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民,到時候你將飼料運回來,直接叫他過來就行。”黃主任一邊說著,還一邊指著林國懷。
有功勞怎麼能不想著自己的外甥呢?
“好的。”周益民點頭。
這頓飯可以說是吃得相當滿足,不管是口足之欲,還是精神方麵,都是一樣滿足。
休息一段時間後,黃主任便帶著林國懷返回公社去。
其實林國懷並不想離開,反而想留在這裡吃完晚飯再離開,不過在黃主任的威嚴之下,不情不情願的跟著離開。
比較這麼好的飯菜,錯過下次都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再回去的路上,黃主任再次叮囑:“小林,你一定要跟益民打好關係,對以後肯定會有幫助的。”
話隻能說到這裡,做不做就要看他的想法。
“放心吧!舅舅我又不是傻子,就算打好關係,也不會將關係搞僵的。”林國懷在一旁保證道。
“好,長這麼大,做那麼多事,最讓我滿意,就是做這件事情。”黃主任在一旁感慨。
老支書在一旁請教:“益民,你說將飼料加工坊建在那裡好?”
他現在都有點喜歡上這種感覺,不用動腦的感覺就是好,有人會安排好事情應該怎麼做。
周益民思考一下,給出答案:“我覺得要建在村裡的主乾道,方麵到時候運輸!”
要是建在村裡的偏僻角落,車又到不了的地方,到時候還要靠人搬來搬去,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老支書不假思索就答應下來:“好,就選在村的主乾道旁。”
由於時間緊急,本來建房子這種大事,肯定是要挑選一個好日才行。
現在這種情況,好的日子,起碼還要等一兩個月,肯定是不能耽擱這麼久,隻能挑選一個不差的日子就行。
老支書反而反通勝,一下子就選定後天。
由於提前通知,村裡現在除了忙活村裡的農活,剩下所有都要參與這次的建加工坊的工程當中去。
要確保用最短的時間,將加工坊建好,儘快能加工出飼料來。
這個任務,就是周家莊第一要緊的事情,其它的事情都要往後退一退才行。
看這一百多號人,全部地集合完畢。
建房子並不需要多久,但是前期的準備工作,卻要好就,首先就是要製作土磚。
為了分工明確,將人手分成兩隊。
第一隊由周誌明帶隊,帶領將近一百人去挖土,而且選土也是有要求,首選就是選擇黏土含量高、雜誌少的土。
像是河邊、池塘便的沉積土為最優的選擇,避免含有大量沙石、樹根的雜質土。
第二隊就是由大隊長帶領,搭建出一個窯洞,現在的天氣並不適合晾曬,隻能進行燒製,燒製之前,就先要搭建一個窯洞。
而且經過燒製的土磚,會更加的堅固耐用,不過就是畢竟麻煩。
但是這些土磚是用啦搭建飼料加工坊,材料方麵肯定是要用好一點,不然到時候出了問題,要重新搭建,其實不是麻煩,還會影響加工飼料的進度。
很快周誌明就帶領村民們來到大棚附近,這裡的土,最為合適,而且距離窯洞,並不遠,就能節約運輸的時間。
身先士卒,周誌明拿著鋤頭,大力出奇跡,不停挖著土。
其他人看見,不敢偷懶,紛紛加入,果然人多力量大。
將近一百號人,就在河道裡挖土。
為了趕進度,有人負責挖土,有人負責運輸,而且有驢車還不用人力的挑,而且一個人最多一次挑四五十斤就很不錯,挑六七十斤就是大力士了。
但是驢車的話,一車最少能運輸幾百上千斤,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
經過兩三個小時的挖掘,已經將河道邊的土都挖得差不多。
而且驢車也在不停的將挖好的土,運送去窯洞的附近。
看挖的差不多,周誌明就帶領村民們回去和泥,想一天就挖到足夠的土肯定是不現實,而且一天也燒製不了那麼多土磚。
畢竟搭建的窯洞,一次性隻能燒製幾十塊土磚而已。
沒有幾天的燒製,肯定是不行,所以建房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要是夏天的話,進行自然的風乾的話,速度還能快一點。
無錯版本在69書吧讀!6=9+書吧首發本。
隻要時間差不多就去翻個麵就行,剩下就交給天就行。
剛挖好的土,還不能直接使用,首先要用工具反複翻耕泥土,並且還要加水,使得水和泥土充分混合均勻,變成有黏性的泥團。
然後將和好的泥團放進磚模,把泥土填滿,並且壓實,然後用刮刀將多餘的土給刮掉。
隨即就是要進行脫模,脫模成功的話,就能得到一塊土磚坯。
最後一步就是放進窯洞裡進行燒製,而且燒製也是需要技術含量,需要經驗來控製火候,火太大的話,燒製出來的土磚就會出現裂痕。
但是火太小的話,由於土磚不能得到充分的燒製,一有重物壓下去就會變形。
所以說不管是火太大還是太小都不行,隻有剛剛好才行。
周益民的話也沒有閒著,騎上自行車就往村外趕去,本來是想會鋼鐵廠借一輛卡車,不過想想就有點麻煩,還是用以前的老方法吧!
去兜了一段時間後,將一百包飼料放在距離周家莊不遠的一個隱蔽的角落。
然後才慢慢悠悠往周家莊騎回去。
找到老支書說道:“老支書飼料已經運回來。”
老支書聽到周益民的話後,立馬激動地站起來:“益民,飼料在那裡,我現在就安排人運回來。”
突然想到大部分的村民都在忙,而且驢車也拉去用。
要是使用的話,就隻能用牛車來拉,沒有辦法,老支書隻能忍痛讓老牛來拉。
隨即叫上十幾個人,拉上牛車,按照周益民說的地方出發,距離村不遠的地方,看見一百包飼料就躺在冰冷的地上。
眾人就將一百包飼料直接台上牛車,一次肯定是運不完,隻能分作兩次。
不到一個小時就將一百包飼料都運回周家莊裡。
老支書找到周誌明:“誌明,你去公社一趟,跟黃主任說,飼料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