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中興大漢,要從董卓做起 > 第33章 這題超綱了(求追讀)

第33章 這題超綱了(求追讀)(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劉協沒好氣的白了賈詡一眼:“既然對方能夠大批量的劫走五銖錢,那必然也和官府一樣,將重點放在了市肆,放在了糧鋪、布匹上。”

“隻要找人蹲點,長安市肆就那麼大,總會能找到些蛛絲馬跡的。”

賈詡配合的露出一個“恍然大悟”的神情:“陛下才智過人,這確實是個好法子!”

……

劉協搖搖頭,卻是不知道說什麼好。

難道朕會因為這種敷衍的誇讚而欣喜嗎?

賈詡仿佛沒有看到劉協眼中的不快,自顧自的環顧了一圈後詢問劉協:“陛下,今日太師怎麼不在此處?”

“太師去午休了。”

劉協站起來活動著筋骨:“這次太師是下定決心要好好減肥,每日早上都讓朕陪他去鍛煉。這會吃過午食,怕是早就沒了力氣。”

“另外,這幾日晚上太師也常常教導朕兵法,平時睡的遲,中午歇上一歇也是應該。”

董卓自從前幾日輸給劉協後,似乎就開始沉迷於教導劉協兵法。

如此教導,讓劉協是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董卓統兵的本事絕對是當今天下翹楚。

尤其是騎兵戰術用的那是爐火純青,每次教導都讓劉協耳目一新,對戰事有了更深的感悟。

恨則是因為董卓自上一戰輸掉之後,對劉協那是再沒有半點手軟啊!

之後劉協與董卓又玩了幾次相似的戰場沙盤遊戲,而劉協目前的戰績是零勝十六負……

賈詡聽到董卓並無大礙,便又提議:“陛下,此事最好還是稟報太師,免得日後生出禍端。”

聽賈詡這麼說,劉協伸了個懶腰笑道:“呦!文和怎麼禍端了?你這不是很清楚的嗎?怎麼方才還一副糊塗樣子,裝作不知道自己對付的是誰?”

被劉協再次揭穿,賈詡亦是沒有感到半分臉紅,依舊是笑而不語的憨厚神態。

其實賈詡的意思很明顯。

這“不普通的百姓”,毫無疑問就是指那些世家大族。

麵對這些人搗亂,單憑一個尚書台,外加劉協一個天子是肯定壓不住的。

最後真正管用的,還是董卓這尊大佛。

隻是賈詡終究沒有自己說出“世家”這幾個字樣,反而是假托劉協之口說出。

甚至,就連最後對付這些人,他也是想著將董卓給推出去,自己不沾因果……

這樣遇事眉頭一皺,然後無聲無息退到眾人身後的作為,屬實是令劉協又無奈又好笑。

“放心,朕心裡有數!”

劉協揮揮手,讓宮人端出來些肉食賜予賈詡。

“朕知道你日夜操勞,但也該把自己身體養好。”

不等賈詡行禮道謝,劉協就已經飄然而去:“吃完後彆急著出宮,在殿內休息一陣再走。這是旨意!”

賈詡抽動了兩下鼻子,聞著肉香,朝著劉協已經消失不見的背影行禮作揖:“臣,領旨。”

劉協一個人前往自己寢宮中,隨意翻看了幾本兵法,估摸著董卓快要醒來,就又移步前去尋他。

董卓鼾聲震天,往往走到殿門前就能聽到聲音。

這會劉協臨近殿門,卻沒有聽到動靜,董卓大概率已是清醒過來。

不過就在劉協剛剛邁過門檻,殿內幽深處就傳來一道聲音——

“何謂勝可知,而不可為?”

聽到這個問題,劉協不由腳步一頓。

最近幾日,董卓在教導劉協學習兵法一事上可謂用心至極。

不但要於沙盤之上推演,時不時還要詢問劉協關於兵書上的問題,考驗劉協有沒有將這些知識聊熟於心。

現在董卓問的,便是《孫子兵法·軍形》中的一個問題,意思是“什麼叫做勝利可以去謀劃預測,但卻不可以強求。”

劉協立刻持學生禮,恭敬應道:“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

古代善戰的將領,都是先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才會尋覓機會,尋求能夠將敵人戰勝的法子。

所以,統兵之中的第一要務永遠是保全自己,再去尋找敵人的破綻。

這樣,如果敵人出現破綻,自己就可以出兵取得勝利。可若是沒有出現機會,那自己也不會失敗。

綜上,一場戰爭能夠不失敗的因素是在為將者自己,可若是想贏,還是要等待敵人暴露的機會。

這個答案,劉協自信十分標準!

不過董卓的考驗顯然沒完。

“兩軍相當,兩將相望,皆堅而固,莫敢先舉,為之奈何?”

這是《孫臏兵法》中的內容!

董卓詢問劉協的問題,就是《孫臏兵法》中齊威王詢問孫臏的九問之一。

萬幸,這個問題劉協剛才翻書的時候恰巧瞄了一眼!所以勉強算的上是押對了題目。

這個問題的意思是,倘若雙方大軍旗鼓相當,都不敢率先動手,那為將者應該怎麼辦?

對此,孫臏在數百年前就給出了答案——

“以輕卒嘗之,賤而勇者將之,期於北,毋期於得。為之微陳以觸其廁。是胃大得!”

隻要派少量的兵力由勇猛的將軍帶領,做好失敗的準備,隱蔽的攻擊敵軍側翼,使其部隊驚駭,使其主帥懷疑,那就可以取得大勝!

劉協本以為這個書上的標準答案會令董卓滿意,豈料董卓竟然狠狠發出一聲鼻音。

“哼!”

這顯然不是滿意該給的態度。

不過劉協心中亦是無比納悶。

這不是書上的標準答案嗎?而且還是孫臏本人親自給出的最優解,難道太師已經連孫臏這位聖人都看不上了?

不過董卓顯然沒有給劉協思考的時間,在不滿中直接就問出了第三個問題——

“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此言何謂?”

武器如果不鋒利,就是在將士卒的性命送給敵人。

士卒如果不精銳,就是在將將軍的性命送給敵人。

將軍如果不知兵,就是在將國君的性命送給敵人。

國君如果不擇將,就是在將國家的存亡送給敵人!

這番言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劉協傻眼了……

這鬼問題是哪本兵書裡的?

這題,他沒複習過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