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黃崢明顯是要比較拘束的。
“崢哥,來,有事隨時聯係,歡迎來我實驗室裡參觀。”
許青山麵對黃崢的熱情,並不會比對其他幾位大佬的低,黃崢受寵若驚,其他人則是暗中讚許,其中以丁三石最為滿意。
在他們看來,許青山這樣的姿態,代表著他是真的打心底願意融入進他們這個群體中來。
而且黃崢還是由丁三石帶來的小老弟。
許青山給黃崢麵子,那就是給他丁三石麵子。
“那我們想去的話,可也不能攔著我們吧?”
梁建章他們打趣道,許青山自然一一應下。
“行啦!聯係方式都加好了,都坐下來聊,彆客氣來客氣去的到時候菜都涼了,吃不上幾串。”
一直在認真燒烤的張朝陽招呼道,今天主要在烤的就是他和丁三石,這要是涼了不好吃,可不能是他的手藝問題。
“就是就是,快來嘗嘗這個黑豬肉串等等,不要涼了說我的黑豬養的不好哦。”
丁三石笑著給每個人遞了好幾串黑豬肉串。
許青山是丁三石最先遞的。
“先彆急著吃啊,看一看這黑豬肉的紋理!懂行的都知道這大理石紋絕對頂級。”
丁三時自信地招呼到,舉起了手裡的黑豬肉串。
許青山也舉著對著光仔細看了看。
炭火炙烤的肉塊泛著琥珀色油光,焦脆邊緣微微卷起,紅褐相間的大理石紋在火光下如瑪瑙流淌。
油脂裹挾著孜然粒在鐵簽上滋滋作響,騰起混著果木煙氣的辛香,蒜末與辣椒粉在蜜色表層結出晶瑩脆殼。
“看來老丁這養豬是真養出心得來了,以後你們網易真就叫豬廠了。”
許青山好奇地咬上一口,咬開時焦殼應聲碎裂,內裡粉紅肉質滲出晶亮肉汁,肥膘化作半透明凝脂,裹著黑胡椒的顆粒感在舌尖滾動,野性的油脂香混著甘甜尾韻湧上鼻腔,齒間殘留著炭火燎過的粗獷餘韻。
“好!這口感,這得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豬肉了,三石哥,到時候可得給我安排幾頭嫩黑豬,我帶回去給家人嘗一嘗。”
許青山也就說了這麼一句,接下來三兩口就把剩下的黑豬肉串都吃完了,在眼巴巴的看著丁三石。
虛假的讚美:一堆華麗辭藻,瘋狂誇獎,做作的表情。
真實的讚美:好吃,冒母冒母冒母,還有嗎?
丁三石自己本身就很接地氣。現在見許青山這一模樣,知道這小子是真心誇讚自己,他更是喜笑顏開,拍著自己的胸膛,大聲的許諾道。
“肯定有的,以後隻要我網易養豬場開一年,你家一年的豬肉我全包了!來,多吃幾串,讓他們笑話我。”
丁三石把剛烤出來的又塞給許青山,一旁排隊等著的曹國偉眼睛都直了。
“誒,誒?誒!”
“誒什麼誒,我說要養豬就老曹你笑得最歡,等著去,下一把再給你。”
丁三石白了曹國偉一眼。
“青山啊,他們這幫老北都不懂,我們江東啊,閩越啊,粵東啊,都是這樣,特彆是我這些年其實主要住在粵東和京城”
丁三石樂嗬樂嗬地說道。
“確實,我們那兒其實賺夠了錢以後,講究的就是吃的健康,吃得放心,如果能自己有一片山,一座水庫,蓋個農家樂也好,還是弄個山莊也罷,養養雞鴨鵝豬,種點果蔬農作,那生活,神仙都不換。”
“對!太對了!”
這麼一場極其接地氣的高架橋下燒烤攤聚會,坐在這裡的最低也都是身價上千萬的創業成功人士。
可他們沒有人扯著什麼高大上的詞彙在這裡秀理解。
而是縱情地聊著生活,聊著快樂,就像是一群剛畢業沒多久的大男孩一樣。
哦,不對。
許青山是真還沒畢業。
就連一開始蹲在燒烤爐旁悶悶地烤著烤串的張朝陽,吃吃喝喝到後麵,也明顯興奮了起來,找者許青山和王興,勾肩搭背地說他們是華清三劍客。
雷軍還嗤之以鼻地揭穿道。
“人家青山不是京大的嗎?你怎麼往裡麵自己華清臉上貼金呢?”
“你個漢大的叫什麼叫?青山現在是我們華清的客座教授,怎麼就不算我們華清的呢?你沒看青山都喊王興師哥嗎?那我是王興師哥,那我不也是青山師哥嗎?對不,對不,青山?”
張朝陽滿嘴扯著邏輯。
許青山無奈地笑著點點頭。
“對對對,朝陽師哥說得對,軍哥,悠著點,你這都喝幾瓶了。”
“問題不大,我沒醉。”
雷軍站著舉著酒瓶,臉上依舊是那爽朗的笑容。
噸噸噸。
“漢大怎麼啦,現在青山可是我的合夥人,大股東,我的最佳戰友。”
“嘿,老雷,你又嘚瑟,你今天都嘚瑟幾次了。”
很難想象這幫互聯網巨頭會在這吵得亂糟糟的。
“青山,你有沒有什麼項目,能讓我們都投一投的啊?到時候我們都投了,彆讓老雷投,讓他嘚瑟。”
丁三石也過來湊熱鬨。
看著他這興致勃勃的模樣,許青山猶豫了一下。
“不是?三石哥,剛剛你不是說隻談風月,不談事業嗎?”
“啊?我有說過嗎?”
丁三石嘿嘿一笑。
“沒事,那是一個小時前的丁三石說的,不是現在的丁三石說的。”
聽見了丁三石的話,眾人也把目光放到了許青山身上。
說句實在的,雖然在座的各位都是創業多年並且創業成功的大咖。
可他們都對於許青山的投資方向很感興趣。
畢竟到了他們這個層次,都大概能了解一下許青山崛起的軌跡,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更加感慨許青山在商業上的天賦完全被他那閃耀的科研成績給完全遮蓋了。
要是許青山不當科學家,專心的搞商業,他們真的覺得許金山的眼光和執行力,能超過在座的大半人。
投資以來,從無敗績。
甚至就連蔡文勝用的司機,都能被他培養成一個能夠獨當一麵的奶茶品牌創始人。
這件事,大家在和老蔡聊天的時候,可沒少拿來打趣。
“你個老江湖,識人的水平不如一個大學生。”
這種評價實在是太狠啦!
“大家這是真想投?”
黃崢和王興縮了縮腦袋。
他們兩個小卡拉米可投不起,一個期待被許青山投,另一個已經被許青山投了。
“小黃和小王不算,我們其他人手裡可是都有多餘的資金不知道放哪去呢。”
丁三石笑嗬嗬地說道。
網易一直以來都走的是保守型戰略,現金流是他們極其重視的一環。
現在真要掏個十億八億來給許青山玩一玩也不是不行。
眾人紛紛點了點頭。
他們是真有錢,就連雷軍都點了頭,因為許青山的投資,現在小米手裡的現金流也不少,不過他投不投都無所謂,反正他和許青山現在也算是鎖死了,小米是他們兩共持的,隻是他自己才是小米的靈魂。
許青山想了想,開口說道。
“要這麼說的話,我這裡還真有一個大項目,需要很多錢,隻不過這個項目產出的可能並不是什麼直接的經濟效益。”
眾人一陣好奇。
這小子真有東西?
“那是什麼?說說唄,青山不會嫌棄我們幾個老哥水平不夠,不想帶我們玩吧?”
田書寧方才還一副國際精英的儒雅模樣,現在喝嗨了,西裝外套都脫下來了,隻穿著件襯衫,還扯掉了一顆扣子,臉色紅潤得很,打趣道。
“那肯定不能呀,幾個老哥願意帶我一起玩,我肯定樂意。”
許青山也不矯情。
就這一頓飯局,都能看出來這幫人沒有一個是說虛話和做樣子的人,不然也混不到一塊來,他當下說道。
“我打算在閩南那塊地方,建一座研究型大學。”
許青山這話一出口,在場的所有人都愕然。
建大學?
“青山,我沒聽錯吧?”
丁三石睜大雙眼,他的臉寬,眼睛再睜大,更有喜感。
“建一所研究型大學,你現在人不是就在京大和華清嗎?難道你到時候要脫離京大?”
許青山搖了搖頭。
“如果學校運營的話,我還是會保留在學校的身份和崗位,而且我也有把握能夠把金大華清的資源引渡一部分到新的大學來。”
“我說說我的設想,各位老哥哥哥不要笑我。”
許青山老實地笑了笑。
“沒有,你這是正經事,又不是老丁養豬,就是我們好奇這學校的e,目的和定位是什麼?”
張朝陽說道,他原本其實感覺興致還好,結果聽到許青山想蓋學校,就來了興趣。
“我想把它打造成我們華夏的普林斯頓和麻省理工。”
許青山解釋道。
“當然我不會隻專注於基礎學科的研究,基礎學科的深入研究和應用實踐的投產,都是很有必要的。”
“本質上我是希望能夠做到從機理研究到實驗開發到生產應用,一直到投入市場和管理運營一條龍的人才培養。”
“原本我是打算自己一個人來投資這所學校,而且也隻做基礎學科方麵的工作,規模不算太大。”
“但要是有各位哥哥的加入,我想也許可以擴大一些規模,並且把完整的研究生態打造出來之後,各位的公司有人才需求的時候,這所學校可以第一時間適應需求,打造出更合適的人選。”
許青山原本其實沒那麼想弄商學院和經濟學院那些的。
可是後來他想了又想。
青山大學如果隻靠著自己一個人來投資,那資金來源始終都是有限的,哪怕自己的資產再高,成為華夏首富,想要維持住一座頂級大學的運作也是有不小的壓力。
可如果自己直接把整個華夏的頂級富豪、企業家們都拉進來呢?
“不過我話可得說在前頭,各位哥哥如果想要投資我的大學,那我會成立校董會,但是校董會隻有建議的權利而沒有裁決的權利,這所學校的方向必須由我來親自把控,不容他人質疑。”
許青山說到這話的時候,表情就嚴肅了許多,證明自己並不是在開玩笑。
眾人見他這模樣,愣了一愣。
建大學這種事對於大家的認知來說,還是太超前了。
特彆是能為企業定製人才的大學。
雖然大家都能感覺到,許青山想要打造的這座大學,真正的核心應該還是他自己本身最擅長的基礎科學的研究,這種在大眾認知裡,基本上就是靠著政府來出資的沒有短期實際投入產出比的東西,他要自己來投錢做。
可許青山提出來的點,他們卻有些心動。
在座的這些人裡,可有不少人都有留學背景。
就算是沒有留學的,也會和一些歐美資本接觸,大致能了解一些美國頂級私立院校的情況。
毫無疑問,許青山就是想要在華夏這個地方,綜合歐美的私立研究大學的體製,來打造出一座科學聖地。
但在座的各位都是實業家,他們需要考慮的東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行性。
許青山見眾人開始沉思,知道他們確實有了興趣,但還不夠多,於是就開口加把火。
“我現在個人先期投資,已經投進去了50個億。”
“而且這座大學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和目前我在京城打造的龍江基地有些許共通之處。”
“閩南這個地方,大家應該多少有些耳聞,比較講究地方關係,但我是閩南本地人,目前在龍江和鷺島也已經打下了比較深的地方基礎,所以項目落地和地方支持的情況不用擔心。”
“至於教育資源,除了京城大學和華清大學之外,我在全球有不少很有意向和我合作的一流教授、研究者,到時候他們就是我的重點邀請對象。”
“而上層態度,我目前也有在接觸,整體來說是開放向好的姿態。”
許青山說到這,伸出手指了指高架橋。
“如果我們出資打造的研究型大學能夠持續地產出造福社會的研究和發明,那我們在盈利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造福社會,隻要學校不倒,上麵對我們的態度或許就會更加曖昧一些”
後麵的話許青山沒有說的太過於直白。
但在座的人都是人精,多少能聽得出來他的意思。
他這是站在了商人的角度來說的,他們更能感同身受。
眾人愈發糾結。
方才是在糾結許青山這件事可不可行,現在是在糾結自己到底要投多少。
其實像他們幾個人的公司都是有比較重要的研發需求。
並且這種研發需求不隻局限於計算機。
數學人才,材料學人才,通信人才等等,隻要企業夠大,各方各麵的人才都會有需求。
再加上許青山說的點。
他們是真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