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第三百八十二章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1 / 1)

推荐阅读:

“由亂到治是需要大膽嘗試的。”

“如今天下正在殷切期盼,我等飽讀詩書,自詡滿腹經綸,卻也該多設身處地,為整個天下多想想,哪怕為此要付出更多努力,也要付出更多艱辛,但依舊在所不辭。”

“而不是一味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想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發生了事,再想著去解決。”

“人永遠是天下最核心的存在。”

“我主張改革。”

“化被動為主動,積極的進取,積極的去改善當下的生態,讓天下能更快的走出戰亂陰影,能更快的踏上治世的台階。”夏之白眼含星辰的望著眾人。

全場鴉雀無聲。

唯有窗外簌簌雪花掉落枝頭的聲音。

夏之白已重新回了原位,目光澄澈潔淨,再無其他言語。

朱標神色複雜。

他看了看夏之白,又抬眸望向其他人,輕歎道:“諸位愛卿,孤今日將你們叫來,便是想問問你們的意見,你們每日都在戶部處理相關政事,對天下現有的情況,了解最多也最清楚,你們就來給孤說說,大明需要改嗎?”

“孤想聽實話。”

“孤也想聽你們的真心話。”

“不滿也好,抱怨也罷,亦或支持、稱快,孤都恕你們無罪。”

“諸卿可暢所欲言。”

朱標大袖一揮,頗為豪爽的準許,到場官員暢所欲言,他是真心想聽聽官員的意見,如果是過去,他倒不用這麼多此一舉,因為隻要自己一開口,百官就會跟著附和,但如今,開口的是夏之白。

以夏之白為鏡,繼而反觀其他臣子,也好讓他能更好明白,這事的利弊好壞。

楊靖、趙勉對視一眼,眼神都有些掙紮。

作為目前戶部僅存的‘高官’,他們本該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表看法,隻是身在朝廷這麼久了,他們卻不太敢對此發表太多意見,因為大明現在的政策,是開國時就確立下來的,擁躉如雲,豈是他們這些後起之人能爭辯的?

李善長、湯和等人尚在呢。

朱同看了幾眼楊靖兩人,又看了看一向張狂,卻在此時噤聲的黃子澄,暗暗搖了搖頭,主動起身道:“啟稟殿下,臣不才,認為夏之白學士所言,更切合大明如今。”

“誠然。”

“大明現行之製度並無問題。”

“也是目前最契合大明、最適合大明的製度,但就如夏學士所說,天下方興未艾,百廢待興時的政策製度,跟天下已初步擺脫戰亂,開始邁向嶄新的時代是不同的,亦或者說”

“大明之前的政策,本身就是用來過渡的。”

“隻不過過度的太好,以至讓人流連反忘,樂不思蜀,不願輕易改變了。”

“然世人都能有惰性、有慣性,唯獨朝廷必須要時刻保持理性,要時刻去做出最為正確的判斷,因為朝廷決定的哪怕是一個微小的事,落到實地後,就可能會演變成一件天大的事。”

“善變不是好事,但一成不變,同樣不是好事。”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如今大明已坐穩了天下,也依靠著早前的製度,得了民心,讓天下重新恢複了正常秩序,並借此建立了一套獨屬於大明的新秩序,但這種秩序,本質上,還是帶著一點‘戰亂’時的影子,過於強調勒緊褲腰帶,為掃清天下韃辱做犧牲了。”

“而今北元倉皇北逃,朝廷枕戈待旦,不需數年,便可收複東北,更可馬踏連營,長驅直入,殺入草原腹地。”

“攻守早已易形!”

“朝廷的確該為天下安定後的走時做一定準備了,不然等到大明徹底掃清外患,卻依舊沿襲著這套體製,卻是給人一種‘沒苦硬吃’,而且這種犧牲,卻也惠及不到朝廷,反倒讓各方怨念加深,這實有些得不償失。”

“因而臣建議,可適當考慮夏之白的觀點,酌情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以便於日後天下徹底安定,大明能及早的從衝突轉向更好的民生發展。”

“臣的個人之言,請殿下勿見怪。”

朱同恭敬的朝朱標一禮,又朝夏之白點了點頭。

隨後回到了原位。

朱標笑著道:“肺腑之言,孤記住了。”

“可還有愛卿另有看法?”

朱標看向其他官員。

有朱同率先開口,還為他們打破了冰點,並為他們指引了方向,其他人緊繃的心神,一下放鬆不少,畢竟隻需沿著朱同提供的方向開口即是。

既不討好,也不得罪。

隻是各有千秋,分彆處於不同時期。

夏之白的觀點,是著眼於天下徹底太平後的大治,而當下朝廷著眼的是掃清外患,兩者都沒錯,兩者都是對的,隻是使用的時間段不同,現在北元尚存,納哈出海盤踞在東北,朝廷繼續用之前的這套,沒有任何問題。

楊靖肅然道:“臣認同禮部侍郎的話,朝廷當未雨綢繆。”

“北元已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多久了,等朝廷夷滅盤踞東北的納哈出,再對北元進行犁庭掃穴,徹底解決北方外患,朝廷就可騰出手來,將心思重心全部用在恢複民生建設上。”

“而夏學士的建議,便是側重於此。”

“臣以為善。”

“若是朝廷提前規劃好,便可攻可守,已然立於了不敗之地。”

趙勉也道:“臣同樣有此看法。”

“新朝新氣象,我大明朝非是無知蠻夷,也非是宋代的割據,而是真正的天下之國,自當有超邁古今之誌向,漢唐能做到的事,我大明同樣能做到,甚至還能比漢唐做的更好。”

“臣欣喜朝廷有此遠謀。”

“臣為殿下賀。”

趙勉話語並不多,三言兩語,便埋首道賀。

其他戶部官員,此時也紛紛納言,表達著自己的觀點跟意見。

隻是內容大多雷動,都是既認可朝廷現行製度,同時又對夏之白的建議,做出了一定的讚揚,認為兩者是不同時期的製度,並無好壞,也不當分出優劣。

不過朱標卻聽得出來。

這些人其實更認可夏之白的看法。

因為他們認可日後施行夏之白的這套,豈不就意味著是對現有體係的不滿?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