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省,昆市。
滇池水畔,盤山集團總部屹立此。
就是如今時代,互聯網非常發達,盤山集團總部依舊顯得神秘。
周圍一定區域,被劃定為禁飛區,哪怕是無人機都不允許飛,一旦靠近一定範圍,無人機就會被擊落,人也會第一時間被控製起來。
這些年,不知道多少人在這方麵栽了跟頭。
如果有人看到附近有無人機,那基本上是盤山集團自己的無人機。
辦公室,劉韜正在看著文件。
他略微皺了皺眉頭,這以色列安分沒幾年,又想搞事情了?
接二連三遭遇到挫敗,讓以色列的戰略遭到巨大挫折,周圍環境不斷惡化。
誰都知道,要不是美國人死死護著以色列,也許以色列早已覆滅了。
以色列是發達國家,在國際上也在不斷宣傳著以色列的強大,以色列軍隊強大的戰鬥力,以色列軍隊更是被譽為中東惟一的一支現代化軍隊。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不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以色列彈丸之地,完全沒有縱深之地。
阿拉伯各國可以失敗一次、兩次、三次不斷地失敗。
而以色列如果沒有美國護著,隻需要失敗一次,那就是萬劫不複的局麵,得踏上猶太人的傳統,到全世界流浪。
對於猶太人,劉韜一直抱著戒心。
猶太人以前不斷宣傳,自己在二戰被屠殺的悲慘命運,不斷地將自己推向正義的位置。
可要知道,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猶太人有那下場,可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為何當時整個歐洲都排擠猶太人?
那還不是猶太人自己做的事。
都說猶太人聰明,可是猶太人是真的聰明嗎?
不見得!
要是猶太人真的聰明的話,猶太人會到處流浪兩千多年?
都說西方人善於無中生有,捏造曆史,猶太人何嘗不是。
而且猶太人自稱自己經曆了多少困難,經曆了多麼慘不忍睹的排擠以及屠殺,但是猶太人自己吸取曆史的教訓麼?
沒有!
完全沒有!
猶太人照樣還是熱衷於成為銀行家,熱衷於金融,熱衷於去控製媒體從而去控製輿論,試圖將自己定義為政治正確。
他們一如既往地貪婪,孜孜不倦地獲取每一分利益。
在歐洲,猶太人在金融領域、媒體領域占據很大的力量,但是隨著法德聯盟形成,以法德聯盟為核心的歐盟在努力著一體化,歐洲在複蘇,歐洲人民在覺醒,歐洲也在不斷地努力嘗試擺脫美國人的影響與控製,在歐洲麵臨著種種問題,經濟不景氣,歐洲人民對於歐洲的猶太人的不滿與日俱增。
歐洲的猶太人仿佛忘記了,18世紀、19世紀甚至20世紀上半葉,那一股股的反猶浪潮,席卷著歐洲。
歐洲反猶主要有三個原因:意識形態、政治以及經濟原因。
眾所周知,猶太人能在失去自己國家2000年還能保持民族認同,依靠的就是與主體民族不同的文化、宗教和語言以及變相自治(限定居住範圍)。
也就是說,歐洲任何一個國家老百姓都可以很輕易的辨彆出‘猶太人’不是‘我們’,是異民族。
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19世紀歐洲,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在歧視非主體民族,自然也包括猶太人。
偏偏猶太人又遍布歐洲各國,從俄羅斯到法蘭西,各國都有猶太人。
日子好過的時候,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矛盾不會太突出。
可是當日子不好過,社會矛盾變得尖銳後,這種矛盾就突出起來了。宗教矛盾、民族矛盾、語言矛盾等等,都在不斷加劇。
偏偏猶太人又熱衷於放高利貸,一個個富得流油,那自然是成了大肥羊。
反猶在那時候,才是政治正確。
想當初,歐洲第一個站出來反猶的國家,那可是最早優待猶太人的法國!
再看看現在,猶太人有吸取教訓麼?
沒有!
二戰之後,猶太人依附於美國,融入美國,成為了美國精英階層,在美國金融、媒體等不斷的高歌猛進,大名鼎鼎的華爾街,有著大量的猶太人。
正是因為如此,美國與以色列,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共軛父子關係。
美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都要保住以色列。
猶太人在美國的金融、媒體、文化領域都有巨大的影響力,對於美國的政治都有巨大的影響力。
全世界的猶太人,超過一半是在美國。
在美國是不斷上升階段,作為世界的霸主,可以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地吸取利益,那麼自然大家都過得好。
但是當霸權走下坡路的時候,矛盾就開始凸顯了。
‘占領華爾街’,便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猶太人控製著美國的媒體,但是卻控製不住人心。
雖然‘占領華爾街’被按了下去,但是不代表著猶太人就高枕無憂。
恰恰相反,美國的反猶勢力是在不斷壯大,美國人民對猶太人的不滿正在增加。
隻不過因為貝拉克在推動著政治正確,不斷強化每個人的政治標簽,將人們劃分為各個群體,被不斷分割,使得猶太人暫時無恙而已。
可要知道,越是阻攔,那麼等到反噬的時候,反噬的力量將會更強。
到時候憤怒的人民,將會讓美國成為二戰的德國。
美國人做這種事,那可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
當年二戰的時候,日軍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向日本宣戰。很快,美國就建立了十座集中營,用來關押在美國的日本裔美國人,足足有12萬美籍日本人和合法居住在美國的日僑被分彆送往十個集中營。
等到矛盾激烈到一定程度,矛盾爆發的時候,美國人再建集中營簡直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這是屬於老祖宗的傳統技能。
美國不斷增加的國債,以色列持有的美國國債不斷增加,在美國的猶太人持有的美國國債也在快速增加。
這不是大肥羊,誰是大肥羊!?
要是哪一天,美國要解決國債問題,恐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解決猶太人。
劉韜略微皺了皺眉頭,這些年他一直提防著猶太人,來投資的話自然歡迎,但是想要在華夏複製猶太人在美國的成功,那自然是休想。
劉韜看著報告,那戈蘭高地,華夏石油集團總公司的投資,可都還沒有完全回本呢。
以色列。
內塔正在召開內閣會議。
美國代表團已經見過內塔,試圖著做內塔的工作,隻是相比其他國家會對美國代表團畢恭畢敬,最少也是禮儀相待,內塔就不一樣了。
心情好,能夠得到利益,內塔不介意給予美國代表團好臉色。
要是心情不好,美國人想要來阻止他的事,內塔便不會給予美國代表團好臉色,甚至指著美國代表團的鼻子罵都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彆人怕美國,內塔可不怕。
對於美國代表團試圖說服他放棄,而是繼續維持著現在的策略,扶持著反叛勢力,在敘利亞與俄羅斯打代理人戰爭。
依靠著更加強大的國力,更占據優勢的媒體輿論,遲早讓阿薩德低頭認輸。
美國愈加地認識到,親自下場打仗,實在不是一件聰明的事。
當初的代理人戰爭模式,才是最適合美國的。
美國也不願意再卷入中東更大的衝突之中,畢竟連阿富汗、伊拉克都打了那麼多年都未能征服阿富汗、伊拉克,麵對整個阿拉伯世界,美國一旦真的卷入戰爭之中,又要花費多少軍費,死傷多少人?
最關鍵的是,能不能獲得勝利?
如果能夠獲得勝利,而且是利大於弊,是能夠賺錢的,那麼美國是不惜選擇戰爭的。
內塔其實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之前戈蘭高地戰爭,以色列吃了大虧,他就麵對著各方壓力,甚至有要求他下台的。休養生息這麼多年,以色列軍隊終於恢複實力,同樣也有力量逼迫著內塔開戰,通過武力奪取更多的領土,增加以色列的生存空間。
想要不失去權力,那麼發起戰爭,幾乎成了必選項。
隻要戰勝戰,他就是正義的,沒有人可以讓他失去權力。隻要局勢糜爛一塌糊塗,同樣也沒有人會與他爭權,因為需要他收拾爛攤子,需要他進行背鍋。
很多人罵內塔,但是內塔卻是一個手段老道的政客。
這也是這麼多年來,他在以色列政壇屹立不倒的緣故。
甚至於他的親自操盤,讓美國無法完全抽離中東,在以色列駐軍三萬地麵部隊。
這三萬美軍地麵部隊,那可是能夠大大增強以色列的安全。
畢竟巴勒斯坦等各方,難以接受攻擊美軍而引發的災難。
甚至內塔都心中期待,巴勒斯坦等各方發瘋,對美軍營發起攻擊,造成美軍重大傷亡,從而引發美國暴怒,在這裡發起一場戰爭,摧毀約旦、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
要是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的話,這些土地都將成為以色列,大大擴大以色列的疆域,增強猶太人的生存空間。
此時內閣會議,就有內閣成員提出反對意見。
很顯然,美國在以色列也是有很強的影響力。
“若是發起對戈蘭高地的進攻,我們的勝算太低了,敘利亞在戈蘭高地修建了完善的防禦工事,整個戈蘭高地遍布各種碉堡、反坦克壕、戰壕等等,我們想要進攻戈蘭高地,損失必然很大,而且奪取戈蘭高地的可能性很小,完全得不償失!”加特反對此時發起戈蘭高地戰爭。
根據軍方的推演,以色列軍隊能夠拿下戈蘭高地的希望也就三成。
這還是沒有其他力量介入!
一旦有其他力量介入,那麼希望就會進一步下降。
“大家彆忘了,戈蘭高地的重要性,從軍事角度而言,戈蘭高地掌握在敘利亞手中,相當於將大炮架在我們的家門口,隨時可以向我們開炮,這是懸在我們以色列頭上的一把利劍。如果我們能夠奪得戈蘭高地,那麼戰略主動權就掌握在我們手中,什麼時候發起戰爭、什麼時候選擇和平,主動權都在我們手中。”鷹派‘阿夫列特’說道,“就因為戈蘭高地掌握在敘利亞手中,我們每年要花20億美元向敘利亞買水,我們每年要花費三十幾億美元支付給敘利亞用以購買石油和天然氣。”
“隻要拿下戈蘭高地,相當於我們每年可以節省幾十億美元!為此,付出再多的代價都值得!”阿夫列特說得擲地有聲。
說起來也是搞笑,明明雙方矛盾很大,彼此對視。
但是敘利亞最大的貿易順差就是來自於向以色列出口水資源以及能源,這部分的貿易順差,就為敘利亞提供了不少財政收入,從而維持著敘利亞政府的運行。
“大家彆忘了,戈蘭高地那裡,有來自東方的公司,東方的態度我們不得不考慮,彆以為選擇戰爭就是最佳,一個不慎將會給我們以色列帶來覆滅的危險。”有人提到。
很多人聽到這話,不由得略微皺了皺眉頭。
他們可以不理會美國代表團的重話,畢竟美國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旋轉門玩得溜,這些混蛋說白了就是想要多撈錢。
但是東方不一樣!
以色列在東方的影響力,遠遠小於西方,根本就左右不了。
猶太人想要複製一些論述,在東方都宣告失效,反而底褲被扒得底朝天。
很多東方人對猶太人並沒有好感,甚至覺得猶太人遭受到的苦難是罪有應得。
“就在下午,李毅約我見麵,鄭重警告我,說這是在玩火,引發的後果誰也無法預料,他們決不允許有人傷害他們的利益。”負責外事部門的阿薩爾說道。
阿薩爾環顧了大家說道,“大家彆忘了,那裡有著一支人數多達一千人的雇傭兵,這支雇傭兵不可小覷。”
“根據我們的情報,沙特在也門的軍事行動,就是雇傭了兩萬人的雇傭兵,才能這麼快的剿滅也門叛亂武裝!雇傭兵的戰鬥力極強,絲毫不下於我們的精銳部隊。”阿薩爾提醒著大家。
他一直主張通過外交談判,解決各方分歧,而不是戰爭。
因為幾次中東戰爭早已證明,軍事是最後的選擇,而且軍事往往無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