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 第四十二章 士人是動亂之源!

第四十二章 士人是動亂之源!(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朱標唯一知道的點,便是大明不該是這樣。

他恭敬的作揖道:“父皇,兒臣知道父皇不喜士人,但治理天下缺不得士人,父皇如此對待士人,豈不讓天下讀書人寒心?”

“以此姿態又能選拔出多少人才?”

“若是選拔的官員,皆是一群蠅營狗苟,隻為明哲保身的人,那我大明豈不是要敗壞其中?”

“望父皇恕罪。”

“父皇之所為,兒臣不敢苟同。”

“父皇得國乃古今最正,理應以寬闊的胸襟,對待天下,豈能這般小家子氣?父皇讓兒臣博覽群書,可書中的上古聖王、百姓稱道的帝王,有哪一人是父皇這般行事的。”

“兒臣認為父皇錯了。”

“住口!”朱元璋突兀發作,直接是一聲怒喝,他冷冷的瞪著朱標,如凶獸盯著獵物一般,道:“咱怎麼做,還用不著你來說。”

“咱知道你的想法。”

“但咱不稀罕。”

“自古以來滋事鬨事的都是這些士人,要不是這些人在背地鼓噪生事,天下哪有這麼多的事端禍事?”

“咱沒想這些士人替咱治國。”

“咱早就為自家子孫想好了怎麼去治國。”

“等咱後麵抽出時間,會給咱的子孫寫一份《皇明祖訓》,將治國的要領、要求全都寫在上麵,到時咱朱家子孫,隻需按咱交代的去做就行。”

“咱早為大明謀劃好了一切。”

“咱是從底層出來的,見過太多大族敗亡了,而一國天下之所以敗亡,歸根結底就一點,就是子孫太喜歡折騰。”

“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唐玄宗的驕奢淫逸等等。”

“咱為大明列了不征之國,咱還有一定時日,到時將大漠的北元覆滅了,咱大明就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咱還吸取了元的教訓,知道財政的短缺。”

“所以咱發行了大明寶鈔。”

“等到後世皇帝缺錢了,直接用紙印就行,咱可比元朝那些皇帝聰明,元朝還想著朝廷能收,但那一堆廢紙,朝廷收上來有什麼用?咱隻準發,不準收。”

“咱大明就永遠不會缺錢。”

“咱大明農業鞏固,又無外患,還沒有財政問題。”

“天下注定出不了什麼岔子。”

“隻要子孫不折騰,咱大明江山便能長存。”

“老大,咱知道你有誌氣,想著日後好好治理天下,給百姓以安定安寧,讓天下臣民都能歸心,咱支持你這麼做。”

“但咱也有咱的想法。”

“咱打下這江山多不容易,死了多少弟兄,咱不能任由那些混賬不安分的後世子孫,將咱大明給敗光了,咱必須提前立好規矩。”

“咱已不求後世子孫多青出於藍。”

“咱隻希望他們能守好,咱留給他們的大好基業,讓咱大明能長長久久的存在下去。”

“而這些士人就是動蕩的根源。”

“他們知道的、了解的東西太多,也很容易不安分。”

“任其繼續肆意妄為,早晚有一天,後世子孫會被蠱惑慫恿,犯錯犯蠢,所以咱必須把士大夫的傲氣給打下去。”

“讓他們知道誰才是天下的主人。”

朱元璋話語鏗鏘,帶著強烈的不容置疑。

這是大明的千秋萬世之大計。

絕不容任何人影響。

朱標也不行。

隻不過這次是借夏之白的事,將他原本想做的事,提前給做了,為的就是讓天下人,都能看到士人的虛偽。

將士人踹下高台。

當士人身上那層所謂的優越感被抹去後,他們也就跟底層的農夫、商賈這些沒有任何區彆了。

也再難對抗皇權了。

“父皇----”朱標聲音有些哽咽。

“夠了,咱願意把這些事說給你,是因為咱擔心你到時太傷心,不是讓伱來勸咱的。”朱元璋滿眼冷漠,帶著幾分不耐煩,道:“這大明是咱的天下,咱說了算!”

朱標臉色一白。

他怔怔的望著麵色猙獰的朱元璋,嘴角微微啟合著,卻是不敢再開口了,他知道,父皇是真的動怒了。

再說。

隻會引得父皇更怒。

而且他了解父皇的脾氣,一旦認定一件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就算是母後,也不行,隻是母後會在父皇平靜時,給父皇澄清利弊,讓父皇再去思考。

隻是如今母後已不在。

天下已沒能讓父皇再三思的人了。

他並不夠。

他之前便想著利用夏之白的‘試卷’,去勸一勸父皇,好讓父皇做一些調整,隻是就結果來看,失敗了。

還讓父皇加深了本來的看法。

認為士人是動亂之源。

必須打壓。

這次張榜的事,便是父皇的有意‘報複’,也是對士大夫階層的強力打壓跟羞辱。

朱標輕歎一聲,神色充滿憂慮。

父皇太強勢強橫了。

但他又還有什麼理由去勸呢?

夏之白逃走,黃子澄等人明顯還會繼續出仕,這無一不證明了父皇判斷的正確性,或許唯一的轉機,便是夏之白回來。

但回來又有什麼用?

夏之白真能拿出那些神物中的一個?

隻是白白送死罷了。

想到大明的現狀,以及後續的模樣,朱標隻覺胸口隱隱作痛,整個人呼吸都變得困難起來。

他閉上眼,臉上露出一抹痛苦之色。

隨後強忍著不適,朝朱元璋作揖,離開了奉天殿。

朱元璋搖搖頭。

覺得朱標還是太仁慈了。

這個大明,是咱老朱家的,誰都動不得。

更不能讓任何人,生出脅迫天子,逼其就範的念頭,朱標能心軟,但他不能,他必須鐵石心腸到底。

拔掉一切可能的隱患。

有些事,他之前並沒有給朱標說透,如今被夏之白這麼一捅,他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

他是從貧農一路殺上來的。

他很肯定,朱家的子孫後代,沒人能趕得上自己,他也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人,作為老朱家最大的靠山依靠,他必須儘可能的為老朱家謀劃,至少大明基業能敗壞的慢點。

他不覺得自己卑鄙。

成大事者,就是要不拘小節。

大明的這些百姓,受元賊壓迫太久,過去很多人都朝不保夕。

吃了上頓沒下頓。

是他朱元璋,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也是他朱元璋,讓萬民得以擺脫元賊壓迫,過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太平生活。

他為天下做了夠多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