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審視世界的目光,總是特彆的。
一朵花、一隻蟲、木頭上的紋路……都能帶來喜悅。
隨著人年齡的成長,大多數人對每日發生的各種事,都褪去了新奇感,開始忽略生活中的細節。
越來越少,再去全神貫注的觀察、感受、聆聽,也就愈發的固執己見。
正所謂年齡越大、看的越少。
這也是為何蓋裡斯,會漫無目的落座於此,審視著來往行人的緣故。
他並非什麼居於王宮,高高在上的下達命令的人,他是一名“先知”。
在葛蘭西的思想中,知識分子,被分為兩類。
一類是傳統知識分子:如神職人員、教授、文學家等,他們通常被認為超脫於社會階級之上,自認為代表“普遍理性”或“超階級”的真理。
以社會為研究對象的人,隨著他們越發的了解社會的規律,其實也就越同真實社會疏離,難以沉浸於洪流之中。
畢竟,社會對於社會研究者而言,亦如小白鼠於實驗員。
另外一類就是“有機知識分子”。
即知識分子要走出書房,如草芥一般植入窮人的土地,以這個世界那充盈的苦難做養料,好結出那苦澀而又警醒世人的果實。
如經文中所寫的:要將窮人那雞毛蒜皮的瑣事等同誡命一般鄭重其事,因為神就他們之中。
先知是便是要如此,聆聽人民的曆史之聲,投入到人民之言中去。
他要同人民同行,主動躍進曆史的洪流中。
在這樣的想法中,蓋裡斯遇到了阿倫,而後不由得驚歎了起來。
阿倫具備彆樣的天賦,這天賦不僅限於對人的觀察,也還包括了對他人處境的共鳴、共情。
而有這樣天賦的人,總是不缺乏故事,他理應揮筆寫出自己所經曆、所見證、所感動的那些。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文化,靠著蓋裡斯自己、靠著阿爾喬斯、阿梅代他們這些老一代人是遠遠不夠的。
除去在廣場上,對許多人進行了側寫外,蓋裡斯又向阿倫問道:“那麼,像一旁乞丐那麼假的人,如今城裡還有多少?”
阿倫停頓了片刻,回答道:“似乎比以前多了,至少我,見過五個不重樣的。”
從阿倫這邊得到了信息後,蓋裡斯點了點頭,便鬆開阿倫的手,離開了這裡。
至於那些贓物是否會送到警察局,蓋裡斯隻能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對他來講,想在這麼一個1平方千米麵積不到的城市裡找到個熟人,確實沒什麼難度。
……
另一邊,在看到蓋裡斯這麼一個奇怪的人,離開聖墓教堂前的這處廣場後。
附近一些小鬼,都趕忙湊到了阿倫身邊,然後一夥人在阿倫的帶領下,轉到一旁無人的小巷裡。
看得出阿倫在這夥人裡,算是孩子王一樣的角色。
“阿倫,真要把那些東西送警察局去嗎?”
一個先前在廣場不斷推銷十字架小孩,湊過來急切的問道。
他們這些人,偷的東西,量其實並不多,但就是這點收獲,卻意味著能讓他們多幾頓飽餐,免於饑餓。
阿倫也皺起了眉頭,心裡頗為糾結。
但隨即在看了眼聖墓教堂的大門後,重重的歎了口氣。
“找機會放警察局門口吧,那家夥不好惹,彆節外生枝,要知道還有大計劃等著我們!”
提到大計劃的時候,阿倫的語氣都有所上揚,而其他小鬼們彼此對視幾眼,跟著下定決心。
相比起大計劃帶來的收益,這點小偷小摸,不過是日常補貼家用罷了。
雖然不認識蓋裡斯,不清楚那家夥到底是什麼人物,但最好還是儘量低調一些。
接著,阿倫向另外一個小鬼問道:“阿拉姆,你那邊怎麼樣?”
“已經差不多了,神父也有興趣多找一些純潔的孩子去參與儀式。”
說道純潔的時候,阿拉姆語調帶著一絲譏諷。
阿倫點了點頭,他清楚自己的優勢,否則也不會有意打扮的這麼文質彬彬,如同一位小有資產的貴族子弟。
當然,由於耶路撒冷王國對教育的推廣,他確實是接受過原先屬於貴族階級,才有資格接受的教育內容。
……
【你們既是無酵的麵,就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正如你們本是無酵的;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這是哥林多前書的一段,是對原先猶太人逾越節的重新詮釋,也是在此基礎上,才有了後來的複活節。
對於依托宗教才完成社會構架的歐洲人來說,生活其實是宗教的一部分,根本無從談論起如何脫離。
通常來說按照聖經、以及羅馬教會的規定,全年會有3040個主要節日。
算上地方性的聖徒節日,則能超過一百天。
再算上那些持續數周的齋期,總天數則能超過150天,接近200天。
拿複活節來說,雖然其僅僅隻是春分後又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天。
但在那之前確又有持續至少四十天的齋期,會不斷舉辦各種宗教活動。
聖灰星期三是紀念人之卑微與悔罪的一天,標誌四十天齋期的開始。
當第一縷日光越過橄欖山,聖城裡眾多教堂的鐘聲齊鳴。
莊嚴與肅穆,臨在這座往日喧鬨的城市裡,許多店鋪都不再營業,街邊的小販也少了許多。
所能找到的食物,基本上隻有扁豆、乾無花果、醃橄欖和麵包。
教堂的神父們,則帶著執事與修士們,領導著許多不遠千裡來此朝聖的信徒,開始圍繞既定的路線,不斷誦讀經文懺悔的同時開始遊行。
在聖墓教堂內,眾多的教士與修士,也都開始忙碌起來。
現如今的聖墓教堂主教安德魯,在祭壇上布道。
他講的是《約珥書》中的經文。
【然而你們現在要禁食,哭泣,哀號,一心歸向我。這是天父說的】
【你們要撕裂心腸,不要撕裂衣服,歸向……】
按照既定的計劃,在布道結束後,就該是慢長而枯燥的施灰禮。
要把去年棕枝主日祝聖過的棕枝燒成灰,在禮儀中塗在信徒的額頭上,以作為悔改的象征。
但也就是這個時候,教堂外卻意外傳來了躁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