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裡有五百餘戶,乃是九原城東的大裡。毌丘儉領八百騎在裡外控住道路,薑維領著兩百騎隨行入內。
如同各地再普通不過的村落一樣,德裡的百姓見到如此多的騎兵與官員前來,第一反應是要躲,發現無恙之後才會勇敢些答話。
實在是畏懼官府、畏懼軍隊的本能反應。
為了避免皇帝名頭太大嚇到百姓,身材壯碩、魁梧威嚴的滿寵就成了這個隊伍名義上的主官。
年逾六旬的微胖裡長匆匆跑到軍前,看了眼各人的形容像貌後,朝著最有將軍儀表的滿寵行了一禮:“小民是德裡的裡長孫石,拜見將軍。不知將軍領兵來此有何貴乾?”
有了此前在冀州尋訪的經驗,滿寵側臉看了看皇帝。在曹睿微微點頭以示允許之後,滿寵開口道:“孫裡長,本將今日領兵從此處路過,到你這德裡探訪風俗。”
“你無需畏懼,帶我們走一走即可。”
裡長孫石發絲斑白,卻行禮得體、落落大方,絲毫沒有尋常裡長一般的怯意,笑嗬嗬的說道:“將軍說笑了,看將軍氣度儀表、以及這些騎兵威嚴,定然是精銳之師。小民又豈會畏懼朝廷天兵呢?”
曹睿笑道:“你這老者倒是不一般。怎麼,孫裡長之前見過騎兵?”
裡長孫石早就注意到了此人,儀容、氣度都是他平生僅見,雖然穿著一身素袍,可身上的極貴之氣卻是錐處囊中一般顯眼:
“見過尊駕,小民之前也是做過騎兵的,而且小民的次子也在朝廷騎軍之中效力。”
曹睿挑眉,有些意外道:“也在軍中做騎兵?在何處、為何官職?”
孫石的腰杆似乎挺直了些:“稟尊駕,小民早年曾在淮南張文遠將軍麾下效力,曾做到了騎軍都伯,建安二十一年因傷病返鄉居住,至今已有十五年了。”
“建安二十一年?”曹睿問道:“張文遠破東吳孫權之時,你在軍中?”
“正是!”孫石的嗓門大了幾分,眼睛放亮,頗為豪邁的拍了拍胸脯:“張將軍在逍遙津之北追擊孫權的時候,小民為騎軍什長正在軍中扈從。小民回到鄉裡十五年了,這還是第一次與人說起,尊駕竟知道此事!”
曹睿頷首,騎在馬上伸手指向孫石:“此乃國之勇士也!”
“來人,賞他十匹絹。”
裡長孫石反倒緊張起來了,看了眼滿寵,又向左右各看了幾眼。見眾人的神情都很和善,又實在不願放過橫財,這才拱手應道:“貴人有賜,小民不敢不應。不過還不知尊駕是?”
曹睿揮了揮手:“一參軍罷了,你無需多問。”
“方才你說你次子也在軍中?”
拿人錢財手短,孫石行禮愈發恭敬了:“回稟尊駕,小民次子也在淮南做騎軍司馬。”
曹睿思略了幾瞬,開口問道:“千石的騎軍司馬、並州人,還姓孫。你兒子是不是喚作孫統?”
這下輪到裡長孫石驚訝了,難以置信的看向曹睿,連說話都變得結巴了起來:“尊、尊駕怎會認識孫統?”
曹睿輕笑幾聲:“大魏中外軍隊三十萬,千石官員不過四百餘人,騎軍司馬就更少了,我如何能不知道呢?”
說罷,曹睿看向滿寵:“滿將軍可記得此人?”
皇帝自稱‘我’,顯然是不願暴露身份,滿寵自然也很配合。
滿寵拱手笑道:“當然記得,天下六百石以上的武官,每一人的履曆我都清楚。”
“並州素出名騎。孫統今年三旬有九,並州人,從軍二十一年,數年前我在淮南朱蓋將軍營中見過他,隻是不料今日能在此處見到他的父親。”
“走吧,孫裡長。帶本將入內尋訪一番,看一看百姓生計如何。”
孫石對麵前幾人的身份滿腦子疑惑,可他們提到自己兒子後,此刻反倒不敢追問了,自是應下。
大約半個時辰後,曹睿與隨行群臣出了德裡,朝著九原城中回返。
曹睿道:“並州土地的收成不比冀州,耕作產量少些,生活用度還算無虞。方才聽此處百姓所說,五原郡中的產量比此地還要少上許多。說到底,他們心中也是願意內徙的。”
“在朝廷為官,整日坐在朝堂中、不體察民情是辦不好事的。郡縣內徙,乃是當地官府和百姓滿意的一件好事。”
“可對於朝廷、對於大魏而言,壞處卻是顯而易見的。”
司馬懿在旁說道:“陛下所言極是。”
“朔方、五原、雲中這些故郡位於黃河之北、草原之中,條件困苦乃是確定之事。若想讓百姓們願意遷到彼處,還是要尋一條生計來的。”
曹睿點頭:“要說到生計,朕自然能為他們想出許多法子來。種些口糧田、放牧、賣羊和羊毛,這些都是些不錯的生計來源。”
司馬懿疑問道:“邊郡從鮮卑、烏桓手裡買羊、買馬倒是有的,可這些漢人又如何能做?”
曹睿道:“漢人是人,烏桓人也是人,如何不能做?漢末紛爭之時,從冀州逃到幽並、逃到烏桓鮮卑族裡的漢人難道還少嗎?”
“隻不過是利潤不夠罷了。”
司馬懿歎道:“烏桓、鮮卑已經夠窮困的了,若漢人還如他們一般賣牲畜為生,恐難在彼處定居。”曹睿頷首:“這就是朕所說羊毛的用處了。取羊毛用以紡織做成織物,做成保暖衣服來用,如何不行?”
司馬懿遲疑道:“陛下,此事恐無先例,是不是先找一處試一試?”
曹睿道:“當然是要試一試的,不過先做一個試點即可,不宜大麵積鋪開。”
“司空替朕想著此事。到了雁門後,讓雁門太守找一部烏桓、兩千百姓到草原上尋一處定居,其中半數屯墾、半數牧馬牧羊。百姓的口糧由朝廷提供,所得歸他們自己。”
“先試兩年的時間吧。”
司馬懿下意識的以為這是皇帝的心血來潮之舉,不過左右千人,耗費不了什麼資財,因而也答應的極快。
曹睿似乎看出了司馬懿的不經心,笑著問道:“司空是不是不太理解朕的意思?”
司馬懿愣了一下:“臣知曉陛下的意思,乃是要這兩千百姓先作為試點,以此研判漢人如何在朔方、雲中、五原這些故郡定居。”
曹睿笑道:“朕看司空還不是太懂。”
“兩千成年百姓,男丁約有一千之數,正好可以用一名五百石的官員進行管轄,可以作為恢複故郡的基本規模。”
“就如同邊地設縣一般。”
司馬懿附和道:“陛下所說的兩千人,就是日後邊地一個建製的數量了?”
“正是。”曹睿道:“屯墾用以積累口糧,牛羊馬匹可以銷往內地州郡,羊毛可以用來紡織。”
“司空,卿可知曉哪裡還有問題?”
司馬懿沉默幾瞬:“是將牛羊和羊毛銷往內地嗎?若以眼下的情況看來,兩千人所產的牛羊、羊毛,自然是可以買下的。”
“可如今各州郡百廢待興,百姓亦無太多資財,甚至連五銖錢都不太通行了。若數個郡的百姓都以此為生計,恐有些為難之感,牲畜、羊毛也實在買不過來。”
曹睿點頭:“司空說的很對。”
“若要讓生活在草原上的漢人有生計,牛羊、羊毛就必須在內地州郡有銷路。內地州郡肯買,也要有錢買才行。”
“先讓他們試試吧。若能做成,倒是可以先讓軍中買些羊毛織物作為禦寒衣物,再慢慢向民間推廣起來。”
司馬懿歎道:“可是眼下民間無錢!百姓多是以物易物,再用糧食換些鹽鐵,幾乎再無餘財,五銖錢也不流通了。”
“先讓內地州郡百姓家有餘糧,才有資財可以購買東西,五銖錢方能流通起來,才能買邊地出產的東西。”
曹睿看向司馬懿:“正是如此。司空是錄尚書事,此事應該比朕更加專業。所以如何能讓內地州郡百姓存有餘糧呢?”
司馬懿感慨道:“看來還是要減少賦稅。五成還是過於多了,若要讓五銖錢流通起來,至少要將賦稅降到四成或者四成以下。”
騎馬行在皇帝右手邊的滿寵這時候恍然道:“陛下,臣聽明白了。”
曹睿轉頭抬眼看向滿寵:“滿將軍聽了一路了,此時聽明白什麼了?”
滿寵道:“當下征收賦稅如此之重,還是由於對吳蜀兩國用兵,各地養兵、屯兵的耗費。”
“若是軍事上的壓力小了,賦稅才能征收的少,百姓才有資財,五銖錢才能流通,邊地百姓放牧才有生路。”
“歸根結底,還是要論到軍事上的!”
曹睿感慨道:“正是這個道理,國家困苦的根子都在軍事上,不滅了吳蜀,百姓是不會富庶起來的。”
“可若是要滅吳蜀,那國家就要積蓄資財,糧食還是要征收,徭役還是要攤派,百姓還是要生活艱難。”
“早日平吳滅蜀,才是大魏的頭等大事。”
幾人說著說著,騎兵隊伍離九原城愈加近了。
曹睿看著不遠處並不宏偉的城池,說道:“朕看開疆拓土並不困難。如朕身側的這兩萬騎兵,兵甲精良、整訓精銳,就憑烏桓、鮮卑如何抵擋?反倒是守住疆域要困難多了。”
“諸卿,朕不欲在此地停留。明早辰時便啟程向雁門進發,說起來,朕還沒有去過這麼北的地方呢。”
眾人齊齊應下。
田豫更是在一旁說道:“臣早就在廣武城內為陛下修整了住處,雖說趕不上行宮規製,卻勝在寬敞整潔,比九原城裡要好上許多。”
曹睿頷首:“好,到時朕去你們昔日破鮮卑的戰場上看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