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 第三百七十五章 將門焉能有犬子?!

第三百七十五章 將門焉能有犬子?!(1 / 1)

推荐阅读:

武英殿。

朱元璋安靜的聽完李景隆的稟告。

他沒有對此說什麼,隻是上下打量了幾眼李景隆,點頭道:“像,你跟你爹很像。”

李景隆微笑道:“子像父,天經地義。”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那可不一樣,你爹十八歲的時候,可都跟著咱在戰場出生入死,都不知多少次險象環生了,伱雖然像你父親,但還是沒有保兒好看。”

“他那時候白袍將軍,在軍中可是威風凜凜。”

“哈哈。”

朱元璋也緬懷起了過往。

作為李文忠之後,李景隆繼承了李文忠英俊的麵孔,而且身材高大,如今雖隻有十八歲,但身高已跟常人差不多了,甚至還略有超出,隻是站在那裡,就給人一種壓迫感,頗有虎將風範。

李景隆也激動道:“景隆自幼就聽父親的事跡,也早早就立下了誌向,今後當效仿父親,出入軍中,征戰沙場,為大明再度開疆拓土,我李景隆絕不負我父親的威名。”

“好好好,將門虎子,將門虎子啊。”朱元璋開懷大笑。

他倒是沒想讓李景隆真領兵打仗。

現在大明不缺領兵的將領,而且李景隆才十八歲,年紀還是太輕了,不過李景隆的確學了一身本事,能文能武,還熟讀兵書,跟一些老將談起來,也是頭頭是道,得到了不少將領的認可。

他倒有心讓李景隆曆練一下。

至於是文是武,就讓李景隆自己選。

至於打仗,如今大明沒有那麼多仗打,等將東北跟北方平定,大明也就太平了。

李景隆道:“陛下,殿下自從夏之白住處離開後,就一直有些心不在焉,也一直無精打采,臣還是對殿下有些擔心,雖然殿下在回宮時,似醒悟了過來,但臣還是略有不安。”

“還請陛下多加上心。”

朱元璋道:“咱知道,這又不是第一次了。”

“每次太子跟夏之白見一麵,都會被夏之白的觀點給震驚許久,也會好久都緩不過來,咱都見怪不怪了,也不知咱這太子是怎麼想的,每次都不落好,還偏偏死犟著要去,咱反正是勸不動咯。”

“他既然想問,那就自己解決。”

朱元璋搖搖頭。

他也是深感無奈。

朱標每次去見夏之白,回來都會低沉好幾日,次次如此,正常來說,也該長長記性了,從古至今,一縣之地,就足以治理好一個天下了,天下不是缺夏之白不可。

沒有夏之白,太陽還是照常東升西落。

他的大明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對於夏之白的很多觀點,他如今都是以一種獵奇的角度去看待,的確有幾分新穎跟彆出心裁,但他是不可能聽信三言兩語,就將他奠定好的萬世之基給改變的。

改變的代價太大了。

大到他承受不了。

不過讓朱標去跟夏之白接觸接觸,他其實還是挺樂意的,雖然不忍見到朱標吃癟,但就像朱標說的,朝中敢說真話的人太少了,所有人都帶著虛偽的麵具,在這裡左右逢迎,唯唯諾諾,在夏之白那裡,至少能讓朱標認識到,他並沒有世人說的那麼完美,他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

必須要沉下心,腳踏實地,才能當好這個儲君。

朱元璋道:“太子的事,你就不要管了,至於你過來的事,也不用告訴給太子,他自尊心還是有些強的,若是知曉你將這些事告訴咱,隻怕會對你有些情緒,咱們都是一家人,咱還是不樂見這種事的。”

李景隆心神一凜道:“臣知道了。”

“多謝陛下。”

朱元璋點頭,道:“你如今也年滿十八了,可有想好日後想從事什麼?究竟是習文還是習武?這個都需早點決定,若是習文,咱也好給你安排個事當差,若是想習武,咱就讓你去掌左軍都督府事,這個官職,以前你爹也曾待過,不過就掛了個名,後續咱看看情況,讓你去地方練練兵。”

李景隆遲疑了一下,目光閃縮,最終咬牙堅定道:“臣願為大明的千裡駒征戰沙場。”

“有誌氣,跟你爹年輕的時候一個樣,哈哈。”朱元璋哈哈大笑,對李景隆的選擇並不意外,畢竟是李文忠的兒子,要是沒有點血性,沒有想上陣殺敵的心思,他是不信的。

李文忠之前也差不多是十八九歲,第一次帶兵打仗。

而且還立了功。

不過朱元璋並不會太高看李景隆,虎父犬子的事,他是知道的,彆看李景隆現在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但上了戰場,可跟平時不一樣,那是真要見血,真要殺敵的。

他不會因為李景隆是李文忠兒子,就認為李景隆也有他父親一樣的天賦。

朱元璋語重心長道:“帶兵打仗,不懂兵、不知兵,是不行的。”

“哪怕是你爹保兒,剛開始也是從軍營做起的。”

“咱倒是不會讓你去從小卒當起,但讓你切身去軍營待待,還是對你有好處的,以後去你父親征戰過的地方,去感受一些當年你父親的榮譽。”

李景隆連連點頭,也是一臉的激動亢奮。

朱元璋哈哈大笑。

他倒是挺喜歡李景隆這虎勁兒。

隨保兒。

朱元璋道:“不過咱可事先給你說明白,帶兵打仗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那是真會死人的,咱讓你想清楚,咱可不希望,日後聽到堂堂的曹國公上戰場,被嚇得尿褲子,不敢持刀上陣,咱們可丟不起這人。”

朱元璋半開玩笑半提醒的說著。

李景隆一臉嚴肅,擲地有聲道:“陛下儘管放心,臣絕不會墮大明之威,更不會辜負陛下的信任,也絕不會汙了我父親的威名,臣很早便立下了誌向,便是出入疆場,如父親當年一樣,為大明建功立業。”

“臣早就做好了準備。”

“哪怕是死在沙場,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

李景隆正義凜然。

仿佛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

心中隻有建功立業,隻有踏上先父踏上的腳步,而且是一往無前。

朱元璋點點頭,道:“既然你已決定好了,那咱也不勸了,咱自家人,就是有這股子血性跟誌氣,你先下去,等開了春,咱派你去湖廣練兵。”

“多謝陛下信任。”李景隆感激道。

他還是知道自己的情況的,隨著父親病亡,他家的情況其實有所衰落,入朝為官,固然會受到優渥,但卻也失了繼續往上的可能跟底蘊。

他李家的底蘊從來都是陛下的信任。

還有自己父親打出來的威名。

入了軍,其他將領知曉他是李文忠之子,誰不會高看幾眼?而他父親在軍中的舊部,也會為他站穩腳跟提供助力,正因為此,他才堅定的選擇了入伍從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