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六年,二月。
劉禪下詔興四路大軍北伐,外稱六十萬。另詔相國霍峻西行,負責營建長安,整頓關隴邊防。
霍峻在孟津送彆大軍,為了體驗雒陽入長安的水道險灘,乘舟舸西入關中,考察三門峽危險河段。
為何考察關洛間水道,核心在於了解關中的漕運問題。長安與關東的聯絡通道,分彆為水路二道,水路為黃河,陸路為崤函道。
按道理而言,走黃河水路漕運更為方便。然因三門峽河段的險峻問題,對漕船的正常航運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從關東運往長安的漕船在經過三門峽時,不熟悉水道者常會覆沒。
今定都長安,霍峻不可能不親自了解下傳說中奇險的三門峽。
三門峽河道上,數十艘大船逆流向上。
霍峻駐步船頭,觀察山水形勢,卻可見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河中竦石桀出,水流湍急,其之險峻堪比長江三峽。
“鬼門峽之名,名不虛傳!”
見河道如此險峻,楚人出身的霍峻並未慌張,反而讚歎其形勢,說道:“與大江三峽相比,險峻毫不遜色。”
同行京畿官吏,神情苦笑連連。
他們因三門峽水道險峻為由,希望能讓霍峻走崤函道入關中,然卻被霍峻以識水情為由,拒絕從陸道入關。
眾人本以為霍峻見到三門峽會頭疼,不料從小見慣了大江急流的霍峻,絲毫不畏懼三門峽險灘,反而是興致盎然點評其形勢。
“相國身遊大河江湖,膽氣駭人,非我北人可比!”
魯芝拱手說道:“然北人多不習舟舸,漕運走行三門峽,舟舸多有沉沒,人員錢財多有損失。如能解三門峽險灘之難,則黃河漕運無憂矣!”
霍峻手撐龍鱗劍上,問道:“可有知兩漢漕運之事者?”
“有!”
京兆尹顏斐拱手說道:“稟相國,前漢為通三門峽,遣人開三門峽棧道,令纖夫拖拽漕船逆行,歲歲整修,故能得關東漕糧。彼時運關東穀入長安者,因河流湍悍,一石米能有八鬥入關,則為善事。”
“徐、淮錢糧漕運,因路途遙遠,損耗頗多,不比冀、兗,故而次之。揚州糧輜入關,其故如上,更次之。”
不論是黃河三門峽,亦或是長江三峽,在漕運逆行時,大多會用纖夫拉船,在纖夫的幫助下,將漕船渡過水急險灘。
漢唐以關中為都時,在治理三門峽河道時,無不是采用開鑿棧道,常派人維護險灘。
霍峻沉吟少許,笑道:“諸君為北人,不識南北水勢,江船不得入淮,淮船難入汴,汴船不得入河。故之所以沉沒,非因水勢險峻,而因外人不識水情,唯鄉人深知利弊。”
“欲解關東漕運入關,可行分段漕運,為江、汴、河,水情不同,不宜以一船行千裡,當因各水情造船,置漕官,教水卒,以為漕運。”
頓了頓,霍峻整理了下思路,繼續說道:“以孤之見,江船至江都,淮船至彭城,汴船達河陰,河船至渭口。若渭與、河水情不同,當造渭船達長安。其間各所置倉庫,互相轉運。”
天下江、淮、漢、濟、河,霍峻皆有走過,可以說是對不同地方水情非常了解。
或許在外人眼裡,天下都是河水,沒有什麼不同。但作為率兵北伐的霍峻,可以非常負責地說,天下河水各不相同,江船可以入黃河,但是其中條件苛刻,必須河水大漲才能通行。
如想解決漕運帶來的問題,必須采用專業化管理,即因地製宜,建造相應的船隻,專門訓練漕吏用於漕運。
並在各河的交彙點上,設立由中央垂直管轄的倉庫,一段一段向下轉運,用專業船隻,專業官吏,負責漕運問題,以解決錢糧入關中的漕運問題。
至於三門峽河段,依舊可以使用西漢的政策,用纖夫拖船過險灘,然僅將舟舸、水卒專業化,專門用於航行三門峽河段,這將極大減少船隻沉沒風險,減少漕糧的損耗。
聽著霍峻講述新漕法,曹魏舊官瞬間明白其中的利害之處,培訓專門漕吏運糧,將會因長期工作的專業性,從而保證漕運的通暢,儘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更彆說專門設計貼合河道水情的船隻了,論造船技術之發達,船匠之專業性,南漢居當今世界之首,設計符合河道的漕船不成問題。
魯芝、顏斐、長孫楊等魏人舊官,互相對視幾眼,臉上不得不露出敬服神情。
魏亡的不冤啊!
困擾關中與關東、江淮的漕運問題,在霍相國手裡竟這般輕易解決,難怪陛下在詔書裡言,盛讚霍相國文武並濟世無雙。
今仗不僅打得猛,治政水平也是一流水平!
實際上,霍峻所提出分段轉運的漕運法,不得不說是漕運史上的創新點。
因為在唐中期之間,漢唐因關東水情不同,一直未采用專船專運,導致漕運損耗不小,以至於唐皇室經常要到洛陽就食。
直到裴耀卿、劉晏二人上任,經二人推廣新漕法,采用專船、專運,無鬥米因水事而沉覆。加上其他的政策配合,關中糧草得以大規模囤積,這讓唐皇室不再需要前往洛陽就食。
北宋延續舊策,在與西夏連續上百年的戰爭中,關中從未出現缺糧問題。
今霍峻所欲推行的分段漕運,足以讓南漢未來很長時間內,不會因關中凋敝,京師缺糧,又不得不返回洛陽就食的尷尬性問題。
司馬芝拱手而拜,問道:“新漕法雖好,但欲造專船,還需從吳楚抽調船匠北上造船。”
“善!”
霍峻思考片刻,說道:“彭城、江都、河陰需要大倉,各水需有舟舸。令揚州船匠造千艘河船,汴、淮、江三水,因需造水船,以便漕運。”
說著,霍峻看向尚書仆射蔣琬,問道:“孤欲為國置轉運使,負責四水漕運轉運,不知公琰可有舉薦人選?”
蔣琬斟酌幾許,說道:“稟明公,琬以為侍中費禕才智過人,可令其負責督辦漕運。”
“善!”
“今表費禕為兩河轉運使,儘快推行漕運新法。陛下平河北,最早今歲入關中,最晚明歲入長安,令費禕不得有誤。”霍峻說道。
“諾!”
費禕在曆史上本因被諸葛亮欣賞,繼承馬謖地位,快速升官。但今彆說馬謖了,費禕在人才濟濟的大漢中,實在排不上名號。幸蔣琬依舊賞識費禕,今特舉薦費禕為轉運使。
關中與關東、江淮的漕運問題,因新漕運法的施行而得到解決。當下入了關中,便是關鍵的關中現狀問題。
關中今之現狀,需要麵對小冰河時期給關中帶來的氣候影響問題。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屬於小冰河時期。但幸運的是,南漢未來不是處於下行的小冰河時期,而是屬於上升階段。
小冰河時期,王朝因麵臨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問題,加上國內內部矛盾激化,最終導致亡國。
但在霍峻看來,之所以許多王朝在小冰河時期亡國,並非小冰河直接導致王朝亡國,而是小冰河作為催化劑,加速了王朝內部矛盾,最終導致其滅亡。
簡單而言,小冰河時期最大的影響就是土地產出減少,許多種水稻的田隻能改種小麥,種小麥的地方改為種粟。
土地產出減少,國內政治動蕩不安,官吏**橫行,而百姓人口數目卻在增加。糧消人多之下,因饑餓爆發大規模起義,則是不足為奇了。
如果是新興王朝,遇見小冰河時期,或許情況則就不同了。
因為新興王朝人口稀少,土地拋荒嚴重,遠遠達不到上限。以滿清為例子,開國雖遇見小冰河,但因開局人口少,加上氣候恢複,以及作物改良問題,維持了三百年上下。
今關中坐落於北方,小冰河直接影響其農業產出,當今下自然做不到漢唐巔峰時期的人口上限,擁有數百萬人口。
但彆忘記了,南漢所管轄的關隴,經曆了三次羌亂,兩次軍閥混戰,關隴戶籍上的人口僅四十餘萬人,距五百萬的農業人口上限,差了快有十倍。
更彆說日後如果恢複河套、陝北諸郡,關西疆域麵積進一步增加,所承受的人口上限,將會進一步增加。且隨著氣候的趨近溫暖,人口承受將會上升。
小冰河對南漢的影響,對當下而言或許不利,但隨著時間推移,氣候的逐漸恢複,反而有利大漢。未來關西人口承受不住,漕運無法解決糧食供應問題,則就是後任者之事。
小冰河時期所帶來的氣候不穩定,需要大漢建設更多的水利設施,大規模推行小麥種植,以確保小冰河的氣候對關中農業降到最少。
畢竟漢末時期的關中水土尚在,陝北、河套被遊牧盤踞,在某種程度上有利於恢複生態。日後大漢也可以推行種樹政策,儘可能維護關中生態。
故此番霍峻西入關中,更多是要恢複關中水利設施,建設關隴邊郡的防禦體係,以及思考是否重建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