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巴黎東南30公裡的威斯漫鎮。
該鎮大致在防線中部,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儘可能快的與法蘭西南北兩條防線聯係,再加上交通方便易守難攻,因此被選為法蘭西總司令部。
指揮部設在鎮上的一幢帶著園的彆墅裡,這裡有充足的食物、乾淨的房間及全套生活設施,它甚至還帶著一個泳池,隻可惜在這冬天無法發揮作用。
霞飛認為,隻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讓他及指揮部“有條不紊”的展開工作。
一直以來霞飛都有看報紙的習慣,但這幾天他卻碰都沒有碰一下。
報紙上滿篇飛舞的都是他不願意看到的消息:
“陸軍不需要飛機,這些任務完全可以交給飛行大隊!”
“即便陸軍有需求,他們也無法保證這些偵察機的安全。”
“陸軍的飛機,不過是給德國人增加戰果而已!”
……
“簡直荒唐!”霞飛對這些討論不屑一顧:“這些混蛋,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戰爭!戰爭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他們難道看不出,我們陸軍的飛機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依舊堅持作戰並發揮作用?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霞飛在詭辯上很有一套。
馬恩河會戰勝利後的幾個月,人們一直在爭論拯救巴黎的功臣到底是加利埃尼還是霞飛。
霞飛似乎隻做了一件事:勸說英國遠征軍加入戰鬥,其它的包括指揮部隊戰鬥都是加利埃尼。
但這時霞飛說了一句話:“我不是真的知道,但我知道那若是一場敗仗,誰將為之負責!”
這話的意思是,這一仗如果敗了,身為法蘭西總司令的霞飛將為此負責,那麼現在這一仗勝利了,功勞當然是霞飛的。
於是,他用這個詭異的邏輯順理成章的把加利埃尼的功勞搶到手。
此時也一樣,他理所當然的把陸軍飛機的混亂、簡陋和無序,偷換成艱苦、堅持,和偉大。
如果霞飛夠聰明,此時的他應該選擇放手。
但他從來就不是個聰明人,他甚至有一個外號“遲鈍將軍”。
卡耐斯看到了其中的危險,他上前小心翼翼的勸說道:
“將軍,如果是以前,我們繼續這樣下去或許沒有問題,因為我們擁有絕對的製空權。”
“但現在,德國人已經有機槍飛機了,而陸軍依舊隻有偵察機。”
“德國人能輕鬆的把我們的偵察機全部擊落!”
霞飛想也沒想就回答:“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給這些偵察機帶上機槍?他們應該與德國人戰鬥!”
卡耐斯愣了下,他在開普敦戰役期間負責指揮夏爾的飛行大隊,知道一些機槍飛機方麵的事。
“是,將軍!”卡耐斯應了聲。
然後湊近了些小聲回答:“有些偵察機並不適合裝上機槍,機槍對它們而言太重了。”
這話不能讓其它參謀聽到,否則總司令在他們眼裡就會成為一名不懂飛機、不懂空戰卻在瞎叫喚的傻子。
接著卡耐斯又補了一句:“目前,大概隻有雙座的飛機才適合改裝成機槍飛機,而我們的偵察機又有許多老舊機型……”
霞飛麵不改色的“嗯”了一聲:“那就訂購一批飛機,讓它們飛到空中保護偵察機的安全。”“是,將軍!”卡耐斯應聲,卻沒有離開。
霞飛扭頭疑惑的望向卡耐斯。
“將軍!”卡耐斯回答:“目前最適合的機型可能是‘阿芙羅’,但這款機型是夏爾的工廠生產的……”
霞飛很乾脆的打斷了卡耐斯的話:“使用其它機型,這事由你負責!”
“是,將軍。”
卡耐斯離開時心下有些無奈,飛機部隊的組建無論如何也避不開夏爾,即便不用“阿芙羅”,也要用“機槍射擊協調器”。
不過卡耐斯知道,這事最好還是不要向霞飛報告,自行通過政府采購就是。
此時的霞飛,腦海裡想的不是怎麼組建、怎麼訓練,或者怎麼與敵人作戰,他認為自己無意間開辟了另一個思路:
所有人都以為陸軍飛機要收編到夏爾旗下統一指揮,為什麼不能讓各個陸軍獨立發展飛行大隊?
如果七個集團軍都有……不,加利埃尼指揮的兩個集團軍應該削弱,自己手裡的五個集團軍讓它們各自發展一個強大的飛行大隊。
到時,夏爾手裡的飛行大隊又算什麼?
想到這,霞飛認為自己有必要跟詹姆斯通個氣,讓他完成這件事。
……
不久,輿論出現兩個論點:
一是支持收編陸軍戰機統一由夏爾指揮。
二是認為陸軍應該要有自己的飛行大隊,這樣一來陸軍就能更好作出更快速的反應,同時陸軍也會更強大。
霞飛就是後者的代表,他緊急下了一批訂單,訂購了兩百架雙座型“高德隆”和一百架雙座型“紐波特10”,並麵向社會征召飛行員組建飛行大隊。
加利埃尼看到這情報時隻是笑了笑,霞飛正一步一步走向科布多的陷阱。
法蘭西總司令,居然被一名記者騙了,這算不算是一種諷刺?
加利埃尼拿著電報朝坐在幾米外的夏爾揚了揚:“這兩款機型對你是否有用?”
夏爾知道是什麼機型,也明白加利埃尼的意思。
照這形勢發展,最終這些飛機都會落到夏爾手裡,霞飛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夏爾做嫁衣,隻是他還不知道而已。
加利埃尼會這麼問,是擔心這些飛機買了卻沒用,這對軍方是一筆巨大的浪費。
“任何飛機都是有用的。”夏爾回答:“實在不行,它們可以用作培訓飛行員的教練機,我們很需要這個!”
夏爾更看重的,其實是霞飛為他培訓的飛行員。
不過當然,他似乎不能對霞飛培訓的飛行員抱有什麼希望。
“好吧!”加利埃尼一臉坦然的點了點頭:“那就讓他買吧,接下來,就是德國人的事了!”
如果是以前,加利埃尼或許會儘力避免這事發生,因為這必然會有無辜的飛行員因此失去生命。
現在他似乎明白了,這些犧牲無法避免,而且越早來犧牲越小。
(上圖為雙座“高德隆”偵察機,1913年首飛)
(上圖為雙座紐波特偵察機,1914年末首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