時也是想要看看,你們這群人在沒有普通官僚的協助的情況下,能不能穩妥的處理整個省份的高層事務。”

現場的十二個皇子明顯卡頓了半秒鐘,然後才反應過來一起躬身領命:

“兒臣遵旨……”

此時他們的心中,仍然還在瘋狂的轉著圈,猜測自己父皇的真正意圖。

把十幾個皇子集中到一起實訓,這在以前還沒有發生過,讓十幾個皇子直接負責一個地方的管理,也是前所未有。

他們這些皇子之間是不是競爭身份?皇帝是不是要通過他們之間的直接對比來選出繼承人?

現在的勳貴藩君繼承人篩選製度,就是在勳貴和藩君滿六十歲的時候,從所有的兒子之中篩選。

自己父皇現在五十歲了,應該也是準備在六十歲的時候選出繼承人?

但是,一個省的那麼多官職,誰來當高級的主官?誰來當次級的佐貳官?誰又隻能當低級官員和部門主官啊?

關鍵是,當知府和參政的人,怎麼和當布政使和提刑官的上級競爭啊?

當布政使的能不能給知府下不可能完成的命令?當知府的能不能主動給布政使製造麻煩?

如果做了這樣的事情,如果被皇帝父親發現了,會不會直接淘汰出局?

在這種情況下,讓地位沒有本質差彆的兄弟們,能夠配合自己做事的能力,是不是也是一種脫穎而出的方式?

甚至於,父皇就是想要考察這種能力嗎?

隻要稍微動腦子想想就覺得非常的麻煩啊,皇子們一時之間根本想不到應該怎麼做。

隻能揣測自己這位特立獨行的父皇會不會有什麼特彆的安排。

朱簡烜看著兒子們明白了怎麼回事之後,果然繼續說明自己準備好的更加我詳細的安排了:

“老大當布政使,老二當提點邢獄使,老三當按察使,老四當都指揮使。

“老五、老六、老七、老八你們四個,去給四司衙門的兄長當佐貳官,同時擔任下屬主要機構的主官。

“老九、老十、老十一、老十二你們四個,首先掛布政使司參政的官銜,同時再兼任一個下屬主要府的知府和提刑官。

“老九你去當廣州知府,老十當廣州提刑官。

“名義上的職務是這樣安排的,但是你們這個職務負責的具體事務,不是你們自己決定的。

“全部都要由你們兄弟內部協商討論決定。

“官銜最大的老大,也不能對廣東政務一言而決,不能命令老九他們去做事。

“隻是在的朝廷各部衙門,需要廣東布政使對接事務的時候,在廣東下屬各府州縣,需要廣東布政使決策的時候。

“老大你再頂著布政使的官銜出來,將你們兄弟共同做出的決定拿出來,向上遞交或者向下公布出來。

“其他所有人的職務也都是一樣的,擔任的職務隻是你們與外部對接的窗口和媒介,不是你們本人的真實權力分配方式。

“你們所有人的權力都是完全一樣的,廣東省的所有事務由你們共同討論決定。

“而如果我直接找你們的時候,你們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回複我們,你們也要按時將你們的報告交給我。

“你們的具體任務,首先要學習和掌握一省事務的傳統處理流程,同時探索以集體決議的形式處理衙門事務的方法和流程。

“在這樣的基礎上,完成對廣東省地方行政區劃的調整。

“主要是廣州府的規模太大了,在廣東省內作戰的比重也太大了,已經影響了廣東省總體軍政經濟事務的均衡。

“所以你們要在合理拆分廣州府的同時,對廣東其他各府州縣的行政區劃做出合理化的調整。

“你們可以選擇同心協力或者互相扯皮,我隻看最終的結果如何。

“如果我給你們安排的任務被你們搞砸了,那你們十二個人有可能全部淘汰出局。

“若你們兄弟之中,有人莫名其妙的生病受傷,那你們全部淘汰出局。”

朱簡烜的細節和要求說完,現場的十二個兄弟都麻了。

讓他們學習掌握省級機構的運轉流程沒問題,他們接下來本來就應該去參與相應流程了。

拆分廣州府並調整廣東行政區劃的任務也很正常。

這個時代的廣州府的規模太大了,幾乎囊括了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全部土地。

後世的清遠、廣州、佛山、中山、珠海、東莞、深圳、香港、澳門的大部分地區都在廣州府轄區內。

這片區域集中華南地區的大部分重要工業產業,這裡不隻是整個廣東省的核心精華地區,也是華南地區的真正精華地區。

廣州府的地位實在太過重要,影響到了廣東省官員和廣州府官員的關係,存在潛在的不穩定因素。

廣州府具體要怎麼拆分,朱簡烜可以參考前世的區劃,但也不準備照搬。

神洲前世化的過程中,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後世的各個地級市,與明清時期的府,並不是一脈相承的。

在那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麵,省和縣之間的這級區劃就基本沒有穩定過。

民國廢省存道,廢府存縣,後來又有了行署、專區,地區,還把城區單獨拆出來,學歐美搞過城市。

這些區劃反複的取消再設立,改名換姓再拆分,合並之後再拆分,拆分之後再合並,前前後後不知道折騰了不知道多少次。

現在大明是在使用了數百年的廣州府的基礎上,直接完成工業化後的合理化拆分。

不需要拆的像前世曆史上那麼散。

不過朱簡烜也沒有直接安排好怎麼拆,而是讓自己的皇子們去調查討論做計劃。

朱簡烜最後再按照他的計劃給出建議。

對於這些皇子們而言,朱簡烜給出的規則著實有點詭異。

“以集體決議的形式處理衙門事務……”

沒有一個說話算話的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權力,要決定任何事情都要其他人都同意。

如果有人故意扯皮的話,那所有事情全都辦不成。

如果有人不想參與競爭了,那是不是可以通過單純的扯皮拖延,把這一批十二個兄弟全部拖下水?

不過皇子們也都不是傻子,稍微動動腦子就明白老爹想要的是什麼了。

要讓他們兄弟捏著鼻子合作,鬥而不破。

學會集體妥協,而不是捉對廝殺到你死我活,或者相互稱臣效忠分陣營之後再廝殺。

十二個兄弟醞釀了一小會兒,大皇子朱靖坤就直接舉手詢問:

“父皇,如果一項事務,有的兄弟同意,有的兄弟不同意,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朱簡烜理所當然的給了安排:

“你們兄弟十二個投票,讚成人數超過三分之二的,直接執行並向通政司報備。

“若是反對人數超過三分之二的,則直接不推行,但同樣也要向通政司報備,送到我的辦公室存檔。

“支持和反對的人數都不到三分之二的,那就在投票之後報給我做決定。”

十二個皇帝們聽完之後,心中立刻就泛起了各種各樣的揣測。

大部分皇子都下意識的覺得,父皇這次是要考驗他們構建人脈圈的能力了。

在沒有額外力量支持的情況下,在所有人地位基本平等的情況下,讓其他人支持自己。

還要在這種情況下,把皇帝交代的事情事情也辦好,想想就讓人感覺頭大。

他們覺得這是父皇真的要上強度,來做比較認真的篩選了。

大部分皇子的心態類似,都仍然是競爭性的。

也有一些心態不同的皇子,此時心中泛起了些許不一樣的想法。

特彆是朱靖坤,作為大皇子,本來已經覺得,自己大概率沒有機會成為繼承人了。

現在思考問題的角度,對未來的期待的方向,也跟弟弟們稍微有點區彆。

朱靖坤有些不確定的揣測,自己父皇是不是想讓皇子們去摸索,在不擔任決策人員的時候怎麼發揮作用呢?

自己父皇的習慣,一向是物儘其用,人儘其才的。

而他的皇子們,完成了學業和實訓之後,能力都是足夠擔任絕大部分官員,他們都是皇族的新一代精英成員。

但皇帝隻能有一個,他們的絕大部分都當不上皇帝。

在下一代皇帝繼位之後,如果這些皇族精英們都賦閒話,那就實在是太過浪費了。

朱靖坤把自己老爹的心態揣摩的大差不差。

朱簡烜跟大部分兒子的想法不一樣,兒子們本能的覺得父皇就是要篩選出一個繼承人,其他人都是等待淘汰的陪襯。

但朱簡烜安排的這次實訓考核的是他們所有人,而不是為了篩選一個繼承人。

古代曆史上典型的皇子奪嫡的流程,首先要有幾個最有人望和能力的皇子,主動要站出來參與奪嫡。

其他的普通皇子和臣子們,可能會選擇追隨其中的一個皇子,也就是要站隊。

皇子們站隊完成之後,就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廝殺了。

朱簡烜其實並不是不讓他們互相爭鬥,那是沒有辦法完全規避的事情。

朱簡烜主要是想規避這個流程的第二點。

不想讓普通的皇子主動自貶身份,不想讓他們以臣子身份自居,進而去追隨和侍奉其他的兄弟。

朱簡烜未來也準備給所有皇子一定的本錢,讓他們全都不需要強行站隊。

讓皇子們在不站隊的情況下做事。

並試圖讓大明未來的政治決策製度逐漸倒向集體決策。

大明神洲本土的地理環境情況,塑造了追求統一並信賴權威的社會文化。

這個社會文化氛圍之下,沒辦法直接實現平民共和,強行改過去的結果就是天下大亂。

本土的自然災害頻繁,自然環境異常複雜,需要中央朝廷有充分的力量,統籌整個天下的發展和建設。

與此同時,經曆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遼金,這兩次大規模的分裂割據戰爭後,皇帝的神聖性不斷衰減。

再加上基礎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百姓識字率不斷上升,君權神授那一套早就無法讓讀書人真正信服了。

在這樣的社會現實和文化環境下,最合適的政治結構就是中央集權配合小集體決策。

按照朱簡烜自己的經驗,一個人的思維判斷能力是有極限的,難以統籌整個世界的規劃並處理重要事務。

但是如果有資格產育兒決策的人太多,就會導致互相扯皮和效率低下乃至政策反複。

所以要采用少數人參與的小集體內部決策,決策之後共同執行。

實際上,前世責任內閣製度的國家,大部分也是這樣的決策邏輯,這是經過了時代檢驗的可行方案。

在政策的延續性和效率上,比美式的直接民選總統負責製度更高。

朱簡烜準備選一個兒子當皇帝,作為未來的大明決策集體的核心,再找幾個有能力的皇子參與決策。

再讓其他所有完成實訓,有足夠能力的皇子在外部監督。

但如何讓他們之間鬥而不破,讓他們之間不會自相殘殺,是個需要繼續仔細思量規劃的問題。

同時還要考慮,不能讓過多的宗室成員占據朝堂要職,要給民間的普通人留出足夠的上升空間,並共同維護這套製度。

所以大部分皇子以後不能直接擔任行政職務,而是儘可能以皇室財團職務和監督職務為主。

議會?參議院?檢察院?這些名義上的公開權力下麵,還要有保障他們話語權和人身安全的基本盤產業和力量。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