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知否:從截胡華蘭開始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顧廷燁回京

第一百二十一章 顧廷燁回京(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四人一同回了侯府。

陳大娘子早已吩咐好了廚房,在家裡備好了飯菜,覺著楊文遠這些天怕是餓瘦了,一直招呼著楊文遠多吃點,讓楊文遠有些哭笑不得。

但也不好拒絕叔母的好意,也是全都吃下肚。

再配了點小酒。

微醺之下,這晚睡了這段時間裡最舒適的一覺。

鄉試的發榜時間定在九月中旬。

那時正值桂花盛開的季節,因此鄉試後張貼的榜單也被稱為“桂榜”。

鄉試剛剛考完。

雖然距離放榜還有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但婚禮的日程卻是已經定下。

九月十八,宜婚慶,嫁娶。

因此在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卻是盛家和平陽侯府楊家最忙碌的時候。

除了要籌備婚禮時的各樣彩妝首飾,還需得接待從大周五湖四海而來的親戚們。

這些本該由楊文遠的母親準備,但現在這情況下,也隻能轉由陳大娘子擔著。

楊文遠依舊是輕輕鬆鬆去盛家讀書,畢竟若是秋闈順利,隔不久就是明年的春闈,現在也是要認真對待的。

但這可苦了陳大娘子。

楊家家大業大,雖然嫡係人數不多,但各種親朋好友那是海了去了,彆人特地來汴京慶賀你家親事,即便關係再遠,你也得去接待寒暄一番吧?

隔三差五臉蛋就要擺上笑容,去接待應付一番,陳大娘子感覺自己的臉都要笑僵了。

這也使得即便好事將近,但陳大娘子的脾氣卻是一日不如一日,宛如一個隨時爆炸的火藥桶子。

一日,楊文遠哼著小曲從盛家回來。

一進門,就看見陳大娘子帶著滿肚子怨氣坐在椅子上——為了方便籌備婚事,這一個月楊宇卿和陳大娘子一家又搬進了平陽侯府。

不過在重新搬進來侯府大門的那一刻,陳大娘子回憶起過往的種種,心裡暗暗發誓:“自己要是再搬進侯府操心費力,自己就不姓陳!”

楊文遠進門,一見陳大娘子臉色不善,當即就要轉身就走。

但步子剛邁開,就被喊住了。

“過來!早就看到你了,還往哪跑?”

陳大娘子啐道:“為了伱的婚事我忙前忙後賠笑臉,你看到我就像是看到瘟神一樣?”

“你個沒良心的憨貨!”

“您看錯了,我哪敢啊!”

楊文遠連忙安撫道:

“叔母您這番也算是幫我文彥堂兄提前預演了,將來等堂兄他結了親,有了今日的經驗,到時候您也能輕車熟路。”

聽了楊文遠的話,陳大娘子稍稍點了點頭,心裡剛有些寬慰,但隨即轉念一想,自己近些天的苦悶日子將來還要重現一遍?

一念至此,剛才的寬心頓時不翼而飛。

心裡一陣氣苦。

當真是被你們楊家抓來賣苦力了!

知道陳大娘子這些日子很是費了心思,見她不說話,楊文遠趕緊賠笑道:“不知叔母今日又是見了什麼人,惹得您老人家如此動怒?”

人越多,裡麵出現拎不清的人概率越大。

這幾日用晚膳的時候,楊文遠已經聽陳大娘子接連吐槽了好幾撥人家。

“這些人不像是來慶賀的,反倒像是來我家打草穀的!”

楊文遠隻以為又是什麼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家,來家裡攀親戚,謀權位來了。

陳大娘子卻是沒好氣道:

“肯定和你有關啊,不然我看到你這個‘罪魁禍首’就心裡悶得緊,怎麼可能還特地來這堵你。”

說到這,陳大娘子黛眉一橫:

“說到這我倒是想起來了,下午我派人去盛家尋你,卻是根本沒看到你的人,你不會是沒去讀書,跑到彆處瀟灑去了吧?”

楊文遠聞言心裡一凜,解釋道:

“這絕對是沒有的事,下午我是去碼頭上接顧廷燁去了。”

“顧廷燁?顧家二郎舍得回京了?”

陳大娘子螓首微點,神色有些奇怪。

她記得顧廷燁自從去白鹿書院之後,往年並沒有回汴京。

怎麼這下突然回京了?

“嗯!”

楊文遠肯定地點了點頭。

“仲懷他鄉試也考完了,在白鹿洞那留了個隨從看榜,自己就回來了。聽他說,若是鄉試順利,日後就要回汴京這讀書了,長柏還邀著他一起去盛家書塾。”

“這麼急著回來,怕是為了你的婚事吧?”

陳大娘子美眸中閃現出些許欣慰:“也不枉你當年不顧名聲,陪著他在汴京鬨騰了這麼久。”

在自家長輩眼裡,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好的。

再基於楊文遠現在的表現,陳大娘子自然而然地把之前楊文遠不懂事的鍋扣在了顧廷燁身上。

顧廷燁:嗯?人言否?怎麼哪裡的鍋都能往我背上甩?

楊文遠輕咳一聲,老臉一紅。

饒是以他天天往顧廷燁身上甩鍋的臉皮,這下也有點不好意思了,轉而問道:

“叔母在這等我所為何事?”

陳大娘子臉色頓時一整,黛眉微擰道:

“下午的時候,你那舅舅一家來了,所以我才差人去找你,但不是沒找到嘛,我就讓他們先在侯府住下了,等你回來再說。”

雖然對自己的嫂嫂敬戴,但對於楊文遠的母族,柳家,陳大娘子是沒什麼好臉色的。

不是因為陳大娘子眼界高,見柳家門第低,所以用有色眼鏡看待。

實在是在陳大娘子眼裡,柳家著實是爛泥扶不上牆。

柳家是小門小戶,耕讀世家出身。

在楊文遠外祖父那一代,楊文遠的外祖父又成功魚躍龍門,有了同進士出身的身份,正式開啟自己的官途。

而不知什麼時候,楊文遠的父親和母親看對了眼,把柳家的女兒迎娶進門。

所以對於楊文遠娶了盛家的女兒,汴京勳貴人家倒是沒那麼驚訝,畢竟有前輩的“優良”傳統在那兒。

兒女嫁進了侯府,不管對於哪種人家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柳家自然也是如此。

正常人家,辛苦付出了幾代人省吃儉用的努力,這時候自家又有人嫁入了侯府,這時候自然是拚命走關係,抱大腿的好時候。

楊文遠外祖父便是這樣。

雖然能力不足,但靠著楊家的關係,最後還是以五品官員的身份致仕。

但到了楊文遠的舅舅柳清這,情況卻是截然不同。

不提一直在會試的門檻上卡著,遲遲考不上進士,快四十歲了依舊是一副不急不慢的樣子。

就連楊文遠的母親去信,柳清還回信說科舉切忌急躁,他日自當輕取進士頭銜。

最後還好是楊文遠的祖父親自出麵,來楊家豁下老臉,讓給柳清解決一下官職問題。

柳清雖說一直沒過會試,但依舊是舉人身份,有候補做官的資格。

不過我大周自有國情在此。

大周為了暢行自己“揚文抑武”的國策,自然是需要大量文人。

於是相比於前朝,大周的文人數量大大提高。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