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帝國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同盟國擴張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同盟國擴張(1 / 1)

推荐阅读:

阿曼地區全稱為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曾經也是橫跨兩大洲的國家。

在上一任蘇丹賽義德本蘇爾坦統治時期,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占據著大片的土地,其領土麵積不僅包括後世的阿曼,還包括阿聯酋和巴基斯坦瓜達爾的部分地區。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阿曼的東非屬地,這也是為什麼說曾經的阿曼是橫跨兩大洲國家的原因。

隻不過在老蘇丹去世之後,他的兩個兒子分彆繼承了阿曼本土和東非屬地,並且因此而決裂。

目前的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隻掌管著後世的阿曼本土,除此之外的所有土地均已屬於其他的國家。

西班牙的殖民目標也隻是阿曼本土,哪怕此時的阿曼還掌控著東非屬地,卡洛也不會動什麼多餘的心思。

畢竟阿曼的東非屬地位於非洲東海岸,恰巧就在葡萄牙的莫桑比克殖民地北部。

這裡正好處於英國開羅開普殖民地的縱向連線上,任何國家在這裡占據殖民地,都一定會遭到英國人的記恨和報複。

卡洛對於西班牙的殖民戰爭沒有太過關注,畢竟這對西班牙來說是一場完全沒有懸念的戰爭。

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相較於大部分非洲土著來說,文明程度還是要高一些的,但也僅此而已。

麵對歐洲殖民者,他們很難形成強有力的反抗,再加上沒有其他歐洲國家乾涉的原因,西班牙發動的殖民戰爭是不可能失敗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西班牙軍隊抵達阿拉伯半島之後,就立刻發動了對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的進攻。

這個曾經抗衡歐洲國家,甚至打敗葡萄牙殖民侵略的海上強國,如今也衰弱成了一個沒有任何特色的普通小國。

當初蘇丹國還控製東非屬地的時候,東非屬地每年為阿曼本土提供大量的財政收入,這也讓阿曼組建了一支規模還算強大的海軍。

在失去東非屬地的時候,阿曼不僅損失了一塊可以提供大量財政收入的寶地,同樣也失去了駐紮在東非屬地的大部分海軍。

這也導致目前的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都一塌糊塗,麵對西班牙軍隊的進攻的時候,現任蘇丹圖爾基·本·賽義德想儘了一切辦法阻止西班牙的進攻,都在西班牙的鋼槍大炮麵前沒有任何效果。

1883年4月22日,距離西班牙軍隊出發隻過去了一個半月的時間,西班牙軍隊就已經占領了阿曼接近三分之一的土地。

西班牙對阿曼的進攻是自北向南發動的,進攻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馬斯喀特蘇丹國的首都馬斯喀特。

中東是一片遍布沙漠的土地,這也導致中東地區的國家都有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地廣人稀,並且人口普遍集中在沙漠較少的地區。

彆看阿曼是一個南北長約1000公裡的中等國家,實際上阿曼的絕大多數人口都普遍集中在北部的兩個地區,特彆是首都所在的馬斯喀特地區,擁有整個蘇丹國超過六成的人口。

這也導致西班牙雖然隻占據了阿曼三分之一的領土,但實際上已經控製了阿曼絕大多數的人口。

當然,阿曼的人口也並不多。整個阿拉伯半島加起來的人口也隻有三四百萬人,阿曼所擁有的人口隻有阿拉伯半島人口的十分之一。

占據阿曼北部領土之後,接下來對於阿曼的中部和南部地區的占領就不用著急了。

反正往南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這裡的阿曼人也很少,根本不會對西班牙的殖民統治造成任何影響。

其他歐洲列強也不會對這片沙漠產生興趣,英國人甚至巴不得西班牙占領阿曼南部的大沙漠,自己去占領中東地區最精華的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在西班牙對阿曼發動殖民進攻的同時,皇家軍工廠的銷售人員也在接觸著越南背後的那個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當西班牙的銷售人員表明身份並且表示願意向其出售武器裝備的時候,對方不僅沒有表現出急切的購買武器的欲望,反而還希望通過西班牙的關係調停法國與其的戰爭。

銷售人員費儘千方百計這才了解到,這個國家內部對於和法國的戰爭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與法國對抗到底,如果損失越南則會讓自己的南部邊境麵臨被法國入侵的風險。

另一派則主張與法國求和,畢竟國家在與歐洲列強的戰爭中從來沒有勝利過,沒有必要為了越南和法國這樣的列強國家爆發戰爭。

因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控製了外交和軍事權的原因,這導致西班牙的武器裝備一時半會很難售賣出去。

卡洛也沒想到這送上門的裝備對麵都不要,寧可去相信那微弱的和平希望,也不願意自己拿起武器去抵抗。

沒辦法,通過出售武器延緩法國進攻速度的計劃就隻能暫時擱淺。當事方都選擇主和派的態度,西班牙又能如何呢?

視角重新回到西班牙,在占領了阿曼超過三分之一的領土之後,卡洛正式宣布建立阿曼殖民地,並且在殖民地首府馬斯喀特修建更大規模的海軍基地,用於西班牙海軍和民用船隻的沿途補給。

新增加一個殖民地的新聞在當天確實引起了西班牙人的關注,但很快就喪失了熱度。

畢竟阿曼的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雖然整片土地加起來也有半個西班牙那麼大,但可開發的土地卻隻有最北部的山區和沿海地區,經濟價值相當可憐。

1883年還有幾件事值得一說。

首先就是7月28日在意大利伊斯基亞發生的地震,造成了超過2000人死亡,近萬人受傷。

這算得上是罕見的大災難了,在得知意大利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卡洛就和西班牙政府各自向意大利方麵發去了慰問電報,並且捐贈了一些物資。

卡洛畢竟出身於意大利王室,論血統當然是意大利人。意大利發生災難卡洛肯定不能坐視不管,捐贈100萬比塞塔的資金也能拉近卡洛和意大利人之間的關係。

西班牙政府也友好性的捐贈了一筆物資,幫助意大利政府更好的恢複災後秩序,重建受災地區。

在1883年的九月底,德國皇帝威廉一世遭遇了一場並未成功的刺殺。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威廉一世乘坐皇家奔馳汽車公司出品的定製汽車,在汽車窗戶上是加裝了鋼板的。

這也導致刺客的刺殺並未成功,除了受到一定的驚嚇之外,威廉一世並沒有受到任何傷勢。

這場對刺殺成功的防範也讓歐洲各國的王室關注到了皇家奔馳汽車所推出的特殊定製版汽車。

所謂的特殊定製版汽車,實際上就是舍棄了一定的速度之後進行改裝的汽車。在汽車車門,車窗和前後擋風玻璃上都加裝了鋼板,能夠最大程度的確保乘坐人員的安全。

當然,因為這些鋼板極大程度的加大了汽車的重量,導致這樣一輛經過改裝的汽車最終的速度最高也隻有25公裡每小時,一般隻能保持在18到20公裡每小時左右。

雖然這樣的速度並不快,但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歐洲各國的王室還是大量采購了這樣的定製汽車。

更何況,相較於原來的馬匹和馬車的速度來說,哪怕隻有2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汽車的速度還是要超過馬車的。

在各國王室的帶頭之下,歐洲貴族們大量采購汽車,這也讓汽車的銷量在1883年的下半年迎來了大規模的增長,各國的分廠都大賺了一筆。

十月底的時候,另一條消息再次讓卡洛關注起了歐洲局勢。

自上一次德奧意國同盟組建之後,歐洲局勢再也沒有任何變化。法國人將目光放在了對外移民擴張上,英國則忙著一邊開拓殖民地,一邊鎮壓殖民地叛亂,歐洲也因此平靜了一段時間。

但在1883年10月30日,剛剛改稱為羅馬尼亞王國的羅馬尼亞秘密加入了德奧意三國組建的軍事同盟當中,也讓卡洛看到了三皇同盟即將破裂的未來。

羅馬尼亞願意加入三國同盟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羅馬尼亞的地理位置。

作為巴爾乾諸國中最北部的國家,羅馬尼亞可以說是巴爾乾諸國抗衡俄國的第一線。

但因為羅馬尼亞自身實力不足的原因,羅馬尼亞也需要外在因素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在雙方都有共同敵人的情況下,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一拍即合,雙方簽訂了共同防禦的同盟條約。

條約規定,一旦羅馬尼亞的邊境遭受進攻,奧匈帝國應當立即加入羅馬尼亞一方,幫助羅馬尼亞進行防守。

同時,如果奧匈帝國的東部邊境線也遭遇了進攻,羅馬尼亞也應當派遣至少十萬人的兵力幫助奧匈帝國進行防守。

雖然沒有明說,但兩個國家共同防備的敵人已經很明顯了。也隻有俄國才會讓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如此忌憚,巴爾乾國家可沒有這個資格。

此時的俄國人還不清楚,他們的盟友德國和奧匈帝國在暗中已經對自己百般防備,甚至就差主動進攻來解決自己這個威脅了。

在新沙皇亞曆山大三世的帶領之下,這段時期的俄國不管是在國際層麵還是在巴爾乾局勢上,一直都展現出了比較低調的態度。

隻不過因為俄國國土麵積和人口的龐大,導致歐洲各國對於俄國的防備一直沒有減弱。

哪怕是最強大的大英帝國,他們也認為目前歐洲最具威脅的國家就是俄國。

和曆史上的走向一樣,同盟國的組建是要比協約國更快的。

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的同盟條約已經締結,就連羅馬尼亞這樣的國家也都加入了同盟國當中。

但協約國這邊,法俄協約還沒有任何蹤影,英國人更不可能在此時的歐洲局勢下加入法國和俄國這邊。

其實從目前的歐洲局勢走向也能看出,德國的野心是很大的。他們拉攏了奧匈帝國和意大利,這也代表著德國把法國和俄國同時視作了敵人。

一旦德國能夠再次打敗法國,德國將成為當之無愧的歐洲霸主,哪怕挑戰大英帝國也不在話下。

畢竟英國人雖強,他們卻遊離在歐洲大陸之外。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間隔著英吉利海峽,這讓英國人很難插手到歐洲大陸的局勢當中,除非是世界大戰那種局勢相當混亂的時候。

羅馬尼亞加入三國同盟之後,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也先後邀請了意大利加入同盟當中。

隻不過,兩國並未透露三國同盟的情況,而是試探性的邀請西班牙加入到針對法國的防禦同盟當中。

其實對於目前的歐洲局勢來說,西班牙加入三國同盟未必不是一個好選擇。

首先,有了西班牙的三國同盟將變得更加強大。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可都是列強,四大列強的聯合是任何國家都不容小覷的。

其次,四大列強聯合起來,也能吸引更多的歐洲中小國家加入。

像羅馬尼亞這樣的國家也是需要站隊的,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保持中立並且不被列強國家覬覦。

擁有四大列強的同盟國就是最好的站隊對象,畢竟全世界也才八個列強,美國這個列強遠在大西洋彼岸,是不可能參與到歐洲局勢當中的。

但這並不代表著西班牙加入同盟國之後就沒有壞處了。

四大列強的聯合一定會引起法俄甚至是英國人的忌憚,這導致的就是英法俄協約的迅速組建。

此時的德奧意西明顯還不是英法俄三大列強的對手,除了德國能夠匹配英法俄的國力之外,剩下的三大列強和英法俄都不是一個等級的。

還有就是卡洛還不想完全站在法國的對立麵。此時哪怕和法國有著競爭關係,西班牙仍然能從法國拿到一些資金用於自己的發展。

要是徹底站在法國的對立麵,法國資本是想都不要再想了。德國和奧匈帝國無法為西班牙提供足夠的資金用於發展,這也代表著加入同盟國之後,西班牙的發展可就隻能靠自己了。

出於這樣的原因,卡洛拒絕了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邀請,表示西班牙不打算加入針對法國的防禦同盟當中。

當然,卡洛也命令西班牙政府再次重申了和意大利共同開發北非的態度。

至少在北非地區,西班牙和意大利會共進退,共同防備法國這個最大的強敵。

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許諾之後,意大利政府也不再堅持邀請西班牙加入防禦同盟,畢竟西班牙的態度已經表明了其不會加入到法國那邊,會在中立的情況下儘可能靠攏意大利。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