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既然有問,司馬懿也連忙拱手應道:
“臣兄長已經久不在人世,臣也不好對此事說一說話。如今幸得陛下聖諭,又蒙陛下垂憐賜下關內侯之爵位,臣也可告慰兄長在天之靈了。”
司馬忠、司馬望二人也紛紛拜道:“下臣多謝陛下聖恩!”
“甚好。”曹睿微微頷首,抬眼看向劉靖:“劉卿在河內做得不錯,朕去年秋日之時,曾聽吏部給朕彙報過。”
“退下吧。”
“遵旨,臣等告辭。”劉靖似乎還沒想到什麼,行禮之後帶著司馬忠、司馬望兩位年輕人退後離去。
劉靖走後,曹睿若有若無的打了個哈欠:“朕乏了,你們也退下吧。明日辰時向洛陽行軍,早些歇息。”
“遵旨。”帳中臣子相繼退下。
毌丘儉自然是去關照戍衛之事,而司馬懿又叫住了劉曄:“子揚,不知今夜與山陽公宴飲如何?”
劉曄隻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想到陛下的封口令後,苦笑一聲:“天子與舊時漢帝之語,恕在下實不能言,司空見諒。”
“無妨,無妨。”司馬懿笑道:“明日就回洛陽了,洛中諸事擱置許久,大事小情也免不了操持一番。樞密院之事,就辛苦子揚多多為之了。”
此話並不用你說。
劉曄腹誹了一句,麵上依舊帶著禮貌的笑容:“謝司空提醒,告辭!”
“好。”
二人彆過之後,司馬懿緩步走到了自己帳前,右手剛剛碰到帳門之時,一瞬間似乎想到了什麼,如同觸電一般,額頭上瞬間冒出了冷汗。
右手扶著帳門,司馬懿胸膛起伏了幾下,平複了許久,這才快步入內。
方才陛下讓劉靖離開之時,曾說過一句‘去年秋日聽吏部彙報過劉靖政績’之語。
吏部尚書乃是楊暨,陛下一等一的心腹之人。而吏部有一事眾人皆知,乃是溫縣縣令王祥被調往涼州最西端、敦煌郡中的龍勒縣為縣令。而王祥來自己家中之時,自己曾讓王祥在吏部為劉靖美言幾句。
秋季並非各地考評官員政績之時,楊暨也不會平白無故向皇帝提及一個太守。那就定然是王祥了!
自己此前借王祥之事試探風氣,陛下也肯定猜度出來了。可陛下非但沒有明說,反而從去年秋季至今,朝中大事小情一如往常,自己職權所屬也未變動半分。
到底有何事是陛下不知道的?陛下究竟是怎麼想的?
與陛下輕描淡寫對劉靖說的話語相比,為司馬忠改名,為司馬望換父親都算不得什麼大事。
皇帝乾預臣子家事,雖不經常遇到,但也不罕見。昔日黃初年間,夏侯尚寵溺小妾而冷淡了身為曹真親妹的正妻,先帝曹丕親自下令殺其小妾。
與先帝比起來,陛下也就改個名字罷了。追思功德而授關內侯,這才是對司馬朗最大的慰藉。
心臟在胸膛撲通撲通跳著,就在漢帝劉協封地的濁鹿城外,司馬懿竟然人生中第一次失眠了。
……
九月十日,荊州,襄陽城東南六十裡的漢水之上。
接連在舟船之上行軍數日,船隻隨著波濤日夜搖晃,素來養尊處優的吳國太子孫登也撐不住了,前半夜幾乎沒有合眼。
孫登第一日隻在孫權樓船上待了半日,就帶著諸葛恪等人到了全琮船中。正當傍晚孫登欲要返回孫權樓船之時,卻被孫權下令,讓他隨在全琮船隊之中,還讓全琮給他專門配了一個艨艟。
如果說樓船寬闊且穩,可以作為指揮和運兵用艦,那艨艟就是專門的戰船,船身狹長且窄,航速在各類水軍戰船之中最為快捷。
速度提升,穩定性就差了許多。
三更過後,孫登迷迷糊糊睡下,隻覺沒睡多久,就被外麵一陣山呼般的喊叫聲給吵醒。
諸葛恪此時也從外麵咚咚的敲起艙門來:“太子,太子!前方勝了!”
孫登聞言翻身坐起,赤著腳打開艙門,示意諸葛恪進門:“前方勝了?怎麼勝的?”
諸葛恪笑著擠了進來,自顧自的坐在榻上,感慨著說道:“揚威將軍統戰船二百艘為大軍前導,天未亮時就趁著夜色向襄陽左近潛行。魏賊船隻皆在碼頭旁沒有防備,我大吳水軍輕易得勝!”
所謂的揚威將軍,就是吳國宗室孫奐孫季明了。
孫登雙眼一亮:“揚威將軍果然揚威!斬獲多少?獲船多少?具體戰將是誰?”
諸葛恪摸了摸自己下巴上少量存在著的幾根須髯:“臣隻聽聞揚威將軍以裨將軍張梁為先鋒,張將軍獲勝之後便派使者順流而下報告軍情。”
“大吳諸軍之中,揚威將軍兩萬人位在最前。綏南將軍位次第二,這等勝訊,太子比至尊知道的還要早些。”
孫登點頭:“確實是可喜之事。父王讓我此番進軍親領一艨艟作戰,想來也是有讓我建功之意。”
諸葛恪點頭道:“這種行軍,的確是給太子積攢資曆的好時機。襄陽左近諸縣洪水未退皆為泥濘澤國,想必是洪水之故,沿途也沒遇到魏國水軍。漢水邊上的鄀縣、宜城輕易被大軍或圍或攻,此番進軍的確暢快。”
“襄陽城近在咫尺,想來大吳此番終於可以全據漢水之南了。”
孫登走到甲板之上,望著船外的水花和江麵,提了提腰間玉帶,胸膛微微挺起,竟也好似多了幾分氣勢一般。
孫登意氣風發,可身在前線的揚威將軍孫奐卻惱怒到幾乎失態。
“偌大一個水軍軍營,隻毀獲了一百艘船,還多半是小船、民船?”孫奐站在樓船的甲板上,船邊就是漢水北岸、樊城西側的黃泥塢,這也是大魏在襄陽左近最大的一處水軍營地。
“報捷有這般報的嗎?”孫奐皺眉看著一旁的裨將軍張梁:“信使順流而下傳揚下去,若其餘眾人不知情的,還以為本將把魏國水軍全滅了呢!”
張梁知道自家將軍心情不好,在旁小心翼翼的說道:“將軍昨日見屬下之時,不是許了屬下報捷之權嗎?”
“算了。”孫奐無奈:“好歹是勝了一場,雖說是小勝,卻也能鼓舞士氣了。不過你部莫要停歇,繼續率船沿著漢水向上遊繼續追擊。”
“魏國荊州水軍,又豈能隻有一百艘船?給我細細去找,從襄陽一直找到上遊陰縣,就不信找不出來!”
“遵令。”張梁行了一禮:“屬下這就向上遊動兵。”
……
而距離黃泥塢不到二十裡的襄陽城內,光祿大夫、監荊州諸軍事的趙儼本人,正站在城頭上好整以暇的眺望著北麵漢水上往來的吳軍船隻。
“果然如你我所料一般,漢水隔絕南北,吳軍首要之事就是進攻我大魏水軍船塢。”
偏將軍牛金站在趙儼身側,拱手說道:“趙公運籌帷幄,吳軍動向果真逃不出趙公所料。”
“如今城中有兵萬人,江北樊城之內有兵五千,朝廷在新野尚且有兵一萬。孫權擅舟船而不擅陸戰,望此堅城必無能為也。”
牛金此人原為曹仁部將,昔日赤壁戰後,牛金曾在江陵城下率三百人挑戰周瑜三千人之前鋒。彼時牛金漸漸勢頹,可曹仁卻親率數十騎出城逆戰將牛金等人救回,還被彼時任曹仁長史的陳矯稱讚為‘天人’一般。
二十餘年過去,昔日曹仁麾下一先鋒,竟也成長為兩千石的偏將軍。牛金也算得上是趙儼手下可數的將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