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一上任,就把廉頗定的規矩都改了,決定主動出擊。秦軍方麵,白起已經到位,雙方的正麵較量開始了。趙括還不知道白起已經來了,就開始攻打秦軍,白起下令秦軍假裝失敗逃跑。趙括笑了:“王齕好菜呀,我還沒出力呢。”趙括下令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軍營前。
白起派出了兩支部隊,一支切到趙軍先鋒部隊後麵,一支切入趙軍主力與軍營之間,把趙**隊分割為兩個部分,同時也切斷了補給運輸通道。做好戰場分割後,白起派出精銳部隊正麵攻打趙軍,趙括這才發現對方換了主將。白起人雖然不高,但光聽這個名字就像死神來了,壓迫感十足。
趙括這才知道中計了,慌忙應付,但他根本不是白起的對手,他隻會抱著兵法瞎逼逼。正麵對抗幾次後,趙軍死傷慘重,趙括隻好下令就地築營防守。但有個大問題,趙軍的補給已經被斷了,白起知道趙軍撐不了多久。
與此同時,秦昭襄王和範雎親自趕赴離戰場最近的河內郡,征召青壯年入伍,參與長平之戰,秦軍的人數已達到六十萬。六十萬對四十五萬,秦、趙雙方幾乎傾儘了全國的力量。
白起憑借兵力優勢圍困住趙軍,但不急於進攻,他在等,等趙軍斷糧。趙括隨軍帶的口糧隻夠吃幾天的,糧食吃完了就吃戰馬,馬吃完了,馬吃完了就吃人。就這樣過了四十六天,大量趙國士兵餓死或者相互殘殺。趙括實在沒有辦法了,組織部隊強行突圍,但餓了這麼久誰還有戰鬥力。在第六次突圍過程中,趙括被亂箭射死。主帥陣亡,剩餘四十萬趙軍全部投降。
白起外號叫啥,“人屠”,他的理念就是殺光對手。白起表麵上接受了投降,讓趙軍放鬆警惕。當天晚上,白起命令士兵挖坑,一連挖了好幾百個大坑。第二天一早,白起一聲令下,秦軍將投降的趙軍全部推到坑中,開始活埋。趙軍根本沒有反抗的力氣,就算反抗也是徒勞,一下就被秦國兵殺死了,屍體也一同扔到坑裡。
就這樣,趙軍四十萬人全部被坑殺,加上之前雙方對戰陣亡的五萬人,趙國此戰基本是全軍覆沒,秦軍方麵出戰六十萬人,陣亡二十萬。長平之戰,趙國慘敗,是真的慘。據說長平之戰結束後,秦軍打掃戰場,把收集來的頭顱堆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小山,名為“白起台”。此戰趙國精銳儘喪,再也無法對抗秦國,趙孝成王腸子都悔青了。秦國從根本上打垮了趙國這個主要對手,統一天下的局勢愈發明朗。
長平之戰如果不用趙括換廉頗,趙國能打贏嗎?我覺得贏是肯定是贏不了的,畢竟秦國那邊有白起統帥。在軍事方麵,戰國裡誰比得上白起。長平之戰秦趙雙方都拿出了老本,本質上是國力的比拚,趙國自然耗不過強大的秦國。但按照廉頗的守法,我想趙國不至於輸得這麼慘,起碼能保存些實力。反正曆史沒有如果,既成事實已經無法改變,秦國的腳步已無法阻擋。
白起大獲全勝後,想一口氣滅了趙國。公元前259年,白起兵分三路,一路由王齕帶領,攻打趙國皮牢;一路由司馬梗帶領,攻打太原(今山西中部地區);白起自己率領秦軍主力,直逼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此時已經站在了滅亡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