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 第364章 學會哥的運營

第364章 學會哥的運營(1 / 1)

推荐阅读:

“頂住!就算死也不準後退半步,否則就給老子去死!”

程知節提著劍親臨前線,雙眼通紅如血。

朔州危急,戰事緊急,他的意識都模糊了。

幾名士兵狼狽地從戰線上退下來,哭喪著臉在那兒乾嚎:

“將軍,實在不行了,我們的人都快被打光了……”

“打光也不能退!變成鬼也給我死守大唐的江山!”

程知節氣急,一腳踢翻那個士兵,搶過他的矛,將自己手裡的禮儀短劍丟棄。

“沒有人?老子難道不是人?跟我上!”

主將親自上陣,殘餘的唐軍將士頓時士氣大振。

“願誓死追隨將軍!”

哀兵必勝,唐軍氣勢如虹,竟然還真頂住了敵人的衝擊。

深山之中,鳴金之聲陣陣。

已經衝到了朔州城大門的明軍就像按了暫停鍵,立刻回收部隊,從進攻的箭形陣排成防禦的圓形陣,退回了茫茫深山之中。

“贏了!”

唐軍一陣歡呼。

雖然是一場慘勝,雖然大家都被揍得遍體鱗傷,鼻青臉腫。

但你就說有沒有贏,有沒有把大明侵略者驅逐出去吧。

歡呼的將士之中,程知節望著明軍退卻的方向,表情一點也沒有放鬆,反而越繃越緊。

以明軍進退有據的架勢,他們絕對不是被唐軍擊敗的。是留了餘力的,而不像唐軍繃到了極限。

隻要鼓鼓勁,剛才那一波,明軍是真的可以推平朔州城的。

但他們就不,他們就要打打跑跑,不占領城池,就放唐軍風箏。

而明軍這樣的操作不是第一次了,最近一直在上演。

大致流程就是,山裡突然鑽出一支明軍部隊,拔掉唐軍的斥候,然後一波推到城下,用重型機械開始哐哐砸門。

朔州城不像中原,沒有那麼多時間和資源用來加固城防。

就算程知節想亡羊補牢,可時不時的幾塊巨石砸下來,啥加固工程都白費。

為了城門不被破,唐軍不得不每次都出城應戰。

在一番野戰後,次次都以明軍主動撤退告終。

但是唐軍次次都是慘勝,傷亡損失要比對方大得多——

儘管明軍也幾乎次次都丟棄一大堆重型裝備,但是明軍有錢,燒得起。但唐軍可是實打實的死一個少一個。

而且,明軍的攻勢就像溫水煮青蛙,越來越猛烈。

唐軍發現,要把他們驅逐出去,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迎戰所造成的傷亡正在穩步上升。

對麵在打什麼主意,稍有經驗的將領都能一眼看穿。

“不以占領城池為目的,而以削弱我們的兵力和補給為目的麼……”

程知節直齜牙,但是毫無辦法。

因為朔州就立在這裡,好比一個靶子。

明軍想什麼時候進攻就什麼時候進攻,什麼時候休整就什麼時候休整。

但是作為防守方,唐軍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萬一兩邊的日程安排錯開了,朔州真被人家一波捅穿,那樂子就大了。

唐軍不能失去朔州,就像大唐不能失去長安。

現在幾萬唐軍主力被壓縮在山西狹小的地界內,再退就要被包餃子了。

更何況,朔州還是唐軍的重要糧倉。

也得感謝財大氣粗的大明。

在朔州失守之前,在這兒囤了不少糧食,因為當時糧道被斷,無法支援當時在並州火並的明軍,所以都積壓在了這兒。

要是朔州的倉庫丟失,不但程知節的部隊,連晉陽那邊都得跟著餓肚子了。

因為他們已經有幾天沒有從關中大後方拿到任何補給了。

之前來自大後方的補給雖然不大夠,但好歹還能時不時地投喂一點。

但是就在幾天前,後勤線路突然就斷絕了,整個唐軍就指著朔州的這點存糧過活。

這讓程知節肩上的擔子陡然重了起來。

“大後方到底在乾什麼呢?!”

…………

“李明親征,汾河斷流。我軍補給斷絕,蒲州淪為孤城,皇帝攜皇儲北逃……

“這都什麼和什麼?!”

晉陽府中,李世民讀著李世績從蒲州寄來的急信,讀到一半就不想看下去了,氣哄哄地把紙揉成一團,丟到一邊。

他已經腦梗過一次了,不想再得腦溢血。

在他的座下,阿史那社爾和郭孝恪交頭接耳:

“汾河就是我們窗戶外的那條河吧?斷流了嗎?今天出門還好好的啊?”

“……”郭孝恪腦門上點點點:

“這是比喻的說法。我軍的汾河補給線路被明軍艦隊切斷了。”

阿史那社爾恍然大悟:

“難怪這段時間我軍隻能吃朔州的小米……唉真可惡,明軍怎麼這麼壞啊!”

“這就壞了?嗬,李明的陰謀還遠遠不止於此!”

李世民斜了手下人一眼,又丟出了另一份戰報。

“程咬金的消息,朔州告急,請求增援。”

“怎麼又要增援?”李大亮忍不住嘀咕一句。

“每隔三日就要求增援,動輒就要兵要武器。”

“他在朔州都在乾什麼,把晉陽當成什麼地方了?這裡並沒有無限的兵源給他啊。”其他將領也在竊竊私語。

李世民把手掌壓了壓,示意眾將安靜:

“這倒不怪盧國公,關鍵是他的敵人,李明在朔州策劃著什麼。”

阿史那社爾若有所思:

“難道明軍以朔州為切入口,不斷地消耗我軍的力量?”

李世民點頭道:

“沒錯。對麵是料定了我軍的汾河補給線被斷、隻能依賴朔州的糧倉、必須死守朔州的戰略困境,在那兒放我們的血。”

“從作戰風格來看,朔州方向的明軍主將應當是蘇定方、薛仁貴吧?

“那二人擅長小規模山地戰,在朔州山地不斷襲擾消磨我軍,正是他倆的強項,也是那些從赤巾賊轉化而來的明軍的強項。”

諸將聽得神色黯然,恨恨地罵道:

“明軍卑鄙,儘耍些陰謀詭計!”

“嗐,什麼陰謀啊。”李世民不禁搖頭苦笑:

“這是陽謀。”

汾河水路被斷,明軍瞄準的就是唐軍不能再失去朔州倉庫的這一窘境,不斷地用小股部隊騷擾此地。

小規模山地戰可是明軍的舒適區,而且部隊規模小,通過翻越太行山的陸路,補給也完全跟得上。

唐軍自然知道如此,但還是不得不把珍貴的主力部隊投入到這一血肉磨坊之中。

陽謀無解!

“大汗,北有李靖,南有李明,我們……該如何抵抗啊?”

阿史那社爾有些麻爪了。

其他諸將也是一籌莫展。

這次輪到唐軍被斷糧了。

至於明軍嘛,一路在河北療休養,一路在汾河大吃特吃,根本不必擔心給養問題。

而唐軍如果繼續耗在山西,坐吃山空,那肯定是大劣無疑,吃棗藥丸。

但唐軍要若是撤出易守難攻的山西,失去了華夏北部最大的屏障,那對大唐江山來說更不啻於滅頂之災,馬上就藥丸。

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這仗打得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一個個來,北邊的李靖還可以讓程咬金再頂一頂,我們先著手解決最火燒眉毛的危機——

“那就是,李明的大部隊已經攻略了中原,從南邊殺過來了。”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個沒有笑意的弧度。

這一言,讓座下諸將臉色大變。

對啊,李明都親自出馬了,那做的肯定不僅僅是斷個補給線那麼簡單。

那是明軍的大部隊!

他們從南邊殺上來了,要和李靖一起,給大唐最後的希望來個兩麵包夾芝士!

補給的問題是解決了,因為被這麼一波捅過來,唐軍未必能撐到把補給耗乾的那一天。

“嗬……李世績那廝,多半是沒聽朕的話,沒有用鐵索封死汾河,讓明軍的戰艦暢通無阻……

“唉罷了罷了。”

李世民無奈地拍了拍腦袋:

“郭孝恪。”

“末將在。”老郭戰戰兢兢。

“你去收集城中鐵器,打造成鐵索八十一道,在城南的汾河上依次布設,阻攔明軍的戰艦。

“這個任務,你應該不會和朕討價還價吧?”

郭孝恪虎軀一震,立答:

“必不辱命!”

現在沒人敢私議太上皇陛下腦洞大開,居然要封鎖河運要道了。

因為他們的對手,李明,腦洞更大。

“沒那麼誇張,在河水兩岸釘幾個釘子而已。”

李世民平靜地安撫兩句,又道:

“李大亮,你領一支精兵南下,去接應皇帝一行,護送他們渡過黃河向西。

“他們和無頭蒼蠅似的,朕擔心他們把朕的後妃驚著了。”

“是!”李大亮鄭重叩首。

接著又安排了其他的任務,便宣布散會了。

唐軍諸將心事重重地離開了

李世民一個人坐在龍椅上,深沉地呼吸著。

他的心緒漸漸恢複了平穩,嘴角勾起一個彎彎的弧度。

“李明那廝,戰略戰術安排得相當妥當啊,好一個南北對進。

“南邊用戰艦掐斷補給線,北邊再騷擾後勤倉庫,配合得好哇!”

他的語氣摻雜著憤怒、無奈和欣慰,複雜極了。

“那廝的戰略一直很可以的。先把我軍主力騙到行路不便的山西,用李靖的部隊拖住,然後自己橫掃中原,兩路夾擊,一舉贏得天下……

“吾還是錯怪李世績了,吾的戰略眼光也還是狹隘了,隻看到了山西一地,而沒有放眼全國。

“李明那廝,才是真的眼光夠高深長遠啊!

“從請封遼東開始,他就一直在策劃今日之事麼?”

李世民自言自語著,臉上的微笑變得苦澀。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雖然他實在不想承認。

…………

“哪有什麼高明的戰略可言?

“我軍能在戰場上取得如此進展,靠的是戰略嗎?”

李明蹲在燉湯的砂鍋邊,朝著薛萬徹和契苾何力搖著手指。

薛萬徹不服氣了:

“依據陛下您的指示,我們把唐軍騙得團團轉,又斷他們的補給,又把他們包圍了。

“這怎麼就不能說明您是戰略天才了?”

契苾何力在一旁幫腔:

“調虎離山,釜底抽薪,兩麵夾擊。”

李明反問:

“要完成上述的戰略部署,靠的是奇思妙想嗎?

“還是我們比唐軍多得多的士兵和戰艦?”

這一問,臥龍鳳雛就開始撓腦袋了。

還得是薛萬徹反應快:

“經您這麼一說,好像如果我有這麼多士兵,我覺得我也能將天策上將打個落花流水。”

契苾何力默默捂臉。

還得是你老哥臉皮夠厚啊。

“是吧。所以你看,我就算帶著你倆,也照樣能一路北伐暢通無阻,勢如破竹,將最精銳的唐軍打得潰不成軍。

“李衛公在北邊也未必能打得這麼順利吧?”

薛萬徹和契苾何力覺得李明陛下在內涵他倆很菜,但他倆沒有證據。

“嗯,不錯,野鴨子燉好了。”

李明說著站了起來,用筷子撥拉著砂鍋裡鴨子。

“行了,彆東想西想的。吃了這麼多天的魚,咱也終於能吃到山珍野味了。”

他用筷子插住鴨子,撕扯下一條腿來。

是的,在連續吃了好幾天的魚以後,李明不必再繼續吃魚了。

因為他和他帶來的明軍,已經登陸上岸了。

他和兩位心腹愛將站在一座小山峰上。

山腳下,幾位明軍戰士正在打掃戰場,收容俘虜的唐軍士兵,收繳戰利品,埋葬死者。

“快點吃吧,吃完我們得跟上了。”李明啃著鴨腿,一邊招呼兩位手下。

這時,一位精乾的士兵報告道:

“陛下,戰場已經打掃完成,戰果和戰損也已清點完畢。

“此役我軍殲敵三千,其中殺敵千餘人,俘虜二千。我軍傷六百,亡一百五,大獲全勝。”

在戰後的短時間內,就完成了清點工作,計數精準到個位數。

若讓李世民看到,又得感歎一番。

隻是在明軍陣營中,這屬於基操勿溜。

“嗯,辛苦了。”

李明揮退了戰士,擦擦嘴邊的油。

在背景的更遠處,明軍的大部隊排成整齊的隊列,如同一條蜿蜒的巨龍,正在向北方行軍。

伴隨著這些步兵的,是一艘艘像小山包一般高大的艦船。

訓練有素的龐大軍隊,先進齊全的裝備,海量的物資補給。

以及在這一切背後支撐著的,雄厚的國力。

這是靠區區“戰略”就能積累的優勢嗎?

這是勢!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