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迪亞軍區1金幣的補給,在埃爾祖魯姆能換2金幣,在安條克能換4金幣。
就毛利來說,這是100或者300的利潤。
但在事實上,商隊的實質毛利,隻會比這個更高。
畢竟,商隊本身就是希臘農民們和突厥人自己組織的,讓他們提供食物補給,其價格隻會比市價要低的多。
但蓋裡斯不會去細究,亞曆山德羅斯也不會去細究。
若是想節省這方麵的錢,那麼代價隻會更加高昂。
要麼是走上幾百公裡來提供補給,要麼是對地方劫掠,損害民眾好感。
多支付些錢,反而能避免許多事端。
在如今這個時代,還不是很明顯,但再過個兩三百年的話,那麼歐洲的戰爭其實也就演變成了“工程項目”
國王需要向軍事承包人分發項目,軍事承包人再去找二級的傭兵隊長,集結雇傭軍。
軍事承包人又需要向商人發包,好給他們龐大的軍隊提供補給。
錢成了這個過程中最為可信的對象,有錢便意味著擁有軍隊……
沒錢的話,即便是國王,也不免眾叛親離。
……
通常來說,軍區的首領,應該被稱之為將軍才對,這代表著其軍事上的身份與職責。
但卡爾迪亞軍區現如今卻並非如此,康斯坦丁先生也更願意讓人稱呼自己為總督,而不是軍區將軍。
並非如此,其一開始的時候隸屬於亞美尼亞軍區,而後獨立出來。
又在11世紀時期,因為突厥人在安納托利亞的入侵,同君士坦丁堡斷絕了陸地上的聯係。
從那時起,卡爾迪亞軍區的地方分離主義就很濃厚。
加布拉斯家族,甚至於近乎成為了這裡的世襲統治者,壟斷著卡爾迪亞軍區將軍的職位。
相比較於將軍的稱呼,他們還是更願意稱自己為總督。
後續1140年時期,科穆寧王朝痛毆突厥人,成功威懾了加布拉斯家族,才使得君堡在一定程度上恢複了對這裡的任免權力。
至少加布拉斯家族,不再壟斷著這裡的總督職位,而是會在不同的本地實權派手中輪流打轉。
康斯坦丁就是這樣一位本地實權派,靠著關係、人脈、名望,出任了這個名存實亡軍區的最高領袖。
相傳卡爾迪亞軍區將軍最興盛的時候,能指揮著一萬人的軍區部隊。
但康斯坦丁表示,他已經沒法從軍區體製上,再拉出哪怕一名能打的士兵了!
“軍區”一詞本身就曖昧模糊,它既指一種軍事占據、亦指一種行政區劃。軍區事實上是一種將小塊土地委任給士兵耕種的屯田體製。
這些務農士兵從嚴格意義上講仍是軍事單位,且其耕作土地仍歸屬國有。
士兵個人一旦接受了屯田協議後,即代表同意他們的後代仍在軍區中同時承擔軍事與農務工作,從而更加節省地維持軍隊。
但怎麼說呢……
體製是人維係的,再好的體製,隻要體製裡的人不願意再遵循過往的“規矩”,那麼就能頃刻間山崩。
長期以來,軍區將軍職位,都成了加布拉斯家族的私產,那麼他們自然要將自己的家族利益,淩駕於軍區之上。
畢竟軍區的職位說不定哪天就輪不到自己了,可這期間從軍區手中剝奪的地產,可不會那麼輕易消散。
縱然後續君堡恢複了一定的對地方權威,但新上任的“總督”們,也照樣對自己的前輩們有樣學樣。
經過這麼幾十上百年持之以恒的挖牆腳,軍區本身尚且能直接管轄的農戶數量,已經不足當初的四分之一了。
而就這四分之一,大家基本上也是情願選擇繳納代役金,而不是真的去服役。
“軍區、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我記得上一代總督,還能拉出來五百人來著。”
康斯坦丁總督,對著一旁自己家族的秘書輕聲問道。
雖然說現如今軍區還存在一套官僚體製,但比起那些名義上的官僚,康斯坦丁真正能信賴的,反而隻有自己家族的雇員。
至少這個秘書或者說“師爺”,是吃他的、喝他的,是他拿真金白銀養出來的。
“大人啊,您要知道,在您當政的這些年裡,我們家族的地產,已經翻了快一倍了!”
“哪怕是前任總督,也沒您這麼……”
秘書、哦不,是師爺,想了想措辭,接著說到:“……英明神武,善於理財。”
“哈!”
想到自己家族的財富增長,康斯坦丁便對自己拉不出來一個能打農兵的事,沒那麼難過了。
“不過眼下終歸是要對付那夥突厥人的,指望不了農兵,就隻能去想辦法雇人了,或者想辦法從我家那些莊園裡拉出來點私兵。”
正如君士坦丁堡在科穆寧王朝時期,更加依賴於科穆寧家族的私兵與雇傭軍。
特拉比鬆其實也是如此。
而與君士坦丁堡不同的一點在於,特拉比鬆終究是沒那麼有錢,沒法把雇傭軍當常備軍使。
“對了,先前我們收了多少錢來著?”
康斯坦丁指的是先前同各路達官顯貴們討價還價時的情況。
“大人,這個、當時賬麵上,各個家族……”
師爺話沒說完,康斯坦丁就將之打斷
“彆提賬麵,我說的是他們給的實數。”
“啊……這個嘛,城裡豪門18戶,總計送您這裡的約莫有三千金幣來著。”
“三千?才三千!光約安尼斯那家夥,當時就說要拿一千給我的!”
“這三千夠我乾什麼?!”
“咳。”師爺清了清嗓子,也覺得有些尷尬。
“大人啊,這個您也清楚,雖然當時他們說了那些數字,但您為了能上台當總督,那可是欠下了許多人情的。那些人願意拿出真金白銀,就已經相當給您麵子了。”
康斯坦丁深深歎了口氣,也清楚這確實是沒辦法。
“總之,這一千金幣就給你了,記得幫我物色點精明能乾的人,現如今這君堡有難,日子不太平了,如果能找到些靠譜的人,就幫我長期雇下來。”
總督大人一張口,三千就成了一千,果真如師爺誇的那般“英明神武,善於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