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 第二百九十四章 戶籍轉為臨時工農籍!

第二百九十四章 戶籍轉為臨時工農籍!(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你這算給了我們什麼決定權?我們不還是隻能聽你們說嗎?”

“對啊,我們要先聽官府的做法。”

“.”

大堂裡有人嘩眾不滿。

官府看似給了他們決定權,但實則根本就沒給。

而是很強硬的表態,灶戶沒有了,他們以後再也當不了灶戶了。

他們哪有選?

夏之白繼續搖頭,道:“灶戶的確沒有了,不過你們若是執意用‘土法’製鹽,依舊是可以的,隻是謀生會很艱難,甚至都不太能夠用這法子謀生。”

“唯一能期盼的或許是日後‘鐵馬’連通天下,古法製鹽,當成其他地方百姓前來觀光的看點。”

“而這注定需要一段時間。”

“以你們目前的狀況,多半撐不到那時候。”

“灶戶製的確不會再存在了。”

“而繼續活在過去的生活中,倒也並非不行,隻是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跟勤勞,甚至都不一定能養家糊口,官府正是考慮到了這點,因而並不認可。”

“當然你們若是執意堅持,官府也不會多說什麼。”

“我如今要的是願意聽從官府建議的人。”

“官府也隻會給這部分人找出路。”

李大力、鄧木子等灶戶麵麵相覷,繼續守著老法子生活,明顯不可能的,眼下鹽市都被擠占完了,他們的鹽根本賣不出去,他們也沒賣鹽的資格,至於夏之白說的什麼靠彆人來看之類的,他們也理解不了是什麼。

更不可能選。

方二牛看了四周幾眼,低聲道:“還是聽官府的吧。”

“要是官府實在不當人,到時不聽就是,反正腿腳長在我們身上。”

“官府總不能逼著我們答應吧?”

李大力跟鄧木子對視一眼,也隻好點了點頭。

鄧木子道:“可以,我們願意聽從官府的建議,但要是官府的建議不好,或者我們不接受,官府也不能強迫我們答應,更不能直接威脅我們。”

李大力道:“不僅如此,官府也不能禍害我們家人。”

“對,禍不及家人,一人做事一人當,官府要是真看我們不爽,直接找我們,彆欺負我們妻兒。”大堂有灶戶憤憤道。

夏之白熙然一笑道:“你們多慮了。”

“官府隻是給你們建議,自不會強行要求你們遵守。”

“但如果你們不答應,以後再有不滿什麼的,也不用再來找官府了,一切都到此為止。”

“好!”有人點頭應下了。

夏之白微微一笑,滿意的點點頭道:“第一點,灶戶製明確廢除,隻是各布政司下達下去,恐還需要一定時日,但應該會在今明兩年內完成。”

“你們的戶籍統一從‘灶戶’,轉為臨時的‘工農’。”

“工農,顧名思義,是主體戶籍,意味著在一段時間內,你們既可以從事‘務農’相關,也可從事‘工人’相關,你們的選擇麵將會大幅提升,但我也提前說好,官府需要穩定。”

“自不可能讓你們反複橫跳。”

“一會覺得這個好,乾這個,一會覺得這個累,想換另一個。”

“這是不允許的。”

“一旦確認,戶籍就因此定下。”

“你們那時的‘工農’籍,自也隨之取消,變更為明確的戶籍。”

“對此,你們可有意見?”

聽到臨時‘工農’籍,李大力幾人都是一愣。

取消灶戶籍他們是知道的。

但容許他們自由選擇,還是有些出乎他們意料。

既可為工,還可務農。

這意味著他們可以乾絕大多數工作。

原本限製他們的束縛,一下子沒有了,還給了他們極大的選擇空間。

不過他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作為灶戶,基本就做下基礎的事,若是再貪圖一點,去讀書之類爭取當士什麼的,依舊是不容許的,他們雖心中有期待,但也沒敢去問。

夏之白已給了很大的寬鬆,再得寸進尺,若是惹怒了這位欽差,搞不好連當下許諾的都收回。

“可以。”

“這個我接受。”

“隻要官府說話算話,我肯定是答應的。”

“.”

夏之白淡淡一笑。

這些灶戶同意是意料之中。

他們之前很大的困擾,就是深受戶籍的限製。

如今放開限製,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他們又豈會反對?

夏之白道:“既然你們都答應,那就好辦了,如今擺在你們眼前的依舊是兩條路,一條是留在本地,去從事‘工農’相關的,若是想種地,可去附近的荒蕪之地開墾,官府會提供一定的農具跟種子,還會借貸一定的錢糧,你們也可繼續在你們的老家留守下來。”

“至於第二條路。”

“你們其實也聽出來了。”

“便是北上。”

“當地安置不了這麼多灶戶。”

“官府唯一能做的,就是給與你們開墾提供一定便利,容許你們自己去找自己想做的,至於能不能成,官府不會管,不過我也提醒一下,南方人多,很多方麵早已飽和,你們想插手進去,很難很難。”

“除了自己開墾荒地,似乎都難以長久維生。”

“而北方地廣人稀,朝廷能提供足夠多的田地,不用你們自己開墾。”

“甚至,你們有的人還能進入北方開設的鹽廠、煤廠等工廠工作,亦或者北上從事其他行業,麵對的壓力跟阻力,都會比在南方小很多。”

“現在決定權依舊在你們。”

“留戀鄉土,不願北上的,可在你們的家鄉自由選擇營生。”

大堂又響起一陣騷動。

眾人交頭接耳低語著,眼中都帶著幾分不情願。

離開故土,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但開墾荒地,倒也是個辦法,隻是他們很多‘名聲在外’,也擔心會不會被官府的人找茬,現在官府能不理會,是因為朝廷的人在,要是朝廷的人走了,那些小吏當真不會來找他們麻煩?

他們不信。

自古都是小鬼難纏。

但一旦選擇北上,那就半點不由人了。

生死都落到了官府手裡。

半道被殺了,也沒人知道,而且背井離鄉,能不能紮根都是個問題,北方據說不時還有蒙古人南下,他們也實在不願去麵對凶殘無比的蒙古人。

這場討論許久都沒結束。

夏之白並不催。

就在這邊安靜的等著他們討論結束。

這本身就是個兩難選擇。

如今的漢人跟後世的不一樣,對背井離鄉是抱著很大抵觸的,若非緊要時候,都是決然不想離家的,而且在這邊生活了這麼久,去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完全摸瞎了。

那種不安跟恐懼是難言的。

方二牛掙紮了片刻後,低聲道:“我就不走了,留在餘杭,我這麼大年紀了,折騰來折騰去,隻怕半天命都折了,也不好折騰了,到時去稍遠點的地方開幾畝田地,應該也能養活一家。”

鄧木子深深的看了方二牛幾眼,也是點了點頭。

他其實也有這個打算。

隻是李大力的話提醒了他,他們跟方二牛不一樣,他們一段時間是官府的眼中釘肉中刺,繼續留在本地,難保不會遭到官府的針對,到時真就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為了家人的安全,也為了徹底擺脫,官府的影響,他們隻能北上。

鄧木子道:“那方叔,你留下,我們北上。”

“我沒辦法。”

“作為鬨事的領頭,我留下恐會出事。”

方二牛點頭,道:“理解,你走也好,你要是不走,隻怕官府也怕,誰知道你什麼時候想不通,又起來鬨事,你這走了,官府跟你自己都能安心。”

“隻是你妻兒老小怎麼辦?”

“這一路顛簸,可不那麼容易受得住。”

鄧木子苦笑道:“我這當家的都走了,他們又豈能不跟著走?”

“隻是以前是一家人製鹽,以後就隻能靠我一人謀生了,也不知道到那邊官府會怎麼安排。”

“大不了,去種田!”

“怎麼也是七尺漢子,隻要肯下力,總不能還被餓死。”

“唉。”方二牛歎氣一聲道:“也隻能這樣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