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務實才是今後的根本!

第四百一十五章 務實才是今後的根本!(1 / 1)

推荐阅读:

吳謙、卓敬都是聰穎之人,當即明白了過來,臉色一下變了。

不過聰明人注定不多,更多人還是一頭霧水。

就連在角落饒有興致看戲的朱桂幾人都一臉茫然,他們同樣看了看這份報紙,沒看到上麵有父皇的言論,因而下意識將目光移向了一旁的侍從。

侍從尷尬的笑了笑。

他本就沒讀過多少書,連報紙上的字都識不全,哪裡能看得出來,道:“王公子,小的不識字,不知道報紙上寫了什麼,望公子恕罪。”

朱桂撇撇嘴,也覺得好像是的。

連他都看不出來,這些不識字的侍從,又哪裡看得出來?

不由得,幾兄弟都將目光投向了前麵幾人,不過看的更多的還是解縉跟為首的任亨泰,其他人都沒看出來,就這兩人看出來,這就足見這兩人的不凡。

至少,在他們看來,是比其他人厲害。

朱桂道:“你們把這兩人記下,到時告訴給大哥。”

“是。”

原本還有些騷動的人群,見任亨泰突然大笑,以及卓敬、吳謙突然黑了臉,哪怕再沒有眼力見,也都明白了,這份報紙上的確暗含著陛下的態度。

秉持著這個觀點,不少人再度看了起來。

終於瞧出了一些端倪。

陛下的態度,不在內容中,而在報紙上!

有人將自己的發現說了出來:“這是翰林院編的報紙,又是第一版報紙,一定是經陛下或者殿下過目的,而陛下跟殿下既然準許這份報紙公開發行,那其實就已經反應了陛下的態度。”

“陛下對夏學士的‘求變’,不能說是支持,至少是不反對。”

其他人也後知後覺。

唯有吳謙跟卓敬的臉更黑了。

解縉神色很平靜,並沒有顯露得意,拱手道:“在下非是想炫耀什麼,隻是想說明一點,陛下對‘變’並非持有反對看法,而我們中大多數人來京,都是為了去翰林院看新編的教材,從中其實已能品出一些端倪。”

“朝廷對當下的風氣人文是有看法的。”

“不然不會花費這麼大力氣,又是為天下歸納整理統一的教材,又是在京城頒布時政相關的報紙,又何嘗不是希望我等大明士人能敞開胸襟,去積極麵對波瀾壯闊的天下。”

“道不變,天下不變。”

“非也。”

“道一直在變,不變的隻有腐朽跟沒落。”

“在下不敢妄議陛下,但卻是對夏學士有所了解,夏學士自科舉之後,便一直致力於各種新興事物,據我所知的,已有廣為天下認同的‘蒸汽機’,還有‘棉襖’,在北方更有官私分明的郵局,而今又冒出了‘報紙’,還有‘新的統一教材’,就在下的粗鄙眼光看來,夏學士一直在推陳出新。”

“在積極的將天下引領向好的一麵,改善民生,讓天下真正歸於以人為本。”

“而非是淪為空談!”

“務實才是天下該有的態度。”

任亨泰撫掌稱讚道:“解老弟說的沒錯,務實才是根本,你們中很多人太過務虛了,讀了太多書,看似是滿腔道理,卻實則是大而無當,對人的主觀世界研究太深,卻是沒有深入體察到天下人情,天下的真正情況,紙上談兵、高談闊論,看似說的有理,實質一竅不通。”

“我等讀書是為致仕天下。”

“而今夏學士將天下長久的立足問題拋了出來,我等本應該靜心凝神,好好的去研究如何解決,而非是互相攻訐,甚至直接對這些看法反對,這豈非是本末倒置?倒因為果?”

任亨泰不斷搖頭。

他倒是對桌敬幾人沒太多看法,隻是有些倚老賣老的,還是心中略有不快。

他們都是這幾年冒出的才人,都有才華在身,也自認不輸給他人,又豈會甘於為人‘倚老賣老’?若是當真有理,他倒也認,但直接說一堆‘自以為是’的話,他卻是不慣著。

何況還是他占優。

“任兄,你的意思?朝廷有意求變?”有士人開口詢問。

任亨泰再度搖頭,笑著道:“朝廷有無求變之心,恐隻有朝堂官員才知道,我也不敢妄加揣測,但陛下的務實之心,早已天下皆知,不務實,而隻務在言語,注定難得朝廷器重。”

“不過從最近朝廷的變化來看,的確已有風向變動之嫌。”

“朝廷有意將我等士子征召到朝廷,恐也是有意試探我等態度,以及借這些新編教材,來試探我等對天下之看法。”

解縉點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開口道:“我倒是有不同看法。”

“朝廷是有求變之心的,至少陛下是不喜那些虛頭巴腦的話,更喜歡做一些務實的事,而這未嘗不是對我等應屆科舉考生的一個要求,唯有務實,為天下做實事,或許才能在天下站穩腳跟,也當要成為我等士人的立足根基。”

解縉很敢於說出自己的看法。

並不輕易避諱。

一旁的士人若有所思。

務實,這兩字,陛下從大明開國,就一直在念,隻是效果實際並不好,如今隻算是‘舊事重提’,但有夏之白這珠玉在前,日後再有人想隨意糊弄,恐也會變得艱難了。

是好是壞,因人而異。

隻是樓上不少士人卻下意識遠離了卓敬跟吳謙兩人,兩人以己之私,揣度朝廷之公心,已然是觸了一些眉頭,何況任亨泰跟解縉說的很清楚,這份報紙,未嘗不是朝廷對他們的考驗。

公私要分明!

卓敬跟吳謙陰沉著臉,一言不發。

心中卻是暗暗焦急。

一時不察,卻是犯了大錯,雖隻是無心之言,但就看聽者有沒有意了,而且其他人都沒說,獨獨他們幾人說了,這無疑會拉低他們在朝廷的印象。

尋常倒也無事,但若是科舉高中,參加殿試,保不齊就有人‘舊事重提’,到時他們就太吃虧了。

隻是話已說出口,又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就算想收回也是沒法。

隻能吃下這一計暗虧。

但心中卻是對解縉、任亨泰生出了怨意,若非兩人,他們又豈會落得眾矢之的?又豈會掉入這般深坑?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