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不革命 > 第四零一章 火箭和導彈和計算機
背景色:字体:[]

第四零一章 火箭和導彈和計算機(1 / 1)

推荐阅读:

相對於其他的那些飛機,直升機算是一個全新的類型,固定翼螺旋槳飛機的經驗,不能直接照搬過來。

關鍵是直升機得到的重視度並不高,以至於從設計到定型量產用的時間也很長,跟著預警機前後腳完成的。

然後按照生產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規劃,在這些第一代定型的飛機量產服役的同時,工程院的新一代飛機和發動機也已經進入了實驗環節。

新發動機和新飛機將同步配套研發。

核心機型仍然是多功能的攻擊機,是一種尺寸更大也更重的雙發噴氣式飛機。

機體長度十六米,翼展也是十六米,機體空重十二噸,最大起飛重量二十六噸,最大載重量八噸,最大航程五千公裡。

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內可以量產服役。

這種飛機完成之後,原有的新戰一型也不會失業,而是會形成高低搭配,用於不同類型的作戰任務。

轟炸機和運輸機也按照同樣的模式進行,在原有六發的入門級戰略轟炸機的基礎上,研製更大規模的八發大型戰略轟炸機,更大規模的戰略運輸機。

預警機則在短期內不會再更新機體了,主要在發動機和無線電探測設備上努力更新換代。

艦載機體係要繼續研發更大力量的彈射器。

朱簡烜看了一眼測試中的新雙發攻擊機,這個更大載彈量和更大航程的家夥,看上去比單發的新戰一型更顯胖。

前世的米格15、米格21、f86、f104這種瘦長飛機,在大明空軍可能不會出現了。

因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明的作戰飛機會順著這樣的科技路線繼續發展下去,最終應該會搞出類似殲16的東西。

始終會以攻擊為主,稍微帶點機動能力,也不是為了空戰,而是為了更好操控。

不過比早期噴氣機更為瘦長的東西卻已經出現了,那是火箭和火箭彈、彈道導彈、巡航導彈。

導彈的研發本來是與渦輪發動機同步展開的,後來被分出去單獨設立了一個項目組。

這個項目組下麵又分了三個小組,分彆研發火箭和火箭彈、彈道導彈、巡航導彈。

火箭彈的結構最為簡單,很快就完成了技術驗證,進入了功能開發階段,也很快就搞出了有實際成果。

各種中小型的火箭彈,在最近幾年陸續量產下線,開始在部隊中小規模列裝試用。

大型火箭彈在軍事上費效比不高,實際上是彈道導彈的載體。

給火箭裝上導引係統就變成導彈了。

彈道導彈的發動機,會將導彈送到儘可能高的地方,並為導彈提供儘可能高的速度。

在導彈的燃料用儘之後,依靠慣性飛向指定的目標。

這種導彈的軌跡是個拋物線,與炮彈的軌跡非常的類似,所以被稱為“彈道導彈”。

彈道彈道的原理簡單粗暴,早期導彈的最大速度很容易突破音速乃至兩三倍音速,最大的難點是精準度控製。

因為朱簡烜提的目標很高,要求射程達到三百公裡,同時散布維持在五百米以內。

工程院在三年前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三百公裡的最大射程,今年甚至實現了五百公裡的射程。

但是散布仍然在一公裡以上,甚至如果出了故障的話,可能會飄到幾十公裡之外。

朱簡烜來工程院的時候,經常會問到這件事情的進度,如果有導彈發射實驗,還會親自去發射場觀看。

工匠們因此知道,朱簡烜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

今天朱簡烜再次來到火箭導彈實驗室,問起來最近有沒有安排實驗,鄭複光就頗為懊惱的報告:

“臣等有負聖上的囑托,在大型導彈的技術上,始終不能取得足夠的成果,因為沒有新的好設想,所以沒有實驗計劃。”

朱簡烜在這邊輕輕點頭:

“嗯,精度這種東西,就是要靠經驗積累的,慢慢的摸索就行了。

“如果在這個方向上前進比較困難,也可以繼續設計研發更大尺寸的導彈,繼續提高導彈的最大射程。

“突破一千公裡,兩千公裡,五千公裡,甚至八千一萬公裡。”

鄭複光聽著就張大了嘴巴:

“這……聖上恕罪,數千甚至上萬公裡的射程,在戰術上……應該如何應用呢?

“大型導彈的製造成本太高了,關鍵還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臣擔心軍隊沒辦法大規模使用。

鄭複光想說這一萬公裡有啥用,但是麵對皇帝必須儘可能委婉的請教,而不是用質問和反問的語氣。

其實旁邊的汪萊,以及周圍的導彈實驗室的工匠中,也有很多有著類似的想法。

朱簡烜微笑著環顧左右,看著聚在自己周圍的工匠們:

“應該有人考慮過……用火箭把觀測儀器送到儘可能高的天空中去吧?

“將拍攝設備,無線電通訊設備,都送到高空之中,觀測地麵上的情況,或者為地麵提供通訊支持。

“理論上,隻要高度足夠高,最少隻需要三台設備,就能實現全球通訊。

“關鍵是,如果設備足夠多的話,就能實現人跡罕至區域的天地通訊,在沙漠和熱帶雨林以及深海之中都能夠與外界聯絡。

“這一項通訊功能非常重要,就算是成本巨大,也仍然要儘可能的實現。

“彈道導彈能夠達到數千上萬公裡之外,自然也能夠將東西送到數千公裡的高度,將戰鬥部換成通訊設備就行了。

“將這些設備送到數千公裡的高空,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上,它們能和月亮一樣持續運轉下去了。

“既然彈道導彈的基本原理已經完成了驗證,那麼這個人造月亮實驗就可以開始準備了。”

這些邏輯現場的工匠們都明白,隻是大部分工匠沒有負責相關研究,所以一時間沒有想到可以這麼做。

但就像朱簡烜所說的那樣,也確實有很多工匠,已經有過類似的想法了。

隻是這個實驗的難度很高,成本也同樣高,關鍵是依賴的大型火箭還沒有完成,還沒有人正式提出要做這個實驗。

現在朱簡烜直接提出來,這些有想法的工匠當場就歡呼起來了:

“人造月亮?天地通訊?”

“這項目太好了,這大型導彈確實不能不做了。”

“有了這東西之後,我們就能真正實現無死角的全球通訊了。”

“我以前怎麼沒想到啊?”

“所以聖上早就有計劃,這個大型彈道導彈,本來就是給人造月亮準備的?”

朱簡烜的大型導彈,當然不隻是為了發衛星用的,還要用來搭載真正的大殺器的,裂變甚至聚變類型的原子能武器。

一次性的大型導彈,用常規彈頭攻擊敵人當然很不劃算,費效比也非常難看,但換成核彈頭就值得了。

放射性元素和裂變理論的相關的研究其實早就開始了,隻不過高度保密而且進展緩慢。

朱簡烜也沒有公開去提這些事情,把火箭搭載的衛星換成核彈頭,就能迅速轉化成戰略導彈了,兩者之間沒有技術隔閡。

朱簡烜繼續按照發衛星的目標去安排計劃:

“直接成立一個人造月亮項目組,暫時掛在彈道導彈的項目組下麵,與導彈項目組一起設計大型火箭和導彈。

“同時還是設計自動化的通訊天地通訊設備,在導彈能量足夠之後開始發射實驗。

“今年應該是做不了什麼了,不過大家可以開動腦筋,集思廣益,討論和分析一下,這個實驗具體應該怎麼實現。

“有相關知識也想參加這個項目組的人,也可以直接找李銳或者汪萊報名。

“過年之後會有正式的聖旨下來。”

一群工匠們趕緊拱手躬身答應著:

“臣等遵命。”

朱簡烜說完彈道導彈的事情,就去看了現在的巡航導彈,這些尺寸較小的東西,可以放在工程院的室內試驗場裡麵。

巡航導彈可以算是一種一次性的無人機。

曆史上的早期巡航導彈看上去就是個小飛機,早期的巡航導彈實驗就是給飛機裝上了導航係統。

朱簡烜就算是有先見之明,也沒有辦法完全跳過這個階段。

因為把早期導彈做的像飛機,可以利用現有的飛機產業積累的數據和生產能力。

大明的導彈實驗也是這樣進行的。

首先在傳統的活塞式螺旋槳飛機上驗證導彈的導引頭效果。

等噴氣式飛機實驗成功之後,再轉到噴氣式飛機上繼續調整,儘可能縮小尺寸和機翼以及尾翼的尺寸。

這樣一種早期巡航導彈就這麼設計出來了。

現在大明剛剛服役的第一代巡航導彈,也是一個頗為小巧的飛機外形。

不過相對飛機而言翅膀更小,沒有駕駛艙的機體也變得更加圓潤,看上去胖乎乎沒有什麼威脅。

這種巡航導彈重量將近三噸,射程隻有四十公裡,飛行速度為每小時八百公裡。

放在新世紀當然啥都不是,但在這個世界是絕對的黑科技。

而且這東西在天工十年的這批科研項目中,也是完成時間最晚的那一批。

因為它需要由無線電探測設備也就是雷達來引導攻擊。

隻能在“雷達”誕生之後,才能完成最後的驗證,現在才剛剛進入量產階段,還沒有正式交付軍隊。

對於巡航導彈,朱簡烜的指示就簡單了,每一樣都不好做,追求更遠、更快、更準。

然後就去了雷達實驗室,雷達在朱簡烜前世是個音譯詞,但是音譯的時候也加入了一點含義對應。

雷可以對應電,達可以對應通達,而這種設備的工作原理,就是將電波發射出去,到達目標之後反射回來。

通過這個發射和接收過程,計算出目標所在的位置,以及可能有的其他信息。

雷達這個詞,也勉強能夠對應上這些功能。

日本人用的“電探”雖然更加準確,但是聽起來顯然不如雷達大氣。

大明正式開始研究這種設備的時候,正式官方稱呼是無線電探測設備,但朱簡烜偶爾會下意識的稱其為雷達。

雷達這個稱呼也被不少工匠學了去,工匠們之後還自覺的做了一些解讀,覺得這個稱呼很合適。

朱簡烜知道之後,也不介意繼續用雷達這個稱呼了,隻要不會誤解就行。

朱簡烜給雷達實驗室下了一些新的指示,根據電波的反射原理探索超視距雷達的可行性。

原始類型的雷達,發射的電波是直來直去的,而地球表麵是弧形的。

電波無法超越地平線,探測距離自然也無法超越地平線,最大探測距離與肉眼的理論最大可見距離是一樣的。

根據雷達距離地麵的高度,可觀測距離在三十到四十公裡之間。

但電波其實是可以反射的,短波無線電就是依靠反射,將信號直接傳遍全球的。

利用電波反射的原理,就有可能探測到地平線之後的事物,成功之後就能製造超視距雷達了。

至於更加複雜精密的相控陣雷達,至少得再等下個十年再考慮了。

要在晶體管和計算機上繼續積累經驗。

按照朱簡烜的直接引導,計算機實驗室的工匠們,首先電子管完成了二進製通用計算驗證,同時也製造出了晶體管。

然後正式的設計就直奔晶體管計算機路線了,沒有在電子管計算機這條路上過多的停留。

現在已經製造出來的大型計算機,每秒運算次數達到了十萬次。

按照朱簡烜自己的判斷,大明現在的計算機水平,大概相當於前世美國五十年代,中國六十年代。

但是,現在擺在朱簡烜麵前的計算機,已經擁有了圖像顯示器,還擁有鍵盤和鼠標。

這些劃時代的輸入和輸出工具,因為朱簡烜的直接提示,被早早的連接到了計算機上,或者是早早的製作了出來。

這種計算機已經不再完全依賴紙帶輸入和輸出了,操作便利程度已經達到七十年代了。

朱簡烜看著現場的工匠操作了一會兒機器,然後就專門帶著計算機實驗室的相關工匠,給他們下大了新的指示和提醒。

他們下一階段的任務,是去搞矽晶半導體集成電路,朝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方向跑步前進。

朱簡烜希望自己去世之前,能體驗到前世新世紀水平的個人計算機。

至少應該能夠在電子計算機上打遊戲了。

在前世的曆史上,ib7090計算機發布,到暗黑破壞神2發布,之間隔了大概四十一年左右。

大明有自己的直接引導,能夠避開一些典型的彎路,還有集天下之力攻關。

大明的計算機產業發展速度,應該能比前世曆史上更快,這四十一年的路程應該能壓縮到三十年以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