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國際天然氣價格連續大跌三天。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就在大家以為,國際原油價格、國際天然氣價格已經跌到穀底,即將觸底反彈的時候。
華夏七點新聞,播報了一則新聞,七點新聞主持人帶著喜氣的語氣,介紹著華夏石油集團總公司在頁岩油技術方麵取得巨大突破,將頁岩油開采成本降低到25美元桶。
消息一出,震驚了全世界各國,同樣震驚了整個能源市場!
頁岩油,世界各國擁有豐富頁岩油儲量的,就沒有不在研究怎麼開采的。
畢竟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現在好開采的石油大概可夠全世界幾十年消耗,以後必然要開采難開采的頁岩油。
但是頁岩油開采的劣勢也非常明顯,比如開采難度大、開采成本高、環境影響、技術限製等。
正是因為頁岩油開采麵臨著多重挑戰,使得到目前為止,頁岩油開采量並不高。
頁岩油開采量最高的,便是美國,現在每天開采量大概500萬桶,成本則是高達90美元桶。
當然,這筆費用包括大量的前期投資,例如購置土地等等。
這也是為何,美國要抬高國際能源價格。
一來可以因為控製伊拉克石油,依靠著伊拉克石油出口賺錢,二來則是發展頁岩油,加大頁岩油開采規模。
但是麵對著華夏在頁岩油技術上的革命,國際原油價格和天然氣價格,再次遭到重創。
哪怕很多資金想要托起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做多石油和天然氣。
但是同樣也有人做空石油和天然氣,雙方本身就是在比拚。
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更多的人及時止損,成了空頭。
爆倉!
連續爆倉!
遭到重創的何止是國家原油價格和天然氣價格,在美國原本因為石油價格上漲,頁岩油開采變得有利可圖,頁岩油公司股價不斷上漲,或者融資變得容易,此時也股價崩盤。
畢竟現在頁岩油開采價格還是很高的!
哪怕不考慮土地、基礎設施,僅僅是鑽井的維護成本依舊高達50美元桶。
當原油價格低於50美元桶,頁岩油開采將變得無利可圖。
這很殘酷,但是這就是世界!
工業品也好,原材料也好,成本越低越具有競爭力。
而此時引發的,已經不僅僅是國際原油價格和天然氣價格下挫,而是經濟危機!
畢竟多頭爆倉,那損失的資金是幾千億美元規模的!
失去這麼多資金,那些多頭很多都是會受到影響。
牽一發而動全身!
經濟危機,原本大家還遮遮掩掩的,美聯儲多次否定美國爆發經濟危機。
可是現在,想遮掩也遮掩不住了!
美聯儲掌門人和美國財政部部長,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的時候,都不得不先後表達遺憾,表示如今確實是迎來了金融危機。
整個歐洲各國,也在後麵先後承認了,確實爆發了經濟危機,需要各國聯合,齊心協力才能共渡難關。
京城,四合院。
劉韜看著秘書準備好的簡報,簡報看起來要快得多。
看完之後,劉韜露出滿意之色。
第三把火都還沒有燒,隻是燒了兩把火,國際原油和天然氣便直接崩盤了。
直接腰斬!
這兩把火燒得效果,都有些出乎劉韜的預料。
原本他還以為,得燒足三把火,才能真正的砸盤。
短短不到十天時間,便徹底崩盤了。
而且看目前態勢,恐怕石油、天然氣價格還會進一步下降。
真正回歸到,它們應該處的市場價位。
哪裡有經濟危機,大宗商品貿易處於高位的,完全不合理。
美國人想要放水,哪裡有不承擔代價的。
量化寬鬆,短短四個字,是歐美國家的不負責任,將代價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這可不行!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既然敢量化寬鬆,那就得嘗一嘗量化寬鬆的反噬。
劉韜不知道,歐洲五豬會不會再次重演。
但是他知道,歐美國家這一次絕對不好受。
石油價格和天然氣價格下降,說實在的是有利於歐洲,但是歐洲與美國聯係太緊密,美國經濟危機必然波及歐洲。
美國人在歐洲掌控了多少公司,便是劉韜也不清楚。
而在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後,必然有大量的美國人從歐洲撤資回國渡難關。
正所謂機遇機遇,有危機也有機遇!
如果歐洲能夠把握住機會,借此機會實現經濟自主權,那對於歐洲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歐洲而言,隻有政治獨立性、經濟獨立性、軍事獨立性,也就是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歐洲才真正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歐盟,也就是歐洲人所設想、所追求的歐洲一體化。
不然的話,歐洲人想要實現歐洲一體化,談何容易。
對於歐洲一體化,說實在的站在華夏角度,是喜聞悅見的。
因為華夏追求的不是霸權,追求的不是兩極爭霸,而是多極化世界。
歐洲成為一極,這意味著歐美不再一體,而是存在著很多利益不同的個體。
劉韜不知道,這一次經濟危機,會有多麼大的影響。
他隱隱約約還記得,原時空這一次的經濟危機,被稱作是世界自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
這場危機導致了許多國家的金融體係和信用市場的崩潰,國際貿易和投資急劇下降,許多工業和服務業企業倒閉。
在當時總結出來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幾個關鍵因素,包括房地產泡沫、信貸標準鬆弛、金融機構的高風險投資和監管結構的失職。
也是在這一次危機中,誕生了包括大而不能倒等經典言論。
其中的房地產泡沫,體現在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影響下,金融機構開始大量向房地產地產投資,這導致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擴張和房價的過度上漲。一旦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出現了巨大的損失,導致了金融機構的破產和信用市場出現嚴重問題。
信貸標準鬆弛則是在許多國家,金融機構開始通過發放高風險貸款和不當信貸,將大量資金注入市場。這種鬆散的信貸標準導致了對高風險債券的過度投資,而這些債券由於高度風險而無法償還。這導致了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出現嚴重問題。
金融機構的高風險投資體現在許多金融機構通過投資高風險投資產品來獲取高回報率。這種行為激勵了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投資高風險產品,而高風險投資也是導致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出現嚴重問題的原因之一。
至於監管機構的失職,那就更不用說了,簡直是被批評到讓人無語。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一場危機,是美國人自己搞出來的,這才是真正的根源!
在原時空,美國人便是將危機轉嫁給全世界,然後又通過華夏的幫助渡過難關,結果反過來撕破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