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奧匈帝國的這幾天時間,卡洛更多的是和皇儲魯道夫一起欣賞維也納周邊的風景,順帶著參觀奧匈帝國的工廠和一些著名企業。
在卡洛到達維也納的第二天,西班牙的官員們就和奧匈帝國的官員們展開了正式的交談和磋商。
經過了大約一周多的協商,雙方再次達成了一份合作協議。這份合作協議主要關於工業方麵的合作,主要還是奧匈帝國給予西班牙工業支援。
這也是奧匈帝國對西班牙在外交方麵支持自己的回報,畢竟兩國之間的關係也是需要利益來維持的。
對於奧匈帝國給予的工業援助,卡洛隻有一個態度,那就是越多越好。
因為之前在軍工方麵雙方已經達成合作的原因,新的合作協議更多關於化工業和重工業,目的是幫助西班牙更好的補全工業基礎。
畢竟說到底,西班牙全麵發展工業也隻有不到十年的時間。工業發展的速度雖然很快,但在一些基礎行業以及化工和重工業方麵還是有著些許的不足。
這次達成的合作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在西班牙建造一座大型的化工廠,補全西班牙在化工方麵的能力。
因為後續還要在德法兩國進行外交訪問,因此卡洛也沒有在奧匈帝國逗留多長時間。
兩國政府簽署完工業方麵的合作協議之後,卡洛就帶著西班牙的官員從維也納出發,北上前往德國首都柏林。
一路乘坐火車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親眼看看德意誌地區的發達和繁榮。
德國和法國的地形有一個相似之處,那就是南麵多山脈,北邊則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法國擁有廣袤的西歐大平原,德國同樣也擁有廣袤的波德平原,農牧業相當發達。
這也是德法兩國相較於西班牙的優勢,哪怕擁有再多的人口,兩國憑借著廣袤的平原也可以滿足國內人口的糧食需求。
穿過蘇台德山脈,西班牙的官員們麵對著廣袤的波德平原就流下了羨慕的淚水。
但凡西班牙擁有一大片平原區域,目前的發展也不至於這麼遲緩。不過這種地形的缺陷是西班牙天生就已經注定的,除非西班牙政府放棄西班牙本土的發展,否則就隻能默默承受西班牙地形帶來的各種限製。
和奧匈帝國一樣,前來德國外交訪問的時候,西班牙政府也已經向德國政府溝通過了。
雖然西班牙和德國之間並沒有盟友關係,但這種國王親自到來的外交訪問,德國方麵自然也不會拒絕。
卡洛對於對德國的訪問並沒有太多要求,隻希望能從德國引進一些工業技術,或者和德國的軍工企業達成一定的合作。
卡洛對於德國的克虜伯公司還是很感興趣的。目前的克虜伯公司還是創建者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在控製,雖然沒有和自己的同名者也是他的外孫小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出名,但將一家隻能靠生產刀叉餐具勉強度日的小工廠變成一家德國鼎鼎大名的軍火公司,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的能力也可見一斑。
大名鼎鼎的克虜伯大炮,正是這位軍火公司的創建人發明的。他發明的火炮在普法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並且碾壓了法國人大量裝備的火炮。
在德國的首都柏林,卡洛同樣得到了德國政府的熱情接見。
和奧匈帝國一樣,德國也派出了自己的皇儲弗雷德裡希接見卡洛。
隻不過和奧匈帝國不太相同的是,奧匈帝國的皇儲魯道夫和卡洛年紀相仿,而德國的皇儲弗雷德裡希出生於1831年,今年已經47歲的高齡了。
甚至德國皇儲弗雷德裡希隻比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小了一歲,從這也能看出德意誌帝國的創建者威廉一世有多麼長壽。
威廉一世出生於1797年3月22日,已經是上個世紀出生的人了。在歐洲所有國家元首當中,威廉一世是年紀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位上個世紀出生並且還仍然在世的國家君主。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更誇張的是,威廉一世還要再活十年的時間。他的壽命長達91歲,更是讓自己的兒子弗雷德裡希皇儲成了鼎鼎大名的百日皇帝。
雖然弗雷德裡希皇儲是因為喉癌去世的,但他去世的時候也已經57歲,在這個時代並不算英年早逝。
隻能說威廉一世在位確實太長時間,讓德意誌帝國的權力在短時間內頻繁過渡,最終來到了大名鼎鼎的德皇威廉二世手中。
卡洛和弗雷德裡希皇儲並沒有太過密切的關係,不過兩人的會麵也算是相當和諧。
卡洛先是拜訪了德皇威廉一世,隨後參加了德國政府為自己和隨行官員準備的歡迎宴會,然後才在德國皇室安排的住所中休息。
霍亨索倫家族還是相當豪華的。作為歐洲鼎鼎大名的皇室,他們為卡洛準備的住所並不是幾個房間,而是位於柏林市郊的一處中大型莊園。
西班牙的官員們也被安排到了卡洛住所附近的另一處莊園,哪怕走路也能在十分鐘內到達。
對於德國政府安排的住處,卡洛還是相當滿意的。但對於德國特色的美食,卡洛就不是太滿意了。
來到這個世界這麼長的時間,卡洛對於歐洲美食也有了較為清楚的認知。歐洲各國的美食當中,意大利和法國的菜係可以排名前列。
至少相較於其他國家的菜係來說,卡洛還是比較喜歡意大利餐和法國餐的。再往後,西班牙兩牙的特色餐係卡洛也挺喜歡的。
卡洛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品嘗西班牙的特色海鮮飯,伊比利亞火腿更是卡洛經常品嘗的美食。
但除了這些之外,歐洲的美食就不怎麼好吃了。卡洛在奧匈帝國品嘗到比較有特色的美食隻有炸肉排和蘋果餡餅,據說後者還是廚師特意為哈布斯堡家族創造的美食。
而德國的特色美食,主要就是香腸,麵疙瘩以及豬肘子。
好在這些美食雖然不驚豔,但也絕對算不上難吃。德國也並非絕對的美食荒漠,至少和英國相比,德國食物還是拿的出手的。
除了那些比較特色的食物之外,餐桌上還擺著柯尼斯堡肉丸子,奶酪麵,牛肉卷以及醋燜馬肉,這些都是德國比較特色的美食。
主食除了麵疙瘩之外,也可以選擇一份土豆泥或者馬鈴薯煎餅。配菜有牛肉湯和烤雞,餐後還有許多甜點和蛋糕,總之還是挺豐盛的。
卡洛承認自己的胃口已經被王公聘請的廚師養刁了,但好在長途奔波讓卡洛和官員們都有些饑餓,因此對於麵前的德國美食也沒有絲毫的嫌棄。
享受完一頓豐盛的美食之後,歡迎宴會也差不多要結束了。卡洛和西班牙的官員們都已經奔波了一路,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抓緊時間休息休息,第二天再和德國的官員們商談政務。
德國政府自然也知道這樣的道理,宴會結束之後再也沒有打擾,給足卡洛和西班牙官員們休息的時間。
一夜無夢,時間也很快來到了第二天。
雖然卡洛並不打算完全倒向德國,但一些工業方麵的合作也是可以談的。德國畢竟是更加強大的國家,西班牙從德國還是能學到很多經驗的。
和奧匈帝國不同,德國雖然也願意在工業方麵支援西班牙,但卻是有前提條件的。
前提條件就是西班牙必須加入德國組織的同盟當中,這個同盟的目的也正是為了孤立法國。
至少目前,卡洛還是不願意全麵倒向德國的。也正因為如此,西班牙政府和德國政府關於同盟方麵的商談陷入了僵持。
不過好在雙方很快就停止了這個話題,轉而討論更淺層的東西。
卡洛知道,在沒有同盟關係的情況下,德國是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幫助西班牙的。
不過就算用資金購買德國的工業設備和相關的資料,西班牙也絕對是不虧的。
德國方麵也自然不會和西班牙撕破臉皮,雖然德國方麵的官員沒有第一天到來時那麼熱情,但弗雷德裡希皇儲還是表示,隻要德國的各企業不反對,德國政府允許西班牙和德國企業達成一定的合作。
德國的民間資本還是相當強大的,這些民間資本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無利不起早,不見兔子不撒鷹。
雖然德國並不反對這些企業和西班牙達成合作,但西班牙要是想從這些德國民間企業手中獲得一些什麼,肯定要付出比這些東西的價值還要多的資金。
也正因為如此,包括弗雷德裡希王儲在內的德國王室和政府對此絲毫不擔心。
就算西班牙政府和德國企業達成了一定的合作,這樣的合作德國方麵也肯定是賺的那一方。
德國首相俾斯麥還是比較遺憾的,沒能通過西班牙達成完全封鎖法國的目的。不過完全封鎖法國也確實不現實,畢竟法國仍然擁有五大列強的實力,目前的綜合實力也隻是僅次於英德兩國。
把法國壓製的太狠了,說不定還會讓英國重新關注歐洲大陸的局勢。倒不如維持目前的局勢,反正德國已經通過三皇同盟獲得了歐洲大陸的爭霸優勢,並不懼怕法國人的反撲。
西班牙和德國政府的談判陷入僵持之後,卡洛也順勢提出了新的提議,那就是參觀德國的魯爾區。
魯爾區位於萊茵河的兩岸,是德國極其重要的工業基地,被譽為德國的工業心臟。
卡洛前往魯爾區的目的除了參觀魯爾區的工業發展,讓西班牙的官員學習德國工業基地建造的寶貴經驗之外,還有就是想和魯爾區的一些工廠達成合作。
雖然魯爾區靠著煤產業興起,但魯爾區的工廠早已經不止煤產業加工廠了。作為德國最大的工業區,魯爾區在化工業,重工業和機械加工業方麵都具備極大的規模,也是歐洲最著名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之一。
雖然西班牙沒有能力建造像魯爾區這樣的大規模工業基地,但也能通過學習工業區規劃經驗的方式,讓西班牙現有的工業區規劃建設變得更加合理。
西班牙也是擁有比較豐富的煤鐵儲量的,發展一定規模的工業自然不在話下。卡洛對於巴塞羅那工業基地的期望,就是將其建造成一個小型的魯爾區,將巴塞羅那工業基地變成西班牙自己的工業心臟。
目前巴塞羅那工業基地的規模和魯爾區相比還差的遠,但對於西班牙本身來說,已經是國內最大的工業基地了。
如果能學習德國人在工業方麵的一些經驗,西班牙在工業基地的建造方麵也會走的更遠。
對於卡洛提出來的參觀魯爾區的請求,德國方麵經過考慮之後也並未拒絕。
說白了,魯爾區終究是一個傳統型的工業基地,自然也沒什麼好保密的。
魯爾區的強大並不是什麼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而是這片土地上豐富的煤礦資源以及便利的交通。
隻要能夠同時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便利的交通兩大先天條件,再加上一定規模的人口,建立一個像魯爾區這樣的工業基地也不是什麼難事。
工業產量的上漲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得和工業產品的需求掛鉤。要是工業產量上漲太多,而國內的工業產品需求卻沒怎麼增長的話,經濟危機就會隨之到來。
目前的德國還沒有完全走出經濟危機的影響,德國的工業也在經濟危機中受到了巨大的傷害。
魯爾區作為德國最大型的工業基地,受到的波及也是最嚴重的。不過好在德國對於魯爾區的工廠救援及時,除了一些小規模工廠破產太快之外,其他的中大規模工廠基本都已經恢複生產。
當然,想要恢複經濟危機之前的全盛規模,至少還需要幾年的回血。
德國在這方麵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對工業規模的擴張也沒那麼迅速了。
獲得了德國政府的許可之後,卡洛自然不再猶豫,帶著西班牙一眾官員就乘坐火車前往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區。
柏林位於德國的東部,而魯爾區則位於德國的西部。
想要到達魯爾區,必須得乘坐火車穿過大半個德國。好在一路基本上都是廣袤的波德平原,路程行駛了大半才進入蘇台德山脈。
雖說是山脈,和西班牙的梅塞塔高原以及中央山脈等大山地區是無法比的。因為習慣了西班牙的高山地帶,德國的這些小型山脈甚至不足以讓卡洛驚訝。
一路上,卡洛更多的是欣賞沿途的風景,而隨行的官員們就顯得比較忙碌了。
他們一邊在關注德國內陸地區的發展,另一邊也在將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記錄下來,回到西班牙後實施。
這次外交訪問跟著卡洛的內閣大臣有兩位,一位是外交大臣埃弗頓侯爵,另一位就是西班牙內閣現任副首相,兼任工業大臣的卡諾瓦斯。
埃弗頓侯爵隨行的主要目的是和這些被訪問國家的官員進行溝通,完善一些外交方麵的流程等等。
畢竟這些東西外交部門才擅長,其他的部門隻能說是略懂一二。兩國之間的外交訪問,一些外交環節和流程還是比較重要的。
卡洛可不希望在外交訪問的過程中出了差錯,輕則損失國家顏麵,重則有可能破壞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
副首相卡諾瓦斯跟隨卡洛前來的原因,自然是他所兼任的工業大臣職位了。
這次訪問奧匈帝國,德國和法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從這三個國家的手中拿到一些工業方麵的幫助和合作協議。
西班牙的工業具體需要什麼,需要和這些國家達成怎樣的合作協議,這就需要作為工業大臣的卡諾瓦斯來決定了。
也正因為如此,外交大臣埃弗頓侯爵和工業大臣卡諾瓦斯是隨行所有官員中最忙碌的兩位。
和卡洛悠然自得的欣賞沿途風景不同,他們兩人一路上都是相當忙碌的,甚至有時候還要拉著許多官員一起開會。
這個時代的火車是很慢的,但德國國土麵積的寬度也不是太過誇張。
從柏林到魯爾區,直線距離不足500公裡。而這個時代的火車速度普遍在2530公裡每小時,這也代表著柏林到魯爾區隻需要一天左右的時間就能抵達。
因為這列火車被德國政府劃為專列的原因,實際上所需的時間還會更少。專列上也有相當寬敞的房間和柔軟的床鋪,至少卡洛和西班牙的官員們都不是太過疲憊。
抵達魯爾區之後,在德國政府官員和皇儲弗雷德裡希的帶領下,卡洛和西班牙的官員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參觀之旅。
魯爾區並不是一個城市,而是許多城市結合起來的一大片工業區。
在魯爾區的範圍中,存在著50多個大大小小的城鎮,其中也包括多特蒙德,埃森和杜伊斯堡這樣的中大規模城市。
因為是乘坐火車抵達的原因,卡洛一行人直接來到了位於魯爾區中部的多特蒙德,這裡也是魯爾區的交通中心。
5000字二合一章節,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