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江州。
諸葛亮瀏覽來自漢中的戰報,嘴角的笑容格外引人注目。
見狀,鄧芝好奇問道:“軍師,漢中戰事何如?可是大捷?”
諸葛亮將書信遞給鄧芝,笑道:“霍督從東巴道奔襲漢南,搶占漢山。夏侯淵督軍迎戰,被黃老將軍所殺,曹軍潰敗,逃至漢北。今米倉道已被疏通,興霸將軍率萬人入漢南,與大軍彙合。”
“曹軍推舉馬超為帥,後撤紮營,以退為進,阻霍督渡河。今我軍占據漢南險要,已解沔陽之圍。”
鄧芝閱讀書信,頓生敬佩之情,說道:“漢中之役,寇遏守險要,難以救援。不料霍督效長平舊事,發賨人之兵,越巴山之險,襲至漢南,斬敵將夏侯,蓋此之用兵,天下能匹及者寡。”
諸葛亮起身撫扇,回味霍峻的作戰前後布置,感慨說道:“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霍督善動敵寇,奇正相融,致敵於己,兵勢如隼,一擊毀節,蓋得兵法之精髓。”
孫子兵法僅有十三篇,六千字,惜字如金。在戰術篇目中,孫子花費大量筆墨去談戰術,但若提煉孫子的核心觀點,八個字足以概括,即‘致人而不致於人’。
何謂‘致人而不致於人’?
無它,即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將敵人調動起來,而不是被敵人調動。後世強調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便有此意。
誰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誰獲勝的概率就大。
至於如何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則是個非常廣漢的話題,地形、軍士、統帥、後勤等一係列的主客觀因素,都會影響到戰爭的主動權歸屬。
霍峻穿越以來,或許是軍事天賦被點亮,對於捕捉戰機的能力格外的強,對戰爭的理解也格外的深。
軍事是門科學,通過勤奮學習可以達到普通水平,但要成為大軍統帥還需要天賦。
鄧芝放下書信,說道:“軍師,今夏侯淵被斬,漢中曹軍恐慌,沔陽之圍又解。如此說來,曹軍或許不日將撤!”
聞言,諸葛亮望著堂外的景色,惆悵地歎了口氣,說道:“夏侯淵戰死,就怕曹軍不撤,反而加派兵力啊!”
“加派兵力?”鄧芝略有驚訝,說道:“軍師可是言曹操會親率大軍入漢中?”
“今之形勢利於敵,而不利於我。”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我軍越長江而戰,伐蜀之糧輜,走數千裡糧道入蜀,轉運至益州,雖得水運之利,但逆水行舟,折損不少,糧輜耗費不計其數。”
“劉璋困守蜀地,我軍兵力二分,隔有千裡,不便調度。以漢中之兵獨禦中原之兵,此乃兵家之大忌也。”
說著,諸葛亮麵露憂慮,說道:“曹操素善用兵,以今下之形勢,又聞夏侯淵被斬,必會親率軍士南征漢中。”
“若按軍師之言,曹操親征漢中,今當益兵漢中,以便霍督統兵禦敵!”鄧芝建議說道。
諸葛亮眉頭微皺,說道:“今若欲兵漢中,兵從何來?糧草又從何出?”
“漢中居崇山之中,十石之糧轉運漢中,恐剩一石。且大軍糧草,需發百姓徭役。然巴地初下,能為霍督運糧,已是不易。何況益兵漢中,大發民役?”
益兵漢中,諸葛亮豈能不知?
核心在於巴地已無兵馬可調,而且調兵增援漢中,也需要民夫運糧。像漢中這種山地地形,一兵配三民可不過分。
曆史上劉備打下巴蜀,休息三年,方才北伐漢中。但曆時半年的漢中之戰,最終打得蜀漢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硬生生從曹操手上拿下漢中。
今之位麵,蜀地未下,巴地初附。若非長江聯通益、荊、揚三州,水運便利,單靠巴地供給霍峻、關羽二軍作戰,後勤早崩了。
當下即便有兵有糧,也缺少民夫為大軍運糧,若強行大規模征調巴地百姓,必然引起規模性叛亂。
在漢中那個地方打仗,真就是互相折磨,後勤難度拉滿,誰打誰痛苦。
“這~”
聽諸葛亮這麼一說,鄧芝也犯了難。
諸葛亮於堂中踱步,說道:“形勢雖不利我軍,但我軍亦非毫無辦法!”
“請軍師示下!”鄧芝說道。
諸葛亮輕撫羽扇,笑道:“張魯現居江州,有勞伯苗代亮請之。”
鄧芝眼睛微亮,似乎明白了什麼,拱手笑道:“軍師英明!”
“善!”
諸葛亮望著窗外的山景,持扇而思,心中在醞釀著如何協調好西、北二方的戰事。
西麵戰事,即關、張、趙三軍取蜀。關羽拿下了廣漢郡,將白水、葭萌二關也收入囊中,今兵馬已過綿竹,不日將與張飛彙合。
趙雲降服江陽太守程畿,又克犍為,兵進成都。李嚴已在南安上任犍為太守。張飛破沱江三峽,因兵少之故,留屯新都,等候關羽的兵馬。
三軍彙合成都,劉璋收縮兵力;霍峻據漢南,曹操征漢中……
然不知過了多久,侍從通報,說道:“軍師,鎮西將軍已至堂外。”
“隨我出迎!”
諸葛亮收斂心神,整理衣服,帶著左右出迎張魯。
“亮見過張公!”
“有勞軍師出迎!”
張魯隨諸葛亮入堂,問道:“軍師讓人請魯,不知有何要事?”
張魯對自己的定位也明確,他歸降劉備後,除了當吉祥物外,也就在漢、巴二地能發揮作用。今諸葛亮請他上州府,肯定是有事找他。
“張公快言快語!”
諸葛亮請張魯入席,說道:“公居漢中時有二十載,亮心中有惑,不知公能否為某解疑?”
“請言!”
諸葛亮輕撫羽扇,憂愁說道:“霍督奇襲漢南,斬殺敵將夏侯淵,已解沔陽之圍。然曹操聞夏侯淵戰死,勃然大怒,欲親率大軍征之。”
“今漢中兵寡,大軍深陷蜀地,亮欲勸主公放棄漢中,命霍督退守蜀道。待巴蜀安定之後,興南方之兵,再征漢中。不知張公意下如何?”
“這?”
麵對諸葛亮的提問,張魯有些猝不及防。他怎麼也沒想到,諸葛亮會谘詢這方麵的問題。
“請張公教亮!”
張魯沉吟良久,說道:“孔明欲舍漢中而取成都,非明智之舉。漢中者,巴蜀之咽喉。山道雖是崎嶇,但巴山難為天險,故無漢中則巴蜀無障。”
“且曹操親征南下,非是為取漢中,而是為取蜀爾!”
“時曹操若據漢中,必起重兵伐巴蜀。巴蜀一日三驚,即劉公至此,亦不能安人心也!”
“劉璋,守戶之犬,見曹操來援,必堅固守之心。重兵不能克城,寡兵不能阻敵,曹操、劉璋表裡呼應,益州則難為劉公之所有!”
“故以魯之所見,漢中不可讓,無漢中則無巴蜀。禍止於門戶,則巴蜀民安。”
諸葛亮為張魯倒茶,請求說道:“張公之所言,開亮之頓悟!然漢中兵寡,今亮欲益兵增之,苦無兵士可用。”
“且即便有兵可用,但巴地初下,民心難附,轉運糧草,征發百姓,數以萬計。處理不善,巴地將生民變,此為亮所憂之事。”
張魯臉色微正,沉聲說道:“方今之事,巴中無分漢夷,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北援漢中,不可遲疑!”
聞言,諸葛亮大喜過望,說道:“張公於巴中素有名望,可否助亮一臂之力。”
“既是軍師之言,魯豈敢不從?”張魯應道。
“善!”
漢中之重,諸葛亮怎會不知道?
他用舍棄漢中的話為由頭,試探張魯願不願幫劉備。但凡張魯有心幫劉備,以他的見識必會勸諸葛亮不要放棄漢中,拚死將曹操攔截在漢中;如果張魯不願幫劉備,便會認同諸葛亮舍棄漢中的建議。
這個的試探是必須要有,如果沒張魯真心的幫忙,諸葛亮供給漢中作戰的難度又要上幾個台階。
果不其然,張魯有心幫助劉備,點出漢中對巴蜀的重要性,並表示要發巴中漢夷幫助前線作戰。如此之下,張魯通過了測試,得以讓諸葛亮接納他入府。
至於張魯的話,他投降劉備,全家老小在武漢。實際上他除了幫助劉備,已無多少的選擇餘地。
如果不幫劉備,致使劉備戰敗,漢中失守,這將意味著他將失去之前投降所得到的東西。沉沒成本太大了,這讓張魯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利用天師的身份,發巴中漢夷教民支援戰場,這是他當下唯一能做的事。
諸葛亮與張魯寒暄幾句,張魯便告辭離去。
鄧芝尋機問道:“漢中有張魯相助,可發徭役運糧。然漢中兵寡,將如何是好?”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三軍伐蜀,蜀地已多被我軍攻下,唯有成都及數縣不克。今猛攻成都得不償失,何不如抽調兵馬增援漢中,留部分兵馬於成都外。”
鄧芝麵露疑惑之色,問道:“這是為何?”
諸葛亮笑了笑,說道:“一緊不如一鬆,我軍聚眾兵圍城,成都若是固守,短期難以破城。何不如減少兵力,留兩萬大軍於成都外,既可援漢中,亦可尋機敗敵,趁勢取城。”
“軍師英明!”鄧芝讚揚道。
如果劉璋不降,即便是重兵包圍,成都多半也打不下來,還不如抽調伐蜀兵力增援漢中。留下兩萬軍士與成都對峙,其兵力不多也不少。
如果劉璋見取蜀部隊變少,命人率軍出戰。那時如果劉璋戰敗,成都人心將會大亂,劉璋大體也沒固守的想法,多半會投降。
若劉璋據城不出,這相當於是幫助劉備。等到曹操兵退,守住漢中,劉璋自己就投降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伐蜀兵馬減少,可以讓軍士就食於成都外圍蜀地郡縣,不用江州供給。省出來的糧草可以全部投入到漢中,保障漢中的後勤。
諸葛亮根據兩邊戰事的進展,重新安排投入資源的優先級。畢竟資源就那麼多,無法兩頭兼顧。
早期諸葛亮傾斜資源給伐蜀大軍,讓他們儘快拿下蜀地。
如今劉璋僅剩一座成都城以及周圍的縣城,在那負隅頑抗。漢中戰事愈演愈烈,一旦讓曹操得到漢中,巴蜀不存。故而要將之前投入到伐蜀的資源,轉移到漢中那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