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慢著,請彆叫我昭烈帝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必須要漢化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必須要漢化(1 / 1)

推荐阅读:

“赤雲衣,歌大風,飲如鯨,氣似虹,玄德有吞殘虜之勢,浩浩湯湯,兵所未至氣已吞。”

牽招不禁點頭感慨道。

太像了,簡直太像高祖皇帝,無論行事作風,還是以耕田封賞功勳士卒,又重申軍法,對漢軍進行整頓。

特彆是從青州開始分賞土地,這是隻有漢初高祖執行的律令,以軍功爵賞田宅,優待將士吏卒,功臣常說高祖能與人分天下,這就是分天下。

光武皇帝也沒有這種氣魄,說是繼承先漢,實際上許多政令隻沿著新莽時期進行縫補。

“百年來,天下英雄惟有玄德你呀。”

牽招心中感慨萬千。

隨著時間推移,他越來越能看出玄德的韜略。

劉備忍俊不禁,指著牽招道:“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假使備能氣吞萬裡如虎,囊括四海縱橫馳騁,此生之願足矣。”

“可惜天不遂人願,天下終究是要以農事為主,再怎麼氣吞河山,也要先讓庶民百姓填飽肚子,穿得起麻履與衣袍。”

“甚喜胡姬之事為戲言爾,備之所以對西邊念念不忘,乃是因為萬裡外有中原尚未有的種植良種,是我漢家百姓急需之物。”

“如今漢兵久久未至西域,外族輕視之心日益漸盛,哪怕將來不出漢軍,也要用武官領鮮卑、匈奴的騎兵之利,以夷狄攻夷狄,使西域不敢輕視漢使,為計之善。”

劉備笑著說道。

蠻夷漢化乃是大勢所趨,與其等著鮮卑、匈奴人日後主動漢化,還不如讓他來推一把,擇其忠良者賜漢姓。

如今儒家教化之風盛行,那就多派一些清談之士,前往蠻夷部落教導儒家經典,反正現在這些人太多,一抓一大把。

與其青春空作賦,皓首窮經,還不如都丟到鮮卑、匈奴、羌族的部落,讓他們理論與實踐結合,省得空老於林泉之下,學問派不上用場。

至於蠻夷部落,若有酋長予以頑抗不肯學習漢文化與儒家經典,那就彆怪他劉玄德言之不預。

朝廷含辛茹苦收降你們到並州、幽州、涼州、遼東是怕你們在草原挨凍挨餓,此刻還派儒者千裡迢迢前去教導,竟還不肯學習,以蠻夷為榮。

那就彆怪漢軍犁庭掃穴,漢家不需要夷狄占據郡縣,天下耕地均給黔首百姓且嫌少,設使有酋長不想成百姓編戶齊民,就學北匈奴西遷罷。

願意留下來漢化便拊掌歡迎,不願意也不強求。

至於不想編戶為民,又不肯離開,還想在這裡放牧的部落,那就抱歉了。

連豪強都被度田令殺的人頭滾滾,沒道理對蠻夷網開一麵,豈不叫豪強在黃泉高喊不公允,死不瞑目啊。

劉備心中暗道。

“玄德路過兗州一路大張旗鼓,也有安定兗州士族和百姓之心吧?”

牽招端起杯具抿了口茶,細問道。

“確有此意…”劉備循聲輕點頭頷首,接著笑說道:“現在我與袁本初就如當年光武與王郎,他盤踞北地,我屯兵南邊。”

“他想拉攏兗州豪強在交戰之際,突然舉兵掩殺我後方,而我也偷遣人接觸河北士族,讓其多為袁紹‘獻計獻策’,使各方士族爭鬥不斷……”

牽招思索片刻,說道:“袁本初好謀無斷,要士人幕僚各種意見紛紛,怕更難辨彆出謀劃策之人的忠心孰真孰假,袁紹恐早就頭疼不已。”

不得不說這一招,直接往袁紹要害處打,不是洞悉袁本初性格的人,是絕想不到此策的。

此計莫非是荀文若,或郭奉孝所出?

牽招輕撫胡須想道。

青州隻有這兩人是當麵見過袁紹,又對其失望而離開鄴城投玄德的,除去郭、荀外,他就想不到彆人了。

麵對牽招的小聲尋問,劉備隻笑了笑,沒說話。

……

建安元年七月,青州平原的秋季播種已經開始犁地鬆土,去除田野間的雜草。

在田曹屬吏的引導下,農夫不斷開墾原本貧瘠的田地,又挖溝渠修建水車引水灌溉,使得不少耕地變得肥沃,特彆采用了大豆與小麥輪番種植,無疑讓收成變得更多。

偶然得知原是劉使君授意掾吏和農學僮四處傳唱耕種方法,讓百姓禁不住有些激動。

使君真乃神人也,自從來了平原郡,讓他們黔首能肉眼可見般過更好,租借鐵器農具,修建陡池,造水車灌溉,方便耕耘。

甚至各縣還置有醫署為官吏與百姓看病,官吏可以用錢財,百姓僅用糧食抵湯藥費用。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此刻農耕過後,不少農夫聚在一塊互相討論。“汝等聽說了嗎?從沛地來了位走訪青州各郡縣救病治人的名醫,傳聞此人有扁鵲之才,高唐縣有人肚大漲腫,醫署醫者不能救之,但此人卻可開腸破肚,刳割多日而不痛。”

黃臉農夫搖頭,嘖嘖稱奇道。

被他招呼過來的眾人,先是豎起耳朵仔細聆聽,然後譏笑道:“阿粟,莫要在此妄言,汝又未親眼所見,傳言之事豈可當真。”

“玄德公有言,眼見方為是,傳聞未必真,鄉裡謠傳之事,不可儘信。開膛破肚乃何等之痛,猛獸家禽豈不能忍受,何況人哉?”

黃臉農夫見大多數人不相信他的話,頓時有些心急,結巴半天回應道:“這……這乃是聽吾從母昆弟所言,豈會有假,此為他親眼所見。”

有一濃密胡須的中年人笑道:“此乃他人所見,非你所見也,焉知其沒有說謊乎?”

黃臉農夫直跺腳道:“吾昆弟老實本分,對父母兄弟忠厚孝順,從小無謊話,此事必然是真!”

有人忍不住噗哧一聲笑了,搖頭道:“假使此良醫有扁鵲之才,必然名傳各州,敢問此人姓名。”

“醫者名為華元化,在豫州與徐州醫人十餘載,無人不誇其醫術精湛。”

農夫回憶說道。

說完後,眾人都搖頭表示從未聽過。

就在這時,笑出聲的那人懷疑道:“該不會你昆弟收了他人錢財,故替其揚名鄉裡,好趁機賺取我們的錢罷?”

黃臉農夫氣得掄起拳頭就要打,讓鄉人死死攔住,而那人見勢不妙撒腿就跑。

“鼠子,若敢晚走一步,必叫你躺在此處。”

農夫怒罵道。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