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季漢大司馬 > 簡傳+評語(免費番外)

簡傳+評語(免費番外)(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漢紀·霍大司馬世家》:“霍大司馬峻者,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初荊州兵戈,與兄篤,於鄉裡合部曲數百人。治《毛詩》《管子》《商君書》,師馬融之徒。……”

“中祖伐曹,峻隨軍參議。軍至博望,遇夏侯惇,敵軍兵眾,諸將欲退,峻獻計於中祖,遂破惇。語在中祖紀。歸軍時,因峻有國士之才,中祖夜謁之,谘問平天下計,語在徐庶傳。……”

“峻累為軍功,魯王表辟為參軍,門下聽用。初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於魯王琦。琦深懷憂懼,與中祖親昵,亦深器峻。峻因琦厚遇,常為其謀自安之術……”

……

“章武六年,中祖於黃鵠病篤,召峻至台,屬以後事,謂峻曰:“朕因君方有漢之根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平天下。若君不棄,嗣子願以君為父,功成之日,君可受領疆國。”

“峻涕泣曰:“峻幸蒙陛下賞識,得有今日之盛,不敢不儘忠效力”。中祖詔敕高宗,以峻為父,以亮為母,另選張飛、陸遜、徐庶三人輔。”

“秋七月,封峻大司馬,開府治事,領徐州牧。國中軍政,事無大小,鹹決於峻……”

……

“峻身率諸軍攻齊魯,甲兵驍勇,戎陳整齊,破走孫權,旋下青、徐,兵震華夏,天下恐怖。遂詔封峻為齊王,峻辭謝王爵。於是授九旗、鑾駕與峻,出入如天子。”

“是時,中原大江之北,悉聽峻命,總都督天下事。降人見之,以君禮跪拜之,號稱‘權皇帝’……”

……

“建興九年,冬十月。峻率驍騎,自雁門出其不意,直趨敕勒川以逼之,一破胡庭。軻比能敗走白道,被延所擊,逃亡漠北,語在魏延傳。遂複定襄、朔方諸郡,斥土界自大河北至於陰山。”

“時漠北深遠,離境三千裡,諸將以為不可追。峻意畢其功於一役,遂曰:‘軻比能雖敗,人馬尚眾。若至漠北,重建王庭,道遙阻深,則死灰複燃。欲平北禍,當兵入虎口,擒殺軻比能。’”

“建興十年,春二月。軻比能至昭莫多立帳,峻督軍疾進,橫行大漠,師至餘吾水,逼其牙帳十五裡,虜始覺。軻比能聚眾死鬥,兵大破之。”

“自單於軻比能,小單於暾偉則以下,凡鮮卑貴族大人,被擒殺者二十八人,俘男女數萬口……峻登臨北海,去塞三千餘裡,鐫功刻石,紀漢威德,行亙古未有之事。”

……

“及峻薨,追封楚王,諡為武成,不與諸卿同,葬於舊昌陵,殯禮同天子,墓製比及諸侯王。詔策曰……”

“武成王著兵法,書以三卷成冊,一卷軍國,次卷論術,末卷治軍,共有篇目三十六,凡三十六萬五千六百七十一字。”

“涉經略國策,天下地理,治軍兵術,天文水情,三軍建製。兵法玄妙,是謂平天下之術,當藏於台閣,以為大漢國典。”

“讚曰:武成王以英豪之姿,起於市井之間,確然秉誌,會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千裡下江東,背水破夏侯,笠澤降孫氏,是有開拓揚州之功。”

“曹操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舉百萬雄兵南下,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時人無不驚懼。王雄烈豪邁,膽略兼人,摧曹操於金口,複楚人之業,定南北之基。”

“觀王雄略內斷,英猷外決,兵動若神,威震華夏,乃折衝扞難之臣。時中祖半途而崩,王受漢室之寄,主國政,治軍事,擁幼君,破曹丕,匡扶朝事,北伐中國。”

“百日殄孫權,旬月斬王淩,二度破胡庭,揚國威德,四海是震,蠢爾蠻夷,莫不賓服,論功績,韓、白不能及;言韜略,蓋勝孫、吳。”

“王握六師,一語可亡天下,權重至此,然臨大節而不改舊誌。厚禮二朝,輔弼漢室,實行開創。雖伊尹、周公,何以加此!”

“昔霍光柄持朝政,然因家人亂政,遭致禍事。今王後賢惠,善進知退,齊治王宅。故傳國後嗣,世受恩典,治三韓之土,何其盛哉!”

-----------------

南漢

劉禪:“仲父天降之人傑,生知王佐,訓師如子,料敵若神。昔漢室衰微,曹賊作亂,中原淪陷,漢失天命。父輔先帝,再造漢業。及朕繼位,三伐興漢,匡扶社稷,皆仲父之功。”

諸葛亮《論功臣》:“昔者韓信將兵,因河北分裂,故得以橫掃。今武成王帥軍獨拔勁敵,未嘗挫折,功不世出,略不再見,威下雒陽,天下布恐,其功乃難於信也。”

陸遜離長安惱怒之言:“葛君短於應變,諸將寡有知兵。今武王病薨,孤無懼天下。”

霍範滅高句麗,謂眾人語:“先君興複漢室,兩度破胡庭,兩漢無人可及。我今犁庭掃穴,難以稱道。”

諸葛恪《答複薑維書》:“武王以萬騎橫掃大漠,威震四海。今胡夷進犯西域,望君勉之,勿失我望。”

劉裕登臨長安:“昔武成王以南勝北,伐平天下。孤下長安,功績可稍比矣!”

李世民論霍、韓:“前漢以**為家,是賴淮陰之策。後漢伐北興業,皆因武成之功。觀二人功績,武成略勝之。”

評曹操、霍峻:“中漢之末,用兵強者莫過曹、霍。曹操臨危製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而萬乘之才不足。霍峻深諳正奇,破敵無數,韜略勝操。”

李淵讚李靖:“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其功唯漢之霍峻可比。”

李世民策問衛公(李靖)。

太宗問曰:“古今用兵之勝者,莫過於武成王。其術何如,君可比乎?”

李靖答曰:“用兵之法莫乎正奇,霍峻以正奇之術將兵,變化無窮。且霍峻機敏,臨江湖治水師,行陣戰用步卒,襲敵陣以騎卒。”

“昔孫武所謂‘形人而我無形’,霍峻深諳之,故三軍相輔相成,謀略正奇變變幻,何愁不能威臨天下?”

太宗曰:“朕之正,使敵視以為奇;朕之奇,使敵視以為正。故有虎牢擒二王,洺水破武周。霍峻將兵之術,朕常以為然!”

李靖拜曰:“陛下神聖,迥出古人,非臣所及。”

太宗曰:“卿舅韓擒武嘗言,卿可與論孫、吳,然卿自料能與霍峻比乎?”

李靖曰:“臣雖平蕭銑,撫嶺南,安江淮,襲下虜庭,然若與霍峻比,靖愧有不如。峻為漢創業,猶如君上,靖輔唐安天下,不能及爾!”

杜牧:“古今用兵之強者,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白起,三漢有韓信、霍去病、衛青、霍峻、諸葛亮……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績等。如此人者,皆為一時之傑。”

唐立武廟,主祭薑子牙,副祭霍峻,另有八哲。左列分彆為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右列張良、孫武、吳起、衛青、李勣。

宋元

趙匡胤:“南漢霍峻、諸葛亮、陸遜,習通儒學,立有大功,諸將當效之。”

趙光義:“昔霍峻以陣圖治軍,朕當效之。”

司馬光:“世或以霍峻為首建大功,為中祖陰侍劉琦,定吳楚,分兵鎮淮,退曹操,脅中原。受托遺命,伐河南而有之,掃鮮卑於大漢,故南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峻之功也。”

“如以韓信比之,信既不能順高祖,亦不能聽蒯徹之說,行三分天下之事。然比高祖、中祖二帝,高祖有負於信,而中祖無負於峻。”

“夫峻、亮之所以能輔政二十餘載,未複呂、霍之故事,既有二人公心執一,亦因中祖、高宗二帝重情,君臣互信至此,亙古未有。”

蘇軾:“武成用兵,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以水破城,乘火敗敵。三軍應會,諸軍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

嶽飛:“昔武成王率江楚之眾,三伐定天下,驅車出大漠,行亙古未有之事。飛不才,願為官家赴湯蹈火,驅除胡虜。”

趙九:“朕如有武成王輔佐,天下將能歸一,胡虜得以賓服,四海將為臣妾。”

朱熹:“霍峻雖無背大義,但陰侍劉琦,實為其過也!”

文天祥:“中興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或能收複中原。然不識君上,反遭慘禍,終難效武成王之事。”

成吉思汗讚木華黎道:“昔霍峻以天子權經略中國,今太行以南,望君能效霍峻。”

忽必烈:“古今名將,唯白起、韓信、霍峻、李靖四人。”

朱元璋北伐謂諸將:“霍峻統帥六師,從江淮北伐,得以興平天下。今諸軍出江淮,當崇前人之舊功。”

朱元璋:“大將軍(徐達)謀勇絕倫,東征西討,削平群醜,克濟大勳,今之功績堪比霍峻。”

朱棣:“霍去病封狼居胥,竇憲燕然勒石,霍峻鐫刻北海,皆為漢室驅胡之績。朕五伐大漠,開拓疆域,永樂之盛,當邁三漢。”

嚴嵩:“明初徐達之勳德才望,不弱霍峻之右。”

王世貞:“南漢本應難興,然皆因武成王峻。其之難,在獨臨強敵;其之易,在秉持國政。如無英主當朝,諸葛亮輔佐左右,恐為嶽飛之前事爾!”

史可法:“恨國朝無霍峻,難以行中興之事。”

康熙:“霍峻秉持初心,為國儘忠;諸葛亮鞠躬儘瘁,死而後已。故為人臣者,當以霍葛二人為鑒。”

曾國藩:“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功最盛者,莫國霍、葛,二人生長於楚,……”

民國

大炮:“我等之中興,乃南朝之劉備、霍峻、諸葛亮,今滿洲皇帝,便是曹操、司馬懿。我等起兵驅逐滿洲,即如霍、葛二人率兵北伐。”

光頭:“中國兵法之專家,始於戰國之時,前漢之韓信,後漢之霍峻,唐之李靖,各有所得,各有所長,諸君當細讀三將平生,習讀兵書,以滅賊寇。”

圖書館員:“劉備前半生之所以不如曹操,實因他太過重情誼,又缺乏戰略指導。直到有霍峻、諸葛亮的加入,才有劉備的崛起。所以我們不能自以為是,需要吸收更多的有誌之士,不能講究輩分。”

……

“霍峻陰侍劉琦,雖有不少人說。但在我看來,霍峻的選擇是對的,劉琦缺乏統一的才能,當時如果想與曹操對抗,唯有選劉備上位。當然了,霍峻算是靠譜,因為他的奔走,才有劉琦一脈被封為魯王。”

……

“劉備病逝的時候,如果強行推年幼的劉禪治國,南漢彆說三興,恐怕還會被曹魏給滅了。”

“正是因為劉備選擇了霍峻,才有了南漢一統天下這件事。而後天下太平,霍峻又選了諸葛亮當執政人,才有著名的‘建興中興’,所以我們需向劉備、霍峻、諸葛亮學習。”

……

“霍峻不僅打仗靈活多變,善於利用水、火,更精通步、騎、水三軍配合。我們不能固執,需要向霍峻學習,發展海軍、空軍,以及其他兵種。”

……

設計師:“作為封建製時代的政治家,霍峻不值得提倡學習。但卻對於霍峻提倡數學,致力於發展農業,造福百姓的行為,需要我們值得學習了解。”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