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曾經繁華的安條克,在東羅馬帝國長期與撒拉遜人的對峙中衰落,而大馬士革這座城市,卻依舊繁榮。
接近兩周的圍城,使得大馬士革這座雄城平添了不少的哀色。
但那樣的日子終歸是結束了,大馬士革願意向耶路撒冷王國投降,將他們原先的主人薩拉丁拋棄。
就連薩拉丁也表示願意罷兵休戰,從而換取其對阿尤布王朝剩餘土地的統治。
對於這個請求,無論是伊甸還是蓋裡斯都沒有意見,耶路撒冷王國的軍事力量,哪怕再加上伊甸麾下的德意誌十字軍,也無法再繼續去深入阿尤布王朝的領土攻城掠地。
奪取大馬士革,對於王國來說,主要是替自己建立一個緩衝帶,避免耶路撒冷王國繼續與中東地區的穆斯林王朝直接接觸。
現如今大馬士革投降後,蓋裡斯的目的,其實就已經達成了,至於伊甸是否打算奪取更多的土地,那卻就是他個人的利益需求了。
和平重臨這座城市,或者說重臨除去埃及之外的中東世界,德意誌十字軍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以大馬士革這座城市被攻下而畫上句號。
對於大馬士革城內的市民們而言,似乎一切又恢複正常,隻不過城市中的居民們,要接受自己的領主變成法蘭克人這麼一件事,但所幸法蘭克人的軍隊,沒有直接進入城市,打擾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個過渡期來適應領主的轉變。
伊甸接受了蓋裡斯的建議,在阿迪勒受降後的最初三天裡,他都沒有忙於進城,而是確保了對城牆控製的同時,在城外連續檢閱了三天的軍隊,在這三天裡,伊甸拿著大馬士革庫房裡的黃金對自己的士兵們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論功行賞。
而在這同時,派出輕騎兵對大馬士革周邊的村莊以及城堡進行調查。
如果打算建立起一個王國的話,勢必不可能隻有大馬士革這一座孤城。
那些追隨著伊甸留在黎凡特地區的貴族子弟們,他們無比渴求著眼下這一刻的到來。
他們的宗族即將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紮根,他們自己將成為一個全新家族的開創者,封地與財富在等待著他們。
當然,伊甸在見識過耶路撒冷王國後,他並不覺得標準封建層層分封體製,是多麼的完美。
那不過是將就著用隨著曆史演變出來的結果。
他在耶路撒冷時便時常向蓋裡斯詢問,探討如何治理一個國家,以及如何建立一直常備化的擁有戰鬥力的軍隊。
伊甸所思考的問題,便是如何在一個封建社會裡進行中央集權。
論功行賞是必須論功行賞的,不封建伊甸麾下的這支部隊瞬間就能離心離德。
與蓋裡斯用貨幣建立起來的常備軍不同,伊甸麾下的軍官與步兵,缺乏穩定的薪水。
真正能夠吸引他們能夠長期在伊甸麾下服役的,便在於對宗教的虔誠信仰,以及對土地的渴求。
蓋裡斯並沒有對伊甸說的很多、很細。
畢竟伊甸對於第二王國而言,隻是起到一個緩衝帶的效果,其次就在於扮演一個原材料來源地以及商品傾銷市場的作用。
蓋裡斯隻是簡單的提了一點關鍵的內容:
“你的情況我其實也清楚,貴族們渴求土地,但你的士兵們同樣也渴求土地,而除了他們外還有什麼人渴求土地呢?還有那些缺少土地的農民、佃農以及奴隸。”
“我可以這麼清晰的告訴你,當你奪取大馬士革事,誰手中擁有大片的土地就是你的敵人,而誰渴求通過你取得土地,那就是你的朋友,不要在意他們的信仰、民族、不要在意他們是否高貴又是否貧賤。”
早在半個月前,蓋裡斯便向伊甸說清楚了大馬士革這邊的重點,其實就一個詞——土地。
十字軍來到大馬士革就是為了土地,那麼十字軍的敵人就是本地那些持有土地的穆斯林豪門地主們。
但如果是以十字軍的名義,或者說法蘭克人民族的名義,那麼奪取土地這件事,就會被激化成民族矛盾或宗教矛盾。
民族上來說,德意誌十字軍隻有萬把人,但大馬士革及周邊地區卻有幾十萬人;宗教上來說,德意誌十字軍信仰的是天主教,本地的基督徒們都與他們尿不進一個壺裡。
既然反正是要奪取土地,那麼為何不果斷點,直接來一次洗牌呢?
把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轉變為更實質層次的矛盾,將伊甸自己包裝成佃農與奴隸的解放者。
佃農與奴隸將會被團結在伊甸身邊,隻要給予他們不需要太多的土地還有自由,就能夠讓他們對伊甸感恩戴德。
普通德意誌士兵,則可以轉變成類似東羅馬軍區製度的農兵。
即他們享受稅收上的優惠,自己擁有不小的土地,成為小地主,但如果想將土地傳承給下一代的話,需要給王權服役。
貴族群體則參考第二王國的貴族議會體製。
在中央享有世襲貴族議員身份,在地方出任長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固然並不穩固,但已經足夠了。
在伊甸離開耶路撒冷,踏上前往大馬士革的征途時,蓋裡斯還給了另外一句忠告。
“團結大多數人,打擊少數人,隻有朋友多多,敵人少少的時候,你才能把握住主動權。”
東帝國的軍區農兵製,7世紀至11世紀拜占庭帝國的主要軍事和行政製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支撐了帝國的防禦體係,並塑造了東帝國的軍事傳統。
軍區製度起源於7世紀中葉,主要是為了應對伊斯蘭帝國的擴張。
由於阿拉伯軍隊在東部戰線的攻勢,拜占庭無法再維持原來的職業軍隊和邊境駐軍體係,因此皇帝君士坦丁四世(可能更早是希拉克略)推行了新的防禦策略,將帝國領土劃分為軍區,並賦予當地駐軍土地,使士兵成為世襲農兵,以土地換取終身服役的義務。
而該項體製其實在如今的東帝國已經崩潰。
一是因為由於地方貴族不斷吞並小農土地,許多軍區農兵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軍隊規模縮小。
二則與馬其頓王朝後期,皇帝逐漸削弱軍區長權力有關。
當然,農兵製的徹底崩潰,主要是塞爾柱突厥人的入侵,導致丟失小亞細亞大部分領土。
麵對蓋裡斯的諫言,當時的伊甸也陷入了沉思。
土地是封建社會的根基,誰掌握土地誰就是封建社會裡的中堅階層,而誰掌握分配土地的權力,誰就必然封建社會裡的掌權者。
甚至於不少的掌權者自己,都沒有那個重新分配土地的權力。
一個絕佳的機會擺在了伊甸麵前,但是否能夠抓住,還要看他自己的器量。
放棄掉十字軍的名義,轉而從更實質的經濟矛盾入手,從而得到本地佃農與奴隸們的支持。
這並非是伊甸背叛了自己的階級,也不是顛覆掉了封建統治,而隻是一輪統治階級內部的洗牌,而顯然,伊甸是贏家,所以他可以把輸家的籌碼丟出去拉攏人心。
……
現如今是伊莎貝拉即將抵達耶路撒冷的前夕,蓋裡斯他們正籌備著在耶路撒冷這裡,舉行一次二度加冕的儀式,從而宣告戰爭的結束,以及收複失地的勝利。
也就是這個時候,埃及的消息也真正傳入蓋裡斯耳中。
在聖殿山上的原阿克薩清真寺裡,蓋裡斯聽著帕拉丁們的報告,就能感受凝固的血填滿了自己鼻腔,似乎每一口空氣都泛著血腥。
他們對達米埃塔慘狀的描述,使得那些景象仿佛浮現在蓋裡斯眼前。
“你覺得埃及會成為什麼樣的的?”蓋裡斯在房間裡向一旁的伊拉克略問道。
“先知大人,這不是您早有決斷的事麼?主早已安排了這一切的結局。”
說話的時候,伊拉克略眼簾低垂,讓人看不清他的目光究竟如何。
蓋裡斯有些沉默與啞然,隨著對這一世的適應,他並未麻木,反倒是愈發多愁善感了起來。
蓋裡斯的眼中,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存在,都是生命,都是與自己同樣的存在。
人類的移情,在蓋裡斯身上愈發的深刻。
而在這個時候,又一份公文被帕拉丁遞送了過來。
這份公文,阿卡那邊遞交過來的。
主要內容是:熱那亞人對耶路撒冷王國徹底取締奴隸製的行為進行了抗議,熱那亞人認為這是對威尼斯人的偏愛。
對此,熱那亞人已經有些忍無可忍了。
注意到這份公文內容的時候,伊拉克略還發表了一點自己對熱那亞人的了解。
“熱那亞人需要奴隸,他們作為新興的海上商業共和國,他們本錢或者說底蘊其實相當有限。威尼斯人控製了亞得裡亞海,有著眾多的殖民地,可以征召大量的自由槳手,但熱那亞人做不到。”
“如果他們想要維持自己龐大的海軍,勢必需要大量的奴隸作為槳手。當然奴隸對於熱那亞人來說不止如此,這年頭商業貿易的商品其實本就有限,雖然北意大利出口大量的手工業品,從中東進口不少的奢侈品,但同時奴隸貿易本就是熱那亞的盈利重點。”
“他們從克裡米亞半島購買奴隸從地中海各地收集奴隸,將之銷售到大馬士革與埃及,然後又從大馬士革與埃及采購奢侈品運往歐洲。”
不過在場的人,其實都不怎麼在意。
熱那亞人抗議耶路撒冷王國打壓奴隸製又不是這一次兩次了。
隻不過自從耶路撒冷王國統一巴勒斯坦地區後,整個地中海東海岸都被歸於一個耶路撒冷的統治。
以往的時候熱那亞人還能繞路然後前往大馬士革進行交易,但現如今麼……就連大馬士革都被耶路撒冷王國的盟友德意誌十字軍控製住了。
可以說隻要耶路撒冷與伊甸,一同打壓奴隸製,那麼熱那亞人將會真正意義上的失去大馬士革這個奴隸銷售市場。
“我們不需要在意他們不是麼?我們下一步計劃,本就是從諸多北意大利城邦的手中收回那些治外法權不是麼?”
熱那亞人的抗議是什麼?熱那亞人能將船開上陸地麼?既然不能的話,那麼蓋裡斯何必在意他們的抗議?
至於組織出什麼軍隊進行乾涉,那更是笑話,現如今歐洲富有活力的團體,本就集中在第三次十字軍的浪潮裡。
當然,更重要的在於,從北意大利諸多城邦手中收回各個社群的治外法權,本就是蓋裡斯早就計劃好的事。
不隻是熱那亞人、還包括了比薩人、威尼斯人等。
在舊耶路撒冷王國,一個階級有一個階級的法律,一個族群有一個族群的法律,一個宗教有一個宗教的法律。
這種情況對於新耶路撒冷王國來說,是不可能繼續下去的。
蓋裡斯已經在幫著第二王國製定一套新法律了,那套成體係的法律,比之舊耶路撒冷王國時期要好上百倍。
帕拉丁們所需要乾的就是將那套法律推廣出去,確保執行的時候能夠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還是要注意點的,畢竟接下來我們的主要工作,其實就在於開拓市場,以及從外引進人口。熱那亞人在這個過程裡,是我們繞不開的對象。”
對於耶路撒冷王國來說,軍事行動已經算告一段落了,在之後的幾年裡,平日裡的工作都將以發展經濟為重點。
現如今的歐洲可不是16世紀那個發現了美洲的歐洲,12世紀的歐洲,生產力發展剛剛走向正軌,貨幣本身就極度稀缺。
開發這樣一個市場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如果蓋裡斯打算節省精力,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和威尼斯、熱那亞這樣的商業共和國進行有限度的合作。
從歐洲引進人口需要商業共和國,從巴勒斯坦以外獲取原材料也需要商業共和國,而生產出來的商品賣回歐洲,也同樣需要商業共和國。
與那些封建領主們相比,這年頭的商業共和國,也已經算是能夠合作的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