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由於一路的拜訪、講學,李贄耽擱了不少時間,好歹是在吏部規定的最後期限內抵達了京城。
作彆了執意要送他的學子——沿途上講學的收獲之一。
李贄獨自拉著驢車走向了城門。
京城九門稅不收人頭稅,卻還是收商稅的。
李贄拉著學子送的驢車進城,車上一堆土特產,城門處幾門差役執意要盤查。
可惜差役碰到了硬茬,李贄引經據典駁退了盤查的要求,曰孝宗初,禦史陳瑤言,崇文門監稅官以掊克為能,非國體。乃命客貨外,車輛毋得搜阻。
反正就是孝宗年間,就有詔令,除了檢查客貨外,不得隨意搜查阻攔車輛。
城門的稅官本想物理反駁,但在搜出他赴任國子監的文書後,還是被李贄的道理說服了,總算通情達理地沒檢查驢車,給他放進了京城。
李贄昂首挺胸進了城門。
隨後在看到京城屋舍價格又漲了些許後,變得垂頭喪氣。
這就是他為何磨蹭這麼久才來京城的緣故。
京城居,大不易。
李贄是真不想來京城,甚至說,他從來都對做官沒什麼興趣。
他已經不記得,他是怎麼被一步步逼到如今這個情境的。
八歲時,他心中就燃起了熊熊烈火,言稱自己倔強難化,不信學,不信道,不信仙、釋,故見道人則惡,見僧則惡,見道學先生則尤惡。
十二歲時,意氣更甚,一篇《老農老圃論》,挖苦孔子。
十四歲時,讀《尚書》,直言朱熹的批注臭不可聞。
他曾以為,自己是天命不凡的人物,是曆史的主角,日後著書立說,早晚將這些所謂的聖人甩在身後。
後來,他發現自己錯了。
不是錯在他不如這些聖人,而是錯在,這些所謂的聖人,有太多門徒了。
多到整個天下,都是這些聖人的條條框框,讓他舉步維艱。
所謂孔子一狗犬吠,百狗從焉,並不是他看不起孔子——已經逝去的道德人物,他也無心貶損。
他看不起的不是孔子,而是孔丘身後這群野狗!
十五歲時,為了童試,他昧心品悟起了所謂的儒學經典,四書五經。
十七歲時,父親逼迫鄉試,讓他撿起了此前看不起的理學經典,朱子《傳》注。
二十一歲時,李贄眼睜睜看著,因為自家窘迫,娶進來的新娘黃氏,不得不幫人做針線活,吃粗糧野菜。
年僅十五歲的妻,勤勞賢淑,作為長嫂更是“待娌姒如同胞,撫諸從若己出”,他又怎麼能忍心要求其,與自己一同安貧樂道?
終於,李贄在做官之事上,他妥協了。
向父親妥協,向妻兒妥協,也向條條框框妥協。
好在,他天賦還算不錯,二十六歲考取舉人,三十歲外出為官。
奈何,李贄做夢也沒想到,所謂的當官來錢快,是哪種方式。
同流合汙?還是出淤泥而不染?
年輕氣盛的李贄,選擇了道德操守。
遺憾的是,大明朝的俸祿,給他結結實實上了一課。
他曆任河南輝縣教諭、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國子監博士,過得可謂窮困潦倒,終於,在他三十八歲時,他的妻女,生生餓死在了輝縣……
李贄一路上神色複雜地看著京城的一磚一瓦。
妻子死後,他回了京城禮部任官,卻因跟上司有矛盾,主動上奏“厭京師浮繁,乞就留都”。
彼時,他曾暗中發誓,決然不會回到這個是非之地。
至於為什麼又被召了回來……因為皇帝允諾,可以“不被人管,俸祿翻倍,安心治學”。
他抱著想信,又不全信的糾結心態,李贄未帶家眷,獨自趕回了京城。
京城還是他記憶中一般,車水馬龍,摩肩接踵。
李贄有些不適應地靠路邊走著,省得遇到什麼不必要的麻煩。
恰好看到家麵攤,簡單的四張桌子,擺在路邊,豎起一塊牌子,上麵寫著“麵“,煤灶煮著麵湯,咕嚕咕嚕冒著熱氣,勾動了李贄的饞蟲。
他想了想,走上近前,將驢車拴在樹上,一邊喊到:“店家,給我來二兩麵!”
李贄今日還未就食,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正好也歇歇腳。
不多時,店家就端了碗麵上來。
“客官您慢用。”店家說著,放下麵碗。
店家正要轉身乾彆的活,李贄突然臉色一沉,一把拽住了他。
“你等會!”李贄拿起筷子,挑起碗中的麵,“你這哪有二兩!”
那店家被嚇了一跳,連忙安撫他。
放低聲音告饒道“這位爺,咱們小本生意,哪裡會短你的稱,況且差爺們隔三差五來查,給我膽子我也不敢啊。”
李贄窮苦慣了,是個較真的人。
店家口中的“差爺查稱”他知道,在京兵馬指揮領市司,每三日一校勘街市度量權衡,稽牙儈物價。
但他同樣也知道,這些店家,隻要繳足了份額,就能讓差役們眯一隻眼睜一隻眼。
李贄不管這些借口,隻揪著不放道“我就問伱這麵,有沒有二兩!”
店家連連告饒,卻見眼前這人無動於衷,終於鬆口道“客官,這樣,我給您補個炊餅。”
李贄這才緩和了神色,放開了店家“炊餅隻能算短秤賠的!這碗麵,我還是得少你一文!”
店家苦笑,拱了拱手轉身取餅去了。
李贄這才施施然坐下,大口吃起麵來。
眼睛不時看向店家,防著他往餅裡吐口水,耳中聽著彆的食客談天論地。
“……有這般才智不去考科舉,怎麼窩在小報寫?”
“你懂個屁,你看這設定,什麼弼馬溫,不就是禦馬監嗎?還有這些官場黑話,依我看,多半是哪個官場退下來的老手。”
“胡扯!有明證嗎,就在這裡瞎咧咧!?”
李贄看著兩人腦袋擠在一塊看新報,突然想起自己落下兩期西遊記沒看了。
恰好店家上前送炊餅,李贄朝店家努努嘴“店家,這兩期的新報有嗎?”
店家想婉拒,又怕這廝找麻煩,思前想去,還是轉身拿了兩份新報來。
交到麵前這客人手中的時候,還不忘囑咐一句“小心彆弄壞了。”
李贄擺了擺手,將報紙拿在了手中。
本是打算先,就著麵條大快朵頤。
結果一眼掃過,就被大版大字吸引了目光。
李贄皺眉喃喃自語“從善惡論……學習……的態度與方法?什麼鬼名字!”
本著批判的態度,李贄放下西遊記,先看起來這篇顯得有些殘障的東西。
看到開頭……哦,原來是皇帝啊,他這才想起此之前,皇帝索要先天之人的事。
也難怪,十歲少年,正是對善惡疑惑的時候,李贄對這個年紀的思辨水準,放寬了容忍度。
況且用先天之人作為明證,無論如何,思路還是有些新奇。
且讓他看看有了什麼結論?
當當他看到皇帝妄下論斷的時候,又搖了搖頭。
區區一人,怎麼能下定論呢?
正要腹誹一番,看到結尾一句,又挑了挑眉。
這小皇帝,似乎潛質還不錯。
李贄沒有第一時間去,反而又看向了下一期新報。
畢竟此前從未有報紙,刊載皇帝的經學討論,任誰都會好奇,想看看後續。
但,下一期更讓李贄出乎意料。
乃是說,皇帝在上月二十九日,宣布成立一座新學府,特為求明證之用。
三十日,皇帝下詔,求問“如何求得明證,如何確認明證真偽”,言之有物者,可於新學府掛職,賜吏身,領月俸十兩。
百姓、監生聞訊,爭相議論。
十一月二日,也就是昨日,遊商程大位揭榜,麵刺皇帝善惡論明證之疏漏。
曰,善惡之論,區區一例不足以定證,或有十例、百例,儘皆如此,才可稱之為明證。
同時,其人既然至今混沌,豈能隻讓內臣導於善?
亦應再一人導於惡,二者相比,才可證明。
皇帝聽聞,主動召見了程大位,當麵承認了自己的不足,稱讚道“這才是朕想要的解惑啊”。
上下詳談甚歡,而後一同定製,暫定善惡論研究方法為“試驗法”。
又以程大位之言,試驗法所得,必然應有可以重複實現的特征,否則不可稱之為明證。
再有,試驗法當有對比,一正一反,宛如一陰一陽,否則隻可稱之為片麵明證,不取也。
並賜程大位新學府客座教諭身份,領月俸十兩,不必坐班。
李贄看完後,對這部分討論儘數略過,眼睛死死盯著“掛職”、“月俸十兩”上。
他招來店家,問道“店家,這新學府建在哪兒?”
自己得去瞅瞅,有官身能不能兼任。
……
與此同時,乾清宮。
皇帝陛下今日睡了個懶覺,天亮透了才起床。
今日先帝原配太後,移入先帝陵寢,與先帝合葬。
祭祀大事,合當輟學一日。
而後朱翊鈞便吩咐了駙馬都尉許從誠代皇帝祭祀,自己躲了個懶。
政事交由內閣,兩淮的事托付給了海瑞,朱翊鈞總算是沒什麼急著辦的事了。
接下來插手京營,倒是可以徐徐圖之,他記憶中,顧寰應該死得挺晚。
朱翊鈞伸了個懶腰,喚來宮人替他更衣。
思考著是稍後是去校場,還是去工部問問朱衡大船的事。
恰在這時,張宏神色有些緊張了進了殿。
甚至主動接過了更衣的活計,自作主張驅退了宮人。
不等朱翊鈞發問,他就小聲道“爺,昨夜慈慶宮著火了。”
朱翊鈞猛然醒過神“母後傷著沒?”
他第一反應就是問起陳太後的安危。
這時候要是燒死個太後,影響就太惡劣了。
張宏連忙道“火勢當場就控製住了,隻傷著幾名太監宮女,太後相安無事。”
“之後太後命奴婢將慈慶宮的人都扣住,親自逐一盤問。”
“奴婢本想遣人到乾清宮給陛下稟報,但太後又疑心奴婢要送人離開,給奴婢也按住了。”
張宏三言兩語就說清了原由,還特意點明了為何沒有第一時間來稟報。
那種情況,他要是執意讓人離開,隻怕會讓陳太後疑心皇帝。
朱翊鈞鬆了口氣,陳太後沒事就行。
他展開雙臂,讓張宏替自己穿戴,神情嚴肅問道“火勢正常嗎?”
若是什麼打翻燭火也就罷了,就是怕,有人作死。
張宏遲疑了片刻,斟酌道“火起得有些快,但也不是太明顯。”
朱翊鈞麵色陰沉,沒有開口說話。
若是人為,能是誰做的?南直隸鄉黨?兩淮的爪牙?還是晉黨?排斥新法之輩?
又是什麼目的?是示威?還是離間?或者是想給他叩屎盆子?
朱翊鈞等穿戴好,才沉聲開口道“走,去慈慶宮。”
說罷,甩了甩寬袖,大步流星往外走,無意中流露出心中的急切。
張宏連忙跟上。
一路無言,一行人很快趕到了慈慶宮。
朱翊鈞站在慈慶宮外,就感受到一股燒焦味,撲麵而來。
他一邊放緩腳步,一邊問道“母後在寢宮嗎?”
張宏忙道“太後在暖閣。”
剛起了火,不敢在寢宮待著也正常,朱翊鈞點了點頭,邁步進了慈慶宮,直奔暖閣。
剛一進暖閣,就看到陳太後坐在椅子上,用手撐著臉頰,歪頭休憩。
聽到有人進來,突然坐直身子,睜開了眼睛。
見到是皇帝進來,這才稍微放鬆下來。
“孩兒給母後請安。”朱翊鈞行了一禮。
陳太後揉了揉眉心“暫時躬安,往後就不一定了。”
朱翊鈞聽出了這位母後口中的怨念。
忙起身走近,給陳太後揉揉太陽穴,口中說著“母後審出來什麼了嗎?”
陳太後無奈道“不慎打翻燭火。”
朱翊鈞追問“果真?”
陳太後歎息不語。
朱翊鈞默然。
這就是沒審出來的意思了,但又不能對外說有人故意縱火,但不知道是誰。
影響天家顏麵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容易引得內外相疑。
朱翊鈞小心道“母後有頭緒麼?”
陳太後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開口道:“這話我問陛下才對,陛下近來是不是又在惹是生非?”
宮廷失火其實是一件很常見的事,往往也有跡可循。
陳太後的記憶中,先帝支持開海的那兩年,宮裡常有失火的事。
如今被皇帝隔絕了內外,她也不知道外朝是不是有什麼大事,但……從前次高拱離京,內閣非要見她一麵來看,外朝對母子二人的關係,恐怕是沒往好的方向猜,若是她昨夜被燒死在宮裡,皇帝必然也得吃上好一個麻煩。
所以,與其說是衝著她來的,不如說是皇帝惹的麻煩。
恰在此時,李進從暖閣外走了進來:“陛下,太後娘娘,外朝眾臣聽聞慈慶宮失火,特遣人來慰。”
朱翊鈞目光一閃,嘖了一聲:“好快的消息!”
他停下了揉按的手,朝陳太後開口道:“母後,讓孩兒處理罷。”
還有一章,要麼10點左右,要麼明日補。
工作上有些事,周末會做個成績彙報+更新任務
注1:隆慶六年十月,庚午,慈慶宮後西連房火,內閣、府部、及日講等諸臣,上恭慰,俱報聞。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