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洎清清楚楚地記得。
店家今天和他推銷的什麼什麼“頂級奢華尊享roax版”玉帶扣。
和他前幾日所購、給他和門下省招致無窮紅眼和麻煩的同類產品。
款式、式樣幾乎一模一樣。
隻是在細節上有些微差彆,多了兩劃波紋,大約是象征著所謂“祥雲”吧。
深得國畫的“表意”精髓,很是抽象。
而價格也和之前那塊玉扣差不多,後麵多一個零而已。
也很是抽象了。
劉洎:“……”
好貴啊!搶錢啊!
北方人民還在喝西北風,南方人民還在吃草,你怎麼敢的……老劉幾乎房遺則附體,欲發聲痛斥這奸商。
可是周圍的客人、店員、小廝正睜著不靈不靈的大眼,圍觀著這位儀表非凡的大官家。
說不出口啊,前呼後擁帶著一大幫下人,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進店裡,被店家一口一個“官家”哄著、被其他客人仰望著。
結果“買不起,太貴,告辭”,灰溜溜逃出店裡什麼的……
這種有損大明官威的市儈行為,他實在做不出來啊!
劉洎猛然意識到,自己被這狡猾的店家算計了!
這奸商故意把他拉到一邊,神秘兮兮的。
其實這麼一做,反而激起了其他顧客的好奇心,把視線都吸引過來了!
可是就算看穿了對方的伎倆,劉洎也沒轍。
他隻是個正三品的侍中,到底不是做生意的,在外頭也是一個體麵人。
實在拉不下臉來討價還價。
太掉價了。
而掌櫃的也是修煉精深的老王八了,一眼就看穿了劉大官人的猶豫,態度愈發殷勤起來。
“官人,這件玉佩可是得到朝廷權威認證的!
“若非如此,小的也不敢隨便拿一塊廉價貨臟了您的眼。
“隻有這樣的精品,才配得上您的尊貴身份啊!”
朝廷?
這不就是我上班的單位嗎?
劉洎的腦海裡,立刻浮現了民部尚書房遺則的那張少年英貌,一臉浩然正氣地指責道:
北民風,南民草,你怎敢!
在劉洎的印象中,大明雖是大唐的延續,但風氣迥異。
朝廷一直是平民之友。
很難想象,濃眉大眼的房遺則之屬,竟會給有“奢靡成性、敗壞風氣”嫌疑的奢侈品背書。
而劉大官人隻是眉頭微微一擰,掌櫃的便好像先知先覺一般,麻溜地取出一頁文件,滿臉自信的笑容。
“官家,小的誠信經營這麼多年,在此地還是遼東平州羈縻時,便紮根於此。
“托神皇陛下洪福,小店能開到現在,怎敢冒用朝廷名諱呢!”
劉洎定睛一看。
隻見那店家手中的文書標題,赫然印著“奢侈品鑒定書”五個金燦燦的大字。
內容很簡單,是一長段車軲轆話。
劉洎直接跳過,直奔最後一段的核心內容——
一句“茲鑒定:送檢的‘龍鳳呈祥仙鶴淩霧琅環翡翠扣’係上品乙等”,以及落款的一塊大紅印章。
這章子,讓劉洎的眉頭擰得更緊了。
因為印章赫然是“大明商會”,落款還有商會長執失步真的簽名。
這並不是朝廷序列在編的部門,但劉洎知道,那店家也不是完全在吹牛說謊。
眾所周知,大明商會是個神奇組織。
表麵上是商人俱樂部,背地裡……懂的都懂。
給陛下乾了不知多少事。
所以從廣義上來講,商會也可以算作朝廷的有機組成部分。
甚至可以說,它比普通的衙門,更貼近皇帝陛下……
“如何?此等寶物,是否與官家的雄威相匹配,能彰顯您的風采?”
掌櫃不遺餘力地推銷著。
劉洎顯然有些拿捏不定主意。
花十倍的價格,買一個一樣的東西,著實有些虧。
可是……
“這不是一般的庸品,這是朝廷官方認證的!”
掌櫃觀察著客人神情的細微變化,繼續發動甜言蜜語攻勢。
這句話,直戳劉洎的心巴上。
買奢侈品是圖個啥?
圖有用?圖好看?圖性價比?
錯!
圖的是麵子,圖的是他人的認可!
而有什麼認可,比得上大明朝廷的官方認證更權威呢!
隻要朝廷認證,就算是坨狗屎,在世人眼裡那也是龍涎香!
相反,沒了認可,就算是女媧補天剩下來的那塊石頭,那也隻是路邊一塊。
“這,這……”
劉洎是真的有些糾結了。
花這麼多錢,買這麼一塊實質上也就一般般的玉器。
就算是三省之一的首腦,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大明官員的俸祿雖高,但是“撈偏門”的門路大大減少。
為了晚上睡覺不被人敲門“開門!肅反委員會,請你協助調查!”,官員們如履薄冰,實際總收入不見得高。
可是,“朝廷認證官方奢侈品”這個名號,這份誘惑,誰遭得住啊!
劉洎不再猶豫了。
奶奶的,他作為大唐降臣,做到這個門下省侍中已經頂頭了,再往上爬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了。
他的權力欲無法進一步得到滿足,而生活上又早已衣食無憂。
那他的人生還有什麼追求呢?
除了花錢裝逼,劉洎還能乾什麼!
而有什麼玩意兒的逼格,能比朝廷認證更高的呢!
貴?
貴就對了!
如果不貴,如果什麼暴發戶都買得起,如果不能凸顯擁有者的稀少和尊貴。
他劉洎反而還看不上了呢!
“奢侈點又如何?弄得我好像畏懼那房家的乳臭兒似的!
“有錢不花,如衣錦夜行!”
劉洎心中細細地琢磨著,一咬牙一發狠,便下定了決心。
他淡淡地對隨從點點頭:
“你來辦吧。”
買東西這種小事,哪裡還需要侍中大人親自來動手呢?
隨從心領神會,便從隨身攜帶的包裹裡掏出一疊票子。
掌櫃的貪婪地注視著那厚厚的花紙,臉上的笑容都合不攏嘴。
“承蒙盛惠!”
…………
“承蒙盛惠,哦嗬嗬嗬~”
鄂州行在。
李明讀著手下人呈上來的報表,嘴角咧得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嘶溜~咳咳。”
驚覺自己這幅尊榮恐怕不太雅觀,他連忙收起市儈的笑容,擦了擦嘴。
還好還好,房間裡沒有其他人。
神皇陛下的英明人設沒有崩。
九月還沒過上旬,李明就收到了長孫無忌寄來的信件。
在長長的正式公文中,長孫監國代表留守京城的衙門,提交了開征“奢侈品稅”的方案。
方案中洋洋灑灑地羅列了各項要點,囊括了征稅過程中的方方麵麵細節。
隻是一項看似不起眼的附加稅,卻能牽動整個官僚經營層,在短時間內做出這麼完備的方案。
官僚集團對這項新稅種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財政極其困難的當下,大家對這奢侈品稅都寄予了厚望。
希望它能打破僵局,至少能部分滿足災區的資源、資金需求。
李明大體采用了長孫無忌呈上的原版方案。
隻是在稅率上,李明否決了房遺則建議的翻倍征收。
而是一口氣加到了百分之六百,先收個六倍嘗嘗鹹淡,以後效果好再繼續加征——
加六倍的稅,那商品的價格還不得漲到天上去?
這麼貴的東西,賣的出去嗎?
答案是,能的。
因為購買奢侈品,遵循的不是普通商品的供應需求曲線。
就像雄孔雀長出漂亮的尾羽,不是因為尾羽有助於生存。
人購買奢侈品,也不是因為這些昂貴的裝飾有用,而恰恰是因為它們沒用。
能在完全無用的東西上,花費天量的資源。
這不就恰恰證明了,擁有者已經成功解決了最基礎的生存問題。
就算添加一兩件無用的負擔也絲毫不影響生活嗎?
這就有助於擁有者獲得更多同類的關注,換句話說,就是裝逼成功了。
雄孔雀如此,人類也同樣如此。
奢侈品就是基於這樣的邏輯。
所以,賣得越貴、逼格越高,銷量反而就越大。
而李明從中抽取的稅款,也就水漲船高。
除了讓稅率坐了火箭,替留守京城的諸位官僚開拓了思路以外。
李明還將征稅的樞紐——也就是原本構思的臨時都督府——設在了淮南道與江南道交界的重鎮、受長江泛濫災害也最為嚴重的鄂州。
並且將都督府升格為了行在,由他親自坐鎮,監督各地上繳的稅款。
以下全天下、尤其是各州地方官宣誓自己對此次行動的重視程度,警告他們彆耍小花招,彆想截留稅款。
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要想快速賑災,主要可以依靠的,仍然是災區本地能收上來的稅。
而從李明燦爛的笑容來看。
效果十分樂觀。
根據手裡的報表,在奢侈品稅開征以後,不出所料,源源不斷的稅金開始流入,迅速充實了鄂州府庫,極大緩解了救災的財政壓力。
“能這麼快就做出如此詳儘的計劃,咱大明的官僚係統還是很給力的。
“當然,能取得如此奇效,歸根結底還是朕的大方向把控得好哇!滅哈哈哈!”
李明得意地汪汪大笑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奢侈品,一定要奢侈!
隻要逼格一上來,價格再怎麼無厘頭,也照樣有大把人買單。
“用商會的信譽給奢侈品的品級背書,這簡直是神來之筆啊。”
李明都佩服自己的腦洞。
當然,其實這個“官方認證”的腦洞、連同奢侈品稅一起,都是李明向自己生活的年代“借鑒”來的。
奢侈品稅自不必多說。
奢侈品品級認證這玩意兒,也不是新鮮事物。
有多多少少類似“中華牙防組”這樣的野雞組織,給各種山寨品打認證,包裝出高大上的樣子。
就為了讓消費者以為這玩意兒有多高端,好多賣點錢、多收點智商稅。
李明不過是如法炮製而已。
隻是他手裡的“野雞組織”有點正規,叫做“大明商會”。
而商會的背後也隻是一個草台班子,叫做“朝廷”。
這簡直是神來一筆。
一來,朝廷認證可不是白認證的。
得向奢侈品商再收一筆認證費!
這就是在稅收之外的又一筆額外收入了。
而中間有“商會”這一層緩衝,理論上官方機構並沒有直接摻和。
萬一在實行過程中真出了什麼問題,也能迅速切割。
二來,借由頒發“認證”,朝廷可以將市麵上出售的奢侈品登記備案,監控奢侈品流通情況,避免商人偷稅漏稅!
如果有奢侈品商為了不交稅款,不做官方認證,那他的貨肯定滯銷——
賣貨的時候,彆人都有朝廷認證、就你沒有,誰還來你這兒買啊?
奢侈品的買家,買的是貨嗎?
買的是被認可的感覺,可以說買的就是那張證!
這就杜絕了逃稅行為。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
這份認證,對奢侈品的銷售猶如一陣強心劑。
富人們趨之若鶩,踴躍繳納智商稅……不是,奢侈品稅。
對他們這些“高層次”人才來說,自然知道商會和皇帝之間的微妙關係。
這相當於神皇陛下親自背書:此物的主人乃是社會名流,成功人士!
光為了這麼一份背書,就值得他們搶破頭了!
“先哲曾經曰過,裝逼是第一生產力,誠不我欺也。”
李明嘀咕著。
隻是凡事沒有絕對。
奢侈品稅大開張,折射出一個比較地獄的問題——
“近水樓台,鄂州收到的這第一批稅金,是來自災區及周邊的奢侈品商的。
也就是說,災區的老百姓水深火熱的時候,本地的富人仍然能大手大腳地在奢侈品上花銷?
“嘶……”
大明不是天堂,貧富差距仍然客觀存在。
五指都各有長短呢,何況不同的個人呢。
在衙門的組織下,災區的士紳階層也在踴躍捐款。
儘管朱門酒肉臭了,但好歹沒有出現路有凍死骨的悲劇。
然而,也不能指望富人毀家紓難,把錢都捐給受災同胞,自己一點都不享受吧?
這不基礎符合人性。
而一個運轉流暢的政治體製,就是利用人性的種種特點,達成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
譬如以“奢侈品”為媒介,讓富人揮霍出去的花銷,通過稅收機製又回到老百姓身邊。
李明陛下並不生產財富,他隻是財富的搬運工。
“人性善也好、惡也罷,與我無關。
“我的目的反正也達到了。款子籌到了,國庫充盈了,救災也能繼續下去。”
李明不是哲學家。
他是政治家。
哲學家評判好壞,而政治家解決問題。
在無情的政治機器看來,在奢侈品上一擲千金的浪子能解決當下最緊急的財政問題,那他們就是國家的恩人。
也是數千萬災民的恩人。
“錢的問題解決了,接下去的抗洪救災隻需按部就班就行。
“這份工作解決了,那下一份工作……”
李明的目光投向了書桌一角的地圖。
紙麵上落著一層薄薄的塵埃。
李明輕輕撣去浮沉,麵色漸漸陰冷下去:
“問題解決,接下來,該解決造成問題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