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不革命 > 第三七八章 舊大陸的新省份規劃

第三七八章 舊大陸的新省份規劃(1 / 1)

推荐阅读:

在神洲大陸的曆史上,曆次王朝末年的混亂時期,都會誕生大量的新行政區劃。

因為在各個割據勢力的邊界地區,經常會出現兩個甚至多個相鄰的政權反複爭鬥,但短期內卻都無法占據一個完整的傳統州郡範圍的情況。

他們都無法管理對手統治的區域,隻能實際統治半個甚至更少的範圍。

有的割據勢力會在這片區域設立一個新小型的州郡,也有的勢力會將其與自己控製的其他相鄰的州郡合並。

特彆是在出現了長期軍閥割據時代之後,比如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時代之後,這種行政區劃數量膨脹現象尤為嚴重。

等到新的大一統王朝出現的時候,整個天下的總人口可能已經降低了一半,但是行政區劃的數量卻可能翻倍了。

完整控製天下之後,大量割據時代形成的行政區劃根本沒有必要的,繼續保留這麼多的區劃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冗官現象。

所以曆朝曆代重新統一天下之後,通常都會搞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區劃調整,也就是所謂的“省並州郡”。

曆朝曆代都乾過類似的事情,隻是有時候做的是合理的調整,有時候就是瞎折騰了。

隋文帝重新統一天下後,合並不必要的多餘州郡是對的,但是意圖將漢代的州郡縣三級合並為州縣兩級,就屬於做過了。

明朝前麵的大元朝瞎折騰,讓行政區劃等級加了一級,所以朱元璋統一天下後恢複了三級。

朱簡烜現在要將這個省並整理的範圍擴大到整個舊大陸。

新大陸基本不用調整,幾乎就是在白紙上作畫,大明奪取美洲之後,就已經做好了規劃。

現在朱簡烜要折騰舊大陸,這個利益和關係錯綜複雜的人類文明基本盤。

神洲本土的核心區域,朱簡烜也已經完成了全麵整頓。

這次整理的主要目標,就是曾經的本土之外,文明程度較高的的中亞、印度、波斯、俄國、奧斯曼、巴爾乾等地。

順便將西伯利亞也重新劃分一下。

最優先策略還是依靠山川河流,以河流為脈絡,以山川為筋骨。

對於預定的冰川大河工程沿線,從北海到裡海之間的所有區域,目前統一設置成一個冰河省。

烏拉爾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除了最東端的勒拿河流域之外,其他全部納入冰河省,包括葉尼塞河流域、鄂畢河流域。

還要再加上中亞彙入鹹海的錫爾河和阿姆河流域。

然後再根據沿線交彙的河流以及山川,將明顯有不同特征的區域分開,設置幾個範圍廣闊的分守道。

這些區域大部分都是荒野,整個區域內的人口極少,而且集中在少數幾個點。

所以這些分守道下不設府,直接根據人口狀況設立州縣。

人口較少的定居點設縣,人口較多的定居城市就設州,朱簡烜改造後的州實際上是“大縣”,地位接近現代的縣級市。

這些地方的實際行政層級,看上去是省道州縣三級,但是中間層級用道,卻不用更典型的府。

因為府是明確的獨立行政級彆,目前的決策權明確低於省。

而道是省的派出機構,皇帝可以根據需要專門授權,讓特定分守道的決策權等同於省。

這樣本來需要報省裡解決的事情,可以由分守道在本地決定。

冰河省不同區域之間的情況差異極大,單純按照地理單元劃分行政區劃,是應該設立多個省的。

但冰河省地廣人稀,每一片區域的人口都非常有限,設立多個省要任命多套官員,管理稀少的人口就是浪費資源。

所以用一個省加多個分守道來套殼處理,節省官員的數量並且提高效率。

同時冰河省設立之初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冰川大河工程的建設,管理沿線的原有居民是順便。

為了這項工程,也應該將這片區域列為一個省。

冰河省統轄了中亞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則成立一個新的更廣闊的西域省。

西域省東端自哈密開始,向西向南囊括天山、昆侖山、帕米爾高原等地區,以及山脈和高原腳下的聚集區。

包括伊犁河穀、巴爾喀什湖和七河流域、費爾乾納盆地到撒馬爾罕、瓦罕走廊到喀布爾河穀。

西域地區的傳統半農耕區全部劃歸西域省,還要控製進出印度和阿富汗的通道。

神歐大陸內部人口較多的地方都歸攏到了西域省的範圍。

由於範圍廣闊關鍵是人口也頗為分散,所以西域省範圍同樣要設立分守道,各自管理一片孤立區域的事務。

同時各個孤立區域在中亞是人口較多的地方,但相對大明本土同樣是人口稀少的地方了。

所以這些分守道下麵同樣不設府,也是分守道直接管理下屬州縣。

再然後是雪域高原地區,如果同樣直接劃給西域省管,那西域省的規模真的實在太大了。

但高原地區要獨立設省的話,當地人口又實在過於稀少了。

與此同時,雪域高原在現代曆史上的重要性,主要是因為其位於邊疆地區,是神洲的天然地理邊界。

但是,如果這片區域不再位於神洲和天朝帝國的邊疆,如果這條地理邊界以外同樣屬於天朝疆域的話,那雪域上現有政權的重要性,自然就大幅度的降低了。

這也是為什麼,順國向大明投降的時候,雪域高原上的部落並沒有什麼特殊反應,也直接服從了命令。

想要更好的掌控一片區域,實際上有正反兩條路,一條就是拆分肢解方案。

另一條就是“補貼方案”,向其中添加更多的外來勢力,將當地原有勢力稀釋到更大的範圍之中。

現在朱簡烜就準備反過來操作,將高原周圍的其他區域,包括康巴地區、尼泊爾地區、孟加拉地區、緬甸和孟加拉之間的地區,用這些區域將高原和山脈夾在中間,形成一個更大規模的邊疆省份。

這片區域從高原一直延伸到孟加拉灣,高原省也有自己的出海口和平原地區了。

後續再在孟加拉地區發展一些工業。

那屬於本省的高原上的人口,會天然的向條件更好的平原和沿海地區轉移,最後高原可能會變成一片位於內陸的無人區。

孟加拉地區的人口承載力是世界頂級的,足夠完全吸納高原上現有的人口。

這樣的高原省規模同樣規模龐大,內陸地區人口稀少而且區域性明顯,所以也設立幾個分守道來管轄。

接下來,再將剩餘的印度地區,設立一個單獨的印度省。

印度省南部和沿海地區屬於朝廷直轄,而內陸則會分封給參加戰爭的藩國王室和有功將領。

印度人口眾多,就算是經過一輪瘟疫,以後剩下的人口肯定還是千萬級,至少也是一個人口大省的規模。

所以朝廷直轄地區設立正常的府州縣,將領和藩國分封區域設立分守道與之協調。

印度以西的高原內陸區域,包括波斯和周邊地區,阿富汗西部的高原地區,劃給已經存在的亞洲省管轄。

這些人口稀少劃歸朝廷直轄,或者人口眾多分給功臣和藩王的地方,都比較容易決定。

情況最為複雜的地方,是本來就外族人口比較多,還要劃歸朝廷直轄的地方,特彆是本來文明程度就比較高的地方。

比如說俄國西部和南部,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以及情況最為嚴峻的希臘地區。

隻能按照正常的規模設立正常的省份。

然後通過朝廷主持的移民,提高這些地方的大明人比例。

同時在當地搞工業,將其納入大明的工業體係。

破壞掉原有的傳統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把當地人也變成大明人。

君士坦丁堡和馬爾馬拉海周圍,喀爾巴阡山以南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地區,再加上希臘地區和安納托利亞高原西部,也就是愛琴海周圍的區域,設立一個羅馬省。

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和東部,以及高加索山脈以南,波斯王國邊境以西,兩河流域以北區域,設立一個突厥省。

高加索山脈以北,在黑海和裡海之間,加上伏爾加河下遊地區,設立一個海間省。

在黑海以北和以西,喀爾巴阡山以東,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東部,烏克蘭中部和東部,加上克裡木半島,這片環繞在黑海北部和西部的平原地區,單獨設立一個黑海省。

烏拉爾山脈西側,伏爾加河上遊支流卡馬河流域,設立一個烏拉爾省。

羅馬省、突厥省、烏拉爾省、海間省加上波蘭國,圈出來的中間區域,也就是包括莫斯科地區、聖彼得堡地區,以及極北的卡累利阿和摩爾曼斯克,設立一個羅斯省。

這些歐洲和亞洲的新省份的規模仍然很大,大部分都是歐洲最大的國家的規模。

不過朱簡烜會在這些省份的基礎上,從省份的內部拆分出來一些區域,按照戰前的承諾分給這場戰爭的功臣和參戰藩國。

還有俄國的巴格拉季昂,回到格魯吉亞之後組織當地的格魯吉亞人,在俄國之前單獨向大明投降。

所以朱簡烜將格魯吉亞的西部地區封給巴格拉季昂家族繼續統治。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