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六月中旬的一個傍晚,趁著雨水過後的涼爽,劉培文蹬著車子朝頤和園的方向奔去。
到了西苑,他推車打聽了半天,終於在西苑通往頤和園的同慶街上,找到了一個外觀看起來非常簡樸的四合院。
唯一與其他四合院不同的,是這裡的門口做了一個鐵牌子,上麵清楚地寫著“維蘭西餐廳”。
這個餐廳在外麵看起來並不高檔,但實際上是燕京第一家民營的西餐廳。老板之前一直是西餐主廚,退休之後,自己弄了這檔子買賣。
劉培文走進餐廳四處觀瞧。在中式的四合院裡,采用西式的裝潢和餐具,頗有些混搭的味道。
不得不說,對於這個時代來說,略顯超前了。
今天這地方,是鄧有梅定的。
雖說是劉培文掏錢請客,但是畢竟是找鄧有梅幫忙,他定地方,非常合理。
不過老鄧還是挺貼心的,定的地方離燕京大學騎車隻要二十分鐘,省了劉培文不少力氣。
劉培文到地方的時候,鄧有梅還沒來,汪增其和程建功卻已經到了。
汪增其是從鄧有梅那邊蹭來的,程建功則是從燕大蹭來的。
“還是人家培文大方,你看看,今天帶咱們開洋葷!建功,我怎麼沒看見你請客呢?”
“我請?我哪有錢請?”程建功訴苦。
作為一個三十多歲,開始步入中年的男人,他口袋裡的幾個子兒,那都是老婆賞的。
幾人說說笑笑,鄧有梅姍姍來遲,一旁跟著一位穿著墨綠色連衣裙的女士,正是韓伍燕。
“喲!老鄧,出雙入對,叫人好不羨慕啊!”汪增其張口就來。
鄧有梅翻翻白眼,全當沒聽見。倒是韓伍燕過去大大方方根幾人打了招呼。
“小燕過來也不是蹭飯,”鄧有梅強行解釋,“他們之前做的中國作家專題發表之後,在香江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這事兒不都過去了嗎?”程建功沒聽明白,“還有後續?”
韓伍燕笑吟吟地解釋道。
“在香江的報道,列舉了專題裡所有作家的代表作品,基本上就是每篇作品,引用上那麼一小段,結果後來,就有人聯係到我們,想在香江刊發培文的作品。
“我先賣個關子,你們猜猜是哪一部作品?”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程建功率先作答。
“《步履不停》?”汪增其隨口說道。
劉培文眼看著這兩個人,總覺得他們裝傻的樣子很可愛。
香江的讀者,會喜歡草原愛情故事,會喜歡兩代人的親情糾葛?
怎麼可能,香江的讀者,最喜歡的肯定是武俠、戰鬥、奇幻、血流成河!
生活壓力這麼大,誰有耐心看嚴肅,肯定看爽文啊!
“你倆也太客氣了,怎麼都不猜《雙旗鎮刀客》呢?”劉培文吐槽。
程建功嘿嘿一笑,“我沒說《黎明之前》那是給你麵子!”
作為有一定陣營色彩的諜戰小說,《黎明之前》就算在香江有人喜歡,也有人不想讓它被人喜歡。
“是星島日報。他們從咱們這邊的刊物上,已經讀過培文的這篇小說,覺得非常適合在他們那邊刊發,所以就托我過來問問。”
“這種報紙刊發,稿費怎麼算?”劉培文直截了當,反正錢不到位總是不行的。
“一般的新人作者,如今的稿費低的在千字三四十港元,像你這樣作品好,但是在香江沒名氣的,大約能到一二百吧,相當於千字三五十元人民幣。”
“那您給那邊回個話,既然是報紙發行,我也不問什麼版稅,價格不低於千字400,否則免談。”
“培文,你這是要獅子大開口啊?千字400,那就是千字一百人民幣!比國內整整高十倍啊”程建功驚歎。
“老程你彆這麼沒見識!”劉培文搖搖頭,“香江的名家,大概是能做到一個字一塊港元的。”
“嘶!”程建功倒吸涼氣。
“培文你說的,那是金鏞、倪框那樣的名家了。”韓伍燕笑著說,“不過我覺得你要千字400說得過去,那邊一些知名作者,也能有這個數,我去跟他們談談看看。”
劉培文眼睛一轉,想起什麼,又補充道:“對了,他們既然在報紙上連載,我可以找找我修改前的舊稿子,上麵比現在多出幾千字的打鬥場麵,肯定更吸引人。”
“那太好了!”韓伍燕一臉驚喜,“香江的讀者喜歡打鬥,如果這部分內容多的話,肯定更多人喜歡。”
“那就拜托大姐啦!”劉培文一臉嬉笑,“事成之後,我單獨請您吃飯!”
“哎?”鄧有梅不爽,“怎麼?我呢?”
“老鄧你叫喚什麼,韓姐是你什麼人啊?”劉培文直接反問。
鄧有梅不說話了。
倆人自從三月份挑明了態度,如今經常相約同行,出雙入對,但要說什麼關係,現在卻還朦朦朧朧。
“行了行了,先點菜先點菜!餓了!”汪增其打了個圓場,老鄧這才來了精神,要來了菜單給大家介紹。
按照西餐的節奏一樣樣點好,劉培文算下來,居然覺得有點便宜。
“酸黃瓜2毛錢一份,豬排8毛錢……這西餐,還不如全聚德貴嘛!”
“你瘋啦!什麼都跟全聚德比?”鄧有梅嘲笑劉培文一句,這才伸出手,“稿子呢?”
劉培文扭頭從包裡翻出幾遝稿紙。
“小說其實我修改得差不多了,但是畢竟題材是燕京市民生活題材,有很多細節的東西,我吃不準,還得老鄧你幫我拿捏一番!”
鄧有梅自得地哼了一聲,接過稿子,草草讀著。
等開始上菜了,幾人吃著西餐聊天,倒也覺得彆有一番情趣。
“這也吃不飽啊?”程建功皺著眉頭看著眼前的一小份罐燜牛肉。
刀叉也用不習慣,感覺不如筷子。
“一會兒給你要麵包!”老鄧揮揮手,示意彆打擾。
又過了半晌,他終於把最後一遝稿紙放下。十幾萬字,哪怕囫圇吞棗、匆匆翻閱部分內容,也花了他一個小時。
“培文,我真服了!”鄧有梅歎道。“你在那個鏡春園77號,住了還不到一年吧?”
“從去年十月到現在,八個月。”
“半年多。半年多你就能寫出個這麼個玩意兒,你這腦袋到底什麼做的?”
鄧有梅看著小說裡妙趣橫生的對白和讓人心酸故事,長長歎了一口氣。
“有些細節確實不對,不過大體上已經很好了。”
“是嘛!”劉培文聞言大喜,就這評價,這頓飯就沒白吃。
“具體的東西你容我兩天,我仔細看完了,一塊給你說。“
“老鄧!”劉培文一臉鄭重,“我可是想把這篇投給人民的,你可費點心啊!”
從立誌寫作,到如今快一年的時間,劉培文著作頗豐。
但是說到去人民投稿,他一直沒嘗試。
其實對他來說,這個目標已經不難了,隻是,他一直想用一部有意義的作品,來開啟這段旅程。
如今他覺得,這部《沒事兒偷著樂》,就是他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