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鋒利的矛(1 / 1)

推荐阅读:

在此之前,導彈的發展,主要朝的是多彈頭領域發展。

導彈與反導彈,就像矛與盾一樣,兩者在螺旋式上升提升技術。

隨著美國、蘇聯、華夏在防空導彈方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在防空導彈上技術已經具備比較高的水平,可以攔截大部分導彈。

而如何突破防空導彈係統、加強突破能力,在這方麵此前主要是朝著多彈頭方麵去發展。

也就是一枚導彈,攜帶著多枚分彈頭!

這裡麵各國能力各不相同。

當然多彈頭發展隻是一個方向,另外一個方向,便是高超音速武器。

說起高超音速武器,就不得不提起錢學森!

錢學森當年在美國的時候,提出了一種新型導彈導彈的設想,即‘助推滑翔’彈道。

這種彈道的特點是將彈道導彈和飛航導彈的軌跡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彈道導彈的設突防性能力,又有飛航式導彈的靈活性。

在蘇聯時期,曾出版《軍事百科詞典》關於‘火箭(即導彈)彈道’中指出了五種形式,即彈道式導彈彈道、高射導彈彈道、滑翔導彈彈道、巡航導彈彈道和符合導彈彈道。

其中的滑翔式彈道是彈道式彈道和在稠密大氣層內依靠空氣動力麵升力的滑翔段相結合而成的,以便增大射程。參與滑翔彈道的導彈通常具有不大的空氣動力麵和自主式或複合式控製係統。這種形式的彈道是一些艦對艦導彈、地對艦導彈和空對地導彈等所特有。

隻是一直以來,這方麵都有意或者無意被忽視。

直到這些年,麵對著越來越先進的防空導彈,高超音速武器航程遠、速度快、結構簡單、性能超卓而備受各國青睞。

錢學森彈道,也被從資料堆裡翻了出來,這種有助於突防、讓防空導彈難以防禦的彈道,也得到了重視。

目前國際上對高超音導彈的定義是,最大速度超過5馬赫,通常在大氣層內飛行,並具備高機動性。

高超音速導彈的特彆是高速度、高機動性、高精度,其中高速度體現在最大速度超過5馬赫、甚至達到10馬赫以上;高機動性則是體現在飛行過程中進行大幅度機動,增加攔截難度;高精度則是通過複雜的飛行軌跡和末段機動能力,實現高精度的打擊。

高超音速飛行器是當今航空航天領域的前沿技術,其高速度和高機動性可以突破任何導彈防禦係統,對現有導彈防禦體係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威脅。

發展高超音速武器,是人類戰爭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各主要軍事強國、大國之所以高度關注這種武器,便是因為他們現役的導彈防禦係統難以對這種導彈進行定位偵查、跟蹤捕捉和火力攔截,極大的削弱了他們防空反導係統的有效性。

而東風17,便是一種高超音速滑翔載具,飛行速度高達10馬赫。

至於射程,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500公裡!

隨著發射車進行發射,劉韜盯著屏幕上的導彈軌跡線,這是通過各個觀測站、衛星捕捉,進行坐標觀測繪製的。

隨著後麵,導彈進行滑翔,如同打水漂一般,非常的漂亮。

當導彈準確命中目標,劉韜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按照東風17表現出來的規矩,世界上目前為止任何一款防空導彈,都防不住。

哪怕是神盾防空導彈係統,也攔不住。

沒辦法,這裡麵的錢學森彈道,太過變態了。

按照彈道數據計算,去攔截,根本就攔截不了。

其他人,已經在進行鼓掌了。

這是東風17第一次進行測試,就取得圓滿成功,可以說是打了個大勝仗。

劉韜同樣也很高興,因為東風導彈是華夏手中鋒利的矛,是用於突破重重阻礙,給與敵人致命打擊的。

有這麼一款中近程彈道導彈,意味著在其射程範圍內的一切防空導彈係統,都失去了作用。

而且中近程彈道導彈可以應用這項技術,戰略彈道導彈同樣也可以!

劉韜不由想起不久前研製成功的東風41導彈,東風41導彈乃是洲際戰略核導彈,這個名字足以讓任何對手心生敬畏。

作為洲際彈道導彈的佼佼者,它擁有14000公裡的驚人射程,足以覆蓋全球任何角落。25馬赫的飛行速度,讓它在突破敵方防空係統時如入無人之境。而多彈頭分導技術,更是讓它的打擊效果倍增。

可以說,作為新一代洲際戰略核導彈,就是華夏國防的‘定海神針’。

整個東風41導彈長165米,重量超過60噸,可攜帶分導式核彈頭,打擊精度100米。除此之外,東風41還有一個特點是靈活機動,在高速公路甚至籃球場上都可以進行發射。

精度100米,看似誤差還挺大的。

可是要知道,東風41導彈威力巨大,破壞力達到數百平方公裡,100米的誤差在這種破壞力麵前根本沒有什麼區彆。

作為華夏第四代戰略核導彈,東風41的威懾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巨浪2這第二代洲際潛射彈道導彈,可以說華夏在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上已經非常完善了。

如果說有什麼欠缺的,也就隻有核彈頭數量了。

不過核彈頭數量雖然比不上美俄,可要知道,核彈頭數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夠用就可以了!

返回京城的時候,劉韜去拜訪錢學森。

錢學森已經96歲高齡了,這幾年身體抱恙,越來越少在公眾麵前露麵。

劉韜將東風17導彈研製成功的好消息告訴錢老,並且告訴錢老,華夏已經建成了新一代的風洞。

推著推車,曬著陽光。

錢老笑嗬嗬的,他的思維早已不敏銳了,但是還能清晰表達。

當年曆儘千辛萬苦方才離開美國返回祖國,參與祖國的建設,在戰後一片廢墟中,將中國建設成一個現代化工業國,親眼參與、見證祖國的偉大複興。

說實在的,讓他去搞火箭、載人航天之類的,其實是有些不務正業,因為他最強的領域其實是空氣動力學!

但是祖國有需要,他就毅然挑起重擔。

在數十年的工作中,他幫助華夏建立起了風洞,將最重要的成功、下半輩子的所有科研成果都留給祖國,培養了一個個傑出的學生。

經曆過華夏苦難時代,才會明白華夏今天的一切,來得是如此不容易。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