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季漢大司馬 > 第737章振興關中

第737章振興關中(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四月,長安。

長安舊宮內,霍峻整理著從各處收集而來的關中水渠輿圖,已是漸有所得。

關中自從秦漢兩朝數百年開發以來,形成了密集的關中水利網。如仔細研究,因氣候、地理問題,可大體分為渭水南北,關中東西四塊區域。

渭北諸河發源於黃土高原,故各支流河水常會大量泥沙入渭,常會堵塞泥沙,需格外依仗人手的疏通。如以鄭國渠為例,開鑿水渠以來,泥沙會不斷淤積,最終導致灌溉麵積減少。

渭南則因河流發源於秦嶺,河流眾多,短小流急,容易形成夏澇問題,故渭南人工水渠不多,僅需注意洪澇問題。

關中東部雨水少於西部,加之京師在關東,故東部的水渠多於西部,且關中容易發生乾旱地區也在關中東部。

因而關中水利網,東北多於西南,北防泥沙淤積,南防河水洪澇。

當霍峻了解關中水資源分布情況,便知關中的治理重點,非長安所在的京兆尹,而是渭北的左馮翊。

同時,尚書台上呈的西漢戶籍數據也驗證了霍峻的想法,關中三輔中,左馮翊近有百萬人口為最多,右扶風次之,京兆末之。

左馮翊為何人口最多,看其治下的水利設施,基本就能明白緣由。因為不僅有秦國修建的鄭國渠,還有漢武帝時期修通的白、龍首等水渠。

鄭國渠巔峰有四萬頃灌溉,白渠能灌四千多頃,龍首渠有七千多頃。如加上其餘河渠所灌溉的田畝,左馮翊治下絕不下五萬頃良田,甚至超六萬頃良田。

故霍峻可以肯定的說,南漢定都長安的關鍵,在左馮翊能否振興,迅速恢複農業生產。

當明確複關中,首興左馮翊的治政思想下,霍峻讓眾人舉薦具有屯農經驗的長吏治理馮翊。

經蔣琬的舉薦,南郡太守呂乂進入霍峻的眼中。

呂乂,字季陽,南陽人。其父呂常隨劉焉入關,因天下大亂,道路阻塞問題,呂乂隨其父留居益州。

劉備平蜀之後,重用具有經濟之才的南陽人王連。王連又向南漢朝廷,舉薦了同為南陽人的呂乂、杜祺、劉乾等人。

呂乂初任新都縣長,因體恤百姓,治民有度,繼而升遷為竹縣令,後任江陵縣令,再遷南郡太守。

任南郡太守期間,兼任督農,負責供給諸葛亮大軍的軍糧,政績出眾。

瀏覽呂乂曆年升遷檔案,聽取徐庶、顧雍二人評價,霍峻遂招呂乂入長安。

“來人可是南郡太守呂季陽?”

霍峻將手中的水利輿圖放下,打量從江陵星夜兼程而來的呂乂,問道。

呂乂衣著樸素,拱手而拜道:“蒙相國傳召,乂特至長安拜謁。”

“坐!”

霍峻指了指一旁的席位,笑道:“可知孤為何千裡急招季陽入關中?”

呂乂沉吟少許,說道:“因戰亂頻繁之故,關中三輔凋敝,百姓避戰隱匿。無大治,不足以為京師。相國招乂至京,當為三輔民事。”

“善!”

霍峻讚許點頭,說道:“左馮翊為三輔糧倉,其農不豐,京師百官然魏人舊官屍位素餐,未有大治馮翊。今水渠不通,道路堵塞難行,教化不通,郡中戶籍百姓僅有五萬餘口,非能吏不足以任之。”

說話間,霍峻讓侍從將左馮翊水利圖交於呂乂,說道:“季陽可先觀此圖。”

呂乂盯著水利圖,沉吟說道:“乂聞黃河水多泥沙,不知涇、洛二水何如?”

“涇、洛二水起於上郡舊地,上郡內崇山峻嶺,治內多高原。黃河水之所以多泥沙,非大河天生所有,皆因上郡失泥沙。二水源高原,河水下注渭水,水中自多泥沙。”霍峻說道。

呂乂思考許久,說道:“鄭國渠引涇水而東注洛水,今河渠不通,多半因泥沙淤積之故。鄭白渠為關中之命脈,今治左馮翊,當先疏鄭白渠泥沙,引水灌田畝,此為振興馮翊之根本。”

頓了頓,呂乂補充說道:“昔葛相西入巴蜀,為治都江堰,征丁一千五百人護之,並立堰官管轄。今治鄭白河渠,可仿葛相舊政,國置渠官,征丁為卒護之。”

“河渠暢通,輕傜薄賦,招納流民,累計數歲,糧給京師,馮翊可興。然具體疏通河渠之事,非乂所能妄言,還需親察鄭白渠,詢問善水利者。”

霍峻滿意頷首,問道:“孤欲令季陽為左馮翊,不知願否?”

呂乂未有多思,當即答道:“乂不才,願任左馮翊,為漢效忠,振興郡縣。”

左馮翊雖與尋常太守的品軼相同,但卻是銀印青綬,位與九卿同。顯然如能在左馮翊位置上乾得出色,因臨近京師之故,政績能入朝堂,呂乂的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說著,呂乂遲疑幾許,說道:“馮翊百姓稀少,今欲通河渠,人手恐有不足。”

“孤已命司隸校尉,顏扶風出治下百姓助之。”

霍峻說道:“且孤已向陛下請詔,令關中士民歸鄉,以實關中人口。且滅魏之後,葛相當會遷關東大族入關,以豐關中戶籍。”

“相國顧慮周全!”

在如何快速恢複關中人口上,大漢高層已有三個方案。

其一,吳楚士族、將士如有願到關中者,朝堂將會賞賜無主田畝,改為京畿戶籍。

其二,逃到南方的關中戶籍歸鄉者,皆免賦稅三年,儘可能激勵關中人歸鄉。

其三,將曹魏高官大族儘數西遷,不準留居關東。

三策並行,至少能為關中帶來一、二十萬人口。一旦關中人口數量上來,加上水利設施恢複,關中元氣將會迅速恢複。

在如何治理左馮翊上,霍峻與呂乂聊了許久,直到臨近中午,霍峻才放呂乂離開。

下午時分,霍峻午休半個時辰,司馬芝則奉命求見霍峻。

稍微整理衣冠,霍峻請司馬芝入堂。

“芝拜見相國!”

霍峻讓司馬芝暫坐,讓侍從奉上茶水,問道:“子華近日與諸卿走訪長安內外,可有所得否?”

司馬芝上呈奏疏,說道:“略有所得,芝以為長安舊城今已廢棄,不如擇地重建長安城。”

翻閱奏疏,霍峻蹙眉說道:“重建長安城,恐耗費巨大,今如能重修長安宮牆,則可省下大量錢財。”

司馬芝多有為難,說道:“自前漢末年以來,關中常年混亂,城門半數坍塌,閭裡消失於世,井水苦澀,汲取困難。今據闞澤言,長安東北,今後恐無水井可用。”

“今時修繕長安城,其錢財消耗亦是甚巨。且因用水問題,人口激增,井水必然不足,汙水難以排泄。為長遠而計,芝與諸卿以為不如重修新城。”

秦朝的鹹陽城跨渭水南北兩岸,西漢的長安城在渭南修建,二者地段不同。

曆史上,隋之所以重修長安城,除了長安宮宇朽蠹,城池破敗不堪外,更多因長安城排水出現問題,導致飲用水為鹹鹵。且長安城使用數百年,地下水出現下降,供水上也出現問題。

故多重原因下,隋唐不得已在龍首原建造新都大興城。

如今三國時期,長安城供水、水質上不至於像北周那麼惡劣,但已有惡劣的趨勢。為了長遠考慮,司馬芝、闞澤等人則希望重建長安城。

司馬芝擔心霍峻重建宮宇花銷大,說道:“相國,魏置都城於雒陽,其宮宇宏大。今重建宮殿,可將雒陽宮建材用於新城。且重建新城,工程浩大,不必急於一時,可分多年建造。”

聞言,霍峻思考少許,問道:“若重修新城,可有新址可用?”

“有!”

司馬芝拱手而拜,說道:“據闞澤走訪關中河水,推演水流變化走向,其以為不如至舊城以南建城,其有高原名龍首,山川秀麗,臨近河水。縱渭水大洪,亦難淹及宮城。”

當初秦鹹陽城在渭水南北建都,雖得到渭水之利,但洪澇問題解決不了。西漢在渭南重建長安城,則是考慮到渭水洪澇問題。

“過些時日,勞諸君隨孤至龍首,以觀新城選址。”霍峻說道:“如地址無誤,五月重修新城。”

“諾!”

司馬芝拱手而拜,問道:“今葛相拒守不戰,不知陛下、葛相何時還師?”

霍峻輕抿茶水,笑道:“孔明拒守不戰,是為已得破敵之要。不出所料,秋季之時,孔明必破賊寇。至於歸京~”

考慮許久,霍峻說道:“河北郡縣眾多,孔明秋季破敵,冬時則能安河北,明歲春將能班師。”

司馬芝盤算了下日子,說道:“當發十萬人建新宮,恐需七、八月能成。陛下如早至關中,則可暫居未央宮;如新宮已成,可至新宮理事。其餘新宮,可徐徐建之。”

大漢新城不可能就一座新宮,未來必定有三——五座宮殿。

當初西漢開國,建長安新城,分期建成長樂、未央二宮,再修建宮殿外圍的城池;漢武帝時期,興建北宮、桂宮、明光宮和建章宮,擴充上林苑,建章宮等。

“不必著急!”

霍峻擔心用民過度,說道:“天下初安,不宜濫發民力,今可將日子延期一年。陛下與諸卿至京,可暫居未央宮理事。”

“諾!”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