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 第430章  身為戶部尚書一味守成,豈不是有負聖恩?

第430章  身為戶部尚書一味守成,豈不是有負聖恩?(1 / 1)

推荐阅读:

此刻的朝堂之上,靜謐得如同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水,沒有絲毫波瀾。

文武百官那略微沉重的呼吸聲,此起彼伏。

恰似這寂靜湖麵下,偶爾泛起的微弱漣漪,是這寂靜氛圍裡唯一的律動。

偶爾衣袂相互摩擦發出的沙沙聲,在這寂靜之中竟被放大了數倍。

每一下都像是秋風掃過枯枝,發出的那種乾澀聲響。

輕輕敲打在眾人緊繃的心弦之上,讓那原本就緊張的氣氛愈發濃烈。

仿佛這朝堂之上,籠罩著一層密不透風的厚重烏雲,隨時都可能降下傾盆大雨。

朱元璋高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威的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朝堂之下的群臣。

見此凝重的情形,他不禁微微皺了皺眉頭。

那原本就透著威嚴的麵容上,瞬間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猶如平靜湖麵下潛藏的暗湧。

片刻之後,朱元璋緩緩開口。

他的聲音低沉而又沉穩,仿佛洪鐘大呂在朝堂間回響。

震得這寂靜的朝堂,似有微微的顫動。

“剛才晉王所提之法,乍聽之下,似確有幾分道理。

然而這天下諸事,向來知易行難。

具體實施起來,恐非易事呐。

不過既已提出,不妨一試。

可先於小範圍內試行一番,且看看成效究竟如何。”

朱棡一聽頓時心中大喜,趕忙躬身行禮。

那姿態恭敬到了極致,口中忙不迭地說道:“多謝父皇信任,兒臣定當全力以赴。

必確保此次試行順順利利,不負父皇所托。”

於是在朱元璋的首肯之下,朱棡所提出的財政新辦法,便在應天府的部分區域悄然開始試行起來。

然而天不遂人願,似乎命運總愛與人作對一般。

沒過多久各種各樣的問題,便如同那決了堤的洪水洶湧而至,令人猝不及防。

那洪水裹挾著泥沙石塊,所到之處一片狼藉。

恰似這試行新辦法引發的諸多亂象,將原本看似平靜的局勢,攪得混亂不堪。

翌日,朝堂之上依舊是那副莊嚴肅穆的模樣。

隻是今日的氣氛,似乎比往日更加凝重了幾分。

宛如暴風雨來臨前的海麵,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

新任太監總管吳成,小心翼翼地邁著步子上前,那神情仿佛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觸怒了龍顏。

待走到合適的位置,他先是深深躬身行了一禮,這才小心翼翼開口說道:“陛下,老奴鬥膽插句話。

最近在試行晉王殿下這籌集軍費之法時,可出了不少事情,老奴實在是憂心呐。”

朱元璋原本還算平和的臉色,頓時微微一皺。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悅,猶如平靜天空中突然劃過的一道閃電。

雖轉瞬即逝,卻也讓人心中一凜。

朱元璋目光如電,冷冷看了吳成一眼。

不過他還是微微抬手,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吳成見狀趕忙又躬身行了一禮,這才趕忙說道:“回陛下,那王大年負責去跟一些富戶交涉籌集資金一事。

可誰知那些富戶一聽是為了軍費,各個都嚇得不輕呀,還以為朝廷要加征賦稅呢!

當下他們紛紛緊閉大門,任王大年在門外如何勸說,就是不肯見人呐。

王大年也是好說歹說,磨破了嘴皮子,這才勉強進了幾家的門。

可人家一聽要把錢投到這新法子裡頭,都覺得不靠譜,怕血本無歸呀。

有一家姓張的富戶,那更是厲害,甚至還放出話來。

說要是朝廷敢強行收錢,他就舉家搬遷。

鬨得那一片地方是人心惶惶的呀,陛下。”

朱元璋聞言麵色頓時陰沉下來,那臉色黑得如同鍋底一般,眼中更是閃過一絲深深的失望。

好似那冬日裡陰霾密布的天空,透著無儘的寒意與灰暗。

那目光仿若冬日裡凜冽的寒風,直直刺向朱棡,帶著一股寒意與責備。

他冷冷的說道:“老三,這是怎麼回事?”

朱棡頓時如遭雷擊,整個人愣在原地,一時間竟是不知所措。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毫無血色。

此時朱棡的嘴唇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起來,仿佛所有的血液,都在這一瞬間被抽離了身體一般。

就像一片深秋裡被寒霜打過的樹葉,瞬間失去了生機與活力。

隻見他瞪大了眼睛,眼中滿是驚慌與無措。

就像一隻迷失在茫茫森林裡的小鹿,慌亂地找不到方向。

過了好一會,朱棡才回過神來,語氣急切地解釋道:“父皇,這隻是個例呀!

那些富戶他們不懂其中的好處,要是朝廷能出麵做個擔保,給他們吃顆定心丸,肯定不會這樣的!

兒臣提出這法子,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實在是想著能為我大明的財政困境,尋個出路呐。”

朱元璋卻麵色陰沉地冷哼一聲,“哼,老三,你聽聽!

這還沒正式推行呢,就鬨來如此雞飛狗跳。

真要是大力推行了,還不知道要捅出多少婁子來!

這天下大事,豈是你想得那般簡單?”

粟恕見狀在一旁趕忙附和道:“陛下所言極是,這財政之事,向來牽一發而動全身呐。

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諸多亂子。

此次試行便已如此,可見晉王殿下所提之法實難施行呀。”

朱棡聽聞粟恕此言,隻覺一股熱血猛地湧上腦門,氣得渾身微微發顫。

他雙目圓睜,眼中似有怒火在熊熊燃燒。

那火焰幾乎要噴射而出,將眼前的人物都焚燒殆儘。

宛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壓抑著無儘的怒火。

此時朱棡緊緊盯著粟恕,牙關緊咬,腮幫子上的肌肉鼓起。

看得出他是在極力克製著自己的情緒,以免當場失態。

沉默片刻之後,朱棡言辭懇切,卻又擲地有聲地反駁道:“粟尚書,此言差矣!

財政之事,其繁雜艱難,孤王豈會不知?

然而正因深知其重,方不敢有絲毫懈怠。

更絕非如您所言,僅憑一腔熱血便貿然行事。

吾身為大明藩王,受父皇恩澤,享百姓供奉。

自當心係家國天下,為大明之興盛竭儘所能。

這財政新舉措,乃是孤王耗費諸多時日。

深入民間考察,詳研各方利弊之後,方慎重提出。

如今這世道,風雲變幻。

舊有財政之法雖能維持,但長此以往,恐難滿足我大明日益增長之需求。

國庫若不能充盈,軍備何以強化?民生何以改善?

大明即將實施的各項建設,又何以推進?

您身為戶部尚書,未對孤王的想法做絲毫探究。

便以這般輕蔑之態、守舊之見,在此妄加指責,實非明智之舉。

況且作為把控戶部大權的朝廷大員,你本應廣納良策,為國庫開源節流。

如今卻一味守成,豈不是有負聖恩,阻礙大明發展之路?”

最新小说: