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在梧桐的飛絮中,洛朗駕車載著夏爾趕往坦克基地。
這並不是良好的體驗,這時代的汽車是半開放的,車速一快就會有果毛迎著強風摔倒在夏爾臉上,有時還鑽進眼睛和鼻孔裡,又疼又癢。
夏爾不得不拉低軍帽再豎起衣領遮住口鼻,就像沒臉見人似的。
而兩側街道依舊有人認出了夏爾,他們興奮的朝夏爾揮手,還有人跟著汽車小跑追了一段。
夏爾覺得這行為很無聊,追上了又能如何?表達一下崇慕之心或是要個簽名?這對他們有什麼意義?
半個多小時後,汽車總算到達了目的地。
或許是因為這一帶梧桐少了,空氣中的果毛少了許多。
提前知道消息的布朗尼和艾斯丁尼帶著幾名警衛在基地門口迎接。
一看到夏爾的車,他們就微笑著迎了上來。
“好久不見,將軍。”布朗尼說,眼裡帶著親切,還有一絲意外。
布朗尼有些不敢想像,當初那個騎著自行車的“小家夥”已變成這樣了,雖然細看之下外貌沒多大變化,但總體卻變了許多,以至於他差點沒認出來。
艾斯丁尼不關心這些,他手裡提著一個厚厚的公文包,似乎帶著一大堆問題就等著這一刻跟夏爾討論。
夏爾先是視察了一下坦克旅的訓練,總體感覺滿意。
以前,第一坦克旅的坦克和步兵是分開的,一個坦克團一個步兵團,戰鬥時再臨時將步兵分配給坦克團跟隨前進。
布朗尼解釋道:“我在想,如果每次上戰場都要分配,那為什麼不在戰前就做好?”
這更有實戰意義,夏爾想,同時也證明布朗尼和艾斯丁尼是合格的指揮官,坦克旅在他們的指揮下正朝更合理、更正確的方向前進。
隨後艾斯丁尼就迫不及待的將夏爾帶進了基地的實驗室。
這是艾斯丁尼自己組建的,算是拖拉機廠研究所的分部,他在這裡可以更方便的對坦克一邊測試一邊改進。
實驗室不算大,差不多一百見方,是用防水帆布支撐起的簡易窩篷,裡頭到處堆放著工具和零件,正中停著兩輛不知是在維修還是在改進的“夏爾1”。
艾斯丁尼迫不及待的說:“或許您知道了,我們的坦克發動機已經超過‘霍爾特120’達到130匹了。”
夏爾“嗯”了一聲,這是馬修的功勞。
他在飛機製造廠學習一段時間後就對發動機進行改進,此時已成功實現反超。
雖然反超得不多,隻比“霍爾特120”多10匹,而且還不夠穩定,但這些都是時間問題。
“在這情況下,我打算為它更換更大口徑的火炮。”艾斯丁尼拿著文件湊上來,將一張設計圖亮在夏爾麵前:“我想上的是75炮,我以為多出來的馬力足夠承載它的重量,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炮閂太長?”夏爾問。
坦克搭載火炮不隻是重量問題,炮管在車身外,炮閂在車身內。
如果坦克炮塔不夠大,大口徑火炮更長的炮閂就會頂著炮塔頂部或側壁。
“是的。”艾斯丁尼略帶震驚的望向夏爾:“這使它俯仰角很低,可以說幾乎轉不動,炮手也沒有多餘的空間。”
“它需要改炮。”夏爾回答:“還要改炮塔。”
這是由坦克艙的空間決定的,沒有更好的辦法。
夏爾建議道:“相比之下,如果我們把這多出來的馬力用在裝甲上就簡單多了。”
“您說得對,將軍。”艾斯丁尼表示讚同,不過他似乎對此沒有多大的興趣:“增加裝甲的確更容易,但我認為沒有太大的必要。”
說著艾斯丁尼翻了翻公文包,從中抽出一張數據表遞了上來:“這是德國人7v的火力彙總,一門57口徑火炮加6挺馬克沁機槍。”
聽到這夏爾就明白了。
“夏爾1”正麵裝甲25。
57火炮能穿,6挺馬克沁機槍不能穿。
即便增加它的裝甲,比如加強到30,依舊是57炮能穿,6挺馬克沁機槍不能穿。
於是,增加的裝甲在實戰中就變得毫無意義。
難怪艾斯丁尼會一門心思的加大火炮口徑而不是裝甲。
夏爾笑了笑,說:“我們要麵對的可能不隻是7v,上校。”
“您的意思是……”艾斯丁尼疑惑的望著夏爾。
“我們在進步,敵人當然也在進步。”夏爾回答:“上次,我們的‘夏爾1’打得德國人的7v連開火的機會都沒有,你認為他們還會繼續使用這款坦克?”
艾斯丁尼“唰”的一下失去了血色,他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所有的設計都是針對敵人的7v。
再一考慮:如果敵人也研發新坦克,另外還要求短時間出成品送上戰場……
艾斯丁尼抬頭望向夏爾,眼神中帶著些焦急:“將軍,敵人很可能會學習‘夏爾1’,推出一款類似它的輕型坦克。”
“是的。”夏爾點了點頭:“而且很可能會有一款類似我們37炮的小口徑火炮,這時加強前裝甲就很有必要了。”
艾斯丁尼上校後悔莫及,這樣一來他之前的判斷就不成立了。
堆防禦不但有用而且還很有用,因為這意味著敵人打不穿我們,而我們能打穿敵人。
想到這,艾斯丁尼苦惱的說:“我的錯,將軍。現在加強裝甲似乎也來不及了,我們需要重新生產前裝甲,還要考慮它的配重,之後還要全部返工……”
他說的是把舊裝甲拆下來再把新裝甲裝上去,這也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事,尤其坦克旅還有兩百多輛坦克。
“不。”夏爾搖了搖頭:“我們可以生產附加裝甲。”
“附加裝甲?”艾斯丁尼一臉茫然,這對他而言是個新詞彙。
不過他很快就從“附加”這個詞理解了它的意思,接著驚呼出聲:“是的,將軍,附加裝甲!如此簡單我竟想不到,我真是個笨蛋!”
艾斯丁尼當然不是笨蛋。
坦克的每一步發展、每一個創新,都是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其中還有不少人犯錯甚至走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