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 第420章 外鬆內緊,外鬆內緊……

第420章 外鬆內緊,外鬆內緊……(1 / 1)

推荐阅读:

……

李明下意識地看了看左右。

左右無人。

官員們自然是沒有人敢當電燈泡,貿然靠近這兩個煞神的。

“我們借一步說話。”

兩人一路帶風。

走廊上,都是吃完了雞胸肉來遛彎透氣的官吏。

看見大boss來,便要作揖打躬,想要在領導麵前刷刷存在感。

可再一看,大boss麵色不善,旁邊還跟著個小煞星狄仁傑。

便立刻識相地退到一邊。

這存在感可不興刷啊!

李明拎著狄仁傑,拾級而上,來到了自己的書房。

“彆讓任何人進來。”

他簡單吩咐門口的守衛,便推門而入。

長孫無忌不在,房玄齡在家裡蹲,房間裡隻有他們兩個人。

李明的臉色立刻拉了下來,嚴肅地問:

“狄仁傑,你說凶手來自百濟……

“是嫌疑犯恰好是個百濟人,還是說……這是百濟國方麵的陰謀?”

百濟國,是位於朝鮮半島南端的大明附屬國。

曾是高句麗的附庸,高句麗被滅後,轉投大明。和鄰居新羅相愛相殺,為此還專門向大明求援過。

如果幕後指使是百濟國的人,乃至於是他們的王……

一個是孤狼犯罪,一個是國家意誌,二者的性質天差地彆。

“不好說,隻是一個初步的判斷。”狄仁傑謹慎地說:

“但根據現有證據線索,應該……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李明深吸一口氣,緩緩道:

“但願如此吧。”

孤狼犯罪者如果能混進戒備森嚴的帝國中樞,那可真是大明恐怖怪談了。

對大明官場的衝擊,不會亞於1980年的紅場事件。

所以,這更有可能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斬首式政治刺殺。

這背後是有一方、或幾方強大的政治勢力的。

但……

“查案不能憑主觀臆想。你是怎麼查的,有什麼證據?”

狄仁傑露出疲勞的笑容:

“我一個一個問出來的。”

“問?”李明有些驚訝地揚起眉毛。

“大致是這樣的……”

狄仁傑便將查案的思路和過程一一講述。

其實推理部分,李明陛下當時已經很好地替他們推理完畢了——

即作案者能靠近中樞,但隻能靠近一點兒,而且很大概率不是大明、至少不是唐州本地人,也不屬於禦廚、宮女和守衛這三個群體之中的任何一個,等等。

這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接下去隻要順著這條思路去查就行了。

這一步不需要天才的想法。

需要的是嚴密的邏輯和耐心的排查。

而這,正是狄仁傑所擅長的。

“辦案就像寫故事,有時間、地點、經過。

“首先,要確定犯人縱火的具體時間。”

狄仁傑侃侃而談。

“根據詢問現場人員,可以確定,火情最早是在戊時三刻,被守衛發現的,又過了不到一刻鐘時間就被完全撲滅。”

“這麼快就撲滅了?”李明眉頭一挑。

這倒是一個意外之喜,說明自己手下的兵還是很強的。

不至於因為一次無恥偷襲沒防住,就全盤否定他們的戰鬥力。

但是,這同時又帶來了下一個問題——

“火被很快撲滅,就說明火勢不大,從犯人點火到發現火情的時間不長——

“因為就算煤炭比木柴木炭燃點高一些,但隻要延燒久了,也一定會燃燒起來,難以被撲滅。”

李明說著,困惑不解道:

“可為什麼沒能將縱火犯當場捉住?”

陛下的直覺還是十分敏銳的啊……狄仁傑心中暗歎,回答道:

“因為起火時間,和凶嫌的縱火時間,並不是一個時間。”

李明愣了一下:

“哦?”

“一個簡單的小機關而已。”狄仁傑解釋道:

“在現場發現了傾倒的鐵盤、燒斷的粗麻繩和一灘蠟油。鐵盤上全是油漬。

“推測是以麻繩係住裝滿油料的鐵盤,再以蠟燭燒麻繩,以此做了一個簡易的延時裝置。

“等到小燭光把麻繩燒斷了,鐵盤傾倒,點燃油料,便能燒起火來。”

李明撓起了頭:

“這樣的話,犯罪時間就不好確定了啊……”

“不是的。根據現場的證據,還是可以還原現場,大致推測真正縱火的時間的。”

狄仁傑繼續說道:

“萬幸火很快就被撲滅,所以燒火的痕跡都保存得相對完好。

“根據麻繩斷裂處的痕跡,可以量出繩子大約是五寸粗細。而根據剩餘蠟油的量,又能推測出,蠟燭大約是一尺幾長,用的是唐山港附近出產的石蠟。

“這種蠟燭坊市上都有銷售。

“所以,我們買了一批一樣的蠟燭,用同樣粗細規格的麻繩,係上裝滿桐油的鐵盤。”

李明猜到了對方的思路:

“你是要做實驗?”

狄仁傑點點頭:

“是的,做了不止一次。

“我們用縱火犯同樣的配置,在同樣潮濕的台風天氣,燒了一百次係著油盤的麻繩。

“將這一百次恰好燒斷的時間全部統計起來,求取算術平均……”

啊啊啊頭好疼好疼,師傅彆念了……文科生李明一聽“算術”倆字兒就頭疼欲裂。

“那結論是?”

李明也受不了這段魔音貫耳了,忍不住打斷道。

“結論就是,從設下機關,到燒斷繩索、引發可以被觀察到的火焰,需要大約兩刻鐘。”狄仁傑道。

李明微微點頭:

“兩刻鐘,也就是戊時一刻……

“那時候發生了什麼?”

在李明的記憶裡,大約是什麼也沒發生。

當天晚上,明、唐兩邊的大臣正在進行親切友好深入的交流,宴會廳裡沒有發生什麼特彆的事情,李明也並沒有留心時間。

就算留心了也沒有用,因為牆上又沒有掛個大鐘。

唯一能確定的是,當時大約沒有大臣提前離席。

在皇帝第一次請客的時候就敢開小差出去撒尿,就這種情商的人,基本也就告彆政治舞台了。

“當時,正好是席間歌舞助興的伶人退場時間。”

狄仁傑道。

“哦。”李明點點頭,“然後呢?”

“然後,就是地點。”

狄仁傑繼續條理清晰地分析著。

“起火的地點相對來說比較好確定了,就是守衛第一時間發現火情的地方,同時也是這套小機關被發現的地方。

“在柴房的牆角,連接廚房後門的走廊上。”

為了避免混亂、被歹人找到渾水摸魚的機會,宴會途中柴房是關閉的,做飯所用的煤料事先已經置備在廚房之中,以備大廚們隨時取用。

反正煤炭的熱值高,輕易燒不完的,不必來回進出柴房取用。

李明點點頭:

“就如我所料,那人並沒有進出柴房的權限,應是個外人。

“再然後呢,該是作案經過了。”

再然後,三言兩語就說不完了。

“我通過詢問當時的在場的人員,大致還原了現場的情況。”

狄仁傑隨手拿起紙筆,刷刷畫了起來。

隻是寥寥數筆,一張囊括尚食局、柴房和中間廊道的草圖便躍然紙上。

“根據詢問,在伶人獻藝退場前後,剛好碰上宮女傳菜。在這個節骨眼上,後廚曾發生了一些混亂。”

說著,狄仁傑又在結構草圖上點了幾個點。

“這是當時時點,各個宮人所站立的具體位置。這是經過多方交叉確認,由我在現場還原的布局。

“這些點代表守衛,一直待在原地;這些點則代表宮女,在大廳和廚房之間來回移動。禦廚則全員守在灶台邊,雖然有所走動,但是他們都嚴格遵守規程,一步也沒有離開廚房……”

狄仁傑一邊講述著,一邊在草圖上畫著箭頭,旁邊標上時間戳,這代表各個時點、各個人的動線圖。

在講述案情的時候,他抬首挺胸,中氣十足,全然沒有平時裡謙卑膽怯的模樣。

李明安安靜靜地傾聽著,臉上毫無波動,心中卻是驚訝不已——

彆看狄仁傑說得輕巧,在草圖上貌似隨性地點了幾個點。

他這是把事發之前每個時點、每個人具體在什麼地方,全都給還原出來了啊!

這得有多大的工作量,光是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

“因此,根據所有人的交叉證詞——”

狄仁傑將草圖轉到李明這邊,又在代表“柴房”的地點畫上了一個圈。

整張圖已經被名偵探畫得密密麻麻,布滿了點、動線和時間戳。

但是,唯獨柴房周邊卻是乾乾淨淨,什麼痕跡也沒有。

“基本證明了陛下推理的正確性。

“在縱火事件發生時,守衛、宮女和禦廚三方後勤人員,都沒有機會接近柴房。

“放火的另有其人。”

啊這……李明嘴角抽搐。

繞了一大圈,敢情是為了證明或者證偽我的推理啊?

“嗯,也是。這樣做也沒毛病,比較嚴謹。”李明鼓勵地拍拍小老弟的肩膀。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李明的推理說破天也隻是有理無據的瞎猜而已。

如果把這當成不容更改的金科玉律,乃至於當做辦案的指導方針,最終耽誤了案情審理,那真這輩子就有了。

彆看狄仁傑平時一口一個“明哥陛下”,真到辦正事兒的時候,他不會把皇帝放的屁奉為圭臬。

實事求是,是李明最欣賞狄仁傑的特質。

“那麼,你說的那個‘另有其人’的其人是誰?”

回到正題,李明追問道:

“在那個時間點,靠近柴房的如果不是宮人衛士,也不是大臣,那又會是誰?”

李明追問道:

“你又是如何調查發現,那個人和百濟國有關的?”

狄仁傑掏出了一迭厚厚的文本。

“陛下的推理完全沒有問題,衙門裡的下人並沒有出現內鬼,大臣當時都集中在宴會廳,也暫時沒有發現可疑之處。

“隻是,根據衙門的出入記錄,當晚在國務衙門的,並不隻有這些人。”

李明朝那文本瞟了一眼,發現那是一套名冊。

記錄人員出入國務衙門各區塊情況的名冊。

李明的治國治官思路,是“外鬆內緊”——表麵上寬鬆隨和,沒什麼皇帝架子。

實際上軍人政治、特務政治、威權政治,一個都不少,隻是都在暗處,不容易被第一時間察覺而已。

而這種特質,也自然而然地體現在了國務衙門的守衛係統之中——

名義上,門禁隻有一個看門大爺,對進出衙門的外來人員進行登記。

但事實上,外來人員可以活動的區域是受限的,各區塊都有暗哨分布。對於逾越限製區域的外人,即刻製止。

禦廚所在的尚食局更是如此。

不但閒雜人等絕對不能靠近,就算非閒雜人等,穿越“廚房”、“走廊”、“柴房”等不同區塊時,都有專門的暗哨在暗中觀察、記錄。

他們和明哨一起,為帝國的核心編織了一張不打擾、但又密不透風的防護網。

而現在,這道網又案件調查提供了重要線索。

“根據記錄,除了宮人和大臣以外,還有其他人獲準接近——或者說,獲準路過尚食局及周邊的走廊。”

狄仁傑道。

李明眉毛一挑:“誰?”

“其他人員。”狄仁傑道。

“譬如當時退場的伶人,便是獲準暫時經過尚食局那條走廊的人員。”

李明:“是伶人?不,他們和百濟並無關係……”

狄仁傑:“……陛下,我隻是拿他們打個比方。

“除了伶人以外,在那個時間段,還有一人通過了那條走廊。”

“誰?”

“殺雞的幫廚!”

“雞?”

李明的舌尖一下子就湧出了水煮雞胸肉特有的那股粗纖維觸感。

專殺百濟國烏骨雞的幫廚??

“大宴當日,百濟烏骨雞都是先殺的。為陛下和群臣置備食宴,不論成品最終滋味如何,但原材料一定得是最新鮮的。”

狄仁傑不動聲色地黑了一嘴明氏減脂增肌餐,繼續推理道:

“但在尚食局的廚房殺雞,萬一鬨得雞飛狗跳,會嚴重影響廚師出菜。

“所以一般由幫廚在庭院處理完生肉,立刻端給廚師。

“而根據尚食局的內部規程……”

狄仁傑又從懷中掏出了第二本厚冊子——上麵赫然寫著《國務衙門後勤管理辦法》——嘩啦啦翻了起來。

“根據規章製度,幫廚在不少於兩名守衛的見證下,處理好雞以後,由幫廚本人經過特定線路,將肉送到後廚,守衛陪同。

“此舉是為了堵住任何一方往雞肉裡添加毒藥的漏洞。讓幫廚送雞、守衛護送,也是為了讓兩個部門的人互相監督,杜絕單一部門被滲透的隱患。”

狄仁傑道:

“而且,那條送肉的路線,恰好經過柴房通往尚食局後門的那條走廊。

“在混亂的時候,他有充足的時間隱入柴房的陰影,布置燒火的小機關。

“更重要的是。”

狄仁傑咽了口水,繼續說道。

“根據記錄,除了那個百濟的幫廚以外,沒有其他人在那個時間段接近柴房。”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